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37045发布日期:2018-07-13 19:3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有各种各样的硬化膜,各有不同的性能效果,如抗蓝光、硬度高、透明度高等,但是目前的硬化膜在耐紫外照射、耐黄变的性能上仍不佳,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使用频率增多,在室外使用时保护膜的抗紫外效果不理想,影响人们正常使用保护膜,且电子设备的保护膜经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黄变现象,影响保护膜的正常使用,容易影响人们视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该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能有效吸收紫外光,具有较佳的耐uv、耐黄变效果,在室外长时间使用而不受紫外光影响,性能优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操作控制方便,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护膜层、使用层和剥离层,所述护膜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护膜基材层和护膜胶层,所述使用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uv硬化层、主基材层和pu胶层,所述护膜胶层的下表面与所述uv硬化层的上表面连接,所述pu胶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剥离层的上表面连接。

本发明的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通过采用uv硬化层和pu胶层,能有效吸收紫外光,具有较佳的耐uv、耐黄变效果,在室外长时间使用而不受紫外光影响,性能优异。

优选的,所述护膜基材层为厚度在50-100μm的pet膜、pe膜、opp膜、bopet膜、bopp膜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护膜胶层为厚度在5-20μm、剥离力在1-10gf/25mm的有机硅胶层;所述剥离层为厚度在30-100μm、离型力在4-10gf/25mm的硅油离型膜。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基材膜作为护膜基材层,并严格控制护膜基材层的厚度,具有较佳的尺寸稳定性和韧性,透光率高,能与护膜粘胶层稳定粘结,不易脱层。通过采用有机硅胶层作为护膜胶层,并严格控制有机硅胶层的厚度及剥离力,具有较佳的粘结稳定性,能与护膜基材层及使用层相粘合稳定,层间不易脱离。通过采用硅油离型膜作为剥离层,并严格控制剥离层的厚度和离型力,具有较佳的玻璃效果,能使制得的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具有较佳的吸附力,能与电子产品屏幕贴合完整,外观良好。

优选的,所述uv硬化层的厚度为3-5μm;所述主基材层为厚度在50-250μm、透光率在92%-98%、雾度在0.02%-1%的pet膜、pe膜、opp膜、bopet膜、bopp膜中的任意一种;所述pu胶层的厚度为20-50μm,剥离力为120-180gf。

本发明通过严格控制uv硬化膜的厚度,具有较佳的耐紫外和耐黄变效果,在室外长期使用而不受紫外光影响;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基材膜作为主基材层,并严格控制主基材层的厚度、透光率、雾度,具有较佳的尺寸稳定性和韧性,透光率高,能与uv硬化层、pu胶层稳定粘结,不易脱层;通过严格控制pu胶层的厚度和剥离力,具有较佳的粘结稳定性,能与主基材层及使剥离层相粘合稳定,层间不易脱离。

优选的,所述uv硬化层由uv胶水经固化制成,所述uv胶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丙烯酸树脂40-70份

光引发剂30-40份

uv吸收剂1-5份。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原料作为制备uv硬化层的uv胶水,并严格控制各原料的用量,能使制得的uv硬化层具有较佳的耐uv、耐黄变效果,有效吸收紫外光,在室外长时间使用而不受紫外光影响。

优选的,所述光引发剂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和2-异丙基硫杂蒽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uv吸收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2-(2-羟基-3,5-二特戊基苯基)苯骈三唑、邻羟基苯甲酸苯酯和2,4-二羟基二苯甲酮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光引发剂,容易与丙烯酸树脂混溶,引发效率高,热稳定性好,无黄变现象,储存稳定,能使制得的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能有效吸收紫外光辐射能而形成自由基或阳离子,具有较佳的光引发活性和紫外光吸收能力;更为优选的,所述光引发剂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以重量比为2.5-3.5:1.4-2.2:1组成的混合物。

