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手机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86906发布日期:2022-04-30 21:40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手机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手机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尘手机膜。


背景技术:

2.随着手机的更新迭代,手机屏幕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为了保护手机屏幕,一般会在手机屏幕上粘贴一层手机膜,以使得手机屏幕不易因磕碰而损坏。
3.手机屏幕的顶部一般具有听筒,现有的手机膜为了避让听筒而设计有通孔,粘贴手机膜时,手机膜的通孔对应手机的听筒,从而使声音可以通过通孔处发出。但是这种手机膜容易在通孔处聚集灰尘,以导致灰尘进入听筒内,从而影响听筒的音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手机膜对手机听筒的防尘效果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手机膜对手机听筒的防尘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尘手机膜。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尘手机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防尘手机膜,包括用于贴附手机屏幕的膜体和用于贴附手机听筒的防尘网,所述膜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手机听筒对应的听筒孔,所述防尘网位于所述听筒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防尘网能够将手机听筒覆盖,减少听筒的外露面积,从而使灰尘不易进入听筒,以提高手机膜对手机听筒的防尘效果;另一方面,防尘网的网状结构设计,能够使声音穿过防尘网,从而保证手机的接听效果。
9.可选的,所述防尘网的底部设置有防水透气层。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听筒发出的声音能够透过防水透气层而传递出,防水透气层设置于防尘网的底部,当手机膜粘贴于手机屏幕时,防水透气层位于手机听筒与防尘网之间,能够将听筒与外界环境进一步隔离,从而减少灰尘和水污的进入,提高手机膜对手机的保护作用。
11.可选的,所述膜体包括膜基层和粘结层,所述膜基层和所述粘结层相互贴合,所述粘结层用于与手机屏幕贴合,所述粘结层具有用于粘结防尘网的贴附部,所述贴附部位于所述听筒孔的孔口,所述贴附部的面积小于防尘网的面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网位于听筒孔,且防尘网能够被粘结层的贴附部粘结,从而使防尘网固定于听筒孔,以使得防尘网不易与膜体分离,提高防尘网安装的牢固性。
13.可选的,所述贴附部沿所述听筒孔的内周分布。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附部沿听筒孔的内周分布,能够使防尘网受到的粘结力更加均匀,使防尘网不易因受到的粘结力不均匀而产生变形,从而提高防尘网安装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膜基层远离所述粘结层的一面设置有防蓝光层。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蓝光层能够对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进行吸收与转化,
实现对蓝光的有效阻断,并且可以有效阻隔紫外光射线、短波蓝光射线、刺激性光线,从而提高对眼睛的保护作用。
17.可选的,所述防蓝光层远离所述膜基层的一侧设置有指纹疏油层。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指纹疏油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以及较强的疏水疏油功能,能够减少水污、油污以及灰尘对手机膜的污染,还可以使指纹不易粘结在手机膜表面,从而使手机膜表面保持顺滑和整洁,便于操控手机屏幕。
19.可选的,所述粘结层为ab胶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机膜粘贴在手机屏幕时,ab胶层位于手机屏幕与膜基层之间,以使膜基层粘结于手机屏幕,ab胶具有高粘结强度、良好的韧性和防尘性,可耐高低温,并且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抗压、收缩率低等特性,从而使手机膜不易从手机屏幕脱落,延长手机膜的使用寿命,提高手机膜对手机屏幕的保护性能。
21.可选的,所述膜基层具有遮光部,所述遮光部沿膜基层的边缘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手机时,手机的光线透过手机膜而散发出,膜基层上遮光部的设置能够阻挡光线从手机膜的边缘散发,具有聚光效果,从而提高手机屏幕的清晰度,便于使用者使用手机屏幕。
23.可选的,所述膜体用于与手机屏幕粘结的一面为粘结面,所述膜体上与所述粘结面相背的一面为保护面,所述保护面的边缘向靠近所述粘结面的一侧弯曲。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保护面上沾染灰尘或水污时,灰尘或水污能够向保护面的边缘滑落或流动,减少手机膜中间的污物堆积,从而使污物不易从防尘网处进入听筒而导致听筒损坏。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防尘网能够将手机听筒覆盖,减少听筒的外露面积,从而使灰尘不易进入听筒,以提高手机膜对手机听筒的防尘效果;防尘网的网状结构设计,能够使声音穿过防尘网,从而保证手机的接听效果。
