一种无鬼影的PE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0259阅读:9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薄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鬼影的PE保护膜。



背景技术:

PE,全名为Polyethylene,是结构最简单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材料。PE保护膜以特殊聚乙烯(PE)塑料薄膜为基材,根据密度的不同分为高密度聚乙烯保护膜、中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线性聚乙烯膜。

目前,保护膜产品剥离困难,在型材产品安装完毕进行剥离时,保护膜无法有效剥离,究其原因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保护膜产品所用压敏胶不是保护膜专用压敏胶,如果是这样的话,保护膜在粘贴的时候当然效果非常好,但在剥离时就会非常困难,这也是保护膜的最常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鬼影的PE保护膜,其具有剥离后、基材表面干净、整洁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无鬼影的PE保护膜,包括基膜层、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为两层涂布层,分别为带环氧基团的有机硅固化基团和助剂基团的第一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和均布氮丙啶交联剂和过热型增强剂的第二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

如此设置,改进后的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克服了以往被贴基材表面在残留水汽或水雾情况下所贴的保护膜,在揭掉时容易粘胶和遗漏残胶的现象,可以将保护膜完全剥离,以保证被贴基材表面的干净、整洁。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呈多孔状,氮丙啶交联剂和过热型增强剂均布至孔间隙内。

如此设置,均布氮丙啶是良好的交联剂,它能与水和许多有机溶剂混溶,并且在干态下也可反应,经过氮丙啶交联剂交联过的涂层能显著改善涂层的耐水性、耐化学品性、耐干湿摩擦性、表面的抗粘性、涂层的牢度以及改善在特殊底材上的附着力等。

进一步设置:所述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的厚度为4克/平方米。

如此设置,经试验后,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和基膜层的厚度定为上述的数值,各特性发挥效果最佳。

进一步设置:所述基膜层、第一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之间设有电晕层。

如此设置,增加电晕层,它使承印物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保护膜贴合至基材上后,进行剥离非常方便,基材表面不会产生水影、鬼影和花纹等现象;同时,剥离后的基材表面干净、整洁,在剥离时不会粘胶和遗漏残胶。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无鬼影的PE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膜层;2、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311、有机硅固化基团;312、助剂基团;21、氮丙啶交联剂;22、过热型增强剂;3、电晕层;4、第一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5、第二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无鬼影的PE保护膜,特指一种适用碱砂黑料、消光黑料、电泳黑料、素材氧化料的PE保护膜。

如图1所示,包括基膜层1、涂布层,基膜层1为具有抗静电能力的抗静电PE膜,PE保护膜由多层共挤吹膜机制成,共挤吹膜时,基膜层1中添加了适量的抗静电剂,使基膜表面不带静电现象。以往保护膜表面的静电与被贴基材表面的金属电离子所产生的静电反应,保护膜揭掉后,基材表面易产生水影、鬼影和花纹等现象,改进后的方案,克服了以往保护膜表面的静电因子与被贴基材表面的金属电离子所产生的静电反应,保护膜揭掉后,基材表面易产生水影、鬼影和花纹等现象。

涂布层在基膜层1上实行两次涂布,第一次为:基膜层1上涂布一层含有带环氧基团的有机硅树脂、固化剂和工艺助剂的第一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4,第二次为:均布氮丙啶交联剂 21和过热型增强剂22的第二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5,并将涂布好的半成品保护膜放入熟化室加温60-80℃进行48小时的熟化处理,使烘干的胶水充分固化,完全养生。

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2呈多孔状,氮丙啶交联剂 21和过热型增强剂22均布至第二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5的孔间隙内,根据胶水含固量的百分之二点五和百分之一的比例分别添加到胶水之中,边滴加边搅拌,持续20分钟,使固化剂充分溶解到胶水的分子之间,确保胶水烘干后其内聚力达到规定要求。

为了使承印物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基膜层1、第一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4之间设有电晕层3,达因值在40~50 。电晕层3的达因值优选为45 。

最后,分切成品膜时,应采用金属切削液(即皂化液)冷却刀片。并及时将膜上的残液擦拭干净,防止残液渗透到保护膜的胶层中去。保证薄膜质量。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