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家具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94383发布日期:2021-06-04 08:5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板式家具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2.目前的木板拼接成型的家具表面均涂覆有漆料来增强其美观性,现有的板式家具再面临温差较大时,其表面易出现龟裂现象,且防腐防潮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板式家具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板式家具生产工艺,包括以下重量份材料:甲基正戊基酮1-2重量份、环氧树脂14-19重量份、改性丙烯酸树脂11-16重量份、醋酸纤维素2-3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钛7-11重量份、氨基树脂12-15重量份、润湿剂1-2重量份、防腐剂1-5重量份、水13-14重量份、成膜助剂2-4重量份、助溶剂1-3重量份;
5.具体生产工艺如下:
6.步骤一:选取甲基正戊基酮、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树脂、醋酸纤维素、纳米二氧化钛、氨基树脂、润湿剂通过450-600目筛网进行筛选,保证筛选出的原料无凝聚块的粉料;
7.步骤二:将步骤一筛选出的粉料送至高速搅拌机,以400-600r/min速度搅拌20-50min,得到复合混合粉料;
8.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复合混合粉料加入水,送至反应釜进行加温混合溶解处理,且混合时加入防腐剂、成膜助剂和助溶剂,以500-700r/min速度进行30-40min的混拌处理,且反应釜温度为45-75℃;混拌完成后,人员将其放置阴凉处自然晾凉,得到环保防护漆料备用;
9.步骤四:选取所需使用的板材,将其根据使用需求进行等分切割,并通过抛光机对板材的表面和切割断面进行抛光处理,并对通过空压机进行高压吹灰处理,再进行烘干除湿处理,使其湿度低于3-8%后保存备用;
10.步骤五:将步骤四处理后的的板材送至甘油液中浸泡3-6h,再进行2-4h的蒸煮处理,蒸煮以45-65℃进行30-50min,蒸煮结束后通过清水高压浸泡清洗处理,进行烘干处理,得到原板材;
11.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原板材进行拼装加工为所需的家具,将家居吊送至disk自动喷涂器的旋转喷台上,将步骤三得到环保防护漆料装配disk自动喷涂器的料箱,通过disk自动喷涂器对旋转喷台上的家具进行喷涂处理,且进行3-4道喷涂处理,每道均将家居送至无尘恒温烤房进行20-30min的120-150℃的烘烤处理;
12.步骤七:将步骤六喷涂烘烤结束的家具存放至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凉,再通过pe塑料布将其包覆包装。
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的混拌过程中,人员可根据使用需求添加1-5重量份的颜料。
14.进一步地,所述将步骤六喷涂处理后的家具表面进行检查,并对少漆、漏漆部位进行补喷处理。
15.进一步地,所述对步骤七中晾凉后的家具进行防腐耐候的安全环保检测,如家具的板材经过不同温度会出现变形或者其他质量问题,将不合格的产品挑拣取出,如合格后继续继续进行包装保存。
16.进一步地,所述甘油液成分为甘油、天然植物提取染料和纳米级膨胀蛭石粉,其中各成分质量百分比为天然植物提取染料0.8-3.5重量份、纳米级膨胀蛭石粉0.05-0.3重量份、甘油80-99重量份。
17.进一步地,所述防腐剂为百菌清或苯噻清。
18.进一步地,所述助溶剂为异辛醇或苯甲酸钠。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生产的家具具有较高的防腐性能,在温差较大情况下,家具表面的漆料也不会处理开裂现象,具有较高的防水效果,使用时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不会损害环境和人体,而且能长期保持家具的外表光泽,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稳定性高,耐湿防腐效果显著;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散发出对环境污染的气体,同时对人的身体没有任何影响,安全性能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
22.板式家具生产工艺,包括以下重量份材料:甲基正戊基酮1重量份、环氧树脂14重量份、改性丙烯酸树脂11重量份、醋酸纤维素2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钛7重量份、氨基树脂12重量份、润湿剂1重量份、防腐剂1重量份、水13重量份、成膜助剂2重量份、助溶剂1重量份;
23.具体生产工艺如下:
24.步骤一:选取甲基正戊基酮、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树脂、醋酸纤维素、纳米二氧化钛、氨基树脂、润湿剂通过450目筛网进行筛选,保证筛选出的原料无凝聚块的粉料;
25.步骤二:将步骤一筛选出的粉料送至高速搅拌机,以400r/min速度搅拌20min,得到复合混合粉料;
