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气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3130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气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为充气体设计的单向阀,如轮胎,特别是一种打气嘴。
技术背景现有技术的打气嘴如图1、图2所示,包括充气阀和弹簧夹1,弹簧夹1包括第一夹板11、第二夹板12和扭簧13,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在各个夹板的偏离对称中心处通过一销轴14铰接在一起,扭簧13套在销轴14上,其两脚分别顶靠在两块夹板上从而使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的一端合拢,另一端分开,形成一种三角形。充气阀固定在第一夹板上合拢的一侧,第二夹板的合拢的一侧具有U形卡口121,充气时用于将轮胎的气门嘴卡紧在打气嘴上;充气阀包括阀体2、阀芯3和弹性垫圈4,阀体、阀芯和弹性性垫圈均为空心管状体,弹性垫圈包覆在阀芯外,阀体又包括覆在弹性垫圈外,且阀体、阀芯和弹性垫圈同轴。阀芯具有进气端3 1和出气端32,进气端与出气端均与外界连通,且阀芯的出气端的端面与弹性垫圈端面相平。这样,使用时,将弹簧夹夹在气门嘴上,通过第二夹板上的U形卡口使充气阀压紧在气门嘴上的进气口处进行充气。但是,由于仅仅通过第二夹板上的U形卡口卡在气门嘴上的螺纹上,容易打滑,无法牢固的使气门嘴卡紧在打气嘴上,导致充气时经常漏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门嘴能够牢固卡紧在打气嘴上而且结构简单的打气嘴。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打气嘴,包括充气阀和弹簧夹,弹簧夹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扭簧,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在各自的偏离对称中心处通过一销轴铰接在一起,扭簧套在该销轴上,扭簧的两脚分别顶靠在两块夹板上使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的一端合拢,另一端分开,充气阀固定在第一夹板上合拢的一侧,第二夹板的合拢的一侧具有U形卡口,充气阀包括阀体、阀芯和弹性垫圈,阀体、阀芯和弹性垫圈均为空心管状体,弹性垫圈包覆在阀芯外,阀体又包括覆在弹性垫圈外,且阀体、阀芯和弹性垫圈同轴,阀芯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端与出气端均与外界连通,其结构要点为该U形卡口的卡接面,即U形的内侧面具有内螺纹,且该内螺纹与气门嘴上的外螺纹匹配。
这样,通过第二夹板上的U形卡口卡接面的内螺纹与气门嘴上的外螺纹卡接,使第二夹板与气门嘴之间的固定方式为一种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固定更加牢固,而且是在U形卡口内设置这样的螺纹,使用时只需要直接将U形卡口上的螺纹与气门嘴上的螺纹套在一起,就能够牢固的固定,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具体为第二夹板分为夹持部分和捏拿部分,夹持部分与捏拿部分铰接,且该铰接处位于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铰接点的靠近充气阀的一侧,U形卡口位于夹持部分上。
夹持部分是指第二夹板的用于夹持物品的部分,捏拿部分是指开合弹簧夹时第二夹板的用于手持的部分。这样,夹持部分与捏拿部分之间铰接,弹簧夹夹持气门嘴时可以调整第二夹板的夹持部分与第一夹板之间的角度,从而使弹簧夹能够更加牢固的将气门嘴固定。
由于U形卡口位于第二夹板的夹持部分,为使U形卡口内的螺纹能够更有效的与气门嘴上的螺纹卡套在一起,因此,可以加大第二夹板的夹持部分的厚度,这样,夹持部分的厚度可以是2~5mm。
由于使用弹簧夹夹持部分夹在气门嘴上时,其作用力的作用点一般在夹持部分的最前端,因此,为增大夹持部分与被夹物体的接触面,将U形卡口的开口朝向弹簧夹的侧面。
这样,通过U形卡口的一个侧边完全与气门嘴接触,增大接触面,使夹持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具体为使用打气嘴时,将弹簧夹夹在气门嘴上,将充气阀压紧在气门嘴的进气口处就可以进行充气。但是,由于自行车的气门嘴与摩托车的气门嘴的构造不同,因此,对自行车轮胎进行充气时可以直接将打气嘴夹在自行车轮胎的气门嘴上;对摩托车进行充气时,由于摩托车的气门嘴内具有控制气门开关的阀杆,需要在气门嘴上安装用于将阀杆顶开的装置,然后再将打气嘴夹在该装置上才能够进行充气,使用十分麻烦,而且,该装置装在气门嘴上将阀杆顶开后,气门嘴处于常开状态,充气完成后需要迅速将该装置取下,否则轮胎内的气又会漏出,这样阀芯的出气端的端面高于弹性垫圈的端面而外伸于弹性垫圈外,且出气端的端口处的管壁上具有复数个凹槽。
这样,将打气嘴夹在摩托车的气门嘴上时,凸出的阀芯就能够将摩托车气门嘴上的阀杆直接顶开,同时,为防止阀杆将阀芯的出气端堵塞,在阀芯出气端端口的管壁上开有复数个凹槽,使气体能够通过凹槽将阀芯与气门嘴的进气口充分连通进行充气,而且,该充气阀也能够对自行车进行充气,使用更加方便。
