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12997发布日期:2020-07-17 15:4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保护膜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保护膜。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对内部芯片、其他器件及电池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散热效果及其保护也是尤为重要,现有对电子设备内部的芯片、其他器件及电池等的保护方式在其表面包裹保护膜进行保护,从而延长内部芯片、其他器件及电池的使用寿命及性能,现有市场上大多数保护膜仅仅起到防刮及一定的缓冲作用,但现有的保护膜的通过采用疏松孔作为缓冲结构,该结构缓冲效果较差,且功能性较少,不会更好保护部芯片、其他器件及电池等。现有的保护膜多为根据不同规格的粘贴面积进行定制裁切,不能组合,只能用于一种规格的电子元器件或电池使用,适用性较低,保护膜粘到电子元器件或电池上,当进行更换时清除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项实用新型是针对现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多功能保护膜,所述新型多功能保护膜包括保护膜本体,所述保护膜本体上方设有去静电层、隔热层及缓冲层,所述保护膜本体下方设有粘胶层,所述新型多功能保护膜以去静电层、隔热层、缓冲层、保护膜本体及粘胶层依次层叠的方式排布,所述保护膜本体设有组合连接结构。

所述粘胶层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强胶压纹缓冲部,弱粘包裹部以及翘起拉手部,所述强胶压纹缓冲部、弱粘包裹部以及翘起拉手部为一整体结构,所述强胶压纹缓冲部与弱粘包裹部处于同一平面上。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组合连接结构包括组合凸块及组合凹槽,所述组合凸块为“t”字形结构凸块,所述组合凹槽为“t”字形凹槽。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组合凸块设置在所述保护膜本体正侧面,所述组合凹槽设置在所述保护膜本体后方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强胶压纹缓冲部呈“凹”字形分布在保护本体底部,所述强胶压纹缓冲部设有波浪式压纹,所述波浪式压纹上表面覆盖胶层。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弱粘包裹部设置在所述强胶压纹缓冲部中间,所述弱粘包裹部表面设有点胶区,所述点胶区内设有多个小圆点结构的胶点。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翘起拉手部与所述弱粘包裹部衔接处设有弯曲压痕。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层包括上缓冲层及下缓冲层,所述上缓冲层与下缓冲层在相对的面上均设有相互交错的缓冲凸起。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缓冲层与下缓冲层均设有疏松细孔。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去静电层为内部掺入导电金属粉的垫层,所述隔热层为内部掺入热绝缘材料的垫层。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去静电层、隔热层、缓冲层、保护膜本体及粘胶层自上至下依次通过粘贴剂贴合固定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去静电层、隔热层及缓冲层使得保护膜本体具有去静电、隔热及缓冲保护多功能,提高功能性,更好的保护被粘贴电子元件或电池,通过设置组合连接结构实现两个或以上的新型多功能保护膜自由组合,从而构成不同规格的新型多功能保护膜,用于不同规格的电子元器件或电池使用,提高适用性,且无需进行定制切割,减少加工成本。通过设置相互交错的缓冲凸起、疏松细孔及波浪式压纹实现多重缓冲保护,更好的防止外力对被粘贴电子元件或电池的影响,所述波浪式压纹能有效的解决气压强力和减少接触面积来实现易分离,易搬运,隆起的纹路也增加的保护膜本体的高度,起到缓冲作用,通过设置强胶压纹缓冲部用于将保护膜本体稳定的粘附到被粘贴电子元件或电池,所述弱粘包裹部的点胶区利于弱粘包裹部脱离被粘贴电子元件或电池的表面,从而将新型多功能保护膜与被粘贴电子元件或电池分开,便于清理,通过设置翘起拉手部便于操作拉起。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新型多功能保护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新型多功能保护膜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缓冲层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粘胶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粘胶层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a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的b放大示意图。