而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uv吸收剂,与丙烯酸树脂的相容性好,挥发性低,具有较佳的热稳定性,能使制得的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能有效吸收紫外线,并不易产生黄变现象;更为优选的,所述uv吸收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以重量比为2.4-3.2:1.5-2.5:1组成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pu胶层有pu胶水经固化制成,所述pu胶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原料作为制备pu胶层的pu胶水,并严格控制各原料的用量,其中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和异氰酸酯耐紫外性好、耐黄变性佳,能使制得的pu胶层具有较佳的耐uv、耐黄变效果,有效吸收紫外光,在室外长时间使用而不受紫外光影响。

优选的,所述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为4,4’-二羟基二苯甲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十二烷基二苯甲酮、4-氨基-4’-氯二苯甲酮、4-硝基-4’-氯二苯甲酮、2-氨基-5-氯-2’-氟二苯甲酮、2,3,4-三羟基二苯甲酮和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为乙醚、四氢呋喃、正丁醇、乙醇、丙酮和环己酮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采用上述种类的二苯甲酮类化合物,能与聚氨酯树脂及其他原料相混合反应,吸收紫外线能力强,能使制得的pu胶层具有较佳的耐uv、耐黄变效果,有效吸收紫外光,在室外长时间使用而不受紫外光影响;更为优选的,所述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为4,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十二烷基二苯甲酮和4-氨基-4’-氯二苯甲酮以重量比为1.6-2.4:1.0-1.5:1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上述的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护膜层:取一护膜基材,在护膜基材的表面涂布有机硅胶胶水,经固化后得到护膜层;

(2)制备复合层:取一主基材,在主基材的一面涂布uv胶水,依次经过第一次热固化、第一次光固化后,在主基材的一表面形成uv硬化层,然后在uv硬化层的表面覆上步骤(1)制得的护膜层,得到复合层;

(3)制备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在步骤(2)制得的复合层中主基材的另一面涂布pu胶水,经第二次热固化后,在主基材的另一表面形成pu胶层,然后在pu胶层的表面覆上离型膜,得到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控制方便,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通过采用上述步骤能使制得的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能有效吸收紫外光,具有较佳的耐uv、耐黄变效果,在室外长时间使用而不受紫外光影响,综合性能优异,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涂布uv胶水采用逗号刮刀涂布方式,所述第一次热固化的温度为60-150℃,第一次热固化的时间为1-3min;所述第一次光固化采用uv光固化方式,uv光固化的uv灯能量为460-710mj/cm2,uv光固化的时间为1-5min。

本发明通过采用逗号刮刀涂布方式进行uv胶水的涂布,能将uv胶水均匀涂布于护膜基材上,并严格控制第一次热固化的温度和时间,第一次光固化的uv灯能量和固化时间,能对uv胶水进行充分的固化,且对uv胶水原料和性能无影响,形成稳定状态的uv硬化层,能有效吸收紫外光,具有较佳的耐uv、耐黄变效果,综合性能佳。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二次热固化的温度为60-150℃,第二次热固化的时间为1-3min。本发明通过严格控制第二次热固化的温度和时间,能对pu胶水进行充分的固化,且对pu胶水原料性能无影响,形成稳定状态的pu胶层,能有效吸收紫外光,具有较佳的耐uv、耐黄变效果,综合性能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通过采用uv硬化层和pu胶层,能有效吸收紫外光,具有较佳的耐uv、耐黄变效果,在室外长时间使用而不受紫外光影响,性能优异。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控制方便,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为:1—护膜层、11—护膜基材层、12—护膜胶层、2—使用层2、21—uv硬化层、22—主基材层、23—pu胶层、3—剥离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见图1,一种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护膜层1、使用层2和剥离层3,所述护膜层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护膜基材层11和护膜胶层12,所述使用层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uv硬化层21、主基材层22和pu胶层23,所述护膜胶层12的下表面与所述uv硬化层21的上表面连接,所述pu胶层23的下表面与所述剥离层3的上表面连接。

