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卷、带盒和用于制造带卷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89426发布日期:2019-04-23 20:1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带卷、带盒和用于制造带卷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缠绕带而形成的带卷、一种包括该带卷的带盒和一种用于制造带卷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缠绕带而形成的带卷和包括该带卷的带盒是已知的(例如见jpa2013-82789)。在该现有技术中,带具有层结构,该层结构包括:夹着基底膜的两个粘合剂层(用作粘结粘合剂层的第一粘合剂层和用作贴附粘合剂层的第二粘合剂层);和分离材料层(分离片)。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具有上述层结构的带中,可设想添加颜料(例如,反射体)以由着色获得期望的颜色外观/光泽外观。然而,即使仅添加反射体,因为带被弯曲成卷形,所以例如当带被卷成带卷时,仍然要求进一步的改进以维持反射体的光泽外观。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当添加反射体时能够抑制带的光泽外观的劣化的带卷、带盒和用于制造带卷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卷,所述带卷以最小半径r缠绕带,所述带在被缠绕之前包括挠性材料层,所述挠性材料层在内部包括平板形反射体,并且所述挠性材料层具有厚度t,在所述反射体的挠曲模量为g、所述反射体的弯曲强度为a并且所述反射体的平均粒子直径为2l的条件下,所述反射体满足以下关系:r/l{1-cos(l/r)}<a/g;并且2l>t。

作为结果,当带被以最小半径r缠绕时,能够使得施加到平板形反射体的应变(strain)小于反射体的弯曲强度。因此,能够抑制反射体的破裂,从而能够防止由于破裂导致在挠性材料层中形成空隙(气泡)而使带的光泽外观劣化。另外,因为成2l>t的关系的粘合剂层构造防止在与挠性材料层垂直的方向上布置反射体p,所以视线方向和反射方向不相互一致,从而发光效率(反射效率)不降低。因此,能够有效地获得光泽。

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当添加反射体时,能够防止由于反射体的破裂而使带的光泽外观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胶带盒附接到的打印标签生产设备的前侧上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在该打印标签生产设备的设备主体的后侧上的内部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3是示出透明印记接收带和双面胶带的层构造的概念剖视图。

图4a是示出被添加到第一粘合剂层的反射体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b是在用于计算反射体的强度的数学表达式中使用的参数的说明图。

图5a是示出打印带的层构造的概念剖视图。

图5b是示出将打印带附贴到粘附体的状态的概念剖视图。

图6a是示出没有彩色打印层的双面胶带的层构造的概念剖视图。

图6b是示出使用图6a中所示的双面胶带的打印带被附贴到粘附体的状态的概念剖视图。

图7是示出双面胶带的制造过程的图。

图8是示出双面胶带的制造过程的图。

图9是示出在使用非层积型胶带盒的变型实例中在打印标签生产设备的设备主体的后侧上的内部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10a是示出胶带的层构造的概念剖视图。

图10b是示出打印带的层构造的概念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在使用层积型胶带盒的另一个变型实例中在打印标签生产设备的设备主体的后侧上的内部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12是示出在使用非层积型胶带盒的另一个变型实例中在打印标签生产设备的主体的后侧上的内部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13a是在两个层的情形中胶带的概念剖视图,示出胶带的层结构的变型实例。

图13b是在一个层的情形中胶带的概念剖视图,示出胶带的层结构的变型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绘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说明中,除非另有规定,方向“上”、“下”、“前”、“后”和“宽度”基于图1中的箭头的方向。

<第一实施例>

图1到图8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打印标签生产设备的总体结构>

在图1中,打印标签生产设备1例如是由用户的手保持的手持电子装置。打印标签生产设备1包括设备主体2和盖3,该盖3可拆卸地附接到设备主体2的后表面。

设备主体2具有外罩2a,该外罩2a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伸长的薄且扁平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并且外罩2a的前表面设有:在上部上的用于显示打印数据、设定屏幕等的液晶显示部4;以及在该液晶显示部4的下侧上的用于操作打印标签生产设备1的键盘部5。该键盘部5在其上布置有键,包括字符、符号、数字字符等的字符键以及各种功能键。在外罩2a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上的侧壁部2a的上部上,设置用于切割带有印记的标签带的切割操作杠杆6。

