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抑制蜡样芽孢杆菌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1943839发布日期:2022-10-26 03:4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抑制蜡样芽孢杆菌中的应用

1.本发明涉及抑菌剂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抑制蜡样芽孢杆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蜡样芽孢杆菌可通过一些米面制品、豆制品、乳制品、散装熟肉制品等食物中引起食物中毒,目前采用抗生素对蜡样芽孢杆菌进行抑制,但抗生素的过量与畜牧产品药物残留,不仅影响对环境污染,也导致越来越多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油茶皂素是从油茶籽榨油后油茶饼中提取出来的含有结构糖与结构酸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抗高血压、抗肿瘤、杀虫驱虫等功效;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来破坏蜡样芽孢杆菌黏附,破坏生物被膜结构,进而抑制蜡样芽孢杆菌;而油茶皂素本身开发污染小,且利用油茶籽饼提取油茶皂素,原料既丰富又便宜,成本低,危害小。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抑制蜡样芽孢杆菌中的应用,其通过采用油茶皂素、聚丙烯、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制备成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该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破坏生物被膜结构进而起到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减少细菌耐药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5.一种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包括油茶皂素55-80份、聚丙烯15-30份、苦银杏酚酸2-3份、大黄提取物1-2份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0.5-1份。
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油茶皂素按重量份计为75份。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三者总和按重量百分百计为5%。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油茶皂素由油茶籽榨油后得到的副产物油茶饼中提取而来。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油茶皂素由油茶饼中提取工艺包括乙醇提取和聚酰胺层析柱提取。
10.所述的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1.s1:提取油茶皂素:油茶饼粉碎后以80%的乙醇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到浓缩液;采用聚酰胺层析柱对浓缩液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油茶皂素;
12.s2:提取苦银杏酚酸:将苦银杏粉碎加水溶解,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以30%和78%的乙醇梯度洗脱溶解液,回收洗脱液干燥浓缩后采用硅胶柱洗脱,依次用体积比为45:1、35:1、25:1、15:1、5: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苦
银杏酚酸;
13.s3:制备大黄提取物:将大黄粉碎用水加热回流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浓缩液,加入60%-78%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大黄提取物;
14.s4:制备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将油茶皂素55-80份、聚丙烯15-30份、苦银杏酚酸2-3份、大黄提取物1-2份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0.5-1份进行混匀。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s1中洗脱液为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0%乙醇和95%乙醇。
16.所述的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在抑制蜡样芽孢杆菌中的应用,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用于在食品中抑制蜡样芽孢杆菌。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用于破坏蜡样芽孢杆菌黏附于载体表面,破坏生物被膜结构进而抑制蜡样芽孢杆菌。
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涂抹于食品加工设备之管道或边角位置。
1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采用油茶皂素、聚丙烯、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制备成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该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抑菌作用在于破坏蜡样芽孢杆菌黏附,破坏生物被膜结构进而起到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减少细菌耐药性;该防黏性涂层的主要成分为油茶皂素,油茶皂素从油茶榨油后副产物油茶饼中提取,资源再次利用、成本低;油茶皂素为植物提取物,避免了采用抗生素抑菌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安全环保、毒性小。
2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之实施例1-6制备的防粘性涂层抑菌效果图;
22.图2为本发明之防黏性涂层在1
×
108cfu/ml浓度下抑制生物被膜效果图;
23.图3为本发明之防黏性涂层在1
×
106cfu/ml浓度下抑制生物被膜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一种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包括油茶皂素55-80份、聚丙烯15-30份、苦银杏酚酸2-3份、大黄提取物1-2份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0.5-1份;该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三者总和按重量百分百计为5%。
25.该油茶皂素由油茶籽榨油后得到的副产物油茶饼中提取而来;该油茶皂素由油茶饼中提取工艺包括乙醇提取和聚酰胺层析柱提取。
26.该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27.s1:提取油茶皂素:油茶饼粉碎后以80%的乙醇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到浓缩液;采用聚酰胺层析柱对浓缩液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油茶皂素;该洗脱液为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0%乙醇和95%乙醇。
