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调光汽车膜电极用的防水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43113发布日期:2023-04-26 03:00阅读: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调光汽车膜制备配套,特别是一种智能调光汽车膜电极用的防水胶。


背景技术:

1、智能调光膜是一种可调节光线通过状态的膜,它主要工作在散射态和透明态之间,膜本身可在透明与非透明状态(视觉效果接近磨砂玻璃)之间变换,透明度由电压调节。但是智能调光膜一般应用于现代建筑玻璃幕墙、窗户玻璃、建筑内部隔断等领域。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快速发展,功能膜的生产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将智能调光膜技术应用于汽车膜,可以通过开关控制整个汽车玻璃的透明与雾化状态,达到控制光线的目的。与普通汽车膜,车用布帘相比,它不仅能科学智能的阻挡强光照射,保护个人私密空间,而且具有绝佳的隔热、隔音效果。夏天切换不透明的状态,反射阳光热量,降低车内的温度;而在冬天车内寒冷时,透光天窗又能增加车内的温度。

2、现有技术中,智能调光膜用于汽车时,对于智能调光膜电极的防水性和防腐蚀性等关系安全行驶和稳定性的因素重视不够,通常采用在智能调光膜电极表面上涂抹硅胶的防水模式。由于硅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虽然其本身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且化学性质稳定,但其独特的微孔结构,使得其吸附性能高,当其被应用到汽车玻璃上后,其所吸附的微尘在下雨天时,容易出现短路并烧毁电极的现象,因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

3、中国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1580014263.0)公开的“汽车蓄电池用防水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其汽车蓄电池用防水胶带的基材层的一面具有填充剂层,因此尽管厚度薄,也呈现优秀的粘着性,且具有优秀的耐冲击性及防水性。

4、另一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1910044977.6)公开的“一种防水新能源电池包包接线束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线束的预加工:首先将需要加工导线线束的一端固定在线束加工设备上,s2、多股线束的密封加工,s3、杀菌防水胶的配制,s4、线束的成形,s5、线束的防水后处理,该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该防水新能源电池包包接线束生产方法,避免了线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密封放水胶和线束橡胶套管被微生物腐蚀老化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线束的防水效果,大大延长了线束的使用寿命,很好的实现了对线束的外部的套管和内部放水胶进行改进,来延长线束的使用寿命,达到了对线束的保护套和防水胶中微生物的生长进行抑制,来实现线束耐腐蚀防老化的目的。

5、还有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91106980.1)公开的“涂膜防水胶”,采用三羟基聚氧化丙烯醚、二羟基聚氧化丙烯醚,甲苯二异氰酸酯,二丁酯,煤焦油,次苯残渣油为原料,在一定温度下混合搅拌而成;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设备少,成本低,粘接力强,延伸率大,富于弹性,耐寒、耐热、耐老化,耐药性能好,气密、水密性高以及防水性能极佳等特性。

6、还有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1711116862.0)公开的“一种汽车车门用防水膜”,由复合膜构成,所述复合膜位于车门的膜槽内,所述复合膜包括膜体和隔热片,所述膜体通过强力防水胶与膜槽内壁粘合密封,所述隔热片位于膜体的夹层内,所述隔热片两面设有海绵片,所述隔热片两侧隔热面上均设有固定孔,所述膜体两面的膜片上设有橡胶固定块,所述橡胶固定块上设有螺丝孔,所述螺丝孔由螺丝贯穿膜体和海绵片上的通孔与隔热片上的通孔固定连接,通过复合膜内的隔热片和海绵片的设计,使得隔热片两侧的温度具有独立性,避免了温度差产生的水珠直接与车门内部的电子设备接触,保护了车门内部的电子设备,复合膜的一面出现水雾时,海绵片会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使得整个复合板内部保持干燥。