<打印标签生产设备的标签生产机构>

如在图2中所示,设备主体2包括标签生产部10和电池存储部30。标签生产部10和电池存储部30由容纳部分隔,该容纳部容纳未示出的控制基板、马达等。电池存储部30具有矩形凹进部32,并且在凹进部32的底部34上沿着宽度方向设置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浅凹进部36。电池存储部30在其中在两个上下级中的每一级中存储相同数目的未示出的多个干电池。

标签生产部10包括:凹形盒保持器12,该盒保持器12用于可拆卸地附接胶带盒11,该胶带盒11被设置成占据设备主体2的大致上半部的大部分;以及打印和进给机构13,该打印和进给机构13被设置在包括盒保持器12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区域中。

在该实施例中,胶带盒11是所谓的层积型,且在外罩11a的内部包括胶带卷14、印记接收带卷15、墨色带卷16、墨色带卷取辊17和进给辊18。

通过绕卷轴50缠绕粘合带(在下文中称作“胶带”)150而形成胶带卷14。通过绕卷轴60缠绕透明或半透明印记接收带110而形成印记接收带卷15。

如在用由图2中的双点划线示意的两个圆包围的放大视图中所示,从位于径向中心侧(对应于后述图3中所示的上侧)上的卷轴50朝向径向外侧(对应于后述图3中的下侧),胶带150包括依次层积的第一粘合剂层161、用作基底膜(基底层)180的彩色打印层181和膜层182、第二粘合剂层170和分离材料层151。胶带150的层结构不限于这种结构。可以不包括彩色打印层181和分离材料层151中的任一个。基底膜180可以被形成为反射光的层,或者可以被形成为透射光的层。

打印和进给机构13包括胶带卷14的支撑轴19、印记接收带卷15的支撑轴20、墨色带卷16的支撑轴21、墨色带卷取辊17的驱动轴22、热头23、压印辊24、进给辊18的驱动轴25、压力辊26等。压印辊24和压力辊26被一起附接到卷保持器27,并且能够通过卷保持器27的摆动而在引起分别与热头23和进给辊18接触的打印和进给位置(图2中所示的位置)以及离开热头23和进给辊18的待机位置(未示出)之间切换。

当生产打印标签时,压印辊24和压力辊26被切换到打印和进给位置。被切换到打印和进给位置的压印辊24被设备主体2上的未示出的驱动轴驱动以旋转,并将从印记接收带卷15进给出的印记接收带110和从墨色带卷16进给出的未示出的墨色带挤压抵靠热头23。作为结果,从热头23接收的热使墨色带的墨转印到印记接收带110以在印记接收带110上形成期望的印记r(见后述图3等),并且压印辊24朝向进给辊18进给在印记形成之后的印记接收带110和墨色带。在打印之后的墨色带随后被从印记接收带110分离并由墨色带卷取辊17卷取。

另一方面,被切换到打印和进给位置的压力辊26将由压印辊24进给的打印完成的印记接收带110和从胶带卷14进给出的胶带150挤压抵靠被驱动轴25驱动以旋转的进给辊18。作为结果,如在用由图2中的双点划线示意的左侧上的圆包围的放大视图中所示(也见后述图3和图5),在形成有印记r的印记接收带110和胶带150被粘结以形成打印带100的同时,进给辊18朝向被设置在设备主体2的上端处的标签排放出口29进给打印带100。当用户在从标签排放出口29排放打印带100的预定时间点手动地操作切割操作杠杆6时,位于标签排放出口29的附近的切割器28被致动以切割打印带100。打印标签(未示出)是被从打印带100切割(分离)的部分。