所述护膜基材层11为厚度在50μm的bopp膜;所述护膜胶层12为厚度在5μm、剥离力在1gf/25mm的有机硅胶层;所述剥离层3为厚度在30μm、离型力在4gf/25mm的硅油离型膜。

所述uv硬化层21的厚度为3μm;所述主基材层22为厚度在50μm、透光率在98%、雾度在0.02%的bopp膜中的任意一种;所述pu胶层23的厚度为20μm,剥离力为180gf。

所述uv硬化层21由uv胶水经固化制成,所述uv胶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丙烯酸树脂40份

光引发剂30份

uv吸收剂1份。

所述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所述uv吸收剂为2-(2-羟基-3,5-二特戊基苯基)苯骈三唑。

所述pu胶层23有pu胶水经固化制成,所述pu胶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为2,3,4-三羟基二苯甲酮;所述溶剂为正丁醇。

一种上述的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护膜层1:取一护膜基材,在护膜基材的表面涂布有机硅胶胶水,经固化后得到护膜层1;

(2)制备复合层:取一主基材,在主基材的一面涂布uv胶水,依次经过第一次热固化、第一次光固化后,在主基材的一表面形成uv硬化层21,然后在uv硬化层21的表面覆上步骤(1)制得的护膜层1,得到复合层;

(3)制备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在步骤(2)制得的复合层中主基材的另一面涂布pu胶水,经第二次热固化后,在主基材的另一表面形成pu胶层23,然后在pu胶层23的表面覆上离型膜,得到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

所述步骤(2)中,涂布uv胶水采用逗号刮刀涂布方式,所述第一次热固化的温度为60℃,第一次热固化的时间为3min;所述第一次光固化采用uv光固化方式,uv光固化的uv灯能量为460mj/cm2,uv光固化的时间为5min。

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二次热固化的温度为60℃,第二次热固化的时间为3min。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护膜基材层11为厚度在60μm的bopet膜;所述护膜胶层12为厚度在8μm、剥离力在3gf/25mm的有机硅胶层;所述剥离层3为厚度在48μm、离型力在6gf/25mm的硅油离型膜。

所述uv硬化层21的厚度为3.5μm;所述主基材层22为厚度在100μm、透光率在96%、雾度在0.04%的bopet膜;所述pu胶层23的厚度为28μm,剥离力为160gf。

所述uv硬化层21由uv胶水经固化制成,所述uv胶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丙烯酸树脂48份

光引发剂32份

uv吸收剂2份。

所述光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所述uv吸收剂为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

所述pu胶层23有pu胶水经固化制成,所述pu胶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为2-羟基-4-正十二烷基二苯甲酮和/或4-氨基-4’-氯二苯甲酮;所述溶剂为丙酮。

所述步骤(2)中,涂布uv胶水采用逗号刮刀涂布方式,所述第一次热固化的温度为83℃,第一次热固化的时间为2.5min;所述第一次光固化采用uv光固化方式,uv光固化的uv灯能量为530mj/cm2,uv光固化的时间为4min。

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二次热固化的温度为83℃,第二次热固化的时间为2.5min。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护膜基材层11为厚度在75μm的pet膜;所述护膜胶层12为厚度在12μm、剥离力在5gf/25mm的有机硅胶层;所述剥离层3为厚度在65μm、离型力在7gf/25mm的硅油离型膜。

所述uv硬化层21的厚度为4μm;所述主基材层22为厚度在150μm、透光率在95%、雾度在0.06%的pet膜;所述pu胶层23的厚度为35μm,剥离力为150gf。

所述uv硬化层21由uv胶水经固化制成,所述uv胶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丙烯酸树脂55份

光引发剂35份

uv吸收剂3份。

所述光引发剂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所述uv吸收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和/或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

所述pu胶层23有pu胶水经固化制成,所述pu胶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为4,4’-二羟基二苯甲酮和/或2,4-二羟基二苯甲酮;所述溶剂为乙醚和/或四氢呋喃。

