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油副产品油脚堵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93642发布日期:2022-07-01 20:1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油副产品油脚堵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堵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油副产品油脚堵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注水开发仍是目前油田采油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当水被注入地层后,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和长期水驱对地层的破坏,导致水流将沿着高渗带区窜流,引起水的波及系数降低而不能驱动油藏甚至注入水自身形成短路,这给油田的增产稳油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般常用的方法是用水作为载体将已成型的堵水调剖剂或者会经化学交联反应生成堵剂的化学试剂注入地下储层中以封堵高渗透带,迫使注入水流入低渗透层,从而实现液流转向、提高水驱波及体积和采油率的目的。
3.专利cn 106589229 b报道了微乳液体系及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反相微乳液聚合用常规乳化剂用量大、反相微乳液稳定性差且现有技术中聚合物微球前期膨胀较为迅速,后期膨胀缓慢,在大孔道中封堵强度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添加如式i结构所示的磺酸盐表面活性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包括以下组份的微乳液体系,以质量份数计:20~80份的基础油;10~70份的水;10~50份的耐温抗盐聚合物微球;0.5~18份的磺酸盐复合乳化剂;0.01~10份的乳化助剂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以作为驱油剂和深部堵水调剖剂应用于油田三次采油中提高原油采收率,并提出了可以采用植物油作为基础油之一。
4.文献(伍亚军等,植物油脂/油脚在油田深部堵水调剖中的应用[j].油田化学,2018,35(2):366-374)报道了弱凝胶和颗粒类油田传统堵水调剖剂的优缺点和应用现状,介绍了植物油脂的特点、性质及其在新兴领域如植物油聚硫橡胶、植物基生态润滑材料的研究进展、应用推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植物油脂及其工业副产物油脚用于油田堵水调剖领域的方法。
[0005]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三次采油阶段,采出液含水率高达98%以上,很多矿井失去开采价值。但通过油藏分析发现,开采过的油藏中仍有油层存在。这种现象在非均质性严重和高渗油藏中很常见。而目前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水驱和化学驱,因此,对非均质油藏的深部调剖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目前油田堵水调剖面临的高温、高矿化度等极限地层条件和油价低迷情况下堵水调剖作业的成本压力以及日益增强的环保压力,现有的堵水调剖剂例如弱凝胶、颗粒类、泡沫类、微生物、含油污泥、无机凝胶涂层等方法均无法满足现有需求,急需开发新型堵水调剖体系。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油副产品油脚堵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植物油副产品油脚堵剂,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硫磺和植物油脂,其中所述硫
磺与植物油脂的质量比为5~30:100。
[0008]
优选的所述植物油脂为植物油油脚。
[0009]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植物油油脚为棉籽油油脚、菜籽油油脚、胡麻油油脚、亚麻油油脚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0010]
优选的所述植物油脂为地沟油。
[0011]
前述的一种用于缝洞型油藏复合凝胶堵剂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2]
s1)将硫磺加热至120℃以上熔融成硫磺熔液;
[0013]
s2)将硫磺熔液加入植物油油脚中,搅拌加热至160-200℃,反应30~200min,得到产物。
[0014]
优选的硫磺加热至130℃,搅拌加热至180℃。
[0015]
优选的所述硫磺熔液的采用逐步加入的方式加入植物油油脚中。
[0016]
优选的每次硫磺熔液的加入量不超过所述植物油油脚的5%。
[0017]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
