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料片以及油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5954发布日期:2021-03-05 18:0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颜料片以及油墨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光变颜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颜料片以及油墨。


背景技术:

2.光变颜料是运用气相沉积方式或者其他方法在某种合适的基底上,按一定顺序沉积多层具有干涉作用薄膜结构,当自然光进入光变薄膜,由于光的干涉作用,薄膜具有动态变色的效果,即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薄膜的反射(或透射)颜色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目前pvd光变颜料片可分为全介质,金属-介质两大类;金属介质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反射层、至少一个透明介质层和至少一个半透明金属层;而全介质由多个介质层构成,利用这些层的不同组合实现期望的光变效应。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颜料片以及油墨,能够使得颜料片同时具备较好的透明、磁性以及光变效果。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颜料片,其包括:至少一层第一薄膜层和至少一层第二薄膜层。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相邻且交替堆叠设置,第一薄膜层的折射率高于第二薄膜层的折射率;其中,至少一层第一薄膜层和/或至少一层第二薄膜层具有磁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油墨,其材料包括如上所述的颜料片。
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利用折射率不同的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相邻且交替堆叠设置,相互堆叠的各薄膜层能够保证具有较好的透明度,而且由于相邻的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折射率不同,光在反射和折射过程中产生干涉,进而使得颜料片具有较好的光变特性,在具有光变效果的基础上其中至少一层第一薄膜层和/或至少一层第二薄膜层具有磁性,使得颜料片同时具有磁性和光变效果,而且由于各薄膜层相互交替堆叠,使得颜料片,如此有效地改善了现有技术中透明与磁性二者不能同时应用于光变颜料片中的技术难点,兼顾了透明、磁性以及光变等效果,极大地提高了颜料片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可以使得颜料片具有较好的防伪效果以及装饰效果。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申请颜料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8.图2是本申请颜料片实施例中例1和例2所示颜料片的结构示意图;
9.图3是本申请颜料片实施例中例1所示颜料片的反射率与透射率示意图;
10.图4是本申请颜料片实施例中例2所示颜料片的反射率与透射率示意图;
11.图5是本申请颜料片实施例中例3所示颜料片的结构示意图;
12.图6是本申请颜料片实施例中例3所示颜料片的反射率与透射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14.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颜料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本实施例的颜料片10包括至少一层第一薄膜层101和至少一层第二薄膜层102。第一薄膜层101的折射率高于第二薄膜层102的折射率,也即任一层第二薄膜层102的折射率都低于任一层第一薄膜层101的折射率。
16.第一薄膜层101的数量可以是一层、两层或者多层,各第一薄膜层101的折射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都高于第二薄膜层102的折射率。第二薄膜层102的数量可以是一层、两层或者多层,各第二薄膜层102的折射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都低于任一层第一薄膜层101的折射率。
17.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相邻且交替堆叠设置。也即,每一层薄膜层101与第二薄膜层102相邻,每一层第二薄膜层102与第一薄膜层101相邻,如此形成交替堆叠结构。例如,可以形成如图1所示的交替堆叠结构,每两层第一薄膜层101之间间隔一层第二薄膜层102,每两层第二薄膜层102之间也间隔一层第一薄膜层101。第一薄膜层101的数量和第二薄膜层102的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