所述步骤(2)中,涂布uv胶水采用逗号刮刀涂布方式,所述第一次热固化的温度为100℃,第一次热固化的时间为2min;所述第一次光固化采用uv光固化方式,uv光固化的uv灯能量为590mj/cm2,uv光固化的时间为3min。

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二次热固化的温度为100℃,第二次热固化的时间为2min。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护膜基材层11为厚度在90μm的pe膜;所述护膜胶层12为厚度在16μm、剥离力在8gf/25mm的有机硅胶层;所述剥离层3为厚度在82μm、离型力在8gf/25mm的硅油离型膜。

所述uv硬化层21的厚度为4.5μm;所述主基材层22为厚度在200μm、透光率在94%、雾度在0.08%的pe膜;所述pu胶层23的厚度为42μm,剥离力为130gf。

所述uv硬化层21由uv胶水经固化制成,所述uv胶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丙烯酸树脂62份

光引发剂38份

uv吸收剂4份。

所述光引发剂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所述uv吸收剂为邻羟基苯甲酸苯酯。

所述pu胶层23有pu胶水经固化制成,所述pu胶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为4-硝基-4’-氯二苯甲酮和/或2-氨基-5-氯-2’-氟二苯甲酮;所述溶剂为环己酮。

所述步骤(2)中,涂布uv胶水采用逗号刮刀涂布方式,所述第一次热固化的温度为120℃,第一次热固化的时间为1.5min;所述第一次光固化采用uv光固化方式,uv光固化的uv灯能量为650mj/cm2,uv光固化的时间为2min。

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二次热固化的温度为120℃,第二次热固化的时间为1.5min。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护膜基材层11为厚度在100μm的opp膜;所述护膜胶层12为厚度在20μm、剥离力在10gf/25mm的有机硅胶层;所述剥离层3为厚度在100μm、离型力在10gf/25mm的硅油离型膜。

所述uv硬化层21的厚度为5μm;所述主基材层22为厚度在250μm、透光率在92%、雾度在1%的opp膜;所述pu胶层23的厚度为50μm,剥离力为120gf。

所述uv硬化层21由uv胶水经固化制成,所述uv胶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丙烯酸树脂70份

光引发剂40份

uv吸收剂5份。

所述光引发剂为2-异丙基硫杂蒽酮;所述uv吸收剂为2,4-二羟基二苯甲酮。

所述pu胶层23有pu胶水经固化制成,所述pu胶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为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所述溶剂为乙醇。

所述步骤(2)中,涂布uv胶水采用逗号刮刀涂布方式,所述第一次热固化的温度为150℃,第一次热固化的时间为1min;所述第一次光固化采用uv光固化方式,uv光固化的uv灯能量为710mj/cm2,uv光固化的时间为1min。

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二次热固化的温度为150℃,第二次热固化的时间为1min。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光引发剂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以重量比为2.5:2.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uv吸收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以重量比为2.4:1.5: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为4,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十二烷基二苯甲酮和4-氨基-4’-氯二苯甲酮以重量比为1.6:1.0:1组成的混合物。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光引发剂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以重量比为2.8: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uv吸收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以重量比为2.6:1.8: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为4,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十二烷基二苯甲酮和4-氨基-4’-氯二苯甲酮以重量比为1.8:1.1:1组成的混合物。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

所述光引发剂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以重量比为3:1.8: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uv吸收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以重量比为2.8: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为4,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十二烷基二苯甲酮和4-氨基-4’-氯二苯甲酮以重量比为2:1.2:1组成的混合物。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

所述光引发剂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以重量比为3.2:1.6: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uv吸收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以重量比为3:2.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为4,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十二烷基二苯甲酮和4-氨基-4’-氯二苯甲酮以重量比为2.2:1.3:1组成的混合物。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

所述光引发剂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以重量比为3.5:1.4: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uv吸收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以重量比为3.2:2.5: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为4,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十二烷基二苯甲酮和4-氨基-4’-氯二苯甲酮以重量比为2.4:1.5:1组成的混合物。