7、还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2020603738.8)公开的“一种汽车大灯用防水透气膜”,包括绝缘环,绝缘环一侧粘合有粘层二,粘层二远离绝缘环一侧粘合有耐磨层,耐磨层远离粘层二一侧粘合有粘层三,粘层三远离耐磨层一侧粘合有防水层,防水层远离粘层三一侧粘合有粘层四,粘层四远离防水层一侧粘合有透气层,透气层远离粘层四一侧粘合有粘层五,粘层五远离透气层一侧粘合有隔温板,隔温板远离粘层五一侧粘合有防水胶垫,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防水胶垫和吸盘相互配合,防水胶垫大大增强了本产品粘合在汽车大灯上的牢固性,同时具备防水的特性,避免由于雨水冲刷导致本产品脱落,吸盘与汽车大灯间产生吸力,使本产品更牢固的吸附在汽车大灯上不易脱落,大大延长了本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不会腐蚀调光膜液晶层,又能避免智能调光汽车膜电极短路的防水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发明一种智能调光汽车膜电极用的防水胶:自外至内依次包括胶粘保护表层和光固化底层,所述胶粘保护表层为单组份的氰基丙烯酸类胶粘剂层。

3、所述光固化底层为uv丙烯酸类粘接剂层,其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分:

4、uv丙烯酸类化合物60-90、

5、光引发剂0.5-2、

6、聚烯烃及烷烃类惰性成分20-40。

7、所述uv丙烯酸类化合物为uv光固化预聚物、uv光固化单体中的一种或两种,当为两种时,各组分的占比为等质量份。

8、所述uv光固化预聚物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当为两种时,各组分的占比为等质量份。

9、所述uv光固化单体为邻苯基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对-异丙苯基-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环三羟甲基丙烷甲缩醛丙烯酸酯、乙氧化苯氧基丙烯酸酯,、硬脂酸丙烯酸酯、异癸基丙烯酸酯、2-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异十三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异冰片基丙烯酸酯、芐基丙烯酸酯、双环戊烯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3-羟-2,2-二甲基丙基-3-羟-2-二甲基丙酯二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化双酚a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当为两种以上时,各组分的占比为等质量份。

10、所述光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α-羟烷基苯酮中的一种或多种,当为两种以上时,各组分的占比为等质量份。

11、所述聚烯烃及烷烃类惰性成分为聚癸烯、聚十二烯、n烷(n≥10)、角鲨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当为两种以上时,各组分的占比为等质量份。

12、与此同时,还发明一种智能调光汽车膜电极用的防水胶的制备和应用方法,其制备和应用过程如下:

13、㈠、备料:按照质量比例,分别选取氰基丙烯酸类胶粘剂和光固化底层所含的各原料组分,备用;

14、㈡、混合:将光固化底层所含的各原料组分混合,得光固化底层涂胶,备用;

15、㈢、初涂:将备用的光固化底层涂胶涂抹于智能调光汽车膜电极上,成为光固化底层初膜;

16、㈣、光固化:对涂抹于智能调光汽车膜电极上的光固化底层初膜,用紫外光照射1-5min,光强为80-150mw/c㎡,固化完成后,即得光固化底层;所得的光固化底层厚度在30-80μm,优化的为50μm;

17、㈤、涂保护膜:将备用的氰基丙烯酸类胶粘剂涂抹于光固化底层上,用50-70℃热风吹烘1-5min,即成胶粘保护表层(可以涂一次,也可以涂两次或多次);所得的光固化底层和胶粘保护表层共同形成智能调光汽车膜电极用的防水胶。

18、所得的胶粘保护表层厚度在30-80μm,优化的为50μm;

19、优化地,所述光固化过程中的紫外光照射时为2-4min,光强为90-120mw/c㎡;所述涂保护膜过程中的热风温度为55-65℃,吹烘时间为2-4min。

20、进一步优化地,所述光固化过程中的紫外光照射时为3min,光强为100mw/c㎡;所述涂保护膜过程中的热风温度为60℃,吹烘时间为3min。

21、本发明的智能调光汽车膜电极用的防水胶,由于采用了光固化底层覆盖智能调光汽车膜电极,且所用光固化底层的胶水配方与智能调光汽车膜中液晶层里头的胶水配方极为相似,因而,在固化好后,既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对液晶层的腐蚀,又可使其与智能调光汽车膜电极的接触牢固可靠、并杜绝其与外面的接触,从而使得其很难受到外界的浸蚀;加之其上涂抹的氰基丙烯酸类胶粘剂的胶粘保护表层,具备耐弯折、且不容易脱胶的特性,故可进一步起到电极防水的作用。因而,使得其既不会腐蚀调光膜液晶层,又能避免智能调光汽车膜电极短路现象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