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耳鞍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7294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耳鞍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接触网中使用的金具,适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中悬挂线索的双耳鞍子。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悬挂线索的双耳鞍子是否牢固可靠,直接影响着电气化铁路的运行安全,在已有的双耳鞍子由于其采用铸造工艺,双耳鞍子本体难免存在各种铸造缺陷,使使用安全和寿命受到影响,特别是随着铁路线路的提速,原有的由铸造工艺加工生产的双耳鞍子本体受线索张力的增大,其强度经常发生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耳鞍子,它强度高,能满足机车提速后线索张力增大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耳鞍子,其特征是双耳鞍子本体是对称体,左、右两端有弯曲的双钩;双钩左右内侧并以中心线对开有长槽,长槽到板底有距离,长槽上下各有一孔;在双耳鞍子本体的上方是双耳鞍子的上梁,在双耳鞍子本体的下方是双耳鞍子的下梁,上梁为双层结构,上梁沿中心线上有孔,孔穿过上梁的左右层。
所述的上梁沿中心线上的孔径是Φ18,上梁宽40mm,厚30mm,上梁左右层距离是18mm。
所述的双钩左右内侧并以中心线对开的两个长槽距是40mm,长槽两孔距是31mm。
所述的沿中心线上的上、下梁的开孔距是95mm。
所述双耳鞍子的下梁沿中心线上有孔。
所述双耳鞍子本体是金属模锻件。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由于整体采用金属模锻和车铣工艺,使双耳鞍子本体强度大大增强,不会由于铸造工艺的存在对性能的影响。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1、鞍子本体;2、双钩;3、上梁;4、中心线;5、上孔;6、;长槽7、下孔;8、下梁;9、左右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由金属模锻工艺锻压出一双耳鞍子本体1,双耳鞍子本体1为对称体,左、右两端有弯曲的双钩2;双钩2左右内侧以中心线4对开有长槽6,长槽6到板底有距离,双钩左右内侧并以中心线对开的两个长槽距是40mm,长槽两孔距是31mm。长槽6上下各有一孔;在双耳鞍子本体1的上方是双耳鞍子的上梁3,在双耳鞍子本体的下方是双耳鞍子的下梁8。
如图2所示,上梁3为双层,上梁3沿中心线上有孔,孔穿过左右层9;上梁3沿中心线上的孔径是Φ18,上梁宽40mm,厚30mm,在双耳鞍子的下梁8沿中心线上也有孔。沿中心线4的上、下梁的开孔距是95mm。上梁3的双层采用车铣工艺,从上梁3的顶部车铣出宽18mm槽,槽底为9mm的半圆。
权利要求1.双耳鞍子,其特征是双耳鞍子本体是对称体,左、右两端有弯曲的双钩;双钩左右内侧并以中心线对开有长槽,长槽到板底有距离,长槽上下各有一孔;在双耳鞍子本体的上方是双耳鞍子的上梁,在双耳鞍子本体的下方是双耳鞍子的下梁,上梁为双层结构,上梁沿中心线上有孔,孔穿过上梁的左右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耳鞍子,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梁沿中心线上的孔径是Φ18,上梁宽40mm,厚30mm,上梁左右层距离是1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耳鞍子,其特征是所述的双钩左右内侧并以中心线对开的两个长槽距是40mm,长槽两孔距是3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耳鞍子,其特征是所述的沿中心线上的上、下梁的开孔距是9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耳鞍子,其特征是所述双耳鞍子的下梁沿中心线上有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耳鞍子,其特征是双耳鞍子本体是金属模锻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接触网中使用的金具,适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中悬挂线索的双耳鞍子,其特征是双耳鞍子本体是对称体,左、右两端有弯曲的双钩;双钩左右内侧并以中心线对开有长槽,长槽到板底有距离,长槽上下各有一孔;在双耳鞍子本体的上方是双耳鞍子的上梁,在双耳鞍子本体的下方是双耳鞍子的下梁,上梁为双层结构,上梁沿中心线上有孔,孔穿过上梁的左右层。上梁沿中心线上的孔径是Φ18,上梁宽40mm,厚30mm,上梁左右层距离是18mm。这种双耳鞍子,它强度高,能满足机车提速后线索张力增大的影响。
文档编号B60M1/20GK2693532SQ20042004202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8日
发明者周建科, 汪吉健, 田志军 申请人:周建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