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传导介质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57315发布日期:2021-03-05 12:4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传导介质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热传导介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传输热量或作为冷媒传递冷能的系统中,具有低温流动、防腐蚀、传输冷热能等功能的热传导介质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热管理涉及到工业及汽车行业等多个领域,而其使用的热传导介质多种多样,其中以防冻剂、缓蚀剂等为主的组合物在工业中及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工业冷库中采用乙二醇+水的方式作为二次冷却介质,汽车工业中的发动机冷却液技术要求更为苛刻,同时包含了更多的性能指标要求。在工业应用中,更为关注其低温流动性能,而在汽车工业中的发动机冷却液更为关注其防冻、防腐、传热性能等,而作为一种流体,尤其是持续循环的流体来说,其耗费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节能降耗的今天,研制一种具有低温流动、防腐、传热冷热能、减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介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
cn106145214a涉及一种闭式循环水系统减阻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补偿离子、缓蚀剂、工业循环水处理剂等组分,其减阻剂成分中不含有防冻剂,不能应用低于0℃的场合,极大地限制其应用领域。
[0004]
cn104962245a公开了一种抗高温降解型长寿命燃气发动机冷却液,该冷却液组合物由2,3-二羟基苯甲酸和乙酰水杨酸的混合物作为热稳定性改进添加剂,与硝酸钠、钼酸钠、己二酸、苯甲酸、甲基硅油、染料、甘醇类冷却剂、水、ph调节剂组成。该发明虽然具有防冻、防腐、防沸、抗高温性能等功能,但是仍旧不能作为一种节能降耗的介质使用。
[0005]
综上所述,目前还未见一种技术既能够满足热传导系统换热要求,还能满足系统防腐、低温流动性及节能要求。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热传导介质,要求具有传热或传递冷能、防腐蚀及减阻功能的传导介质,解决系统腐蚀、节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传导介质,其具有低温流动优异、防护金属、节能的特点。
[0007]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
防冻剂1000份、去离子水20-2000份、减阻剂0.01-1.2份、缓蚀剂20-100份、消泡剂0.1-20份和适量ph调节剂;
[0009]
所述适量ph调节剂以调节所述热传导介质组合物的ph为7.5~11.0;
[0010]
所述减阻剂为聚氧化乙烯、聚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钠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
所述缓蚀剂为硅酸盐、硼砂、磷酸盐、亚硝酸盐、钼酸盐、硝酸盐、辛酸、异辛酸、癸二酸、戊二酸或丁二酸,苯并三氮唑、苯甲酸、或甲基苯并三氮唑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
现有技术的热传导介质中通常不含有减阻剂,为了提高热传导介质的适应性和节能性,本发明在热传导介质中添加了减阻剂,但是,减阻剂会与缓蚀剂发生作用,影响组合
物作用的发挥,因此发明人对减阻剂和缓蚀剂的种类进行了特别的选择,上述减阻剂和缓蚀剂不会发生相互作用,得到的热传导介质节能效果更好。
[0013]
优选的,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
优选的,所述消泡剂为basflf 401、pe6200、pe6400或pe6100。
[0015]
优选的,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0016]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减阻剂为聚氧化乙烯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缓蚀剂为硅酸钠、癸二酸、硼砂、甲基苯并三氮唑、异辛酸、磷酸钠、硝酸钠或苯甲酸中一种或几种。上述几种减阻剂和缓蚀剂在混合后具有更好的相容性,所得的热传导介质的节能效果更突出。
[0017]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防冻剂为丙二醇或乙二醇,所述减阻剂为聚氧化乙烯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所述缓蚀剂为癸二酸、异辛酸、硅酸钠、磷酸钠、硝酸钠、甲基苯并三氮唑和苯甲酸的组合物,或为癸二酸、异辛酸、甲基苯并三氮唑和苯甲酸的组合物,所述消泡剂为pe6200。
[0018]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冻剂为丙二醇,所述减阻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所述缓蚀剂为癸二酸、异辛酸、硅酸钠、磷酸钠、硝酸钠、甲基苯并三氮唑和苯甲酸的组合物,所述消泡剂为pe6200。上述物料组合后的节能效果最佳,综合性能最好。
[0019]
作为最优选的实施方式,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丙二醇1000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08~0.12份,癸二酸4~6份,异辛酸8~12份,硅酸钠1.4~1.6份,磷酸钠2.3~2.7份,硝酸钠2.0~2.2份,甲基苯并三氮唑1.4~1.6份,苯甲酸3.3~3.7份,pe 6200 0.3~0.5份,去离子水1400~1600份,氢氧化钠10.5~11.5份。
