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油墨及粘度调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194847发布日期:2023-08-21 14:4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伪油墨及粘度调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油墨粘度调节,尤其涉及一种防伪油墨及粘度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1、油墨是一种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或喷绘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黏性胶状流体。一般来说油墨由连结料(树脂)、颜料、填料、助剂和溶剂等组成。用于书刊、包装装潢、建筑装饰及电子线路板材等各种印刷。随着社会需求增大,油墨品种和产量也相应扩展和增长,油墨的种类较多,不同的油墨类型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防伪油墨也是其中一种,为了对于油墨的粘度进行调整,一般需要应用到油墨粘度调整方法。

2、现如今的油墨内并未采用水溶性胶液配料,在进行后续的降低粘度调整时,无法直接通过添加水液实现粘度的快速调整,添加的水液无法与油墨进行快速的结合,导致水液与油墨会发生分层的情况,调节效果差,且在提高粘度调整时,并未进行多次的分部调节过程,导致调节粘度后的油墨在一段时间后粘度值会发生变化,调节精准度不高,应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如今的油墨内并未采用水溶性胶液配料,在进行后续的降低粘度调整时,无法直接通过添加水液实现粘度的快速调整,添加的水液无法与油墨进行快速的结合,导致水液与油墨会发生分层的情况,调节效果差,且在提高粘度调整时,并未进行多次的分部调节过程,导致调节粘度后的油墨在一段时间后粘度值会发生变化,调节精准度不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防伪油墨及粘度调整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伪油墨,包括如下配方:磁性纳米颗粒、颜料、水溶性胶液、矿物油、丙烯酸酯单体、苯乙烯类单体与微晶蜡乳液。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4、所述磁性纳米颗粒、颜料、水溶性胶液、矿物油、丙烯酸酯单体、苯乙烯类单体与微晶蜡乳液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8份、10-15份、8-12份、5-8份、8-10份、7-12份与6-8份。

5、本文还公开了一种防伪油墨的粘度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s1、取油墨,将油墨置于容器内,静置一段时间,利用粘度计对于油墨粘度进行检测,并对于检测数据进行记录;

7、s2、将油墨置于搅拌装置内,提高搅拌装置内温度,控制搅拌速率对于油墨进行搅拌处理一段时间;

8、s3、增大粘度时,先取少量增稠剂置于搅拌装置内,持续搅拌一段时间;

9、s4、再次取适量增稠剂置于搅拌装置内,继续提高搅拌装置内温度,并持续搅拌一段时间;

10、s5、取粘度计对于油墨粘度进行检测,观察粘度提升是否符合标准;

11、s6、等待一段时间,再次对于油墨粘度进行检测,观察粘度值是否有变化;

12、s7、降低粘度时,将油墨置于容器内,静置一段时间,利用粘度计对于油墨粘度进行检测,并对于检测数据进行记录;

13、s8、取油墨置于搅拌装置内,提高搅拌装置内温度,控制搅拌速率对于油墨进行搅拌处理一段时间;

14、s9、取适量蒸馏水,缓慢加入搅拌装置内,同时提高搅拌速率,持续搅拌一段时间;

15、s10、搅拌后,采用粘度计对于油墨粘度进行检测,观察粘度降低是否符合标准;

16、s11、完成油墨的粘度调整。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s1中,取油墨,将油墨置于容器内,静置5-10min,利用粘度计对于油墨粘度进行检测,并对于检测数据进行记录。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s2中,将油墨置于搅拌装置内,提高搅拌装置内温度至30-40℃,控制搅拌速率为120-160r/min对于油墨进行搅拌处理25-35min。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2、所述s3中,增大粘度时,先取少量增稠剂置于搅拌装置内,持续搅拌20-30min。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4、所述s4中,再次取适量增稠剂置于搅拌装置内,继续提高搅拌装置内温度至40-50℃,并持续搅拌30-35min。

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6、所述s6中,等待10-15min,再次对于油墨粘度进行检测,观察粘度值是否有变化。

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8、所述s7中,降低粘度时,将油墨置于容器内,静置5-10min,利用粘度计对于油墨粘度进行检测,并对于检测数据进行记录。

2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30、所述s8中,取油墨置于搅拌装置内,提高搅拌装置内温度至40-50℃,控制搅拌速率为140-180r/min对于油墨进行搅拌处理15-25min,所述s9中,取适量蒸馏水,缓慢加入搅拌装置内,同时提高搅拌速率至180-200r/min,持续搅拌15-20min。

3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2、本发明在配方内设置有水溶性胶液,在对于油墨进行降低粘度调节时,可直接通过添水即可完成后,添加水液后,水液可与水溶性胶液发生快速融合,从而能够使添加的水液能够快速与油墨融合,达到降低油墨粘度的目的,操作方便快捷,同时不易出现油墨与水液分层的情况,调节效果好,且在进行油墨粘度提高调整时,进行增稠剂的分部导入,且控制不同阶段的融合温度,从而能够使增稠剂更有效的对于油墨粘度进行提升,不易出现调节后油墨粘度变化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油墨粘度调整的精准性,提高了该方法整体应用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防伪油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配方:磁性纳米颗粒、颜料、水溶性胶液、矿物油、丙烯酸酯单体、苯乙烯类单体与微晶蜡乳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伪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纳米颗粒、颜料、水溶性胶液、矿物油、丙烯酸酯单体、苯乙烯类单体与微晶蜡乳液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8份、10-15份、8-12份、5-8份、8-10份、7-12份与6-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伪油墨的粘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伪油墨的粘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取油墨,将油墨置于容器内,静置5-10min,利用粘度计对于油墨粘度进行检测,并对于检测数据进行记录。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伪油墨的粘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将油墨置于搅拌装置内,提高搅拌装置内温度至30-40℃,控制搅拌速率为120-160r/min对于油墨进行搅拌处理25-35min。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伪油墨的粘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增大粘度时,先取少量增稠剂置于搅拌装置内,持续搅拌20-30min。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伪油墨的粘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再次取适量增稠剂置于搅拌装置内,继续提高搅拌装置内温度至40-50℃,并持续搅拌30-35min。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伪油墨的粘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等待10-15min,再次对于油墨粘度进行检测,观察粘度值是否有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伪油墨的粘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降低粘度时,将油墨置于容器内,静置5-10min,利用粘度计对于油墨粘度进行检测,并对于检测数据进行记录。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伪油墨的粘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中,取油墨置于搅拌装置内,提高搅拌装置内温度至40-50℃,控制搅拌速率为140-180r/min对于油墨进行搅拌处理15-25min,所述s9中,取适量蒸馏水,缓慢加入搅拌装置内,同时提高搅拌速率至180-200r/min,持续搅拌15-20min。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伪油墨及粘度调整方法,属于油墨粘度调节技术领域,包括如下配方:磁性纳米颗粒、颜料、水溶性胶液、矿物油、丙烯酸酯单体、苯乙烯类单体与微晶蜡乳液;本发明在配方内设置有水溶性胶液,在对于油墨进行降低粘度调节时,可直接通过添水即可完成后,添加水液后,水液可与水溶性胶液发生快速融合,从而能够使添加的水液能够快速与油墨融合,达到降低油墨粘度的目的,同时不易出现油墨与水液分层的情况,且在进行油墨粘度提高调整时,进行增稠剂的分部导入,且控制不同阶段的融合温度,从而能够使增稠剂更有效的对于油墨粘度进行提升,不易出现调节后油墨粘度变化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油墨粘度调整的精准性,提高了该方法整体应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阿其,林铭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雅泰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