如在图3中所示,胶带150具有:膜层(基底层)182;在图3中设置成与膜层182的上侧接触的彩色打印层(基底层)182;在图3中设置成与彩色打印层181的上侧接触的第一粘合剂层161;在图3中设置成与膜层182的下侧接触的第二粘合剂层170;和设置成与第二粘合剂层170的下侧接触的覆盖第二粘合剂层170的分离材料层151。

在这种状态中,如在图4a中示意地示出,该实施例特征在于:由光泽颜料制成且具有平均粒子直径2l的平板形反射体p被添加到构成第一粘合剂层161的粘合剂中。平板形反射体p可以被容纳在粘合剂(挠性材料层)的内部。

虽然未示出详细的结构,但是在胶带卷14中被添加到第一粘合剂层161的反射体p由例如平板形基材和覆盖基材的表面的覆盖材料制成。基材能够包含云母、玻璃化合物等。覆盖材料能够包含金属氧化物等。其更具体的材料等将在以后描述。

用于第一粘合剂层161的粘合剂可以是无色或着色透明的。反射体p可以是无色或着色的。另外,通过包括无色且透明的第一粘合剂层161和着色的彩色打印层181,如与这两个功能都被混合在一个层中的情形(仅在第一粘合剂层161着色且透明的情形中)相比,能够充分实现从第一粘合剂层161的反射体p的发光功能和通过第一粘合剂层161透射的从第一粘合剂层161的着色功能。特别地在光泽颜料被用作反射体p的情形中,通过布置这些功能使得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例如,上侧)上的第一粘合剂层161被光泽颜料着色而另一侧(例如,下侧)被彩色打印层181着色,当从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观察时,着色外观和光泽外观这两者能够在视觉上识别。

如上所述,如果由于与当胶带150作为胶带卷14被缠绕成卷形状时的曲率(取决于缠绕位置而改变)相关联的变形(弯曲)而使被添加到胶带150的第一粘合剂层161的反射体p破裂,则在第一粘合剂层161中形成空隙,并且根据设计的光泽外观被削弱。然而,即便减小反射体p的平均粒子直径2l从而不引起变形,反射体p的不存在仍然趋向于在厚度方向上发生,从而导致如在破裂的情形中那样形成空隙(气泡),并且根据设计的光泽外观被削弱。

因此,如在图4a中所示,在胶带150包括膜层182和设置在膜层182的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182a)上的具有厚度t的第一粘合剂层161的情形中,其中在该第一粘合剂层161中包含平板形反射体p(例如,光泽颜料粒子),防止由于当胶带150被缠绕成卷形状时甚至接近最小半径r的曲率而发生反射体p的破裂。具体地,当具有挠曲模量g、弯曲强度a和平均粒子直径2l时,反射体p满足以下关系:

r/l{1-cos(l/r)}<a/g…(1)。

作为结果,当胶带150被以最小半径r缠绕时,能够使得施加到平板形反射体p的应变小于反射体p的弯曲强度。因此,能够防止反射体p破裂,从而能够防止由于破裂导致在第一粘合剂层161中形成空隙(气泡)而使带的光泽外观劣化。以此方式,当添加反射体p时,能够防止由于反射体p的破裂而使胶带150的光泽外观劣化。

在此情形中,优选地满足以下关系:

2l>t…(2)。

在胶带卷14中,胶带150被绕用作缠绕芯部件的卷轴50缠绕。因此,严格说来,卷轴50的半径小于最小半径r。因此,在对反射体p被添加到具有厚度t的第一粘合剂层161中并且下层部分(例如,第二粘合剂层170和分离材料层151)存在于第一转中的事实给予考虑的情况下,实现图4b中所示的最小半径r。

在被添加到第一粘合剂层161的反射体p具有平均粒子直径2l(半径l)的情形中,并且在当θ是由从最小半径r的中心q起包括反射体p的中心的线段和从最小半径r的中心q起通过反射体p的端部的线段形成的角度并且x是在最小半径r的弯曲表面(虚拟)和反射体p之间的最大分离距离时对于什么长度的平均粒子直径2l引起破裂作出假设的情形中,当最大分离距离x为零时(当反射体p在最小半径r的情况下变形到最大时),从

tanθ=l/r…(3);和

x=r(1-cosθ)…(4)

