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高度和倾角调整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391303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高度和倾角调整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涉及一种座椅,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调整座椅的高度和 倾角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机械,诸如滑转装载机、多地形装载机、反铲装载机、农用拖拉 机、履带式拖拉机、铰链式卡车、轮式装载机、越野车、自动卸货 车和其他类型的建筑机械、采矿机械和农用机械被用于需要操作者 控制的各种任务。通常,操作者坐在位于机械上的座椅中,同时控 制这些机械。在操作这样的机械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调整座椅的高 度和倾角,以增加操作者的舒适性或视野。
已开发出了各种机构来使座椅升高和倾斜。例如,Le等人("Le") 的美国专利申请No. 11/246, 514公开了一种用于调整座椅的高度和 倾角的装置。然而,Le公开的装置需要操作者旋动两个不同的旋扭 来调整座椅的高度,而不能调节座椅的倾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于安装在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的高 度和倾角调整装置。第一臂在第一枢转轴线处枢转地连接到第一结 构,并且枢转地连接到第二结构。第二臂在第二枢转轴线处枢转地 连接到第一结构,并且枢转地连接到第二结构。 一连杆在第三枢转 轴线处枢转地连接到第 一结构,并且枢转地连接到第 一臂。
设有第一致动器,用于调整安装在所述结构的一个上的座椅的高 度,这通过选择性地且同时地改变第一枢转轴线和第二枢转轴线之 间的距离以及第 一 枢转轴线和第三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来实现。设有第二致动器用于调整座椅的倾角,这通过在保持第一枢转轴线和 第二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变的同时选择性地改变第 一枢转轴线和 第三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来实现。


图1是用于调整安装在机械驾驶室中的座椅的高度和倾角的装
置的透视图2是用于调整座椅的高度和倾角的装置的透视图3是图2的装置的下侧的透视图4是图2和3的沿着线4-4截取的剖视图5是图2和3的沿着线4-4截取的放大剖视图6是图1的装置处于下降状态的简图7是图1的装置处于提升状态的简图8是图1的装置处于向后倾斜状态的简图9是图1的装置处于向前倾斜状态的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用于调整座椅14的高度和倾角的调整装置10。 如图1所示,调整装置可安装在机械的驾驶室12部分中,使得其被 直接或间接地夹设在驾驶室12的地板和座椅14之间。
调整装置10能够安装在两个结构16之间,并且可操作地用于独 立调整结构16之间的距离以及结构16相对彼此的倾角。如图2所 示,第一结构16a可包括用于安装座椅14的平台18,第二结构16b 可包括底座20,该底座20可以例如是驾马史室12的地才反或者是夹i殳 在这样的地板和调整装置IO之间的结构,起到例如减振或者给座椅 14提供最小仰角的目的。
参照图2,调整装置10可包括第一臂22,该第一臂22在第一枢 转轴线23处枢转地连接到第一结构16a,并且枢转地连接到第二结 构16b。如此处所述,第一臂22可以是单臂或者基本上一致运动的
7一组臂。同样,第二臂24可在第二枢转轴线25处枢转地连接到第 一结构16a,并且枢转地连接到第二结构16b。如此处所述,第二臂 24可以是单臂或者基本上一致运动的一组臂。调整装置IO还可包括 第一连杆26,该第一连杆26在第三枢转轴线27处枢转地连接到第 一结构16a,并且枢转地连接到第一臂22。第二连杆28枢转地连接 在第一结构16a和第二臂24之间。
如图2至4所示,第一臂22和第二臂24可以通过旋转轴承枢转 地连接到第二结构16b,旋转轴承可包括例如滚柱轴承、球轴承、套
已知装置。第一臂22和第二臂24也可以分别枢转地连接到第一滑 架30和第二滑架32上,该连接也可以通过旋转轴承的方式来实现。 第一滑架30和第二滑架32又可以与引导件34可滑动地接合,引导 件34用于与平台18连接。引导件34可用于将第一滑架30和第二 滑架32限制在平台18附近的固定路径上。如图3最佳所示,引导 件34可将第一滑架30和第二滑架32限制在线性路径上,例如通过 连接到平台18上的一个或多个导轨36。第一滑架30和第二滑架32 可通过线性轴承38与导轨36可滑动地接合。替代或者除了导轨36 之外,可以提供引导件的其他形式,例如设置在槽中的舌片。另夕卜,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4不是必需的,因为第一臂22和第二 臂24的运动可通过调整装置10的其他元件充分地予以约束,作为 示例,其他元件例如是连接不同臂和连杆的旋转轴承或者是约束第 一臂22和第二臂24的运动的致动器。
