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718779发布日期:2022-07-12 23:2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化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uv胶印油墨是一种新型的油墨,其能在一定波长的紫外光照射下与连接料发生交联反应,从而使油墨从液态变为固态固化。uv胶印油墨可以显著的降低voc,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uv胶印油墨越来越多地被重视,采用uv胶印油墨代替传统普通胶印油墨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3.随着印刷工艺、承印物以及其它要求等越来越高,为了与不同承印物、印刷工艺相匹配,对uv胶印油墨要求的技术条件也有所提高。如现在市面上主要的印刷基材有纸张、薄膜、织物、金属、陶瓷等。其中纸张材料可分为新闻纸、凸版纸、胶版纸、铜版纸、铝铂纸、特种纸等;薄膜材料包括pvc、pe、pet、pp、opp、abs、pa等。不同的印刷基材,因为其材料结构、表面处理方式不同,使得印刷基材的表面张力不同,同一种油墨在不同的印刷基材上就会表现出不同粘附性。对印刷产品来说,粘附性是需要满足的最基本的一个条件,为了保证油墨在印刷基材上有足够的附着力,不起层、不脱落,必须提升uv胶印油墨在印刷基材上的附着力。另外,印刷在卡片上的油墨,其表面硬度要高,耐摩擦性能要好,否则印刷的卡片容易出现擦花、损伤;而在化妆品包装上,为了引起消费者对商品的注意,需要选择色彩靓丽,不易褪色,光泽度性能优异的油墨。不然产品光泽度较低,不仅影响美观度,而且看起来还有陈旧感,使消费者对商品的印象大大降低。
4.但是,相关的uv胶印油墨的综合性能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光泽度差,附着力低,易造成在基材上起层以及脱落的弊病,同时,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磨损而导致性能下降,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uv胶印油墨的附着力和光泽度,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环氧大豆油10-15%、紫外光固化树脂25-30%、稀释剂20-25%、光引发剂8-15%、滑石粉0.5-1.5%、聚乙烯蜡0.5-1%、其它辅料20-25%。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氧大豆油具备高附着力、高粘度以及环保特性,作为连接料加入到油墨中,使得制备的油墨成膜性能和强度较佳。同时环氧大豆油与紫外光固化树脂可产生协同作用,在稀释剂的共同作用下,提升紫外光固化树脂的流平性,使得紫外光固化树脂与光引发剂反应充分,固化成坚韧的油墨且光泽度高;滑石粉具有层状结构,可提升油墨中其它组分的分散性能,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油墨的光泽度;而聚乙烯蜡作为润
滑剂,能够增加所制备油墨的光泽度和加工性能,同时提升油墨的硬度,进而提升耐磨性能。
8.本技术通过加入环氧大豆油和紫外光固化树脂,并利用环氧大豆油的高附着力、高粘度以及环保特性,使得环氧大豆油和紫外光固化树脂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同时加入稀释剂、光引发剂、滑石粉、聚乙烯蜡以及其它辅料,显著并有效的提升uv胶印油墨的附着力和光泽度。
9.优选的,稀释剂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可降低油墨的粘度,起到一定的分散作用,同时还可参与到紫外光固化树脂的固化交联反应,进而提升油墨的光泽度和韧性,减少油墨在基材上起层以及脱落的弊病。
10.优选的,uv胶印油墨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所述环氧大豆油12-14%、紫外光固化树脂28-30%。
11.优选的,uv胶印油墨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所述环氧大豆油12.7%、紫外光固化树脂28%。
12.本技术的发明人通过调整环氧大豆油和紫外光固化树脂之间的配比发现,采用上述配比能够进一步提升uv胶印油墨的附着力和光泽度。
13.优选的,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包括聚酯丙烯酸酯和大豆油丙烯酸脂。
14.优选的,所述聚酯丙烯酸酯和大豆油丙烯酸脂的重量比为1-3:4-6。
1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酯丙烯酸酯和大豆油丙烯酸脂的重量比可以为1-2:4-6、2-3:4-6、1-3:5-6、1-3:4-5、2-3:5-6、2-3:4-5。
1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酯丙烯酸酯和大豆油丙烯酸脂的重量比可以为1:4、2:5、3:4、3:5。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酯丙烯酸酯可提升油墨对的韧性,同时提升油墨的附着力;而大豆油丙烯酸脂具有环境友好和成本低廉的特性,而且采用大豆油丙烯酸脂制备的油墨具备较低的粘度以及较高的柔韧性。而聚酯丙烯酸树脂和大豆油丙烯酸脂协同使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油墨的流平性,从而提升uv胶印油墨的光泽度。
