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颗粒后处理银墨水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01921发布日期:2018-09-21 22:41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颗粒后处理导电银墨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信息领域,导电膜是一类应用广泛的产品。其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导电性能。特别是近几年柔性穿戴设备的出现,对柔性导电膜的需求越来越大,受到了人们的大量关注。

功能墨水由于适用于印刷工艺,可通过喷墨打印、丝网印刷、喷涂、旋涂、提拉、直接书写等方法制备无线射频、太阳能电池、柔性显示等器件。金属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有大量研究关注于如何把金属银加入到功能墨水中,使其具备优良的导电性能。其中纳米线和纳米颗粒都可以在基质材料上形成良好的导电线路,而且其原料易得、工艺简单,是目前导电墨水的发展方向之一。

中国专利申请cn201110444509.1公开了一种基于银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实现了导电薄膜雾度的大范围调节,但是该专利中使用的高分子粘合剂均为难溶性树脂,长时间的存放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严重时还会产生银镜反应,严重影响了导电墨水的成膜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量子点掺杂的纳米银墨水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简单、导电性良好、附着力优良与溶液稳定性好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颗粒后处理银墨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金属银盐加入溶于乙二醇中,制得银离子浓度为0.2-1.0mol/l的含银前驱液;

b)向含纳米银前驱液中加入pvp(mw=10000),混合均匀后于198-205℃的温度下反应20min,反应完后将产物冷却至室温,接着加入乙醇将产物以2500r/min离心15min,重复三次,烘干后得到纳米银的提纯产物;

c)向纳米银提纯产物中分别加入溶剂、交联剂与表面助剂,并在室温下混合搅拌30-90min,得到混合组分a;

d)将混合组分a放入到超声分散器中,在常温下以20-35khz的频率超声分散30-45min,得到超声分散液;

e)用孔径为10-40μm的滤膜对超声分散液进行过滤,得到无颗粒后处理银墨水。

优选的,所述金属银盐选用硝酸银、乙酸银、三氟甲烷磺酸银、三氟乙酸银、氰尿酸银和对甲苯磺酸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

优选的,所述溶剂选用乙二醇、乙醇、环己烷、异丙醇和水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优选的,所述交联剂选用聚酰胺、n,n-二甲基对烷基氧化苯胺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叔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

优选的,所述表面助剂选用羟甲基淀粉、松油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

优选的,步骤b中pvp与ag+的摩尔比为10:1。

优选的,步骤c中纳米银提纯产物、溶剂、交联剂与表面助剂的质量比为(0.5-1.2):(80-90):(1-3):(1-5)。

优选的,步骤b中的搅拌速度为500-2500r/min。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备简单、环境友好、本发明银墨水中的表面助剂具有双亲性对纳米银与溶剂均有较好的相容性,使其能够均匀分散于溶剂中,且该表面活性剂可分别与溶剂和交联剂形成分子间氢键,进一步提高了银墨水中各组分间的相容性,降低了银墨水长时间存放发生沉淀的风险;另一方面,本发明中的交联剂与表面助剂均为极性分子,在基材上涂布干燥后,通过电荷作用能于基材紧密结合,提高了涂膜对基材的附着力;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具有制备条件温和,制备工艺简单,便于操作,适合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导电银膜的xrd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导电银膜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无颗粒后处理银墨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金属银盐加入溶于乙二醇中,制得银离子浓度为0.2mol/l的含银前驱液;

b)向含纳米银前驱液中加入pvp(mw=10000),混合均匀后于198℃的温度下反应20min,反应完后将产物冷却至室温,接着加入乙醇将产物以2500r/min离心15min,重复三次,烘干后得到纳米银的提纯产物;

c)向纳米银提纯产物中分别加入溶剂、交联剂与表面助剂,并在室温下混合搅拌40min,得到混合组分a;

d)将混合组分a放入到超声分散器中,在常温下以20khz的频率超声分散45min,得到超声分散液;

e)用孔径为10μm的滤膜对超声分散液进行过滤,得到无颗粒后处理银墨水。

金属银盐选用对甲苯磺酸银。

溶剂选用异丙醇。

交联剂选用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叔胺。

表面助剂选用羟甲基淀粉。

步骤b中pvp与ag+的摩尔比为10:1。

步骤c中纳米银提纯产物、溶剂、交联剂与表面助剂的质量比为0.5:85:2:5。

步骤b中的搅拌速度为1000r/min。

实施例2:

