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1606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角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车辆后门中的角窗。
背景技术
设置在汽车后门中的角窗例如在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 62-265018中公开。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该公报中公开的角窗70具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窗板71。窗板71在平面图中形似直角三角形,且包括对边部、斜边部和底边部。在窗板71的朝向汽车内侧的一侧上,设置有插入部,每个插入部都沿对边部(图5A)或斜边部(图5B)延伸。每个插入部72形成窗板71的周边部,以及具有大致沟槽状截面的保持部74。窗板71和插入部72例如通过注塑整体模制而成。密封件73利用插入部72与窗板的朝向汽车内侧的表面整体联接。密封件73沿窗板71的整个周边延伸。保持部74被密封件73覆盖。密封件73由聚合体弹性材料(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形成。 当制造角窗70时,将窗板71和隔条76安放在模具(未示出)中,且聚合体弹性材料被注入在模具中限定的空腔中并且被硫化。由此,密封件73整体模制有插入部72。
如图5B所示,在斜边部的保持部74的部分保持后门77的框架凸缘78。如图5A所示,在对边部的保持部74的部分利用装配于隔条76的玻璃滑槽79保持后门玻璃80的滑动件81。相应地,角窗70安装在后门70中,且如图5B所示,后门77和窗板71的后部大致是齐平的,这改进了外观。 根据在上述公报中公开的构造,保持部74保持框架凸缘78和滑动件81,且隔条76和窗板71的底边部被挤压到后门77中,从而将角窗70安装在后门77中。保持部74的内表面涂覆有由聚合体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件73。因此,在将角窗70安装在后门77中后,角窗70可能由于密封件73的弹性变形而脱离后门77。

发明内容
相应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改进的外观且牢固地固定在后门上的角窗。 为实现上述目的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附接在车辆后门上的门框的角窗。该角窗包括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角窗板和包括隔条及密封部的窗框。隔条构造成使得玻璃滑槽可装配于隔条。密封部将隔条作为一部分包括在内。密封部与角窗板整体联接以便沿角窗板的朝向车辆内侧的一侧的周边延伸。密封部的一部分能够装配于门框上。角窗板和窗框为整体模制而成。窗框由具有高硬度的合成树脂制成。用于将窗框固定于门框的固定部与窗框整体形成。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后门的透视 图2是沿图1的线2-2所取的剖视3
图3是当从汽车外侧观察时的透视图,示出了图1的角窗;
图4是当从汽车内侧观察时的透视图,示出了图1的角窗;以及
图5A和图5B是图示了在"背景技术"部分中描述的角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考图1至图4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汽车(其为一种车辆)的后门11具有附接在门框12上的窗板13和 固定在门框12上的角窗20。在图2中,下侧对应于汽车内侧,而上侧对应于汽车外侧。
现在将详细描述角窗20 。如图2和图3所示,角窗20包括角窗板21和窗框31 。 角窗板21由透明聚碳酸酯(其为一种合成树脂)制成。窗框31由硬度比窗板21的硬度 高的材料制成。具体而言,窗框31由具有高硬度的合成树脂材料或含有玻璃纤维的聚碳酸 酯(玻璃纤维加强塑料)制成。角窗板21和窗框31通过双色模制整体模制而成。"高硬 度合成树脂"是指硬度比弹性树脂材料如橡胶和热塑料弹性体的硬度高的弹性合成树脂。
如图3所示,角窗板21包括在正视图中大致成形为直角三角形的部分,以及沿直 角三角形部分的对边向下延伸的伸长部。窗框31包括隔条部32,该隔条部32当窗框31固 定在门框12上时竖直地延伸。窗框31具有密封部33,该密封部33与角窗板21整体联接 以便沿角窗板21的朝向汽车内侧的整个周边延伸。密封件33的部分装配于门框12上。亦 即,通过使隔条部32和密封部33成为整体而形成窗框31。窗框31被着色成黑色。
