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及微生物修复耕地土壤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943425发布日期:2023-04-26 03:17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及微生物修复耕地土壤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及微生物修复耕地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1、土地资源是一切自然资源中最基本和最珍贵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资料。目前,耕地土壤利用中,增加肥力的方法主要是施用化肥,而长期单一的偏失化肥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农田土壤经过长期不合理耕种,肥力会下降,通透性会变差,引起土壤的板结和龟裂。土壤板结造成土壤的吸水、吸氧及营养物质的吸附能力降低,通透能力的下降使作物根系发育不良,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2、此外,土壤的盐碱化也会造成耕地土壤的板结。盐碱地是指表层积聚过量盐碱成分的土壤,具有盐分含量和ph值高、表层易板结、透气性和透水性差、养分含量低的特点,高浓度盐抑制作物正常生长。我国盐碱地分布比较广泛,盐碱地已成为影响耕地质量,制约和危害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3、由此可见,目前急需提供一种能够改良盐碱地、提高耕地质量的方法,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修复耕地土壤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耕地土壤的板结现象,提高土壤通透性、肥力,降低土壤的盐碱化程度,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枯草芽孢杆菌4-8份,紫色硫细菌8-15份,根瘤菌10-17份,哈茨木霉菌1-3份,脯氨酸0.05-0.2份,葡萄糖0.1-0.5份,磷酸二氢钾0.3-0.6份,氯化钙0.4-1.2份。

4、优选的,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枯草芽孢杆菌5-6份,紫色硫细菌10-12份,根瘤菌13-15份,哈茨木霉菌1.5-2份,脯氨酸0.12-0.16份,葡萄糖0.2-0.4份,磷酸二氢钾0.4-0.5份,氯化钙0.6-1.0份。

5、优选的,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枯草芽孢杆菌5份,紫色硫细菌11份,根瘤菌15份,哈茨木霉菌1.5份,脯氨酸0.15份,葡萄糖0.3份,磷酸二氢钾0.45份,氯化钙0.8份。

6、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紫色硫细菌、根瘤菌、哈茨木霉菌为分别经液体培养后的枯草芽孢杆菌液、紫色硫细菌液、根瘤菌液和哈茨木霉菌液。

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修复耕地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1)称取上述的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与水混合后得到液态土壤修复剂;

9、(2)前茬作物收获后,于田块中打孔,孔深5-10cm,直径1-2cm,打孔间隔30-50cm,打孔后将液态土壤修复剂随灌溉水施入田块中,泡田18-25天后排水;

10、(3)作物播种前10天,田块进行旋耕整地,液态土壤修复剂随灌溉水施入土壤,泡田3-8小时后排水。

11、优选的,所述液态土壤修复剂为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与水按1:05-0.8的质量比混合。

12、优选的,步骤(2)和步骤(3)中所述泡田为水深没过土层1-5cm。

13、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液态土壤修复剂施用量为50-80kg/亩;步骤(3)中所述液态土壤修复剂施用量为100-130kg/亩。

14、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泡田排水后田块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植物秸秆。

15、优选的,所述塑料薄膜厚度≥0.02mm;所述植物秸秆覆盖厚度为5-10cm。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及微生物修复耕地土壤的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土壤盐碱程度,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改善土壤的板结状况,提高耕地土壤的肥力,进而提高作物产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有助于改善盐碱耕地地况,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枯草芽孢杆菌4-8份,紫色硫细菌8-15份,根瘤菌10-17份,哈茨木霉菌1-3份,脯氨酸0.05-0.2份,葡萄糖0.1-0.5份,磷酸二氢钾0.4-1.2份,氯化钙0.3-0.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枯草芽孢杆菌5-6份,紫色硫细菌10-12份,根瘤菌13-15份,哈茨木霉菌1.5-2份,脯氨酸0.12-0.16份,葡萄糖0.2-0.4份,磷酸二氢钾0.6-1.0份,氯化钙0.4-0.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枯草芽孢杆菌5份,紫色硫细菌11份,根瘤菌15份,哈茨木霉菌1.5份,脯氨酸0.15份,葡萄糖0.3份,磷酸二氢钾0.8份,氯化钙0.4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紫色硫细菌、根瘤菌、哈茨木霉菌为分别经液体培养后的枯草芽孢杆菌液、紫色硫细菌液、根瘤菌液和哈茨木霉菌液。

5.一种微生物修复耕地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修复耕地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土壤修复剂为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与水按1:05-0.8的质量比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修复耕地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3)中所述泡田为水深保持没过土层1-5c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修复耕地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液态土壤修复剂施用量为50-80kg/亩;步骤(3)中所述液态土壤修复剂施用量为100-130kg/亩。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修复耕地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泡田排水后田块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植物秸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生物修复耕地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厚度≥0.02mm;所述植物秸秆覆盖厚度为5-10c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及微生物耕地修复方法,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耕地土壤修复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枯草芽孢杆菌4‑8份,紫色硫细菌8‑15份,根瘤菌10‑17份,哈茨木霉菌1‑3份,脯氨酸0.05‑0.2份,葡萄糖0.1‑0.5份,磷酸二氢钾0.4‑1.2份,氯化钙0.3‑0.6份。本发明能够有效的改善耕地土壤的板结现象,提高土壤通透性、肥力,降低土壤的盐碱化程度,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萌,孙志略,孙增军,高甲乐,卢刚,林海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