一种无颗粒后处理银墨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金属银盐加入溶于乙二醇中,制得银离子浓度为0.4mol/l的含银前驱液;

b)向含纳米银前驱液中加入pvp(mw=10000),混合均匀后于200℃的温度下反应20min,反应完后将产物冷却至室温,接着加入乙醇将产物以2500r/min离心15min,重复三次,烘干后得到纳米银的提纯产物;

c)向纳米银提纯产物中分别加入溶剂、交联剂与表面助剂,并在室温下混合搅拌50min,得到混合组分a;

d)将混合组分a放入到超声分散器中,在常温下以25khz的频率超声分散35min,得到超声分散液;

e)用孔径为20μm的滤膜对超声分散液进行过滤,得到无颗粒后处理银墨水。

金属银盐选用硝酸银。

溶剂选用乙二醇和水,且乙二醇和水的比例为2:1。

交联剂选用聚酰胺。

表面助剂选用羟甲基淀粉。

步骤b中pvp与ag+的摩尔比为10:1。

步骤c中纳米银提纯产物、溶剂、交联剂与表面助剂的质量比为0.8:82:2:4。

步骤b中的搅拌速度为1500r/min。

实施例3:

一种无颗粒后处理银墨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金属银盐加入溶于乙二醇中,制得银离子浓度为0.6mol/l的含银前驱液;

b)向含纳米银前驱液中加入pvp(mw=10000),混合均匀后于203℃的温度下反应20min,反应完后将产物冷却至室温,接着加入乙醇将产物以2500r/min离心15min,重复三次,烘干后得到纳米银的提纯产物;

c)向纳米银提纯产物中分别加入溶剂、交联剂与表面助剂,并在室温下混合搅拌80min,得到混合组分a;

d)将混合组分a放入到超声分散器中,在常温下以35khz的频率超声分散35min,得到超声分散液;

e)用孔径为40μm的滤膜对超声分散液进行过滤,得到无颗粒后处理银墨水。

金属银盐选用三氟甲烷磺酸银。

溶剂选用异丙醇。

交联剂选用n,n-二甲基对烷基氧化苯胺。

表面助剂选用松油醇。

步骤b中pvp与ag+的摩尔比为10:1。

步骤c中纳米银提纯产物、溶剂、交联剂与表面助剂的质量比为1.2:90:1:3。

步骤b中的搅拌速度为2000r/min。

实施例4:

一种无颗粒后处理银墨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金属银盐加入溶于乙二醇中,制得银离子浓度为0.8mol/l的含银前驱液;

b)向含纳米银前驱液中加入pvp(mw=10000),混合均匀后于204℃的温度下反应20min,反应完后将产物冷却至室温,接着加入乙醇将产物以2500r/min离心15min,重复三次,烘干后得到纳米银的提纯产物;

c)向纳米银提纯产物中分别加入溶剂、交联剂与表面助剂,并在室温下混合搅拌85min,得到混合组分a;

d)将混合组分a放入到超声分散器中,在常温下以30khz的频率超声分散30min,得到超声分散液;

e)用孔径为25μm的滤膜对超声分散液进行过滤,得到无颗粒后处理银墨水。

金属银盐选用三氟乙酸银。

溶剂选用乙醇。

交联剂选用n,n-二甲基对烷基氧化苯胺。

表面助剂选用聚乙烯吡咯烷酮。

步骤b中pvp与ag+的摩尔比为10:1。

步骤c中纳米银提纯产物、溶剂、交联剂与表面助剂的质量比为0.5:90:3:5。

步骤b中的搅拌速度为2500r/min。

实施例5:

一种无颗粒后处理银墨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金属银盐加入溶于乙二醇中,制得银离子浓度为1.0mol/l的含银前驱液;

b)向含纳米银前驱液中加入pvp(mw=10000),混合均匀后于205℃的温度下反应20min,反应完后将产物冷却至室温,接着加入乙醇将产物以2500r/min离心15min,重复三次,烘干后得到纳米银的提纯产物;

c)向纳米银提纯产物中分别加入溶剂、交联剂与表面助剂,并在室温下混合搅拌90min,得到混合组分a;

d)将混合组分a放入到超声分散器中,在常温下以20khz的频率超声分散30min,得到超声分散液;

e)用孔径为40μm的滤膜对超声分散液进行过滤,得到无颗粒后处理银墨水。

金属银盐选用三氟乙酸银。

溶剂选用乙醇与环己烷,且乙醇与环己烷的质量比为1.5:1。

交联剂选用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叔胺。

表面助剂选用松油醇。

步骤b中pvp与ag+的摩尔比为10:1。

步骤c中纳米银提纯产物、溶剂、交联剂与表面助剂的质量比为:0.9:75:1.5:3.5。

步骤b中的搅拌速度为:500r/min。

测试性能参数

以pet为基材,采用刮刀涂布机将上述各实施例与对比组中配置的纳米银墨水以5m/min的车速涂布于pet表面,并在85℃下干燥60-90min,干燥后形成120nm左右的纳米银层。将制得的纳米银层进行检测,性能检测数据如下表1:

表1

从表中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制备的具有较好的附着力与热稳定性,长时间的放置不会产生团聚、沉淀现象,此外目前市面上的银墨水导电率一般为30-50ω/□,本发明制备的银墨水导电率在20-25ω/□之间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