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瓷砖石材背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18841发布日期:2019-09-06 22:17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度瓷砖石材背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玻化砖是由石英砂、泥按照一定比例烧制而成,然后经打磨光亮但不需要抛光,其表面如玻璃镜面一样光滑透亮。其在吸水率、边直度、弯曲强度、耐酸碱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釉面砖、抛光砖及一般的大理石。玻化砖是一种很好的装饰材料,用于室内装饰,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但由于玻化砖本身的吸水率低于5‰,使得其黏贴至水泥层表面上时很困难。瓷砖背胶能有效的提高玻化砖背面和水泥层表面的粘结强度,是目前最有效的界面粘结增强材料。然而,目前市场上瓷砖背胶品种繁多,质量良莠不齐,使用后会出现空鼓、起壳、脱落等问题,例如:粘结后的玻化砖受到雨水的浸蚀后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气候的冷热变化,使胶凝材料受到变形的影响,而导致胶凝材料与玻化砖界面出现裂层,而引起玻化砖的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之一,提供一种高强度瓷砖石材背胶,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组成包括:

优选地,所述石英砂的目数为40~70目。

优选地,所述色浆为中黄色浆。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5或斯潘60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组成包括:

杀菌剂0.2~0.4份,

色浆0.1~0.3份。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高强度瓷砖石材背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vae乳液、聚硫橡胶乳液、水性环氧树脂乳液、表面活性剂投入反应釜中以40~6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6~8小时得到混合乳液;

2)将石英砂、杀菌剂、色浆投入上述混合乳液中,反应釜继续以40~6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15~25分钟即得背胶。

本发明所制备的瓷砖石材背胶完全可以达到玻化砖的粘结要求,有效地解决了玻化砖粘结时出现的空鼓、起壳、脱落等问题。当vae乳液、聚硫橡胶乳液、水性环氧树脂乳液混合后,聚硫橡胶乳液中的硫醇基与vae乳液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赋予了交联后的环氧树脂具有很好的柔韧性、高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高强度瓷砖石材背胶,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组成包括:

其中,所述石英砂的目数为40目;所述色浆为中黄色浆;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5或斯潘60中的一种。

一种制备高强度瓷砖石材背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vae乳液、聚硫橡胶乳液、水性环氧树脂乳液、表面活性剂投入反应釜中以4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6小时得到混合乳液;

2)将石英砂、杀菌剂、色浆投入上述混合乳液中,反应釜继续以4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15分钟即得背胶。

实施例2:

一种高强度瓷砖石材背胶,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组成包括:

其中,所述石英砂的目数为50目;所述色浆为中黄色浆;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5或斯潘60中的一种。

一种制备高强度瓷砖石材背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vae乳液、聚硫橡胶乳液、水性环氧树脂乳液、表面活性剂投入反应釜中以5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7小时得到混合乳液;

2)将石英砂、杀菌剂、色浆投入上述混合乳液中,反应釜继续以5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20分钟即得背胶。

实施例3:

一种高强度瓷砖石材背胶,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组成包括:

其中,所述石英砂的目数为60目;所述色浆为中黄色浆;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5或斯潘60中的一种。

一种制备高强度瓷砖石材背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vae乳液、聚硫橡胶乳液、水性环氧树脂乳液、表面活性剂投入反应釜中以6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8小时得到混合乳液;

2)将石英砂、杀菌剂、色浆投入上述混合乳液中,反应釜继续以6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25分钟即得背胶。

实施例4:

一种高强度瓷砖石材背胶,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组成包括:

其中,所述石英砂的目数为70目;所述色浆为中黄色浆;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5或斯潘60中的一种。

一种制备高强度瓷砖石材背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vae乳液、聚硫橡胶乳液、水性环氧树脂乳液、表面活性剂投入反应釜中以5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6小时得到混合乳液;

2)将石英砂、杀菌剂、色浆投入上述混合乳液中,反应釜继续以6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25分钟即得背胶。

实施例5:

对上述实施例1~4制得的瓷砖石材背胶进行性能测试,参照jc/t547-2017《陶瓷砖胶粘剂》的判定标准对瓷砖石材背胶进行性能测试,其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提所制备的瓷砖石材背胶,完全可以达到玻化砖的粘结要求,有效地解决了玻化砖粘结时出现的空鼓、起壳、脱落等问题,且施工简单。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