28.s2:提取苦银杏酚酸:将苦银杏粉碎加水溶解,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以30%和78%
的乙醇梯度洗脱溶解液,回收洗脱液干燥浓缩后采用硅胶柱洗脱,依次用体积比为45:1、35:1、25:1、15:1、5: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苦银杏酚酸;
29.s3:制备大黄提取物:将大黄粉碎用水加热回流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浓缩液,加入60%-78%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大黄提取物;
30.s4:制备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将油茶皂素55-80份、聚丙烯15-30份、苦银杏酚酸2-3份、大黄提取物1-2份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0.5-1份进行混匀。
31.该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用于在食品中抑制蜡样芽孢杆菌;该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用于破坏蜡样芽孢杆菌黏附于载体表面,破坏生物被膜结构进而抑制蜡样芽孢杆菌;该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涂抹于食品加工设备之管道或边角位置。
32.实施例1
33.一种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包括油茶皂素55份、聚丙烯40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
34.该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35.s1:提取油茶皂素:油茶饼粉碎后以80%的乙醇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到浓缩液;采用聚酰胺层析柱对浓缩液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油茶皂素;该洗脱液为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0%乙醇和95%乙醇。
36.s2:提取苦银杏酚酸:将苦银杏粉碎加水溶解,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以30%和78%的乙醇梯度洗脱溶解液,回收洗脱液干燥浓缩后采用硅胶柱洗脱,依次用体积比为45:1、35:1、25:1、15:1、5: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苦银杏酚酸;
37.s3:制备大黄提取物:将大黄粉碎用水加热回流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浓缩液,加入78%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大黄提取物;
38.s4:制备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将油茶皂素55份、聚丙烯40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进行混匀;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
39.实施例2
40.一种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包括油茶皂素60份、聚丙烯35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
41.该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42.s1:提取油茶皂素:油茶饼粉碎后以80%的乙醇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到浓缩液;采用聚酰胺层析柱对浓缩液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油茶皂素;该洗脱液为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0%乙醇和95%乙醇。
43.s2:提取苦银杏酚酸:将苦银杏粉碎加水溶解,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以30%和78%的乙醇梯度洗脱溶解液,回收洗脱液干燥浓缩后采用硅胶柱洗脱,依次用体积比为45:1、35:1、25:1、15:1、5: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苦
银杏酚酸;
44.s3:制备大黄提取物:将大黄粉碎用水加热回流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浓缩液,加入78%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大黄提取物;
45.s4:制备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将油茶皂素60份、聚丙烯35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进行混匀;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
46.实施例3
47.一种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包括油茶皂素65份、聚丙烯30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
48.该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49.s1:提取油茶皂素:油茶饼粉碎后以80%的乙醇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到浓缩液;采用聚酰胺层析柱对浓缩液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油茶皂素;该洗脱液为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0%乙醇和95%乙醇。
50.s2:提取苦银杏酚酸:将苦银杏粉碎加水溶解,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以30%和78%的乙醇梯度洗脱溶解液,回收洗脱液干燥浓缩后采用硅胶柱洗脱,依次用体积比为45:1、35:1、25:1、15:1、5: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苦银杏酚酸;
51.s3:制备大黄提取物:将大黄粉碎用水加热回流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浓缩液,加入78%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大黄提取物;
52.s4:制备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将油茶皂素65份、聚丙烯30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进行混匀;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
53.实施例4
54.一种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包括油茶皂素70份、聚丙烯25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