[0020]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乙二醇500份,丙二醇500份,聚氧化乙烯0.07~0.09份,癸二酸3~5份,异辛酸11~13份,甲基苯并三氮唑1.8~2.2份,苯甲酸3~5份,pe 6200 0.3~0.5份,去离子水1400~1600份,氢氧化钠14~16份。
[002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
[0022]
乙二醇1000份,聚氧化乙烯0.07~0.09份,硅酸钠1.4~1.6份,癸二酸3~5份,硼砂5~7份,甲基苯并三氮唑2.4~2.6份,pe 6200 0.4~0.5份,去离子水1400~1600份,氢氧化钠6~8份;
[0023]
或,乙二醇850份,丙三醇150份,聚氧化乙烯0.03~0.05份,癸二酸3~5份,异辛酸11~13份,甲基苯并三氮唑2.4~2.6份,苯甲酸3~5份,pe 6200 0.3~0.5份,去离子水1400~1600份,氢氧化钠12~14份;
[0024]
或,乙二醇1000份,聚氧化乙烯0.07~0.09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08~0.12份,癸二酸6~8份,异辛酸10~12份,甲基苯并三氮唑2.5~2.7份,苯甲酸3.4~3.6份,pe 6200 0.3~0.5份,去离子水1400~1600份,氢氧化钠14~16份;
[0025]
或,乙二醇430份、丙二醇430份、丙三醇160份,聚氧化乙烯0.07~0.09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08~0.12份,癸二酸3~5份,异辛酸11~13份,硅酸钠1.8~2.2份,磷酸钠2.8~3.2份,硝酸钠2.8~3.2份,甲基苯并三氮唑1.8~2.2份,苯甲酸3.8~4.2份,pe 6200 0.3~0.5份,去离子水1400~1600份,氢氧化钠10~12份。
[0026]
本发明涉及的原料或试剂均可市购获得。
[0027]
相比已有的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28]
1、本发明热传导介质具有低温流动性好,节能性能优异等特点,节能效果达10%-50%;
[0029]
2、采用缓蚀剂复配技术的换热介质对铸铁、铸铝、焊锡、钢、紫铜、黄铜等金属有优异的缓蚀能力,防止换热系统的锈蚀,保证了换热系统的寿命。
[0030]
3、本发明的热传导介质具有防腐、低温流动以及节约能耗的优异效果,符合满足astm d 3306的技术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2]
实施例1
[0033]
一种热传导介质,由如下原料混合而成:乙二醇1000份,聚氧化乙烯0.08份,硅酸钠1.5份,癸二酸4份、硼砂6份,甲基苯并三氮唑2.5份,pe 6200 0.45份,去离子水1500份,氢氧化钠7份。
[0034]
实施例2
[0035]
一种热传导介质,由如下原料混合而成:乙二醇850份,丙三醇150份,聚氧化乙烯0.04份,癸二酸4份,异辛酸12份,甲基苯并三氮唑2.5份,苯甲酸4份,pe 6200 0.4份,去离子水1500份,氢氧化钠13份。
[0036]
实施例3
[0037]
一种热传导介质,由如下原料混合而成:乙二醇500份,丙二醇500份,聚氧化乙烯0.08份,癸二酸4份,异辛酸12份,甲基苯并三氮唑2.0份,苯甲酸4份,pe 6200 0.4份,去离子水1500份,氢氧化钠15份。
[0038]
实施例4
[0039]
一种热传导介质,由如下原料混合而成:乙二醇1000份,聚氧化乙烯0.08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1份,癸二酸7份,异辛酸11份,甲基苯并三氮唑2.6份,苯甲酸3.5份,pe 6200 0.4份,去离子水1500份,氢氧化钠15份。
[0040]
实施例5
[0041]
一种热传导介质,由如下原料混合而成:乙二醇430份、丙二醇430份、丙三醇160份,聚氧化乙烯0.08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1份,癸二酸4份,异辛酸12份,硅酸钠2份,磷酸钠3份,硝酸钠3份,甲基苯并三氮唑2.0份,苯甲酸4份,pe 6200 0.4份,去离子水1500份,氢氧化钠11份。
[0042]
实施例6
[0043]
一种热传导介质,由如下原料混合而成:丙二醇1000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1份,癸二酸5份,异辛酸10份,硅酸钠1.5份,磷酸钠2.5份,硝酸钠2.1份,甲基苯并三氮唑1.5份,苯甲酸3.5份,pe 62000.4份,去离子水1500份,氢氧化钠11份。
[0044]
对比例1
[0045]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原料混合如下:乙二醇1000份,水1000份。
[0046]
对比例2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具体参见cn1152106c实施例1。
[0047]
对比例3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具体参见cn106753274a实施例1。
[0048]
经检测,本发明的热传导介质的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0049]
表1:热传导介质检验结果
[0050][0051]
具体地,实施例1-6中热传导介质的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0052]
表2实施例检验结果
[0053][0054]
结论:(1)按照astm d3306的方法进行本发明热传导介质的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的热传导介质对紫铜、黄铜、钢、铸铁、焊锡、铸铝等材料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2)采用模拟使用台架开展流量测定试验,其流量增加率为10%-50%。
[0055]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
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