如图2所示,隔条部32沿垂直于隔条32的纵向的平面具有大致沟槽状截面,且该 沟槽状形状向汽车前方开口。隔条部32具有一对侧壁32a,它们分别位于朝向汽车内侧的 一侧和朝向汽车外侧的一侧上,以便彼此相对。多个加强肋32b在侧壁32a之间延伸。加 强肋32b沿隔条32的纵向隔开地布置。 如图3和图4所示,用于将窗框31固定在门框12上的多个固定部35整体形成在 内侧壁32a上。固定部35沿隔条32的纵向隔开地布置。固定孔35a形成在每个固定部35 中。 现在将描述密封部33。如图3所示,密封部33的轮廓形似直角三角形框架。密封 部33包括对边部38、底边部39、斜边部40和顶部41。对边部38对应于直角三角形的对 边,且用作隔条部32的上段。底边部39对应于直角三角形的底边,且沿着垂直于隔条部32 的方向从隔条部32的纵向中心延伸。斜边部40对应于直角三角线的斜边,且相对于底边 部39延伸的方向对角地延伸。顶部41将对边部38的上端和斜边部40的上端连接起来。
如图4所示,沿垂直于底边部39的纵向的平面,底边部39具有大致沟槽状截面, 且该沟槽状形状向汽车内侧开口 。如图2所示,斜边部40成形成使得其沿垂直于纵向的平 面朝向汽车内侧开口。斜边部40具有形成该开口的一对侧壁40a。多个加强肋40b在侧 壁40a之间延伸。加强肋40b沿斜边部40的纵向隔开地布置。如图4所示,用于将窗框31 固定在门框12上的固定部42从顶部41延伸到汽车内。在固定部42中形成有螺孔(未示 出)。附接在门框12上的螺杆(未示出)被拧紧在螺孔中。 如图2和图3所示,密封部33的朝向汽车外侧的表面与角窗板21的朝向汽车内 侧的表面的周边部整体联接。由于窗框31和角窗板21为整体模制而成,所以密封部33的 朝向汽车外侧的表面与角窗板21的朝向汽车内侧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被密封。
在角窗板21与密封部33联接的状态中,斜边部40的周边部从角窗板21的朝向 汽车外侧的表面的边缘向外突出。突出的部分用作第一装配部40c。同样,角窗板21的对 应于斜边部40的侧边缘形成从斜边部40的边缘向外突出的第二装配部21a。角窗板21是 透明的,且窗框31被着色成黑色。因此,当从汽车外侧观察角窗20时,可透过角窗板21看 到密封部33。 上述角窗20以如下方式固定在门框12上。附接在门框12上的螺杆(未示出) 被拧紧在形成在顶部41上的固定部42中,从而将顶部41固定在门框12上。将螺杆(未 示出)穿过设于隔条部32的固定部35的固定孔35a拧紧在门框12上,从而将隔条部32 固定在门框12上。此外,如图2所示,斜边部40的第一装配部40c和角窗板21的第二装 配部21a装配于形成在门框12中的装配槽12a中,且第一装配部40c和第二装配部21a与 装配槽12a之间的间隙被密封件50密封。相应地,将角窗20固定在门框12上。同样,玻 璃滑槽15装配于隔条部32和门框12上,且窗板13装配于玻璃滑槽15上,从而完成后门 11。 在上述后门11中,角窗板21的朝向汽车外侧的表面、门框12的朝向汽车外侧的 表面以及玻璃滑槽15的朝向汽车外侧的表面全都是齐平的。隔条部32形成窗框31的一 部分且被着色成黑色。隔条部32与角窗板21的朝向汽车内侧的表面联接。
上述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隔条部32和第一装配部40c具有高硬度,所以防止了隔条部32弹性变形 而导致玻璃滑槽15脱离隔条部32,且防止了第一装配部40c弹性变形而导致第一装配部 40c脱离装配槽12a。因此,角窗20被保持安装在门框12中。此外,固定部35与窗框31 整体形成,且窗框31借助于固定部35固定在门框12上。这牢固地将角窗20固定在门框 12上。 (2)角窗板21与密封部33的朝向汽车外侧的表面整体联接,且密封部33与角窗 板21之间的间隙被密封。由于窗框31固定在门框12上,角窗板21在未使用挡风雨条的 情况下附接在门框12上。如果使用挡风雨条,则将在角窗板21的周边部中形成台阶。然 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角窗板21被附接成与门框12和玻璃滑槽15齐平。由此,减少了上述 台阶导致的风啸,且减少了气动阻力。同样,隔条32与角窗板21的朝向汽车内侧的表面整 体联接。因此,隔条部32未暴露于汽车外侧,且只有玻璃滑槽15暴露在窗板13与角窗板 21之间。这改进了后门11的外观。 (3)固定部35、42与窗框31整体形成。因此,与其中单独的支架与隔条32联接以 用作固定部35、42的情形相比,角窗20容易形成。 (4)加强肋32b、40b分别与隔条部32和斜边部40整体形成。