55.该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56.s1:提取油茶皂素:油茶饼粉碎后以80%的乙醇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到浓缩液;采用聚酰胺层析柱对浓缩液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油茶皂素;该洗脱液为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0%乙醇和95%乙醇。
57.s2:提取苦银杏酚酸:将苦银杏粉碎加水溶解,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以30%和78%的乙醇梯度洗脱溶解液,回收洗脱液干燥浓缩后采用硅胶柱洗脱,依次用体积比为45:1、35:1、25:1、15:1、5: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苦银杏酚酸;
58.s3:制备大黄提取物:将大黄粉碎用水加热回流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浓缩液,加入78%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大黄提取物;
59.s4:制备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将油茶皂素70份、聚丙烯25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进行混匀;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
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
60.实施例5
61.一种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包括油茶皂素75份、聚丙烯20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
62.该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63.s1:提取油茶皂素:油茶饼粉碎后以80%的乙醇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到浓缩液;采用聚酰胺层析柱对浓缩液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油茶皂素;该洗脱液为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0%乙醇和95%乙醇。
64.s2:提取苦银杏酚酸:将苦银杏粉碎加水溶解,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以30%和78%的乙醇梯度洗脱溶解液,回收洗脱液干燥浓缩后采用硅胶柱洗脱,依次用体积比为45:1、35:1、25:1、15:1、5: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苦银杏酚酸;
65.s3:制备大黄提取物:将大黄粉碎用水加热回流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浓缩液,加入78%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大黄提取物;
66.s4:制备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将油茶皂素75份、聚丙烯20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进行混匀;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
67.实施例6
68.一种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包括油茶皂素80份、聚丙烯15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
69.该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70.s1:提取油茶皂素:油茶饼粉碎后以80%的乙醇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到浓缩液;采用聚酰胺层析柱对浓缩液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油茶皂素;该洗脱液为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0%乙醇和95%乙醇。
71.s2:提取苦银杏酚酸:将苦银杏粉碎加水溶解,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以30%和78%的乙醇梯度洗脱溶解液,回收洗脱液干燥浓缩后采用硅胶柱洗脱,依次用体积比为45:1、35:1、25:1、15:1、5: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苦银杏酚酸;
72.s3:制备大黄提取物:将大黄粉碎用水加热回流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浓缩液,加入78%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大黄提取物;
73.s4:制备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将油茶皂素80份、聚丙烯15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进行混匀;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
74.对比例1
75.一种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包括聚丙烯20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
76.该防黏性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77.s1:提取苦银杏酚酸:将苦银杏粉碎加水溶解,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以30%和78%的乙醇梯度洗脱溶解液,回收洗脱液干燥浓缩后采用硅胶柱洗脱,依次用体积比为45:1、35:1、25:1、15:1、5: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苦银杏酚酸;
78.s2:制备大黄提取物:将大黄粉碎用水加热回流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浓缩液,加入78%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大黄提取物;
79.s3:制备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将聚丙烯20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进行混匀;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
80.对比例2
81.一种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包括油茶皂素75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
82.该防黏性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83.s1:提取油茶皂素:油茶饼粉碎后以80%的乙醇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到浓缩液;采用聚酰胺层析柱对浓缩液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油茶皂素;该洗脱液为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0%乙醇和95%乙醇。