18.优选的,所述大豆油丙烯酸脂的制备方法为:取95-100份丙烯酸加入到四口烧瓶中,分别加入1-1.5份的三苯基磷和0.1-0.5份的对羟基苯甲醚,搅拌均匀后升温至100-110℃,然后逐滴加入环氧大豆油,其中环氧大豆油与丙烯酸的重量之比为1-1.5:1,滴加时间为1h,滴加完毕后在100-110℃恒温反应6-8h,随后加入2-25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继续搅拌5min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得到大豆油丙烯酸酯。
1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氧大豆油与丙烯酸的重量之比可以为1-1.2:1、1.2-1.5:1。
2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氧大豆油与丙烯酸的重量之比还可以为1.1:1、1.2:1、1.3:1、1.4:1。
2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可以是2-15份、15-25份。
2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可以是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21、22份、23份或24份。
23.大豆油丙烯酸脂在制备过程中,通过加入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对其进行改
性,能够有效的提升采用该大豆油丙烯酸脂所制备的油墨的耐候、耐溶剂和耐摩擦性能,同时有效的提升油墨的附着力和光泽度。
24.优选的,所述光引发剂包括重量比为3-4:1-3:2-4:2-3的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
2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的重量比可以为:3-3.5:1-3:2-4:2-3、3.5-4:1-3:2-4:2-3、3-4:1-2:2-4:2-3、3-4:2-3:2-4:2-3、3-4:1-3:3-4:2-3、3-4:1-3:2-3:2-3、3-3.5:1-2:2-4:2-3、3-3.5:2-3:2-4:2-3、3-3.5:1-3:2-3:2-3、3-3.5:1-3:3-4:2-3、3.5-4:1-2:2-4:2-3、3.5-4:2-3:2-4:2-3、3.5-4:1-3:2-3:2-3、3.5-4:1-3:3-4:2-3。
2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的重量比可以为:3:1:2:2、3:1:2:3、4:1:2:3、4:2:2:3、4:3:2:3、3.5:3:4:2。
27.通过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之间的协同配合,光引发剂能够在光照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将能量传递给紫外光固化树脂,使得聚酯丙烯酸酯和大豆油丙烯酸脂预聚物与单体在自由粒子撞击下发生链式反应生成坚韧的油墨膜,同时提升固化后油墨的光泽度。
28.优选的,所述其它辅料包括颜料、填料和分散剂。
29.优选的,所述颜料为炭黑;所述填料为碳酸镁;所述分散剂为路博润24000分散剂。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颜料决定油墨的耐候性和透明性能,而碳黑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能也调节了油墨体系的粘稠度、干燥性、耐久性、耐磨性能及印刷质量等。
31.碳酸镁作为填料是一种细微的白色粉末固体物质,一方面能够起到调节油墨的稠度、粘度、粘性、流动性和屈服值等墨性;另一方面可起到调整油墨浓度和光泽度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油墨浓度大色相深的情况,加入填充料后能达到冲淡作用,从而提升油墨的光泽度,同时填料还具有耐光、耐热、耐溶剂、价格低廉等特点。
32.同时在油墨中加入路博润24000分散剂能够使得油墨液体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促进体系稳定、分散均匀,进而增大油墨的流动性,有利于布墨的均匀,并可极大地提高墨膜的亮度,使墨层具有一定的耐磨、耐晒和防止褪色的良好作用。
3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比例称取环氧大豆油10-15%、紫外光固化树脂25-30%、稀释剂20-25%、光引发剂8-15%、滑石粉0.5-1.5%、聚乙烯蜡0.5-1%、其它辅料20-25%并进行预分散20-30min,预分散过程中控制温度为50-60℃,转速控制在500-600转/min,随后在50-60℃下辗轧3-5遍即得uv胶印油墨。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制备方法首先将本技术中的各配料进行预分散,使得各个组分之间能够分散均匀,接着将油墨进行30-5遍的辗轧,使得制备的油墨细度较细,从而进一步增加油墨的流平性能,提升油墨的附着力和光泽度。