18.可选地,第一薄膜层101的数量可以比第二薄膜层102的数量多一层,形成以第一薄膜层101为中心层的对称结构(如图1所示)。可选地,第一薄膜层101的数量可以比第二薄膜层102的数量少一层,形成以第二薄膜层102为中心层的对称结构。通过设置颜料片10的总薄膜数层为奇数,两外侧为相同的薄膜层,使得颜料片10为以中心层为中心的对称结构,如此使得整个颜料片10的两个面随机朝上所反映出的颜色及变色状态完全一致或者大体一致。另外,第一薄膜层101的数量与第二薄膜层102的数量相同,整个颜料片10的总薄膜层为偶数,且两外侧分别为不同的薄膜层,也即一侧为第一薄膜层101,另一侧为第二薄膜层102,表现为由第一薄膜层101或者第二薄膜层102起始,经过交替堆叠后而相对应由第二薄膜层或者第一薄膜层101终止,如此两侧面所呈现出的光变效果以及光变颜色不同或者差异较大,如此可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并丰富视觉效果。
19.由于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的折射率不同,而且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交替堆叠,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够使得包括透射光以及反射光在内的光线相互干涉的干涉层结构,当光线进入颜料片10中,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会对光线进行透射以及反射,由于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之间的折射率差值,会使光线之间产生相互干涉作用,使颜料片10具有随角异性,随着观看角度或入射光角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20.在所有第一薄膜层101中至少一层具有磁性,和/或,在所有第二薄膜层102中至少一层具有磁性。也即,具有如下三种情形:情形一、在所有第一薄膜层101中至少有一层具有磁性,而所有第二薄膜层102不具有磁性。情形二、在所有第二薄膜层102中至少有一层具有磁性,而所有第一薄膜层102不具有磁性。情形三、在所有第一薄膜层101中至少有一层具有磁性,且在所有第二薄膜层102中至少有一层具有磁性。
21.可选地,所有第一薄膜层101均具有磁性,而所有第二薄膜层102均不具有磁性。或者,所有第一薄膜层101均不具有磁性,而所有第二薄膜层102均具有磁性。
22.例如,如图1所示的颜料片10,具有三层第一薄膜层101以及两层第二薄膜层102。在三层第一薄膜层101中至少一层具有磁性,和/或,在两层第二薄膜层102中至少一层具有磁性。例如,三层第一薄膜层101均具有磁性,而两层第二薄膜层102均不具有磁性,或者两层第二薄膜层102均具有磁性,而三层第一薄膜层101均不具有磁性。
23.通过利用折射率不同的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相邻且交替堆叠设置,各薄膜层相互堆叠能够保证具有较好的透明度,而且由于相邻的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折射率不同,光在反射和折射过程中产生干涉,进而使得颜料片10具有较好的光变特性,在具有光变效果的基础上其中至少一层第一薄膜层101和/或至少一层第二薄膜层102具有磁性,使得颜料片10同时具有磁性和光变效果,如此有效地改善了现有技术中透明与磁性二者不能同时应用于光变颜料片中的技术难点,兼顾了透明、磁性以及光变等效果,极大地提高了颜料片10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可以使得颜料片10具有较好的防伪效果以及装饰效果。
24.基于上述描述,本实施例对于在第一薄膜层101和/或第二薄膜层102中实现磁性具有多个实施方式,如下举出两个示例性实施方式。
25.第一实施方式:颜料片10为全介质型颜料片。颜料片10的所有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均为介质层,介质层主要构成材料为光学介质材料,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起到光学介质的作用,进而能够使得颜料片10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透光性,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层交替层叠能够呈现较好的光变效应。
26.具有磁性的第一薄膜层101和/或第一薄膜层102可以是在介质材料中掺杂磁性材料。也即,对应于上述情形一,在所有第一薄膜层101中至少有一层具有磁性,具有磁性的第一薄膜层101既是介质层,又在其介质材料中掺杂有磁性材料,进而使得该第一薄膜层101既具有介质层的透光性,同时也具有磁性。对应于上述情形二,在所有第二薄膜层102中至少有一层具有磁性,具有磁性的第二薄膜性102既是介质层,又在其介质材料中掺杂有磁性材料,进而使得该第二薄膜层102既具有介质层的透光性,同时也具有磁性。对应于上述情形三,在所有第一薄膜层101中至少一层具有磁性且在所有第二薄膜层102中至少一层具有磁性,则具有磁性的第一薄膜层101和具有磁性的第二薄膜层102均为介质层,同时在各自的介质材料中掺杂磁性材料。
27.对于上述介质层而言,介质材料可以包括钛酸镧、二氧化钛、二氧化铪、硫化锌、二氧化硅、氟化镁、氟化铝以及冰晶石中的至少一种。也即,各第一薄膜层101和各第二薄膜层102均可以包括上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各第一薄膜层101之间的介质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于介质材料相同的第一薄膜层101,各材料的含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第二薄膜层102之间的介质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地,对于介质材料相同的第二薄膜层102,各材料的含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上述含量,可以为质量百分比。第一薄膜层101的介质材料和第二薄膜层102之间的介质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于上述材料的选取,需要满足第一薄膜层101的折射率高于第二薄膜层102的折射率。