第一滑架30和第二滑架32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内螺紋开口 40, 开口 40与具有外螺紋的第一螺紋轴42结合。第一螺紋轴42可设置 在平台18附近并且防止与平台18无关地沿着轴向运动。第一螺紋 轴42可限制第一滑架30和第二滑架32相对于彼此的运动。如图3 最佳所示,每个滑架30、 32的内螺紋开口 40可与第一螺紋轴42的 不同部分、即具有左旋螺紋的第一部分42a和具有右旋螺紋的第二 部分42b结合。替代地,第一部分42a和第二部分42b的螺紋方向可以相反。通过该方式,当第一螺紋轴42沿着一个方向转动时,第 一滑架30和第二滑架32彼此远离地运动,当第一螺紋轴42沿着相 反方向旋转时,第一滑架30和第二滑架32朝着彼此运动。
如图2至5所示,第一连杆26为调整装置提供支承并且限制了 平台18相对于底座20的非致动运动。第一连杆26可以例如通过旋: 转轴承枢转地连接在平台18和第一臂22之间。在如图2至5所示 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26在第三枢转轴线27处连接到平台18。 在第一臂22与平台18的连接部和第一臂22与底座20的连接部之 间的大致中点处,第一连杆26可连接到第一臂22。而且,第三枢转 轴线27和第 一连杆26与第 一臂22的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可以是第一 臂22与平台18的连接部和第一臂22与底座20的连接部之间的距 离的大约一半。
如图2最佳所示,第二连杆28可具有适当尺寸并且连接在平台 18和第二臂24之间,使得其尺寸相似于第一连杆26的尺寸,连接 方式相似于第一连杆26在平台18和第一臂22之间的连接。然而, 第二连杆28可滑动地连接到平台18和/或第二臂24,以允许第二连 杆28的至少一个末端滑动,同时使平台18相对于底座20倾斜。第 二连杆28能够滑动的距离可被约束,以限制平台18可被致动而倾 斜的程度。替代地,第二连杆28可具有变化的长度。第二连杆28 可用于给调整装置10提供附加的支承和/或刚度;然而,第二连杆 28并不需要限制平台18相对于底座20的非致动运动。
如图4和5最佳所示,第一螺紋轴42可通过旋转轴承连接到具 有内螺紋的螺紋套筒46。因此,第一螺紋轴42能与螺紋套筒46无 关地绕其轴线自由旋转,但是防止了第一螺紋轴42与螺紋套筒46 无关地沿着轴向运动。可通过舌片47防止螺紋套筒46围绕其轴线 旋转,该舌片47相对于平台18固定并且与螺紋套筒46中的槽可滑 动地接合。还可通过其他部件防止螺紋套筒46旋转,其他部件例如 为相对于螺紋套筒46固定且与平台18中的槽可滑动地接合的舌片。
螺紋套筒46可以通过螺紋连接的方式连接到具有外螺紋的第二
9螺紋轴48。第二螺紋轴48可通过旋转轴承连接到平台18,从而防 止了第二螺紋轴48与平台18无关地在轴向上运动,同时使第二螺 紋轴48能够与平台18无关地围绕其轴线旋转。如图4和5最佳所 示,第二螺紋轴48的外螺紋可与螺紋套筒46的内螺纹接合,使得 当第二螺紋轴48旋向第一方向时,螺紋套筒46和第一螺紋轴42被 从第二螺紋轴48推开,并且当第二螺紋轴48旋向第二方向时,螺 紋套筒46和第一螺紋轴42可被拉向第二螺紋轴48。
如图4和5最佳所示,第二螺紋轴48可以包括第一腔,该第一 腔为大致圆柱形并且与第二螺紋轴48同轴线,在该第一腔中可设置 汽缸50。汽缸50的外表面的圓周大致相当于限定第一腔的圆周表面 的圓周。这样,汽缸50能够与第二螺紋轴48无关地旋转。而汽缸 5()可包括第二腔,该第二腔具有非圆形横截面区域,举例来说,所 述横截面可以是方形、六角形或其他非圆形形状。
第一螺紋轴42可包括无螺紋的附属部52,该附属部52延伸超 越旋转轴承,并将第一螺紋轴42连接到螺紋套筒46上。无螺紋的 附属部52可被设置成与第二腔滑动接合并且可具有基本上对应于第 二腔的横截面区域的横截面区域。这样,无螺紋的附属部52可在轴 向上与汽缸50无关地移动,同时相对于汽缸50基本上不可旋转。
如图4和5所示,汽缸50可操作地连接到第一旋扭54,使得当 第一旋扭54被旋动时,汽缸50和第一螺紋轴42旋转。同样,第二 螺紋轴48可操作地连接到第二旋扭56,使得当第二旋扭56被旋动 时,第二螺紋轴48旋转。
当第 一螺紋轴42旋转时,第 一螺紋轴42的外螺紋可与第 一滑架 30和第二滑架32的内螺紋开口 40的内螺紋相互作用。如上所述, 调整装置IO可构造成使得第一滑架30和第二滑架32的内螺紋开口 40分别与第一螺紋轴42的第一部分42a和第二部分42b螺紋接合, 从而第一螺紋轴42的旋转引起第一滑架30和第二滑架32沿着相反 的方向运动。因此,当第一旋扭54被旋向一个方向时,第一滑架30 和第二滑架32可朝着彼此运动,当第一旋扭54被旋向另一方向时,第一滑架30和第二滑架32可彼此远离地运动。
根据图2至5所示的臂22、 24和连杆26、 28的布置,当第一滑 架30和第二滑架32^皮此远离地运动时,第一枢转轴线23和第二枢 转轴线25彼此远离地运动,并且第一枢转轴线23朝着第三枢转轴 线27运动。相反,当第一滑架30和第二滑架32朝着彼此运动时, 第一枢转轴线23和第二枢转轴线25朝着彼此运动,并且第一枢转 轴线23远离第三枢转轴线27运动。
同样根据图2至5所示的臂22、 24和连杆26、 28的布置,当第 一滑架30和第二滑架32朝着彼此或者彼此远离地运动时,第三枢 转轴线27和第 一枢转轴线23与第二枢转轴线25之间的中点之间的 距离基本保持不变。因此,第一枢转轴线23朝着/远离第三枢转轴线 27运动,其速度为第一枢转轴线23和第二枢转轴线25远离/朝着彼 此运动的速度的一半。例如,如果第一枢转轴线23和第二枢转轴线 25被致动并朝着彼此运动30mm,那么第一枢转轴线23将同时从第 三枢转轴线27远离地运动大约15mm。因此,在该实例中,第一枢 转轴线23和第二枢转轴线25之间的距离变化与第一枢转轴线23和 第三枢转轴线27之间的距离变化的比率为大约负的三十毫米(-30mm)比十五毫米U5mm),或者更简化地表示为大约负二比一。