3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加入环氧大豆油和紫外光固化树脂,并利用环氧大豆油的高附着力、高粘度以及环保特性,使得环氧大豆油和紫外光固化树脂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同时加入稀释剂、光引发剂、滑石粉、聚乙烯蜡以及其它辅料,显著并有效的提升uv胶印油墨的附着力和光泽度。
36.2、通过加入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对大豆油丙烯酸脂进行改性,能够有效的提升采用该大豆油丙烯酸脂所制备的油墨的耐候、耐溶剂和耐摩擦性能,同时有效的提升油墨的附着力和光泽度。
37.3、本技术的制备方法首先将本技术中的各配料进行预分散,使得各个组分之间能够分散均匀,接着将油墨进行30-5遍的辗轧,使得制备的油墨细度较细,从而进一步增加油墨的流平性能,提升油墨的附着力和光泽度。
附图说明
38.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本技术中主要原料来源:滑石粉购自上海康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平均粒径为3000目。
41.碳酸镁为轻质碳酸镁,购自济南圣和化工有限公司,平均粒径为3000目。
42.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购自青岛瑞那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cas号为15625-89-5。
43.分散剂为路博润24000分散剂。
44.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购自浙江寿尔福化工贸易有限公司,型号为光引发剂1173,cas号为7473-98-5。
45.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购自浙江寿尔福化工贸易有限公司,型号为光引发剂184,cas号为947-19-3。
46.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购自泰州市海盈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编号:1065449,cas号为84434-11-7。
47.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购自济南鲁欣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光引发剂tpo,cas号为75980-60-8。
48.聚乙烯蜡购自天津恒盛鑫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49.环氧大豆油购自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编号为e808876,cas号为8013-07-8。
50.丙烯酸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编号为a103526,cas号为79-10-7。
51.三苯基磷购自北京偶合科技有限公司,cas号为603-35-0。
52.对羟基苯甲醚购自永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cas号为150-76-5。
53.聚酯丙烯酸酯购自江苏开磷瑞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型号为ry3301。
54.予以特别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以下实施例中所用仪器、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通过商业途径获得。
55.大豆油丙烯酸脂的制备例制备例1大豆油丙烯酸脂的制备方法为:取95份丙烯酸加入到装有搅拌器、温度计以及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分别加入1份的催化剂三苯基磷和0.5份对的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搅拌均匀后升温至100℃,然后逐滴加入环氧大豆油,其中环氧大豆油与丙烯酸的重量之比为1:1,滴加时间为1h,滴加完毕后在100℃恒温反应8h,随后加入25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继续搅拌5min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nahco,溶液除去有机层中未反应的丙烯酸直至水层呈碱性,再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有机层至中性,最后用无水na2so4干燥有机层,通过旋转蒸发除去乙酸乙酯,得到大豆油丙烯酸酯。