由等式(2)计算应变x/l如下:

x/l=r(1-cosθ)/l

=r/l{1-cos(tan-1l/r)}…(1')。

等式(1')的近似得到等式(1)的左侧:

r/l{1-cos(l/r)}。

进而,从公式ε*e=σ,

应用应变小于弯曲强度的判别式:x/l<a/g,从而能够使得平板形反射体p难以破裂。

(具体实例:云母)

将描述使用等式(1)和等式(2)的实例作为将反射体p应用于云母(天然云母)的实例。上述等式(1)是示意引起破裂的平均粒子直径2l的长度的等式。假设云母具有130mpa的弯曲强度和8200mpa的挠曲模量。当云母具有用于平均粒子直径2l的0.5mm的半径l和8.5mm的最小半径r时,这导出

x/l=8.5/0.5*(1-cos(atan(0.5/8.5)))≈0.02934…(5),

a/g=1300/8200≈0.15854…(6),并且

判别式(x/l<a/g);0.02934>0.15854,

并且因此,能够获得平均粒子直径2l<1mm。

另一方面,当半径l为0.25mm时,这导出

8.5/0.25*(1-cos(atan(0.25/8.5)))≈0.0147…(5'),并且

判别式(x/l<a/g);0.0147<0.15854,

并且因此,平均粒子直径2l=0.5mm不引起破裂。

当反射体p的平均粒子直径2l的长度的下限值小于第一粘合剂层161的厚度t时,在与膜厚度垂直的方向上布置反射体p,这使得难以匹配视线方向和反射方向,从而发光的效率(反射效率)降低。因此,反射体p的最小长度优选地满足等式(2),只要反射体p不破裂。例如,厚度t是约25μm。

如上所述,通过以最小半径r缠绕胶带150而形成胶带卷14;胶带150具有基底膜180和被设置成与基底膜180的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图中的上侧)接触的具有厚度t的第一粘合剂层161;第一粘合剂层161包括平板形反射体p;并且当反射体具有挠曲模量g、弯曲强度a和平均粒子直径2l时,反射体p满足以下关系:

r/l{1-cos(l/r)}<a/g。

作为结果,当胶带150被以最小半径r缠绕时,能够使得施加到平板形反射体p的应变小于反射体p的弯曲强度。因此,能够抑制反射体p的破裂,从而能够防止由于破裂导致在第一粘合剂层161中形成空隙而使胶带150的光泽外观劣化。另外,因为由于具有厚度t的粘合剂层结构而能够包含具有大平均粒子直径的反射体p,所以能够创建高级外观。因为具有大平均粒子直径的透射性反射体p被层积,所以能够从多次散射创建精致的闪光外观。因为反射体p是透射性的且具有大平均粒子直径,所以能够透视下面的彩色打印层,并且粘合剂层的厚度允许创建深的立体效果。

因为反射体p满足关系

2l>t,

所以在反射体p的尺寸(平均粒子直径2l)等于或小于第一粘合剂层161的厚度t的情形中,反射体p可以在第一粘合剂层161中被在厚度方向上以大致竖立的形式布置。在这种情形中,由于在反射体p上的反射而引起的发光的效率被降低。在本发明中,使得平均粒子直径2l大于厚度t从而能够抑制呈如上所述的形式的布置,这也防止了胶带150的光泽外观的劣化。

另一方面,印记接收带110具有如上所述在与胶带150面对的一侧上的表面上施加的印记r。印记接收带110经由第一粘合剂层161被粘结到胶带150。

图5a示出通过粘结印记接收带110和胶带150而形成的打印带100的层构造,并且图5b示出在分离材料层151被剥离之后打印带100被第二粘合剂层170附贴到粘附体m的状态。作为粘结的结果,如在图5a中所示,打印带100包括从图5a的上侧朝向下侧依次层积的印记接收带110、第一粘合剂层161(添加有反射体p)、彩色打印层181、膜层182、第二粘合剂层170和分离材料层151。

