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3526765发布日期:2023-03-22 07:2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1.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绿色廉价的修复途径,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修复时对环境的扰动,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作用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溶解、转化与固定来实现。
3.在重金属污染物污染的土壤中,干扰因素复杂,无法达到实验水平的理想化条件,微生物修复剂生存能力受限,导致微生物修复剂失活,这是生物法土壤修复普遍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提高土壤修复效率,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组成:有机培养基50-70份,添加载体40-5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2-6份,激活微生物菌剂0.5-2份;
7.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种、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嗜盐生地所球菌。
8.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比例:铜绿假单胞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种、嗜盐生地所球菌和水按照2-3:4-5:3-5:8-12的重量比例混合,制备得菌种混合液。
9.优选地,所述激活微生物菌剂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混合液。
10.优选地,所述添加载体包括稻壳、玉米秸秆、豆类秸秆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11.优选地,所述有机培养基为经厌氧发酵的有机物,所述有机物包括家畜粪便、糟穅、果渣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12.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3.s1、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配制,安装要求比例混合配制菌种混合液,待用,所述菌种的有效菌种数不低于1.0
×
109cfu/g;
14.s2、称取有机培养基,加水稀释至三倍,将步骤s1中的菌种混合液与有机培养基混合,保温30℃-40℃,培养48小时;
15.s3、称取添加载体,粉碎,过50目筛,加水煮沸满足8小时,冷却、控干24小时;
16.s4、浸泡,将步骤s3所得的添加载体,加入到步骤s2混合液中,增加配重和隔网进行预压,将添加载体完全浸入混合液内,浸泡12小时,得修复液;
17.s5、步骤s4制备的修复液,使用前1小时内,加入激活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
18.本发明所用的菌种来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铜绿假单胞菌种,菌种编号cgmccno:1.10274;枯草芽孢杆菌种,菌种编号cgmccno:1.14985;嗜盐生地所球菌,菌种编号cgmccno:1.14988;苏云金芽孢杆菌,菌种编号cgmccno:1.7878;地衣芽孢杆菌,菌种编号cgmccno:1.8805。
19.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制备的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可显著提高微生物存活率,保证微生物持续对土壤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溶解、转化与固定,有效的降低铅、铬、镉、汞和砷的含量,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肥效,并使改造土壤保持有效的活菌数和有效矿物元素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2.实施例1
23.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组成:有机培养基50份,有机培养基为经厌氧发酵的有机物,有机物包括家畜粪便、糟穅、果渣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添加载体40份,添加载体包括稻壳、玉米秸秆、豆类秸秆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复合微生物菌剂2份,激活微生物菌剂0.5份,激活微生物菌剂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混合液;
24.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种、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嗜盐生地所球菌,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比例:铜绿假单胞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种、嗜盐生地所球菌和水按照2:5:3:8的重量比例混合,制备得菌种混合液。
25.实施例2
26.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组成:有机培养基60份,有机培养基为经厌氧发酵的有机物,有机物包括家畜粪便、糟穅、果渣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添加载体45份,添加载体包括稻壳、玉米秸秆、豆类秸秆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复合微生物菌剂4份,激活微生物菌剂1份,激活微生物菌剂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混合液;
27.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种、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嗜盐生地所球菌,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比例:铜绿假单胞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种、嗜盐生地所球菌和水按照2:5:3:8的重量比例混合,制备得菌种混合液。
28.实施例3
29.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组成:有机培养基70份,有机培养基为经厌氧发酵的有机物,有机物包括家畜粪便、糟穅、果渣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添加载体50份,添加载体包括稻壳、玉米秸秆、豆类秸秆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复合微生物菌剂6份,激活微生物菌剂2份,激活微生物菌剂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地
衣芽孢杆菌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混合液;
30.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种、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嗜盐生地所球菌,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比例:铜绿假单胞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种、嗜盐生地所球菌和水按照2:5:3:8的重量比例混合,制备得菌种混合液。
31.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32.s1、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配制,安装要求比例混合配制菌种混合液,待用,所述菌种的有效菌种数不低于1.0
×
109cfu/g;
33.s2、称取有机培养基,加水稀释至三倍,将步骤s1中的菌种混合液与有机培养基混合,保温30℃-40℃,培养48小时;
34.s3、称取添加载体,粉碎,过50目筛,加水煮沸满足8小时,冷却、控干24小时;
35.s4、浸泡,将步骤s3所得的添加载体,加入到步骤s2混合液中,增加配重和隔网进行预压,将添加载体完全浸入混合液内,浸泡12小时,得修复液;
36.s5、步骤s4制备的修复液,使用前1小时内,加入激活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
37.对比例1
38.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组成:有机培养基50份,有机培养基为经厌氧发酵的有机物,有机物包括家畜粪便、糟穅、果渣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复合微生物菌剂2份,激活微生物菌剂0.5份,激活微生物菌剂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混合液;
39.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种、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嗜盐生地所球菌,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比例:铜绿假单胞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种、嗜盐生地所球菌和水按照2:5:3:8的重量比例混合,制备得菌种混合液。
40.对比例2
41.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组成:有机培养基60份,有机培养基为经厌氧发酵的有机物,有机物包括家畜粪便、糟穅、果渣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添加载体45份,添加载体包括稻壳、玉米秸秆、豆类秸秆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复合微生物菌剂4份;
42.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种、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嗜盐生地所球菌,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比例:铜绿假单胞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种、嗜盐生地所球菌和水按照2:5:3:8的重量比例混合,制备得菌种混合液。
43.对比例3
44.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组成:有机培养基70份,有机培养基为经厌氧发酵的有机物,有机物包括家畜粪便、糟穅、果渣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添加载体30份,添加载体包括稻壳、玉米秸秆、豆类秸秆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复合微生物菌剂6份,激活微生物菌剂2份,激活微生物菌剂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混合液;
45.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种、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嗜盐生地所球菌,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比例:铜绿假单胞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种、嗜盐生地所球菌和水按照2:5:3:8的重量比例混合,制备得菌种混合液。
46.需要说明的是,该微生物土壤修复剂浇与土壤后,表面覆盖松土,厚度不低于2cm,
或者覆盖塑料薄膜。
47.结合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有效hg、as、cr、cd、pb含量的测度,按gb/t 8571规定制备实验室样品,有效活菌数检测,按照ny/t 2321的规定执行,有效钾、镁含量测度,按照hg2598-1994的标准。
48.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各项检测数据,如下表:
[0049][0050][0051]
从上述表可以得知,本发明所制备的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复合微生物菌剂,可显著提高微生物存活率,有效的降低土壤铅、铬、镉、汞和砷的含量,对比例1-3,去除了添加载体对修复剂的影响,明显土壤重金属元素修复效果降低,经分析,增加添加载体锁定复合微生物菌剂,添加载体颗粒吸收大量微生物修复剂,使用前混合的激活微生物菌剂加速添加载体的分解,释放该修复剂,补充土壤修复剂的含量,使修复剂在土壤的含量保持更加持久,使之适应自然环境,保持活力,延长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溶解、转行与固化时间,提供土壤修复效率,同时,该修复剂混合大量的添加载体,分解过程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有益菌种的存活,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效矿物元素的含量。
[005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