56.制备例2大豆油丙烯酸脂的制备方法为:取98份丙烯酸加入到装有搅拌器、温度计以及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分别加入1.2份的催化剂三苯基磷和0.3份对的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搅拌均匀后升温至105℃,然后逐滴加入环氧大豆油,其中环氧大豆油与丙烯酸的重量之比为1.2:1,滴加时间为1h,滴加完毕后在105℃恒温反应7h,随后加入2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继续搅拌5min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nahco,溶液除去有机层中未反应的丙烯酸直至水层呈碱性,再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有机层至中性,最后用无水na2so4干燥有机层,通过旋转蒸发除去乙酸乙酯,得到大豆油丙烯酸酯。
57.制备例3大豆油丙烯酸脂的制备方法为:取100份丙烯酸加入到装有搅拌器、温度计以及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分别加入1.5份的催化剂三苯基磷和0.1份对的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搅拌均匀后升温至110℃,然后逐滴加入环氧大豆油,其中环氧大豆油与丙烯酸的重量之比为1.5:1,滴加时间为1h,滴加完毕后在110℃恒温反应6h,随后加入15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继续搅拌5min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nahco,溶液除去有机层中未反应的丙烯酸直至水层呈碱性,再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有机层至中性,最后用无水na2so4干燥有机层,通过旋转蒸发除去乙酸乙酯,得到大豆油丙烯酸酯。
58.制备例4制备例4与制备例3的区别在于,不加入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实施例
59.实施例1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环氧大豆油10%、紫外光固化树脂30%、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25%、光引发剂9%、滑石粉1%、聚乙烯蜡1%、炭黑20%、碳酸镁3%、路博润24000分散剂1%。
60.其中,紫外光固化树脂包括聚酯丙烯酸酯和制备例1中的大豆油丙烯酸脂,且聚酯丙烯酸酯和大豆油丙烯酸脂的重量比为1:4;光引发剂包括重量比为3:1:2:2的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
61.上述uv胶印油墨采用以下制备方法进行制备:按比例称取上述配料并在预分散大罐内进行预分散20min,预分散过程中控制温度为60℃,转速控制在600转/min,随后在50-60℃下在斜列式三辊机上辗轧3-5遍达到细度小于7.5um标准后,即得uv胶印油墨。
62.实施例2-7实施例2-7分别提供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组成uv胶印油墨中的组分配比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
63.表1实施例1-7中uv胶印油墨的配料表(%)实施例1234567环氧大豆油10101015121412.7紫外光固化树脂30303025282628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252520.221.721.721.721光引发剂9101412.512.512.512.5滑石粉10.511111聚乙烯蜡10.50.80.80.80.80.8炭黑20202020202020碳酸镁3333333路博润24000分散剂1111111实施例8-14实施例8-14分别提供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紫外光固化树脂中的聚酯丙烯酸酯和大豆油丙烯酸脂的重量比不同,具体如表2所示。
64.表2实施例7-14中聚酯丙烯酸酯和大豆油丙烯酸脂的重量比14中聚酯丙烯酸酯和大豆油丙烯酸脂的重量比表中“/”代表没有添加。
65.实施例15-17实施例15-17分别提供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大豆油丙烯酸脂的制备例不同,具体如表3所示。
66.表3实施例9、15-17中的大豆油丙烯酸脂的制备例
实施例大豆油丙烯酸脂9制备例115制备例216制备例317制备例4实施例18-28实施例18-28分别提供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与实施例16的区别在于,光引发剂中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的重量比不同,具体如表4所示。
67.表4实施例18-28中光引发剂的配比28中光引发剂的配比表中“/”代表没有添加。
68.对比例对比例1北京金印联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市面上通用161型油墨。
69.对比例2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uv胶印油墨中的环氧大豆油为30%、紫外光固化树脂为10%。
70.对比例3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uv胶印油墨中的环氧大豆油为2%、紫外光固化树脂为38%。