图中:1.新型多功能保护膜,2.保护膜本体,3.去静电层,4.隔热层,5.缓冲层,6.粘胶层,7.组合连接结构,50.上缓冲层,51.下缓冲层,52.缓冲凸起,60.强胶压纹缓冲部,61.弱粘包裹部,62.翘起拉手部,70.组合凸块,71.组合凹槽,600.波浪式压纹,610.点胶区,611.胶点,620.弯曲压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体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参见附图1~图7,一种新型多功能保护膜1包括保护膜本体2,所述保护膜本体2上方设有去静电层3、隔热层4及缓冲层5,所述保护膜本体2下方设有粘胶层6,所述新型多功能保护膜1以去静电层3、隔热层4、缓冲层5、保护膜本体2及粘胶层6依次层叠的方式排布,所述保护膜本体2设有组合连接结构7,所述组合连接结构7包括组合凸块70及组合凹槽71,所述组合凸块70为“t”字形结构凸块,所述组合凹槽71为“t”字形凹槽,所述组合凸块70设置在所述保护膜本体2正侧面,所述组合凹槽71设置在所述保护膜本体2后方,所述组合连接结构7用于根据新型多功能保护膜1之间的连接构成不同规格的新型多功能保护膜1,从而用于不同规格的电子元件或电池使用。

所述粘胶层6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强胶压纹缓冲部60,弱粘包裹部61以及翘起拉手部62,所述强胶压纹缓冲部60、弱粘包裹部61以及翘起拉手部62为一整体结构,所述强胶压纹缓冲部60与弱粘包裹部61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强胶压纹缓冲部60呈“凹”字形分布在保护本体2底部,所述强胶压纹缓冲部60设有波浪式压纹600,所述波浪式压纹600上表面覆盖胶层,所述胶层用于提供强胶粘合的作用,从而将新型多功能保护膜1粘附在电子元件或电池的表面,防止脱落,所述波浪式纹600用于当新型多功能保护膜1叠放时,该结构能有效解决气压强力和减少接触面积来实现易分离,易搬运,隆起的纹路也增加的保护膜本体2的高度,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所述弱粘包裹部61设置在所述强胶压纹缓冲部60中间,所述弱粘包裹部61表面设有点胶区610,所述点胶区610内设有多个小圆点结构的胶点32,所述弱粘包裹部61的胶点611利于弱粘包裹部61脱离被粘贴电子元件或电池的表面,从而将新型多功能保护膜1与被粘贴电子元件或电池分开。

所述翘起拉手部62与所述弱粘包裹部61衔接处设有弯曲压痕620,所述翘起拉手部62可沿着弯曲压痕620弯曲折叠朝上或者朝下。

所述缓冲层5包括上缓冲层50及下缓冲层51,所述上缓冲层50与下缓冲层51在相对的面上均设有相互交错的缓冲凸起52,所述缓冲凸起52为半球状结构,二者的缓冲凸起52相互交错,并且相邻的缓冲凸起52留有间隙,当产生压力或撞击力时,缓冲凸起52会嵌入到另一侧的间隙中,产生缓冲作用,提供缓冲保护作用,所述上缓冲层50与下缓冲层51均设有疏松细孔,所述疏松细孔用于热量的散发,且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所述缓冲层5用于吸附外力的影响,起缓冲保护作用,更好的保护电子元件或电池。

所述去静电层3为内部掺入导电金属粉的垫层,所述去静电层3用于去除静电,减少外界静电对电子元件或电池的影响,所述隔热层4为内部掺入热绝缘材料的垫层,所述隔热层4用于吸附外界的热量,防止外界热量对电子元件或电池的影响。

所述去静电层3、隔热层4、缓冲层5、保护膜本体2及粘胶层6自上至下依次通过粘贴剂贴合固定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去静电层、隔热层及缓冲层使得保护膜本体具有去静电、隔热及缓冲保护多功能,提高功能性,更好的保护被粘贴电子元件或电池,通过设置组合连接结构实现两个或以上的新型多功能保护膜自由组合,从而构成不同规格的新型多功能保护膜,用于不同规格的电子元器件或电池使用,提高适用性,且无需进行定制切割,减少加工成本。通过设置相互交错的缓冲凸起、疏松细孔及波浪式压纹实现多重缓冲保护,更好的防止外力对被粘贴电子元件或电池的影响,所述波浪式压纹能有效的解决气压强力和减少接触面积来实现易分离,易搬运,隆起的纹路也增加的保护膜本体的高度,起到缓冲作用,通过设置强胶压纹缓冲部用于将保护膜本体稳定的粘附到被粘贴电子元件或电池,所述弱粘包裹部的点胶区利于弱粘包裹部脱离被粘贴电子元件或电池的表面,从而将新型多功能保护膜与被粘贴电子元件或电池分开,便于清理,通过设置翘起拉手部便于操作拉起。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结构或装置,而得到的其他用于新型多功能保护膜,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