28.进一步地,第一薄膜层101的介质材料可以包括钛酸镧、二氧化钛、二氧化铪、硫化锌中的至少一种。第二薄膜层102的介质材料可以包括二氧化硅、氟化镁、氟化铝、冰晶石中
的至少一种。
29.具有磁性的第一薄膜层101和/或第二薄膜层102在各自介质材料中掺杂的磁性材料可以包括铁、铁的氧化物、钴、钴的氧化物、镍、镍的氧化物、铬以及铬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和/或,铁、钴、镍、铬和锰中至少两者的合金;和/或,铁、钴、镍、铬和锰中至少一者与碳和硅中至少一者的合金。
30.对应于上述情形一,每层具有磁性的第一薄膜层101,其磁性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是0.5%-48%,可选为1%-40%,可选为5%-38%,可选为10%-34%,可选为20%-30%,可选为33%或35%。磁性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并不限定为上述所列举的数值或者数值范围。
31.对应于上述情形二,每层具有磁性的第二薄膜层102,其磁性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是0.5%-48%,可选为1%-40%,可选为5%-38%,可选为10%-34%,可选为20%-30%,可选为33%或35%。磁性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并不限定为上述所列举的数值或者数值范围。
32.对应于上述情形三,每层具有磁性的第一薄膜层101,其磁性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是0.5%-48%,可选为1%-40%,可选为5%-38%,可选为10%-34%,可选为20%-30%,可选为33%或35%。每层具有磁性的第二薄膜层102,其磁性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是0.5%-48%,可选为1%-40%,可选为5%-38%,可选为10%-34%,可选为20%-30%,可选为33%或35%。
33.通过将上述比例的磁性材料掺杂在相应的第一薄膜层101和/或相应的第二薄膜层102的介质材料中,实现了相应的第一薄膜层101和/或第二薄膜层102具有磁性,进而使得颜料片10具有磁性的效果,上述磁性材料对介质层的透明度干扰少,而且设置上述比例能够较好地使得第一薄膜层101和/或第二薄膜层102具有良好的磁性。
34.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磁性可以用来记录信息以外,还可以用来进行3d磁性光学图案的应用。具体地,可以通过3d磁性光学图案实现高安全的防伪、动彩色图案等。例如,利用颜料片10片制成油墨,油墨涂布在需要印刷的载体表面,利用外加磁场可以将颜料片10按照磁场分布重新定向排列,保持磁场和颜料片10相互作用的状态不变,将油墨固化,移除外加磁场后,重新定向排列的颜料片10可以保持当下的定向排列状态不变。当然,利用外加磁场可以对颜料片10进行更多方面的应用。
35.由于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均为介质层,因此能够使得颜料片10具有较好的透明度,而且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折射率不同且交替堆叠设置,能够使得颜料片10具有较好的光变效果。进一步地,在介质材料中掺杂一定比例的磁性材料可以使第一薄膜层101和/或第二薄膜层102在具有磁性的同时保持良好的透光性,从而使整个颜料片10同时兼备光变效应、磁性和透光性,可以极大地增加颜料片10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防伪应用中,能够有效地增强防伪效果,在装饰应用中,在具备高透光性的同时还可实现磁定向,也极大的扩展了应用范围。因为随着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对于颜料片10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光变效应,还追求在光变颜料中增加附加的功能。
36.第一薄膜层101之间可具有相同的光学厚度,或具有不同的光学厚度。可选地,每层第一薄膜层101的光学厚度为10-2000纳米的0.1-10个qwot,当然具体的光学厚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7.第二薄膜层102之间可具有相同的光学厚度,或具有不同的光学厚度。可选地,每层第二薄膜层102的光学厚度为10-2000纳米的0.1-10个qwot,当然具体的光学厚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8.光学厚度是指薄膜层的折射率乘以薄膜层的物理厚度。一般而言,具有相同光学厚度而不同材料的薄膜层具有不同的物理厚度。
39.第二实施方式: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具有磁性的第一薄膜层101和/或具有磁性的第二薄膜层102是在各自的介质材料中掺杂磁性材料而具有磁性。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则将磁性氧化物层替换介质材料掺杂磁性材料。也即,具有磁性的第一薄膜层101和/或具有磁性的第二薄膜层102为磁性氧化物层,而不为介质层。颜料片10中其余的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则可以为介质层。
