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压敏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1221发布日期:2023-03-24 15:4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复合压敏胶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压敏胶带。


背景技术:

2.压敏胶带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胶带,将压敏胶涂于带状基材上制成。压敏胶带由压敏胶、基材、底胶、背面处理剂等构成。压敏胶是压敏胶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使胶带具有对压力敏感粘附特性。用作基材的主要有织物、塑料薄膜、纸类等。底胶是增加压敏胶与基材的粘结强度。使用时,轻轻加压使胶带与被粘物表面粘结。
3.现有的压敏胶带,压敏胶层与基材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不足,从而导致压敏胶带在使用过程中工艺脱胶,并且在撕离过程中容易在工作表面产生残胶。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压敏胶带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脱胶以及残胶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复合压敏胶带。
5.一种复合压敏胶带,该复合压敏胶带包括离型涂层、基材层以及粘结层。其中,离型涂层涂覆于基材层的一侧表面,粘结层涂覆于基材层背向离型涂层的一侧表面。
6.基材层采用pet聚酯薄膜材料,并且基材层的两侧表面具有若干凹槽,若干凹槽分别均匀设置于基材层的两侧表面
7.在其中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基材层厚度为0.025mm
±
0.02mm。
8.在其中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基材层的两侧表面采用底涂剂处理成型。
9.在其中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粘结层采用有机硅压敏胶涂覆于基材层的侧表面,并且粘结层厚度为0.065mm
±
0.02mm。
10.在其中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粘结层的180
°
剥离力≥500g/25mm。
11.在其中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粘结层的初粘力≥5n/25mm。
12.在其中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复合压敏胶带厚度设置为0.090
±
0.05mm。
13.在其中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复合压敏胶带的拉伸断裂强度设置为175
±
2n/25mm。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复合压敏胶带采用pet聚酯薄膜材料作为胶带基材层,pet聚酯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温性能、耐酸碱性能以及耐溶剂性能,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基材层经过底涂剂进行表面处理,并在基材层的两侧表面设置均匀分布的若干凹槽,经底涂剂处理后的基材层能够有效增强其表面粘附性能,而基材层两侧表面的若干凹槽能够进一步增加基材层两侧表面积,当离型涂层以及粘结层分别涂覆于基材层两侧时,离型剂以及粘结剂能够分别充满对应涂覆面的若干凹槽,从而有效提升离型涂层与基材层之间以及粘结层与基材层之间的结合强度,以此大幅度提升复合压敏胶带的粘着力,并改善其残胶现象。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复合压敏胶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复合压敏胶带的基材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复合压敏胶带,该复合压敏胶带包括离型涂层1、基材层2以及粘结层3。其中,离型涂层1涂覆于基材层2的一侧表面,粘结层3涂覆于基材层2背向离型涂层1的一侧表面。在实际应用中,离型涂层1、基材层2以及粘结层3能够形成较低薄度的胶带主体,从而使得复合压敏胶带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加贴附于工作表面。并
且,涂覆于基材层2背向粘结层3一侧表面的离型涂层1能够保证胶带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稳定结卷,以此避免出现胶带表层粘结于胶带里层表面而影响胶带使用的情况。
24.请参阅图1,进一步的,基材层2采用pet聚酯薄膜材料,并且基材层2厚度为0.025mm
±
0.02mm。在实际应用中,pet聚酯薄膜材料热变形温度和长期使用温度是热塑性通用工程塑料中最高的,其耐热高,增强pet能够在250℃的工况中保持形状以及颜色,从而有效增强胶带的耐热性能。此外,pet聚酯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冲击强度是其他薄膜的5倍,从而能够在保持较小厚度的同时拥有良好的耐折性。此外,pet聚酯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耐油、奶脂肪、耐酸碱以及耐溶剂性能,从而使得基材层2能够在实际应用时具有更加持久的使用耐性。
25.请参阅图1,进一步的,基材层2的两侧表面采用底涂剂处理成型。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基材层2通过底涂剂进行表面处理,以此能够有效提升基材层2分别与离型涂层1以及粘结层3之间的粘结强度,并使得基材层2具有更好的润湿性以及粘附性能以及层间附着力,从而避免复合压敏胶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脱胶现象。
26.请参阅图1以及图2,进一步的,基材层2的两侧表面具有若干凹槽21,若干凹槽21分别均匀设置于基材层2的两侧表面。具体的,离型涂层1涂覆于基材层2的一侧表面,离型剂能够充分填充于设置于基材层2该侧表面的若干凹槽21中,并形成预设厚度的离型涂层1,以此能够有效提升离型涂层1与基材层2之间的粘接面积,从而进一步避免离型涂层1从基材层2表面剥离;粘结层3涂覆于基材层2背向离型涂层1的一侧表面,粘结剂充分填充于设置于基材层2该侧表面的若干凹槽21中,并形成预设厚度的粘结层3,以此能够有效提升粘结层3与基材层2之间的粘接面积,从而进一步避免粘结层3从基材层2表面剥离,进而有效提升复合压敏胶带的粘着力,并避免复合压敏胶带在撕离工作表面过程中发生残胶现象。
27.请参阅图1以及图2,进一步的,粘结层3采用有机硅压敏胶涂覆于基材层2的侧表面,并且粘结层3厚度为0.065mm
±
0.02mm。与传统的丙烯酸酯压敏胶、橡胶型压敏胶相比,有机硅压敏胶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药品、耐水、耐油、耐溶剂、耐高温、耐低温、耐热降解、耐氧化降解等性能,而且能与多种难粘的材料如未经表面处理的聚烯烃氟塑料、聚酰亚胺以及聚碳酸酯等胶接。
28.具体的,粘结层3的180
°
剥离力≥500g/25mm,执行标准参考gb/t20632.1。
29.具体的,粘结层3的初粘力≥5n/25mm,执行标准参考gb4852-84。
30.具体的,复合压敏胶带厚度设置为0.090
±
0.05mm。
31.具体的,复合压敏胶带的拉伸断裂强度设置为175
±
2n/25mm,执行标准参考gb2753。
32.在本实施例中,粘结层3的180
°
剥离力≥500g/25mm,并且粘结层3的初粘力≥5n/25mm,从而使得复合压敏胶带具有更强的粘附性能、更高的持粘力以及端头防翘性,进而使得复合压敏胶带更适用于硅胶片以及硅胶管的贴合,复合压敏胶带能够非常牢固地贴附于硅橡胶制品表面,且耐候性好。此外,复合压敏胶带经过离型处理后保持较低的厚度以及优异的拉伸强度,从而使得胶带与工作表面具有更高的贴附性,以此保持工作表面的平滑,并有效提高不同粘接工作面之间的连接强度。
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复合压敏胶带采用pet聚酯薄膜材料作为胶带基
材层,pet聚酯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温性能、耐酸碱性能以及耐溶剂性能,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基材层经过底涂剂进行表面处理,并在基材层的两侧表面设置均匀分布的若干凹槽,经底涂剂处理后的基材层能够有效增强其表面粘附性能,而基材层两侧表面的若干凹槽能够进一步增加基材层两侧表面积,当离型涂层以及粘结层分别涂覆于基材层两侧时,离型剂以及粘结剂能够分别充满对应涂覆面的若干凹槽,从而有效提升离型涂层与基材层之间以及粘结层与基材层之间的结合强度,以此大幅度提升复合压敏胶带的粘着力,并改善其残胶现象。
3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