由于阀芯外部包覆的是弹性垫圈,弹性垫圈具有弹性,充气时气门嘴能够挤压弹性垫圈,使阀芯的出气端露出,因此,阀芯出气端只需要微量的凸出就能够将摩托车的气门嘴上的阀杆顶开,这样阀芯的出气端的端面高于弹性垫圈的端面1~3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打气嘴上的与气门嘴卡套的U形卡口内设置内螺纹,使打气嘴的弹簧夹能够更加牢固的夹持住气门嘴,此外,将打气嘴的阀芯凸出,使得打气嘴既能够用于自行车的充气,也能够方便用于摩托车的充气,使用更加方便,而且结构简单。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的C-C剖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5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弹簧夹 11第一夹板 12第二夹板 121 U形卡口 122夹持部分 123捏拿部分 13扭簧 14销轴 2阀体 3阀芯 31进气端 32出气端 321凹槽 4弹性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例参照图3、图4,打气嘴,包括充气阀和弹簧夹1,弹簧夹1包括第一夹板11、第二夹板12和扭簧13,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在各自的偏离对称中心处通过一销轴14铰接在一起,扭簧13套在该销轴14上,扭簧13的两脚分别顶靠在两块夹板上使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的一端合拢,另一端分开,充气阀固定在第一夹板11上合拢的一侧,第二夹板12的合拢的一侧具有U形卡口121,充气阀包括阀体2、阀芯3和弹性垫圈4,阀体2、阀芯3和弹性垫圈4均为空心管状体,弹性垫圈4包覆在阀芯3外,阀体2又包括覆在弹性垫圈4外,且阀体2、阀芯3和弹性垫圈4同轴,阀芯3具有进气端31和出气端32,进气端31与出气端32均与外界连通,第二夹板12上的U形卡口121的卡接面,即U形的内侧面具有内螺纹,且该内螺纹与气门嘴上的外螺纹匹配,使用时只直接将U形卡口121上的螺纹与气门嘴上的螺纹套在一起。第二夹板12分为夹持部分122和捏拿部分123,夹持部分122与捏拿部分123铰接,且该铰接处位于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铰接点的靠近充气阀的一侧,U形卡口121位于夹持部分122上。夹持部分122是指第二夹板12的用于夹持物品的部分,捏拿部分123是指开合弹簧夹时第二夹板12的用于手持的部分。第二夹板12夹持部分的厚度是3mm,夹持部分122上的U形卡口121的开口朝向弹簧夹1的侧面。
参照图5、图6,打气嘴充气阀的阀芯3的出气端32的端面高于弹性垫圈4的端面而外伸于弹性垫圈4外,且出气端32的端口处的管壁上具有复数个凹槽321。阀芯3的出气端32的端面高于弹性垫圈4的端面2mm。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权利要求1.打气嘴,包括充气阀和弹簧夹(1),弹簧夹(1)包括第一夹板(11),第二夹板(12)和扭簧(13),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在各自的偏离对称中心处通过一销轴(14)铰接在一起,扭簧(13)套在该销轴(14)上,扭簧(13)两脚分别顶靠在两块夹板上使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的一端合拢,另一端分开,充气阀固定在第一夹板(11)上合拢的一侧,第二夹板(12)的合拢的一侧具有U形卡口(121),充气阀包括阀体(2),阀芯(3)和弹性垫圈(4),阀体(2),阀芯(3)和弹性垫圈(4)均为空心管状体,弹性垫圈(4)包覆在阀芯(3)外,阀体(2)又包括覆在弹性垫圈(4)外,且阀体(2),阀芯(3)和弹性垫圈(4)同轴,阀芯(3)具有进气端(31)和出气端(32),进气端(31)与出气端(32)均与外界连通,其特征在于,该U形卡口(121)的卡接面,即U形的内侧面具有内螺纹,且该内螺纹与气门嘴上的外螺纹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嘴,其特征在于,第二夹板(12)分为夹持部分(122)和捏拿部分(123),夹持部分(122)与捏拿部分(123)铰接,且该铰接处位于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铰接点的靠近充气阀的一侧,U形卡口(121)位于夹持部分(1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气嘴,其特征在于,夹持部分(122)的厚度为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嘴,其特征在于,U形卡口(121)的开口朝向弹簧夹(1)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嘴,其特征在于,阀芯(3)的出气端(32)的端面高于弹性垫圈(4)的端面而外伸于弹性垫圈(4)外,且出气端(32)的端口处的管壁上具有复数个凹槽(3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充气的打气嘴,其特征在于,阀芯(3)的出气端(32)的端面高于弹性垫圈(4)的端面1~3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为充气体设计的单向阀,如轮胎,特别是一种打气嘴,包括充气阀和弹簧夹,弹簧夹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扭簧,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在各自的偏离对称中心处通过一销轴铰接在一起,扭簧套在该销轴上,扭簧的两脚分别顶靠在两块夹板上使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的一端合拢,另一端分开,充气阀固定在第一夹板上合拢的一侧,第二夹板的合拢的一侧具有U形卡口,其结构要点为该U形卡口的卡接面,即U形的内侧面具有内螺纹,且该内螺纹与气门嘴上的外螺纹匹配。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特点。
文档编号B60S5/04GK2820632SQ20052007501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3日
发明者陈孔荣 申请人:陈孔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