对比例1

一种高透保护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护膜层1、使用层2和剥离层3,所述护膜层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护膜基材层11和护膜胶层12,所述使用层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主基材层22和pu胶层23,所述护膜胶层12的下表面与所述主基材层2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pu胶层23的下表面与所述剥离层3的上表面连接。

所述护膜基材层11为厚度在75μm的pet膜;所述护膜胶层12为厚度在12μm、剥离力在5gf/25mm的有机硅胶层;所述剥离层3为厚度在65μm、离型力在7gf/25mm的硅油离型膜。

所述主基材层22为厚度在150μm、透光率在95%、雾度在0.06%的pet膜;所述pu胶层23的厚度为35μm,剥离力为150gf。

所述pu胶层23有pu胶水经固化制成,所述pu胶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为4,4’-二羟基二苯甲酮和/或2,4-二羟基二苯甲酮;所述溶剂为乙醚和/或四氢呋喃。

一种上述的高透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护膜层1:取一护膜基材,在护膜基材的表面涂布有机硅胶胶水,经固化后得到护膜层1;

(2)制备复合层:取一主基材,在主基材的一面涂布pu胶水,依次经过热固化后,在主基材的一表面形成pu胶层23,然后在pu胶层23的表面覆上离型膜,在主基材的另一面覆上步骤(1)制得的护膜层1,得到高透保护膜。

所述步骤(2)中,所述热固化的温度为100℃,热固化的时间为2min。

对比例2

一种高透保护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护膜层1、使用层2和剥离层3,所述护膜层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护膜基材层11和护膜胶层12,所述使用层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uv硬化层21和主基材层22,所述护膜胶层12的下表面与所述uv硬化层21的上表面连接,所述主基材层22的下表面与所述剥离层3的上表面连接。

所述护膜基材层11为厚度在75μm的pet膜;所述护膜胶层12为厚度在12μm、剥离力在5gf/25mm的有机硅胶层;所述剥离层3为厚度在65μm、离型力在7gf/25mm的硅油离型膜。

所述uv硬化层21的厚度为4μm;所述主基材层22为厚度在150μm、透光率在95%、雾度在0.06%的pet膜。

所述uv硬化层21由uv胶水经固化制成,所述uv胶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丙烯酸树脂55份

光引发剂35份

uv吸收剂3份。

所述光引发剂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所述uv吸收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和/或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

一种上述的高透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护膜层1:取一护膜基材,在护膜基材的表面涂布有机硅胶胶水,经固化后得到护膜层1;

(2)制备复合层:取一主基材,在主基材的一面涂布uv胶水,依次经过热固化、光固化后,在主基材的一表面形成uv硬化层21,然后在uv硬化层21的表面覆上步骤(1)制得的护膜层1,在主基材的另一面覆上离型膜,得到高透保护膜。

所述步骤(2)中,涂布uv胶水采用逗号刮刀涂布方式,所述热固化的温度为60℃,热固化的时间为2min;所述光固化采用uv光固化方式,uv光固化的uv灯能量为590mj/cm2,uv光固化的时间为3min。

将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2制得的保护膜进行耐黄变测试等相关测试,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所述耐黄变测试是在试验箱内安装2-3支紫外线灯管,试验箱内的温度为常温,紫外线灯管的光线波长为280-400nm,测试样品防止与旋转的托盘上,托盘的旋转转速恒定,紫外线灯管与测试样品表面平行,相距230-270mm,照射3-9h,照射完成后取出测试样品,在标准光源对色灯下用灰色样卡进行对比,得出测试样品的耐黄变等级。

根据上述实验及实验数据,本发明通过设置uv硬化层21和pu胶层23,并进一步限定了uv硬化层21的原料及其种类和用量、以及pu胶层23的原料及其种类和用量,能使制得的高透耐uv黄变硬化膜具有较佳的耐uv、耐黄变效果,透明度佳,并能有效吸收紫外光,在室外长时间使用而不受紫外光影响,综合性能优异。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