在这种构造中,如在图6中所示,在不在第一粘合剂层161和膜层182之间设置彩色打印层181的情况下,第一粘合剂层161可以被设置在膜层182的在图中的上侧上。

例如通过用分离剂涂布基底而形成分离材料层151。基底能够由纸、pet膜、opp膜、聚乙烯膜等制成。分离剂能够由硅树脂、聚乙烯树脂等制成。

第一粘合剂层161和第二粘合剂层170的粘合剂能够是聚氨酯树脂基、硅树脂基、乙烯树脂基、聚酯树脂基、合成橡胶基和天然橡胶基粘合剂等。

能够通过用色材诸如氧化钛和氧化铁或者固体颜料作为色材涂布芯材(基材)诸如鳞片状云母、玻璃和铝的表面而制成反射体p。对于反射体p的某个色调,在不用色材涂布芯材的情况下,能够使用通过芯材的反射光的干涉而创建颜色的那些芯材。反射体p是用于具有光泽性质的颜料(光泽颜料粒子)的通用术语,并且例如珠光颜料和金属颜料是已知的。

在此情形中固体颜料能够是无机颜料诸如氧化物或者有机颜料诸如纺织品打印颜料。无机颜料的实例能够包括:氧化物诸如二氧化钛和锌花;氢氧化物诸如氧化铝白和黄色氧化铁;硫化物诸如硫化锌物和锌钡白;氧化铬诸如铬黄和钼酸橙;硅酸盐诸如白炭黑和粘土;硫酸盐诸如沉淀硫酸钡和氧化钡粉末;碳酸盐诸如碳酸钙和白铅;和其它颜料诸如亚铁氰化物(普鲁士蓝)和碳(炭黑)。有机颜料的实例能够包括:纺织品打印颜料,包括碱性染料诸如罗丹明湖和甲基紫湖、酸性染料诸如喹啉黄色湖、还原染料诸如孔雀石绿和媒染染料诸如茜素湖;偶氮颜料,包括可溶性偶氮诸如胭脂红6b、不溶性偶氮诸如双偶氮黄、缩合偶氮诸如克劳莫夫塔尔黄3g、偶氮络合盐诸如镍偶氮黄,和苯并咪唑酮偶氮诸如永久橙hl;酞菁颜料诸如酞菁蓝;缩合多环颜料诸如黄烷士酮黄(flavanthronyellow);硝基颜料诸如萘酚黄s;亚硝基颜料诸如颜料绿b;日/夜荧光颜料诸如lumogen黄;和其它颜料诸如碱性蓝。

更具体地,反射体p是平板形光泽颜料粒子。例如,在铝颜料的情形中,光泽颜料粒子可以具有各种形状诸如颗粒状形状、板形状、块形状和薄片形状(鳞片形状),并且在粒子被用作涂料的情形中,形状优选地是薄片形状从而赋予涂布膜优良的金属外观和亮度。平板形状可以不仅包括简单板形状而且还包括薄片形状(鳞片形状)等。另外,“平坦”包括例如天然地或者在加工期间在表面上形成在厚度方向上的不规则性或者台阶(波浪形状等)的情形。换言之,还包括具有以不能通过抛光等加工的方式产生的不均匀性等的那些情形。

如上所述,反射体p可以由基材和覆盖基材的表面的覆盖材料制成。基材能够包含例如无机化合物(例如天然云母(云母)、合成云母、二氧化硅、玻璃、氧化铝、二氧化钛、石墨)或者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铁、氯氧化铋)或者金属(例如,铝、锌、铜、铁、青铜、镍、钛、不锈钢)或者液晶聚合物中的任何一种。

覆盖材料能够包含氧化硅、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任何一种。金属能够包含铝、锌、铜、铁、青铜、镍、钛、不锈钢、二氧化钛等,并且金属氧化物能够包含氧化铁等。