26.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复合混合粉料加入水,送至反应釜进行加温混合溶解处理,且混合时加入防腐剂、成膜助剂和助溶剂,以500r/min速度进行30min的混拌处理,且反应釜温度为45℃;混拌完成后,人员将其放置阴凉处自然晾凉,得到环保防护漆料备用;
27.步骤四:选取所需使用的板材,将其根据使用需求进行等分切割,并通过抛光机对板材的表面和切割断面进行抛光处理,并对通过空压机进行高压吹灰处理,再进行烘干除湿处理,使其湿度低于3%后保存备用;
28.步骤五:将步骤四处理后的的板材送至甘油液中浸泡3h,再进行2h的蒸煮处理,蒸煮以45℃进行30min,蒸煮结束后通过清水高压浸泡清洗处理,进行烘干处理,得到原板材;
29.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原板材进行拼装加工为所需的家具,将家居吊送至disk
自动喷涂器的旋转喷台上,将步骤三得到环保防护漆料装配disk自动喷涂器的料箱,通过disk自动喷涂器对旋转喷台上的家具进行喷涂处理,且进行3道喷涂处理,每道均将家居送至无尘恒温烤房进行20min的120℃的烘烤处理;
30.步骤七:将步骤六喷涂烘烤结束的家具存放至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凉,再通过pe塑料布将其包覆包装。
31.其中,所述步骤三中的混拌过程中,人员可根据使用需求添加1重量份的颜料。
32.其中,所述将步骤六喷涂处理后的家具表面进行检查,并对少漆、漏漆部位进行补喷处理。
33.其中,所述对步骤七中晾凉后的家具进行防腐耐候的安全环保检测,如家具的板材经过不同温度会出现变形或者其他质量问题,将不合格的产品挑拣取出,如合格后继续继续进行包装保存。
34.其中,所述甘油液成分为甘油、天然植物提取染料和纳米级膨胀蛭石粉,其中各成分质量百分比为天然植物提取染料0.8重量份、纳米级膨胀蛭石粉0.05重量份、甘油80重量份。
35.其中,所述防腐剂为百菌清或苯噻清。
36.其中,所述助溶剂为异辛醇或苯甲酸钠。
37.实施例2
38.板式家具生产工艺,包括以下重量份材料:甲基正戊基酮2重量份、环氧树脂19重量份、改性丙烯酸树脂16重量份、醋酸纤维素3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钛11重量份、氨基树脂15重量份、润湿剂2重量份、防腐剂5重量份、水14重量份、成膜助剂4重量份、助溶剂3重量份;
39.具体生产工艺如下:
40.步骤一:选取甲基正戊基酮、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树脂、醋酸纤维素、纳米二氧化钛、氨基树脂、润湿剂通过600目筛网进行筛选,保证筛选出的原料无凝聚块的粉料;
41.步骤二:将步骤一筛选出的粉料送至高速搅拌机,以600r/min速度搅拌50min,得到复合混合粉料;
42.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复合混合粉料加入水,送至反应釜进行加温混合溶解处理,且混合时加入防腐剂、成膜助剂和助溶剂,以700r/min速度进行40min的混拌处理,且反应釜温度为75℃;混拌完成后,人员将其放置阴凉处自然晾凉,得到环保防护漆料备用;
43.步骤四:选取所需使用的板材,将其根据使用需求进行等分切割,并通过抛光机对板材的表面和切割断面进行抛光处理,并对通过空压机进行高压吹灰处理,再进行烘干除湿处理,使其湿度低于8%后保存备用;
44.步骤五:将步骤四处理后的的板材送至甘油液中浸泡6h,再进行4h的蒸煮处理,蒸煮以65℃进行50min,蒸煮结束后通过清水高压浸泡清洗处理,进行烘干处理,得到原板材;
45.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原板材进行拼装加工为所需的家具,将家居吊送至disk自动喷涂器的旋转喷台上,将步骤三得到环保防护漆料装配disk自动喷涂器的料箱,通过disk自动喷涂器对旋转喷台上的家具进行喷涂处理,且进行4道喷涂处理,每道均将家居送至无尘恒温烤房进行30min的150℃的烘烤处理;
46.步骤七:将步骤六喷涂烘烤结束的家具存放至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凉,再通过pe塑料布将其包覆包装。
47.其中,所述步骤三中的混拌过程中,人员可根据使用需求添加5重量份的颜料。
48.其中,所述将步骤六喷涂处理后的家具表面进行检查,并对少漆、漏漆部位进行补喷处理。
49.其中,所述对步骤七中晾凉后的家具进行防腐耐候的安全环保检测,如家具的板材经过不同温度会出现变形或者其他质量问题,将不合格的产品挑拣取出,如合格后继续继续进行包装保存。
50.其中,所述甘油液成分为甘油、天然植物提取染料和纳米级膨胀蛭石粉,其中各成分质量百分比为天然植物提取染料3.5重量份、纳米级膨胀蛭石粉0.3重量份、甘油99重量份。
51.其中,所述防腐剂为百菌清或苯噻清。
52.其中,所述助溶剂为异辛醇或苯甲酸钠。
5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生产的家具具有较高的防腐性能,在温差较大情况下,家具表面的漆料也不会处理开裂现象,具有较高的防水效果,使用时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不会损害环境和人体,而且能长期保持家具的外表光泽,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稳定性高,耐湿防腐效果显著;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散发出对环境污染的气体,同时对人的身体没有任何影响,安全性能好。
5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