84.s2:提取苦银杏酚酸:将苦银杏粉碎加水溶解,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以30%和78%的乙醇梯度洗脱溶解液,回收洗脱液干燥浓缩后采用硅胶柱洗脱,依次用体积比为45:1、35:1、25:1、15:1、5: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苦银杏酚酸;
85.s3:制备大黄提取物:将大黄粉碎用水加热回流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浓缩液,加入78%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大黄提取物;
86.s4:制备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将油茶皂素75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进行混匀;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
87.对比例3
88.一种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包括油茶皂素75份和聚丙烯20份。
89.该防黏性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90.s1:提取油茶皂素:油茶饼粉碎后以80%的乙醇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到浓缩液;采用聚酰胺层析柱对浓缩液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后的液体测定后得到油茶皂素;该洗脱液为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0%乙醇和95%乙醇。
91.s2:制备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按重量份计将油茶皂素75份和聚丙烯20份进行混匀。
92.效果实施例1
93.防黏性涂层对蜡样芽孢杆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94.采用二倍梯度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用培养基进行梯度稀释;对数期的指示菌蜡样芽孢杆菌用nb培养基梯度稀释至1
×
106cfu/ml,分别取100μl该菌液于24孔板的第1-6孔中,每孔再加入2ml实施例1-6制备的防粘性涂层,而第7孔加100μl nb培养基和2ml培养基作为阴性空白对照,第8孔加2ml培养基为空白对照,上述过程15min内做完,做三个平行,取其平均值,其中横坐标为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中油茶皂素重量占比,纵
坐标为吸光值。
95.混匀后将24孔板置于培养箱中37℃培养18-24h,取出后打匀,并用酶标仪测定od600;以油茶皂素浓度为横坐标,以od600值为纵坐标做曲线,拐点为最小抑菌浓度。
96.抑菌率%=(odr-od/odr-odb)
×
100%odr:阳性对照组的吸光值,odb:阴性对照组的吸光值,od:油茶皂素组的吸光值。
97.实施例1-6制备的防粘性涂层抑菌效果见图1。
98.结果分析:
99.根据公式结果测得,阴性对照实验od600吸光值为0.200
±
0.05,如图1可知,在实施例5中制备的按重量份计包括油茶皂素75份、聚丙烯20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所得到的防黏性涂层抑菌效果最好;实施例5中的吸光值小于阴性对照,证明细菌生长得到抑制,实施例5中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对蜡样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更好。
100.效果实施例2
101.防粘性涂层对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试验:
102.对蜡样芽孢杆菌细胞被膜测定,采用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法;对数期的指示菌蜡样芽孢杆菌用nb培养基梯度稀释至1
×
106cfu/ml与1
×
108cfu/ml两份菌悬液;分别将实施例5中制备得到的以油茶皂素为主成分的防黏性涂层进行稀释,使其终浓度分别为mic、1/2mic、1/4mic和1/8mic,将浓度分别为mic、1/2mic、1/4mic和1/8mic的防黏性涂层加入至含有菌悬液的培养基中,阴性对照组将生理盐水加入到培养基中;首先将针状孔板盖浸入到菌悬液与不同浓度的防黏性涂层的培养基,于37℃下培养24h,取出针状孔板盖浸入到灭菌生理盐水,然后将针状孔板盖浸入到结晶紫溶液中30min,再次将针状孔板盖放入到灭菌生理盐水清洗,最后将针状孔板盖浸入到乙醇中15min,吸出结晶紫,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在od600下的吸光值,做三组平行试验;其中,横坐标为不同浓度的防黏性涂层,纵坐标为吸光值。
103.结果分析:由图2和图3可知本技术制备得到的不同浓度的防黏性涂层相对于空白对照试验具有明显抑菌作用。
104.效果实施例3
105.防粘性涂层对蜡样芽孢杆菌抑制作用试验:
106.细菌悬液培养:用nb培养基培养蜡样芽孢杆菌,使用含质量份数2%蛋白胨的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清洗后,制成菌悬液;抑菌试验:取滤纸片,用0.5cm的打孔器把滤纸打成圆形纸片,用移液枪分别滴加6μl实施例1-6所得防粘性涂层和对比例1-3制备的防粘性涂层于纸片上,充分吸收后制成样片;吸取100μl菌悬液至tsc琼脂培养基上,用涂布器均匀涂布3次;用无菌镊子将样片轻轻贴于培养板上,以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在37℃的恒温培育箱中培养24h后,用卡尺测定各处理菌落直径,单位为mm;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定直径各次,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
107.按照下式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
108.菌丝抑制率(%)=(对照菌落增长直径-处理菌落增长直径)/对照菌落增长直径*100
109.防粘性涂层对蜡样芽孢杆菌抑制效果见表1:
110.表1:实施例1-6、对比例1-3和对照组制备的防粘性涂层对蜡样芽孢杆菌抑制效果;
[0111][0112][0113]
表1结果表明,实施例5制备的防粘性涂层对蜡样芽孢杆菌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按重量份计包括油茶皂素75份、聚丙烯20份、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其中苦银杏酚酸、大黄提取物和桑螵蛸脂质提取物共5份,所得到的防黏性涂层抑菌效果最好;由对比例1可以看出不添加油茶皂素时其抑菌效果较差,说明在制备得到的防粘性涂层中油茶皂素在抑制蜡样芽孢杆菌方面起到主要作用。
[0114]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天然油茶皂素采用在抑制食源性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在食品制作时,不仅对食品灭菌加强注意,也在对食品机械一些忽略的边角管道,涂抹防黏性涂层,减少给细菌创造舒适生存环境产生生物被膜进而黏附于食品上,食用后还来呕吐、腹泻等食品中毒现象。
[011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