例如,金属氧化物能够包含选自由镁、锡、锌、钴、镍、铁、锆、钛和铈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元素的氧化物。

能够通过应用薄片形铝粉、涂布有金属氧化物诸如二氧化钛或者氧化铁的云母薄片粒子或者石墨薄片粒子、主要由α-氧化铁晶体粒子构成的氧化铁粒子等实现光泽颜料。这些光泽颜料通过在其表面上反射来自外部的入射光而发光,并且能够与其各种基底质地的色调相组合地将具有各种优良装饰性质的独特外观赋予当在涂料中混合时的被涂装的表面、赋予在墨的情形中的绘制线或者打印表面或者赋予在树脂组合物的情形中的树脂模制产品的表面。

对于光泽颜料,例如,可以通过使用鳞片状玻璃作为基材,依次用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膜、氢氧化铈涂层、无定形二氧化硅涂层和偶联剂进行涂布处理而采用多层结构。氢氧化铈涂层和无定形二氧化硅涂层的次序可以颠倒,并且当氢氧化铈涂层被设置在无定形二氧化硅涂层的上层上时,氢氧化铈涂层的表面涂布有偶联剂。

偶联剂的代表性实例能够是硅烷偶联剂。虽然取决于将要使用的树脂而改变,但是硅烷偶联剂的优选实例包括乙烯基硅烷、环氧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和氨基硅烷,并且这些硅烷偶联剂可以单独地或者组合地使用。

乙烯基硅烷的实例包括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环氧硅烷的实例包括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的实例包括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氨基硅烷的实例包括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n-(1,3-二甲基-亚丁基)丙胺、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制造过程)

将参考图7到图8描述胶带150的制造过程的一个实例。

如在图7中所示,例如,由已知打印技术形成有其彩色打印层181的膜层182被从膜卷fr进给出并被供应到粘合剂涂布头ah。在粘合剂涂布头ah中,在依次通过第一干燥腔室d1、第二干燥腔室、第三干燥腔室d3、第四干燥腔室d4和第五干燥腔室d5从而在五个阶段中执行干燥处理之前,具有上述组成的粘合剂被施加到膜层182的在与彩色打印层181相反的一侧上的表面,以形成彩色打印层181、膜层182、第二粘合剂层170的三层结构。干燥腔室的数目不限于五个。

随后,从分离材料卷sr分开地进给出的分离材料层151被粘结到第二粘合剂层170,使得具有三层结构的带被转变成具有彩色打印层181、膜层182、第二粘合剂层170和分离材料层151的四层结构的带,并且带然后被绕第一带卷tr1缠绕。

随后,如在图8中所示,具有彩色打印层181、膜层182、第二粘合剂层170和分离材料层151的四层结构的带被从第一带卷tr1进给出,并如上所述被供应到粘合剂涂布头ah。在粘合剂涂布头ah中,具有上述组成的粘合剂(包括反射体p)被施加到彩色打印层181的在与膜层182相反的一侧上的表面,以形成第一粘合剂层161(添加有反射体p)、彩色打印层181、膜层182、第二粘合剂层170和分离材料层151的五层结构,并且然后如上所述通过第一干燥腔室d1到第五干燥腔室d5执行干燥处理以完成胶带150。如上所述完成的胶带150在第一粘合剂层161面向内的情况下被绕第二带卷tr2缠绕。

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彩色打印层181被设置在膜层150和第一粘合剂层161之间。作为结果,能够充分实现来自第一粘合剂层161的反射体p的着色功能和来自彩色打印层181的着色功能(如与这两个功能都被混合在一个层中的情形相比)。特别地,通过布置这些功能使得在图3、图5等的上侧上的第一粘合剂层161被反射体p着色而图3、图5等的下侧被彩色打印层181着色,当从图3、图5等的上侧观察时,着色外观和光泽外观这两者都能够在视觉上识别。