40.在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交替堆叠设置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具有磁性的第一薄膜层101和/或具有磁性的第二薄膜层102为磁性氧化物层,进而能够使得颜料片10具有较好的磁性,同时其余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为介质层,能够使得颜料片10具有较好的透光性。
41.对应于前述的情形一,在所有的第一薄膜层101中至少一层为磁性氧化物层,具有磁性。而其余的第一薄膜层101和所有的第二薄膜层102为介质层,可以不具有磁性。例如,所有第一薄膜层101均为磁性氧化物层,而所有第二薄膜层102均为介质层。
42.对应于前述的情形二,在所有的第二薄膜层102中至少一层为磁性氧化物层,具有磁性。而其余的第二薄膜层102和所有的第一薄膜层101为介质层,可以不具有磁性。例如,所有第二薄膜层102均为磁性氧化物层,而所有第一薄膜层101均为介质层。
43.对应于前述的情形三,在所有的第一薄膜层101中至少一层为磁性氧化物层,在所有第二薄膜层102中至少一层为磁性氧化物层,其余的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为介质层,可以不具有磁性。
44.对于上述各磁性氧化物层,磁性氧化物层的材料具体可以包括铁的氧化物、钴的氧化物、镍的氧化物以及锰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磁性氧化物层的材料可以为fe3o4或γ-fe2o3,能够兼顾透明和磁性的特点,当然也可以是同时包含多种氧化物。若颜料片10中的磁性氧化物层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两层,各磁性氧化物层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5.对于上述各介质层而言,介质材料可以包括钛酸镧、二氧化钛、二氧化铪、硫化锌、二氧化硅、氟化镁、氟化铝以及冰晶石中的至少一种。也即,颜料片10中的其余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均可以包括上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其余各第一薄膜层101以及各第二薄膜层102之间介质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于介质材料相同的,各材料的含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第二薄膜层102之间的介质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于上述介质材料以及磁性氧化物的选取,同样需要满足第一薄膜层101的折射率高于第二薄膜层102的折射率。
46.可选地,第一薄膜层101之间可具有相同的光学厚度,或具有不同的光学厚度。可选地,每层第一薄膜层101的光学厚度为10-2000纳米的0.1-10个qwot,当然具体的光学厚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第二薄膜层101之间可具有相同的光学厚度,或具有不同的光学厚度。可选地,每层第二薄膜层102的光学厚度为10-2000纳米的0.1-10个qwot,当然具体的
光学厚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由于磁性氧化物在一定厚度内同时具备磁性和透明性,同时配合透光性良好的介质层,通过交替堆叠,可以使颜料片10同时具有磁性、透明及光变的效果,并且在颜料片10的制作上还可减少制造工艺流程步骤。
47.第三实施方式: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结合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也即具有磁性的第一薄膜层101和/或第二薄膜层102中可以同时存在磁性氧化物层以及掺杂磁性材料的介质层。
48.例如,颜料片10包括三层第一薄膜层101和两层第二薄膜层102,其中,三层第一薄膜层101均具有磁性,而两层第二薄膜层102不具有磁性。三层第一薄膜层101中的一层为磁性氧化物层,而另外两层为掺杂磁性材料的介质层。两层第二薄膜层102则为介质层。
49.关于介质材料以及磁性氧化物层等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50.在光学中,磁性和透光性是一对矛盾体,如果磁性增强,就要牺牲透光率,如果透光率增强,就要牺牲掉磁性。基于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等的详细描述,本申请可以采用利多层薄膜层交替堆叠设置,在具有磁性的薄膜层中采用在介质材料掺杂磁性材料或为磁性氧化物层,尤其是第一薄膜层101均具有磁性而第二薄膜层102均不具有磁性,或者第一薄膜层101均不具有磁性而第二薄膜层102均具有磁性,磁性薄膜层-非磁性薄膜层交替设置,如此能够使得颜料片10具有类似隧道磁电阻效应,配合不同折射率交替设置,进而能够利用多光束干涉效应,实现强磁性、高透光性以及光变效应的颜料片10。
51.下面将通过更加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以便于更近一步的理解。
52.例1:如图2所示,颜料片10为具有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相邻且交替堆叠对称的5层结构。第二薄膜层102为低折射率膜层,材料选用sio2。第一薄膜层101为高折射率膜层,材料选用sio2并向其中掺杂fe,fe的质量百分比为10%,其物理厚度由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依次为:80nm、130nm、40nm、130nm、80nm。