这增加了隔条32和 斜边部40的硬度。由此,防止了隔条部32和斜边部40变形。因此,可靠地防止了玻璃滑 槽15脱离隔条部32,且可靠地防止了斜边部40脱离装配槽12a。 (5)包括隔条部32和密封部33的窗框31以及角窗板21通过双色模制在单个制 造步骤中制造而成。因此,与通过将窗板和隔条安放在模具中并且然后注入用于模制密封 件的熔化树脂制造而成的现有技术角窗相比,角窗20容易制造。同样,由于角窗20仅由合 成树脂材料形成,所以与通过使用金属材料和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现有技术角窗相比,减 少了材料类型的数目。因此,减少了角窗20的制造成本和重量。
上述实施方式可修改如下。 窗框31和角窗板21的整体模制可通过有别于双色模制的方法执行。例如,窗框 31和角窗板21可通过夹物模压整体模制而成。 角窗板21和窗框31的材料可以改变。例如,角窗板21可由基于ABS的材料制成, 而窗框31可由于基于PET的材料制成。此外,角窗板21和窗框31可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只要窗框31具有所需的硬度,窗框31也可由不含玻璃纤维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如果没有隔条部32的加强肋32b和斜边部40的加强肋40b也能保证隔条部32 的所需硬度,则可省略它们。
权利要求
一种附接在车辆后门的门框上的角窗,包括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角窗板;以及包括隔条和密封部的窗框,所述隔条构造成使得玻璃滑槽能够装配于所述隔条,且所述密封部将所述隔条作为一部分包括在内,其中所述密封部与所述角窗板整体联接以便沿所述角窗板的朝向所述车辆内侧的一侧的周边延伸,所述密封部的一部分能够装配于所述门框上,其中所述角窗板和所述窗框为整体模制而成,以及其中所述窗框由具有高硬度的合成树脂制成,并且用于将所述窗框固定于所述门框的固定部是与所述窗框整体形成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窗,其中,所述具有高硬度的合成树脂材料为玻璃纤维加强塑料。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角窗,其中,所述窗框具有沟槽状截面以便具有限定开口的两个侧壁,并且加强肋与所述窗框整体形成,所述加强肋在所述侧壁之间延伸。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角窗,其中,所述窗框的硬度比所述窗板的硬度高。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角窗,其中所述密封部包括装配于所述门框上的斜边部;其中所述斜边部具有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从所述角窗板的朝向所述车辆外侧的表面的边缘突出到所述门框,其中所述角窗板包括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装配部定位成比所述第一装配部更靠近所述门框,其中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所述第二装配部装配于形成在所述门框中的装配槽中,以及其中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所述第二装配部与所述装配槽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被密封件密封。
全文摘要
公开一种附接在车辆后门(11)的门框(12)上的角窗(20)。该角窗包括角窗板(21)和窗框(31)。角窗板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窗框包括隔条(32)和密封部(33)。隔条构造成使得玻璃滑槽(15)可装配于隔条上,且密封部将隔条作为一部分包括在内。密封部与角窗板整体联接以便沿角窗板的朝向车辆内侧的一侧的周边延伸。密封部的一部分能够装配于门框上。角窗板和窗框为整体模制而成。窗框由具有高硬度的合成树脂制成。用于将窗框固定在门框上的固定部(35)与窗框整体形成。
文档编号B60J1/00GK101720284SQ20088001247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9日
发明者寺井英晃, 松田幸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