例如,在膜层182被着色的情形中,如在图6a中所示,在不在第一粘合剂层161和膜层182之间设置彩色打印层181的情况下,着色外观和光泽外观这两者都能够在视觉上识别。

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了层积型的胶带盒11,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所谓的非层积型(也被称为“接受器型(receptortype)”)的胶带盒。

(非层积型)

在图9中,非层积型胶带盒11在外罩11a的内部包括胶带卷14(详细的层构造将在以后描述)、墨色带卷16、墨色带卷取辊17和进给辊18。

通过绕卷轴50缠绕与该变型实例相关的胶带150n而形成胶带卷14。如在图9中的放大视图中所示,从位于径向中心侧(对应于后述图10中所示的上侧)上的卷轴50朝向径向外侧(对应于后述图10中的下侧),胶带150n包括依次层积的图像接收层210、如上所述的透明或半透明(例如具有20%或更低的透射率)的透明膜层182a、添加有反射体p的彩色打印层181a、如上所述添加有反射体p的第一粘合剂层161和释放材料层151。透明膜层182a和彩色打印层181a构成基底层180a。

<带的层构造的细节>

图10a是示出胶带150n和打印带100n的层构造的说明图。

如在图10a中所示,胶带150n包括:透明膜层182a;被设置成与图10a中的透明膜层182a的上侧接触的图像接收层210;被设置成与图10a中的透明膜层182a的下侧接触的添加有反射体p的彩色打印层181a;被设置成与图10a中的彩色打印层181a的下侧接触的添加有反射体p的第一粘合剂层161;和被设置成与图10a中的第一粘合剂层161的下侧接触的覆盖第一粘合剂层161的分离材料层151。

替代第一粘合剂层161,没有粘合性质的挠性材料(粘弹性体)和在其中揉合的平板形反射体可以被用于将该挠性材料被夹在基底之间的结构(粘合性质被赋予至少一个基底)。作为结果,在挠性材料的厚度能够被任意地设定的同时,能够使得具有粘合性质的膜(例如第一粘合剂层161)更薄,从而能够不加改变地使用现有粘合剂层。

在该实施例中,上述胶带卷14具有在第一粘合剂层161面向内的情况下绕卷轴50缠绕的胶带150、150n;然而,如分别在图11和图12中所示,可以在第一粘合剂层161面向外的情况下缠绕带。在此情形中,如与分别在图2和图9中所示的情形相比,胶带卷14被反向地进给。在图11和图12中,附图标记7、8表示用于胶带150、150n的进给引导的辊。

虽然已经在被缠绕成卷形状的胶带卷14被向内缠绕的情形中描述了基底膜180和第一粘合剂层161,但是带卷可以被向外缠绕。

胶带可以如在图13a中所示具有两层结构,其中透明膜层182被设置在第一粘合剂层161的一侧上,或者如在图13b中所示可以具有单层结构,该单层结构仅具有树脂膜层180'作为添加有由光泽颜料制成的具有平均粒子直径2l的平板形反射体p的挠性材料层,并且不限制层结构。例如,图13a中所示的两层结构能够被应用于例如从内侧附贴到玻璃并且从玻璃的外侧(即,从粘合剂层侧)观察的密封件或带。在此情形中,膜层182可以如上所述是透明的,或者可以不是透明的。

(其它)

在上述所有的实施例和变型实例中,当测量与带相关的各种参数的数值(体积比例、平均粒子直径、粘合力和所有的其它数值)时,在测量之前将带切割成10mm×10mm或更大的尺寸。在此情形中,能够通过使用例如由堀场制作所(horiba,ltd)制造的“激光衍射/散射型粒子直径分布测量设备la-960(laserdiffraction/scatteringtypeparticlediameterdistributionmeasurementapparatusla-960)”测量平均粒子直径。在测量时的“粒子直径”示意球形粒子,这些球形粒子示出与在激光衍射方法中获得的光散射图案相当的散射图案,而在动态光散射方法中,粒子直径示意基于漫射的球等效直径。

除了上述的那些之外,可以适当地组合利用实施例和变型实例的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