根据图2至5所示的实施方式,当第一枢转轴线23和第二枢转 轴线25被致动并且远离彼此运动时,第一臂22和第二臂24转动至 越来越竖直的方向。当第一臂22和第二臂24变成更加竖直的定向 时,平台18和底座20之间的距离增加,这有效地增加了平台18相 对于底座20的高度,由此增加了安装在平台18上的座椅14的高度。 当第一枢转轴线23和第三枢转轴线27之间的距离同时减少时,第 一连杆26和第一臂22之间的角度也减少。因此,第一连杆26朝着 越来越竖直的方向旋转,以便增加平台18相对于底座20的高度, 同时持续支承和约束平台18。该操作在图6和7中简略地示出,图 6和7分别示出了从调整装置IO的下降状态至调整装置IO的提升状 态的转换,这并不引发平台18相对于底座20的倾斜。相反,当第一枢转轴线23和第二枢转轴线25被致动并且朝着彼 此运动时,第一臂22和第二臂24旋转至越来越水平的方向。当第 一臂22和第二臂24变得更加水平定向时,平台18和底座20之间 的距离减少,这有效地降低了平台18相对于底座20的高度,由此 减少了安装在平台18上的座椅14的高度。第一枢转轴线23和第三 枢转轴线27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加,这导致第一连杆26和第一臂22 之间的角度60增加;因此,第一连杆26朝着越来越水平的方向运 动,以便减少平台18相对于底座20的高度,同时持续支承和约束 平台18。图7和6分别简略地示出了从调整装置10的提升状态至调 整装置10的下降状态的转换,这不会引发平台18相对于底座20倾 斜。
同样根据图2至5所示的实施方式,当第二旋扭56被旋动时, 它使第二螺紋轴48旋转。当第二旋扭56被旋向一个方向时,第二 螺紋轴48上的外螺紋与螺紋套筒46上的内螺紋相互作用,这将螺 紋套筒46从第二螺紋轴48推离。当第一螺紋轴42联接到螺紋套筒 46上时,第一螺紋轴42与第一滑架30和第二滑架32 —起被螺紋套 筒46推动和拉动。当第一滑架30和第二滑架32被拉向第二螺紋轴 48时,第一枢转轴线23和第二枢转轴线25被从第三枢转轴线27 拉开。相反,当第一滑架30和第二滑架32被从第二螺紋轴48推开 时,第一枢转轴线23和第二枢转轴线25被推向第三枢转轴线27。
当第一枢转轴线23和第二枢转轴线25被从第三枢转轴线27拉 开时,第一臂22朝着越来越水平的方向旋转,第二臂24朝着越来 越竖直的方向旋转,相对于第一臂22上的平台18高度而言,这增 加了第二臂24上的平台18的高度。当第一枢转轴线23被从第三枢 转轴线27拉开时,第一连杆26和第一臂22之间的角度60增加; 因此,第一连杆26朝着越来越水平的位置旋转,这促进并且支持平 台18相对于底座20倾斜。该操作在图6和8中简略地示出,图6 和8分别示出了从调整装置10的非倾斜状态至调整装置10的倾斜 状态的转换。
12相反,当第一枢转轴线23和第二枢转轴线25被推向第三枢转轴 线27时,第一臂22朝着越来越竖直的方向旋转,第二臂24朝着越 来越水平的方向旋转,相对于第一臂22的平台18的高度而言,这 减少了第二臂24上的平台18的高度。当第一枢转轴线23被推向第 三枢转轴线27时,第一连杆26和第一臂22之间的角度60减小; 因此,第一连杆26朝着越来越竖直的位置旋转,这促进并且支持平 台18相对于底座20倾斜。图6和9分别简略地示出了从调整装置 10的非倾斜状态至调整装置10的倾斜状态之间的转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对披露的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和变型。例如,在调整装置10内可 以通过在调整装置10的各种部件之间设置减振器来实现减振,或者 通过将减振器集成在诸如第一臂22和第二臂24这样的部件中来实 现减振。
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调整装置IO的部件的各种构型 同样是可能的。例如,调整装置IO可以颠倒,使得第一连杆26被 连接在底座20和第一臂2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诸如第一螺紋轴 42和第二螺紋轴48、螺紋套筒46等用于调整高度和倾角的机构可 被设置在底座20附近,而不是设置在平台18附近。
而且,如上所述,如图2至9所示的第二连杆28为调整装置10 提供了附加的刚度和支承;然而,第二连杆28并不是调整装置10 工作的关键,如果第二连杆28可以提供的附加的刚度和支承是不期 望的或者不被需要,那么第二连杆28可以省去。
另外,与本文具体描述的致动机构不同的各种致动机构可被用于
调整平台18的高度和倾角。例如,电动马达可被用于代替旋扭54、 56 (提供了手动致动手段)来自动地旋动第一螺紋轴42和第二螺紋 轴48。在另一实施例中,与液压泵一起工作的液压缸可被用于替代 螺紋轴42、 48,用于改变第一枢转轴线23、第二枢转轴线25和第 三枢转轴线27之间的距离。
通过对此处公开的说明书加以考虑,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说明书和实施例仅仅;波当作示例性的。
工业实用性
在工作中,调整装置10可被安装在机械的地板上,或者安装在 夹设在地板和调整装置IO之间的结构上,在用于容纳操作者的范围
