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透气防水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8164发布日期:2019-06-22 00:34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透气防水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防水膜,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机透气防水膜。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对讲机、蓝牙耳机、户外监控器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为了减小水上运动、户外环境以及日常生活用水时对电子设备造成的损伤,通常在电子设备的扬声器、麦克风或听筒处装配防水透声膜。

目前,一般的防水透声膜能够满足IPX7的防水等级要求,但是不能满足IPX5或IPX6防水等级要求。因为做IPX5或IPX6测试时,水直接冲到防水透声膜上,膜就会分层或者水会透过膜进入腔体导致测试失败。因此,如何既能使得防水透声膜的防水等级达到IPX5、IPX6、IPX7防水等级,又能减小对透声性能的影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机透气防水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机透气防水膜,包括:由上自下依次相连的保护层、防水层和支撑层;

所述保护层为离型纸,通过粘胶与防水层粘合;

所述防水层为PTFE膜,PTFE膜的孔率≥80%,PTFE膜中含有导电材料;

所述支撑层中也含有导电材料;

所述的防水膜整体设置呈圆形或矩形。

所述的粘胶为丙烯酸。

所述的防水层厚度为0.5~2um。

所述的支撑层为PET、聚酯或无纺布,厚度为0.1~0.2mm。

所述的导电材料为炭黑导电材料或导电高分子材料。

另一方面,一种手机透气防水膜制备工艺,包括:将所述的PET、聚酯或无纺布原料中混入所述的炭黑导电材料或导电高分子材料,在所述的PTFE原料中也混入所述的炭黑导电材料或导电高分子材料,得到支撑层和防水层;

所述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混入量为1%~5%。

所述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为聚噻砜类。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机透气防水膜,可直接粘帖于于手机元器件上,具有良好的防尘效果,防尘效率可达到99.5%以上,防水效率可达到3米耐水压,且24小时不漏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从而保持内外压力平衡、温度平衡,且保证声音传输不失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机透气防水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机透气防水膜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机透气防水膜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机透气防水膜,包括:由上自下依次相连的保护层1、防水层2和支撑层3,保护层1覆盖在防水层2的上表面,用以防护防水层2在未被使用前表面被划伤或戳破等缺陷,由于防水层2比较薄,还需通过支撑层3对其进行辅助支撑。

较佳的,所述保护层1为离型纸,通过粘胶4与防水层2粘合,粘胶4选用丙烯酸材质,使用前,保护层1通过粘胶4与防水层2贴合,而使用时,先将保护层1揭开,由于保护层1采用了离型纸,因此,粘胶4都附在防水层2周缘的表面,防水层2可覆盖在电子元器件上,防水层2的周缘再通过粘胶4贴合在电子元器件的周围。而防水层2的另一面上,可通过支撑层3进行加固支撑,防止防水层2在电子元器件上脱落。

较佳的,所述防水层2选用厚度为0.5~2um的PTFE膜,PTFE膜的孔率≥80%,在PTFE膜中混入导电材料。

较佳的,所述支撑层3中也混入导电材料。在防水层2、支撑层3中混入导电材料主要是为了起到防静电作用,避免损坏电子元器件。

较佳的,所述的支撑层2选用PET、聚酯或无纺布,厚度为0.1~0.2mm。

较佳的,所述的防水膜整体设置呈圆形或矩形,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外形设置,也并不限于圆形或矩形。

较佳的,所述的导电材料为炭黑导电材料或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性较好,也易于混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机透气防水膜的制备工艺,包括:将所述的PET、聚酯或无纺布原料中混入所述的炭黑导电材料或导电高分子材料,制成得到支撑层,在所述的PTFE原料中也混入所述的炭黑导电材料或导电高分子材料,制成得到防水层。

较佳的,所述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混入量为1%~5%。

较佳的,所述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为聚噻砜类。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手机透气防水膜制备工艺,包括:将支撑层和防水层采用热复合工艺进行复合成型后,在支撑层和防水层的表面进行喷涂导电材料工序。

较佳的,所述的导电材料为导电高分子溶液或导电墨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直接粘贴于手机元器件上,具有良好的防尘效果,防尘效率可达到99.5%以上,防水效率可达到3米耐水压,且24小时不漏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从而保持内外压力平衡、温度平衡,且保证声音传输不失真。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