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文档序号:35492262发布日期:2023-09-17 01:53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属于敷料,具体涉及一种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1、大型自然灾害和工业事故会导致大量人员受伤,引发地区性医疗挤兑。皮肤创口最为常见,若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后不能及时换药,创口炎症可能引起感染,导致潜在的红肿、流脓、发热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2、目前用于监测创口炎症的常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基于专业医护人员对创口的观察,创口发炎会形成脓肿并有分泌液流出、出现热痛感、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但当医护人员忙于抢救重症患者时,对创口发炎等轻症的监测频率会降低;另一种是根据患者自身症状进行判断,创口发炎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寒颤、创口处强烈性疼痛等。

3、但是,当这些症状出现时,病情可能加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因此,开发一种简单快速实时监测创口发炎的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综合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碳量子点敷料,可通过实时原位监测碳量子点敷料的颜色变化和荧光强度变化来判断创口发炎情况。该敷料具有无标记、简单、快速、无设备等特点,可用于监测创口炎症,加强对皮肤创口感染的预防,降低创口感染风险。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荧光探针,以咖啡酸-对苯二胺为原料,其中咖啡酸与对苯二胺的质量比为15:1,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得到荧光探针,其粒径为3-5 nm,与o2•-发生特异性反应,产生颜色变化和荧光强度变化。

4、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步骤1:取咖啡酸和对苯二胺至烧杯中,加入乙醇溶解;

6、步骤2:将步骤1的溶液倒入水热合成反应釜中,在真空干燥箱中以180 ℃反应12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7、步骤3:用滤膜进行过滤,用旋转蒸发器去除溶剂,得到荧光探针。

8、优选的,步骤1的添加量为:270 mg咖啡酸、18 mg对苯二胺和20 ml乙醇。

9、一种荧光探针在敷料制备上的应用。

10、优选的,制备方法为:

11、步骤1 :将制备的荧光探针配置成浓度为1mg/ml的溶液;

12、步骤2:用喷枪将荧光探针溶液均匀喷涂在医用敷料本体表面,每平方厘米附着荧光探针2 mg,得到荧光探针敷料。

13、一种荧光探针敷料在创口发炎监测方面的应用。

14、优选的,敷料应用于创口发炎的监测是基于颜色变化机理和荧光强度变化机理判断创口发炎情况。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发明的产品具有环保性,其使用无污染环境的材料制成。而且碳量子点的合成过程简便,只需使用一个反应容器即可完成,无多余的废物产生。最重要的是,碳量子点本身具有无毒性。

17、2.该产品结构简单,只需智能手机,无需额外电子元件和设备,从而有效节省了材料成本,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18、3.该产品使用方便适用人群广,通过敷料上的颜色变化可以准确判断创口是否发生炎症,适用人群广泛。

19、4. 本发明制备的物质储存时间长,如图9所示,可达100天以上,且不易变质。



技术特征:

1.一种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以咖啡酸-对苯二胺为原料,其中咖啡酸与对苯二胺的质量比为15:1,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得到荧光探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荧光探针的粒径为3-5 nm,其与o2•-发生特异性反应,产生颜色变化和荧光强度变化。

3.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添加量为:270 mg咖啡酸、18 mg对苯二胺和20 ml乙醇。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制备的一种荧光探针在敷料制备上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荧光探针在敷料制备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制备的一种荧光探针敷料在创口发炎监测方面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荧光探针敷料在创口发炎监测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敷料应用于创口发炎的监测是基于颜色变化机理和荧光强度变化机理判断创口发炎情况。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敷料技术领域,解决目前皮肤创口炎症不能简单、快速判断且不能长时间储存的技术问题,具体公开了一种荧光探针,以咖啡酸‑对苯二胺为原料,其中咖啡酸与对苯二胺的质量比为15:1,采用水热合成法,其粒径为3‑5 nm,与O<subgt;2</subgt;<supgt;•‑</supgt;发生特异性反应,产生颜色变化和荧光强度变化。将该荧光探针喷射于敷料,得到的荧光探针敷料,该荧光探针敷料可应用于创口发炎的监测。通过实时原位监测荧光探针敷料的颜色变化和荧光强度变化来判断创口发炎情况。该敷料具有无标记、简单、快速、无设备和储存时间长等特点,用于监测创口炎症,加强对皮肤创口感染的预防,降低创口感染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项龙飞,张梅,张赛,宋新蕾,时佳梦,王赠凯,袁中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州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