53.结合图3可知,在黑色基底上,当视线与颜料片10法线方向(颜料片10的垂直方向或者大致垂直方向)的夹角为0
°
时,观察到颜料片10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为绿色。当上述夹角为60
°
时,观察到颜料片10呈现出来的颜色为蓝色。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交替堆叠,在不同的角度上观察到不同的颜色,如此能够有效地实现光变效果。
54.经过测试,颜料片10的剩磁为5t,矫顽力为400oe,颜料片10破碎后能被磁铁吸引聚集。因此,通过在介质材料中掺杂磁性材料,能够有效地使得颜料片10具有较好的磁力。
55.在上述夹角为60
°
时,最高反射率为48%,最高透射率达到90%。在上述夹角为0
°
时,反射率最高达42%,在短波段(380-550nm)透射率较低,这是因为在第一薄膜层101的介质材料sio2中掺杂fe,fe在短波段的吸收较强,光线不足以100%绕射第一薄膜层101中的fe粒子所导致的,在长波段(550-780nm)吸收较弱,透射率几乎实现全透。其中,第二薄膜层102选用sio2并设置在最外层,更能对内层的第一薄膜层10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氧化。通过上述数据可知,即便在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波长的透射率存在差异,但仍实现了较好的透光性。
56.通过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层交替堆叠,且在介质层中掺杂磁性材料能够在实现光变效应和磁性的基础上,具有较好的透射率,能够较好地兼顾了光变效应、磁性和透明性,如
此可以丰富了颜料片的应用范围。
57.例2:如图2所示,颜料片10为具有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相邻且交替堆叠的对称5层结构,第二薄膜层102为低折射率膜层,材料选用sio2,第一薄膜层101为高折射率膜层,材料选用sio2并掺杂fe,其中fe的质量百分比为15%,其物理厚度由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依次为:80nm、130nm、40nm、130nm、80nm。
58.结合图4可知,在黑色基底上,当视线与颜料片10法线方向(颜料片10的垂直方向或者大致垂直方向)的夹角为0
°
时,观察到颜料片10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为绿色,当上述夹角为60
°
时,观察到颜料片10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为蓝色。
59.经过测试,颜料片10的剩磁为7t,矫顽力为600oe,颜料片10破碎后能被磁铁吸引聚集。因此,通过在介质材料中掺杂磁性材料,能够有效地使得颜料片10具有较好的磁力。
60.在上述夹角为60
°
时,最高反射率为43%,最高透射率可达100%。在上述夹角为0
°
时,反射率最高可达38%,在短波段(380-550nm)透射率较低,这是因为在第一薄膜层101的介质材料sio2中掺杂了fe,fe在短波段的吸收较强,光线不足以100%绕射第一薄膜层101中的fe粒子所导致的,同时,对比例1,由于fe的掺杂量增加,在短波段的透射率较例1更低,而在长波段(550-780nm)吸收较弱,几乎实现全透。
61.对比例1和例2可知,fe的掺杂量对颜料片的光学性能特别重要,首先fe的掺杂能够调控掺杂层的折射率,在sio2中fe的掺杂量越高,折射率就越高,同时在短波段还有吸收作用,因此可以利用特定波段的吸收作用不同,设计出具有特殊光学效果的颜料片。其次,掺杂量跟磁性的强弱呈现正相关作用,只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就能平衡所制备的颜料片的光学性能、磁性性能,使得颜料片同时具有光变、透明、磁性的特点。
62.例3:如图5所示,颜料片10为具有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相邻且交替堆叠的对称7层结构,第二薄膜层102为低折射率膜层,材料选用sio2,第一薄膜层101为高折射率膜层,材料选用γ-fe2o3,其理厚度由图5所示的上下方向依次为160nm,45nm,270nm,110nm,270nm,45nm,160nm。
63.由图6可知,在黑色基底上,当视线与颜料片10法线方向(颜料片10的垂直方向或者大致垂直方向)的夹角为0
°
时,观察到颜料片10呈现出来的颜色为绿色,当上述夹角为60
°
时,观察到颜料片10呈现出来的颜色为蓝色。
64.在上述夹角为60
°
时,最高反射率为51%。测试剩磁为8t,矫顽力为300oe。在上述夹角为0
°
时,反射率最高达78%,其在短波段(380-550nm)透射率较低,在长波段(550-780nm),最高透射率可达100%。因此,将特定磁性氧化物作直接作为膜层使用,同样可以使颜料片10具有光变、透明、磁性的特点。
65.由例1到例3的实验结果可知,采用折射率不同的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相邻且交替堆叠设置,各薄膜层相互堆叠能够保证颜料片10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较好的光变特性,在具有光变效果的基础上引入至少一层具有磁性的第一薄膜层101和/或至少一层具有磁性的第二薄膜层102,使得颜料片10同时具有磁性和光变效果,有效地改善了现有技术中透明与磁性二者不能同时应用于光变颜料片中的技术难点,极大地提高了颜料片10的应用范围。
66.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
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