中,例如驾驶室12。座椅14可安装在平台18上,操作者在坐在座 椅14上面的同时操作该机械。实践中,操作者可通过旋动一个旋扭 54来调整座椅14的高度,并且通过旋动另一个旋扭56来调整座椅 14的倾角。
替代地,在调整装置10包括动力致动器时,那么一个这样的动 力致动器可用于调整座椅14的高度,另一个这样的动力致动器可用 于调整座椅14的倾角。
附图标记清单
10调整装置
12机械
13地板
14座椅
16a第一结构
16b第二结构
18平台20底座
22第一臂
23第一枢转轴线
24第二臂
25第二枢转轴线
26第一连杆
27第三枢转轴线
28第二连杆30第一滑架
32第二滑架 34引导件 36导轨 38线性轴承 40内螺紋开口 42第一螺紋轴 42a第一部分 42b第二部分 46螺紋套筒 47舌片 48第二螺紋轴 50汽缸
52无螺紋的附属部 54第一旋扭 56第二旋扭 60角度 。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度和倾角调节装置,用于安装在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该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臂,用于在第一枢转轴线处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结构,并且用于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结构;第二臂,用于在第二枢转轴线处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结构,并且用于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结构,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枢转轴线间隔第一距离;第一连杆,用于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臂,并且用于在第三枢转轴线处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结构,所述第三枢转轴线和所述第一枢转轴线间隔第二距离;第一致动器,用于选择性地改变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和第二致动器,用于选择性地改变所述第二距离,同时保持所述第一距离基本不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和倾角调整装置,还包括引导件, 该引导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运动限制在所述第一结构附近 的固定路径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和倾角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引 导件将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运动限制在基本线性的路径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和倾角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 一致动器能够选择性地改变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使得所 述第一距离的变化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变化的比率大约为负二比一。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和倾角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二连 杆,该第二连杆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臂并且用于枢转地连接到所 述第一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和倾角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 一连杆在接近所述第一臂的中点处被连接到所述第一臂。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度和倾角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 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在长度上基本相等,并且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是 所述第一臂的长度的大约一半。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和倾角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第一外螺紋轴,该第一外螺紋轴具有带右旋螺紋的第 一部分和带左旋螺紋的第二部分。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度和倾角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 二致动器包括第二外螺紋轴和内螺紋套筒,所述第二外螺紋轴的外 螺紋与所述内螺紋套筒的内螺紋接合,并且所述第 一 外螺紋轴通过 旋转轴承被联接到所述内螺紋套筒。