27.2.听筒发出的声音能够透过防水透气层而传递出,防水透气层设置于防尘网的底部,当手机膜粘贴于手机屏幕时,防水透气层位于手机听筒与防尘网之间,能够将听筒与外界环境进一步隔离,从而减少灰尘和水污的进入,提高手机膜对手机的保护作用;
28.3.指纹疏油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以及较强的疏水疏油功能,能够减少水污、油污以及灰尘对手机膜的污染,还可以使指纹不易粘结在手机膜表面,从而使手机膜表面保持顺滑和整洁,便于操控手机屏幕。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膜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膜体;11、听筒孔;12、粘结层;122、贴附部;13、膜基层;131、遮光部;14、防蓝光层;15、指纹疏油层;151、保护面;2、防尘网;3、包装层;31、承载面;32、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尘手机膜。参照图1,一种防尘手机膜包括用于贴附手机屏幕的膜体1和用于贴附手机听筒的防尘网2,膜体1的顶部设置有与手机听筒对应的听筒孔11,防尘网2位于听筒孔11。
36.参照图1和图2,膜体1大体成矩形片状设置,且四角为圆倒角,膜体1用于与手机屏幕粘结的一面为粘结面。具体地,膜体1包括相互贴合的粘结层12、膜基层13、防蓝光层14和指纹疏油层15,粘结层12用于与手机屏幕贴合,粘结面为粘结层12用于与手机屏幕粘结的一面,膜基层13、防蓝光层14和指纹疏油层15依次设置于粘结层12远离粘结面的一侧,膜基层13位于粘结层12与防蓝光层1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粘结层12为ab胶层,ab胶层高粘结强度,能够使手机膜牢固地粘结于手机屏幕上,使手机膜不易从手机屏幕脱落。
37.参照图1和图2,粘结层12具有用于粘结防尘网2的贴附部122,贴附部122位于听筒孔11的孔口。贴附部122的面积小于防尘网2的面积,贴附部122沿听筒孔11的内周分布。具体地,听筒孔11的孔口大体呈长条状,防尘网2具有供声音透过的网孔,防尘网2的外轮廓与听筒孔11孔口的形状相适配,听筒孔11位于膜体1顶部的边缘,听筒孔11的孔口与膜体1顶部的外周边连通。贴附部122大体呈长条形,贴附部122的长度与防尘网2的长度大体相同,贴附部122具有长条状缺口,缺口的面积小于防尘网2的面积,以使得手机听筒的声音能够从缺口处穿出。防尘网2粘贴于贴附部122远离粘结面的一侧,以使得防尘网2固定于听筒孔11处。
38.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灰尘穿过防尘网2的网孔,并从贴附部122的缺口处进入手机听筒的情况,防尘网2的底部粘结有防水透气层,具体地,防水透气层位于防尘网2与贴附部122之间,防水透气层的形状与防尘网2的形状相同。防水透气层能够进一步减少灰尘等污染物从防尘网2进入手机听筒的情况,提高手机膜的防尘性能。
39.在本实施例中,膜基层13为钢化玻璃层。一方面,钢化玻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破碎后能够迅速呈现微小钝角颗粒,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人身安全,钢化玻璃破碎后还会粘结在粘结层12上,不易飞溅;另一方面,相比于普通玻璃,钢化玻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透光效果,不易损坏。
40.参照图3,膜基层13具有遮光部131,遮光部131沿膜基层13的边缘设置。遮光部131大体呈矩形圈状设置,遮光部131将膜基层13透过的光线聚拢在膜基层13中部,减少光线外散。
41.参照图2,防蓝光层14位于膜基层13远离粘结层12的一面,当手机屏幕的光线透过防蓝光层14时,防蓝光层14对蓝光进行过滤,从而提高对使用者眼睛的保护作用。
42.参照图2,指纹疏油层15位于防蓝光层14远离膜基层13的一面,在本实施例中,指纹疏油层15为af层,af层的设置能够降低手机膜的表面张力,使手机膜表面具有较强的疏水、抗油污和抗指纹能力,从而使手机膜表面保持光洁。
43.参照图2和图3,膜体1上与粘结面相背的一面为保护面151,在本实施例中,保护面151为指纹疏油层15远离防蓝光层14的一面。遮光部131远离粘结层12的一面为遮光面,遮光面沿着远离遮光部131内边缘的方向向靠近粘结面的方向弯曲。防蓝光层14和指纹疏油层15的形状与膜基层13的形状相适应,防蓝光层14贴合于遮光面上,指纹疏油层15贴合于
防蓝光层14,从而实现保护面151的边缘向靠近粘结面的一侧弯曲。当保护面151粘结灰尘时,灰尘能够沿着保护面151的边缘向远离膜体1中心滑落,减少灰尘在膜体1上的堆积,从而使听筒孔11不易进入灰尘。
44.参照图1和图2,为了便于手机膜的包装与使用,该手机膜还包括用于承载膜体1的包装层3,包装层3的形状与膜体1的形状大体相同,且包装层3的面积大于膜体1的形状,包装层3具有平整的承载面31,且包装层3的顶部设置有凸起32,凸起32的外边缘为圆弧形。当生产手机膜时,粘结层12的粘结面贴合于承载面31;当使用手机膜时,从凸起32处将膜体1与包装层3分离,并将膜体1粘贴于手机屏幕上即可。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尘手机膜的实施原理为:当使用手机膜时,从包装层3的凸起32处将膜体1与包装层3分离,粘结层12的粘结面贴附于手机屏幕,防尘网2对准手机听筒。本技术实施例中防尘网2以及膜体1的结构设计能够减少灰尘进入手机听筒,从而提高手机膜对手机听筒的防尘效果。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