71.对比例4一种高光泽度的uv胶印油墨,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等重量的紫外光固化树脂代替环氧大豆油。
72.性能检测试验检测方法油墨粘性测定:采用gb/t 14624.5-1993油墨粘性检验方法测定。
73.油墨流动性测定:采用gb/t 13217.4-2020油墨黏度检验方法中的平行板粘度仪进行测定。
74.光泽度检测实验方法:实验机器:igt实验条件:印刷压力:400n/米纸张157克铜版纸实验方法:称取0.5克油墨在墨辊上,充分匀墨2分钟,进行展色。
75.60度分光光度计进行光泽度检测。
76.附着力检测按gb/t9286-198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的规定,采用标准划格法-胶带法测定紫外光固化涂膜附着力,测试结果分0,1,2,3,4,5共6级,0级最好,5级最差。
77.柔韧性采用对折基材的方法,目测有无裂痕。
78.采用qb 568-1983油墨耐乙醇、耐碱、耐酸、耐水检验方法(浸泡法)检测uv胶印油墨的耐水性、耐乙醇、耐酸、碱性能,检验标准需达到3级以上。
79.硬度测试按gb/t6739-2006《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的规定,使用qhq-a型便携式铅笔划痕实验仪测定紫外光固化涂膜的硬度。油墨硬度划分为:软、6b、4b、3h、2b、b、hb、h、2h、3h、4h、6h、硬。
80.检测结果如表5所示。
81.表5实施例1-29和对比例1-4中uv胶印油墨性能检测结果
结合实施例1-29和对比例1-4并结合表5可以看出,本技术制备的uv胶印油墨相较于市场上通用的161型油墨,显著提升了uv胶印油墨的附着力和光泽度。而且本技术制备的uv胶印油墨细度符合检验标准,粘性和流动性适中,具备良好的印刷和使用性能,使得uv胶印油墨与基材之间能够得到良好的配合,减少起层以及脱落的弊病,同时,本技术uv胶印油墨附着力强、耐磨擦;对折无裂痕,柔韧性好;耐水性强,且耐乙醇等有机溶剂,耐酸碱,使得印刷成品保存时间长,稳定,色彩靓丽,不易褪色,光泽度性能优异。
82.结合实施例1-3并结合表5可以看出,本技术中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光引发剂、滑石粉和聚乙烯蜡之间的配比变化,能够影响到油墨的光泽度,原因在于滑石粉具有层状结构,可提升油墨中其它组分的分散性能,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油墨的光泽度;而聚乙烯蜡作为润滑剂,能够增加所制备油墨的光泽度和加工性能,同时提升油墨的硬度,进而提升耐磨性能。
83.结合实施例4-7和对比例2-4并结合表5可以看出,环氧大豆油与紫外光固化树脂之间的配比能够影响到油墨的附着力和光泽度。原因在于,环氧大豆油与紫外光固化树脂可产生协同作用,在稀释剂的共同作用下,提升紫外光固化树脂的流平性,使得紫外光固化树脂与光引发剂反应充分,固化成坚韧的油墨且光泽度高。其中,实施例7所制备的油墨光泽度达到了57、附着力为1,同时硬度为2h。
84.结合实施例7-14并结合表5可以看出,紫外光固化树脂中聚酯丙烯酸酯和大豆油丙烯酸脂的重量比能够影响到油墨的附着力和光泽度,聚酯丙烯酸酯可提升油墨对的韧性,同时提升油墨的附着力;而大豆油丙烯酸脂具有环境友好和成本低廉的特性,而且采用大豆油丙烯酸脂制备的油墨具备较低的粘度以及较高的柔韧性。而聚酯丙烯酸树脂和大豆油丙烯酸脂协同使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油墨的流平性,从而提升uv胶印油墨的光泽度。其中,实施例9中,聚酯丙烯酸酯和大豆油丙烯酸脂的重量比为3:4时,油墨光泽度达到了59、附着力为1,同时硬度为2h。
85.结合实施例9、15-17并结合表5可以看出,大豆油丙烯酸脂的制备方法能够影响到油墨的附着力和光泽度,其中实施例17采用制备例4中的大豆油丙烯酸脂,制备例4中的丙烯酸树脂在制备过程中不采用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对大豆油丙烯酸脂进行改性,可以看到所制备的油墨的各项性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对大豆油丙烯酸脂的改性对油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技术通过加入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对其进行改性,能够有效的提升采用该大豆油丙烯酸脂所制备的油墨的耐候、耐溶剂和耐摩擦性能,同时有效的提升油墨的附着力和光泽度。
86.结合实施例16、18-28并结合表5可以看出,光引发剂组分的选择以及各组分之间的配比能够影响到油墨的附着力和光泽度,本技术通过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之间的协同配合,光引发剂能够在光照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将能量传递给紫外光固化树脂,使得聚酯丙烯酸酯和大豆油丙烯酸脂预聚物与单体在自由粒子撞击下发生链式反应生成坚韧的油墨膜,同时提升固化后油墨的光泽度。其中,实施例22中,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之间的重量比为3.5:3:4:2时,油墨光泽度达到了63、附着力为0,同时硬度为4h,为本技术的最优实施例。
87.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