[0018]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植物油副产品油脚堵剂及其制备方法,提出了利用植物油脂为原料,所述植物油脂也可以是加工副产物油脚以及地沟油,参照植物油脂的化学反应和改性技术、配合硫磺的使用,可制备具有环境友好、可降解和可控成胶特性、并满足油田堵水调剖要求的低成本新型堵水调剖体系,采用这一原料制备的堵剂体系成本低,可以达到油田调剖要求。本发明为目前油田堵水调剖面临的高温、高矿化度等极限地层条件和油价低迷情况下堵水调剖作业的成本压力以及日益增强的环保压力,提供了一种新型堵水调剖体系。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硫磺占植物油脂质量分数为10%和20%的产品的粘度检测结果;
[0020]
图2为硫磺占植物油脂质量分数为30%的产品的粘度检测结果;
[0021]
图3为未加入硫磺的堵剂的粘度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实施例1
[002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物油副产品油脚堵剂,采用硫磺和棉籽油油脚为原料,在硫磺和棉籽油油脚的质量比为10:100的比例下,反应160min得到样品1。
[0024]
具体步骤如下:
[0025]
s1)将硫磺加热至130℃熔融成硫磺熔液;
[0026]
s2)将硫磺熔液加入植物油油脚中,搅拌加热至180℃,反应80min;得到产物;
[0027]
s3)将制备而成的产物进行循环剪切得到胶体颗粒。
[0028]
其中,所述硫磺熔液的采用逐步加入的方式加入植物油油脚中,且每次硫磺熔液的加入量不超过所述植物油油脚的5%。
[0029]
实施例2
[003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物油副产品油脚堵剂,采用硫磺和地沟油为原料,在硫磺
和地沟油的质量比为20:100的比例下,反应160min得到样品2。
[0031]
具体步骤如下:
[0032]
s1)将硫磺加热至130℃熔融成硫磺熔液;
[0033]
s2)将硫磺熔液加入地沟油中,搅拌加热至160℃,反应160min;得到产物;
[0034]
s3)将制备而成的产物进行循环剪切得到胶体颗粒。
[0035]
其中,所述硫磺熔液的采用逐步加入的方式加入地沟油中,且每次硫磺熔液的加入量不超过所述植物油油脚的3%。
[0036]
实施例3
[003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物油副产品油脚堵剂,采用硫磺和菜籽油油脚为原料,在硫磺和菜籽油油脚的质量比为30:100的比例下,反应200min得到样品2。
[0038]
具体步骤如下:
[0039]
s1)将硫磺加热至130℃熔融成硫磺熔液;
[0040]
s2)将硫磺熔液加入植物油油脚中,搅拌加热至160℃,反应200min;得到产物;
[0041]
s3)将制备而成的产物进行循环剪切得到胶体颗粒。
[0042]
其中,所述硫磺熔液的采用逐步加入的方式加入植物油油脚中,且每次硫磺熔液的加入量不超过所述植物油油脚的4%。
[0043]
实施例4
[004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物油副产品油脚堵剂,采用硫磺和棉籽油油脚为原料,在硫磺和棉籽油油脚的质量比为40:100的比例下,反应160min得到样品4。
[0045]
具体步骤如下:
[0046]
s1)将硫磺加热至130℃熔融成硫磺熔液;
[0047]
s2)将硫磺熔液加入植物油油脚中,搅拌加热至180℃,反应80min;得到产物;
[0048]
s3)将制备而成的产物进行循环剪切得到胶体颗粒。
[0049]
其中,所述硫磺熔液的采用逐步加入的方式加入植物油油脚中,且每次硫磺熔液的加入量不超过所述植物油油脚的5%。
[0050]
实施例5
[005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物油副产品油脚堵剂,采用硫磺和棉籽油油脚为原料,在硫磺和棉籽油油脚的质量比为50:100的比例下,反应160min得到样品5。
[0052]
具体步骤如下:
[0053]
s1)将硫磺加热至130℃熔融成硫磺熔液;
[0054]
s2)将硫磺熔液加入植物油油脚中,搅拌加热至180℃,反应80min;得到产物;
[0055]
s3)将制备而成的产物进行循环剪切得到胶体颗粒。
[0056]
其中,所述硫磺熔液的采用逐步加入的方式加入植物油油脚中,且每次硫磺熔液的加入量不超过所述植物油油脚的5%。
[0057]
将具体实施例中制备的样品和不添加硫磺的反应体系作为空白对照例进行粘度检测,检测本发明制备的胶体的性能。
[0058]
胶体的粘度检测结果如图1-3所示,其中原始油脚即为原始原料,0%则是原料进行过搅拌加热后的产物。
[0059]
从图1中可以看出,含30%硫磺体系在低于80℃下是粘度极其高的粘稠物,超出流
变仪的测量范围,加热到80℃以上后体系粘度变小到流变仪的测量范围内。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低温下,随着硫磺含量的增加,体系粘度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的粘度下降,硫磺含量小于30%时,体系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最终粘度趋于一致,180℃时均在200mpa.s附近,如图1。而30%的体系在180℃时也能保持6000mpa.s的高粘度,而在低温时其粘度能突破10万mpa.s,如图2。
[0060]
在图3中,0%的曲线是没有硫磺的情况下经过搅拌加热之后进行测试,原始油脚的曲线则是原料是未经搅拌加热进行测试。证明在不添加硫的情况下,不能达到以上样品1-3的技术效果。
[0061]
样品4和样品5则是固体,说明40%添加量以上已经只能形成固体了。
[0062]
高温粘度是表征堵剂性能的重要参数,可见本发明的堵剂能够具有良好的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