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度和倾角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引 导件包括导轨,并且所述第一臂枢转地连接到与所述导轨滑动接合 的线性轴承。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和倾角调整装置,其中,座椅被 安装在所述第一结构上。
12. —种机械驾驶室,包括 第一结构;第二结构; 调整装置,包括引导件,其连接到所述第一结构;第一滑架,其与所述引导件滑动地接合; 第二滑架,其与所述引导件滑动地接合,所述第一滑架和 所述第二滑架间隔第 一距离;第 一臂,其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 一滑架并且枢转地连接到 所述第二结构;第二臂,其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滑架并且枢转地连接到 所述第二结构;第一连杆,其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臂并且枢转地连接到 所述第一结构,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臂的枢转连接部和所述第 一连杆与所述第 一滑架的枢转连接部间隔第二距离;第 一 致动器,其设置成选择性地且同时地改变所述第 一 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和第二致动器,其设置成选择性地改变所述第二距离,同时保持所述第 一距离基本不变。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械驾驶室,其中,所述第一连杆 被连接到所述第 一 臂,接近所述第 一 臂与所述第 一 滑架的枢转连接 部和所述第 一 臂与所述第二结构的枢转连接部之间的中点。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械驾驶室,其中,所述第一臂和 所述第二臂在长度上大约相等,并且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臂的长度的大约一半。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械驾驶室,其中,所述调整装置 还包括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结构并且枢转 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臂,接近所述第二臂与所述第二滑架的枢转连接 部和所述第二臂与所述第二结构的枢转连接部之间的中点。
16.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械驾驶室,其中,所述第一致动 器用于选择性地且同时地改变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使得 所述第一距离的变化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变化的比率大约为负二比
17.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械驾驶室,其中,所述引导件将 所述第一滑架的运动限制在基本线性的路径上。
18. —种用于改变第一结构相对于第二结构的高度和倾角的方 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引导件连接到所述第一结构;将第 一 滑架可滑动地联接到所述引导件;将第二滑架可滑动地联接到所述引导件;将第一臂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滑架并且将所述第一臂枢转地 连接到所述第二结构;将第二臂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滑架并且将所述第二臂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结构;将第一连杆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臂并且将所述第一连杆在一枢转轴线处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 一 结构;通过同时使所述第一滑架和所述第二滑架彼此远离地运动并且 使所述第一滑架朝着所述枢转轴线运动,增加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 第二结构之间的距离;通过同时使所述第一滑架和所述第二滑架朝着彼此运动并且使 所述第一滑架远离所述枢转轴线运动,减少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 二结构之间的距离;通过在保持所述第一滑架和所述第二滑架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 的同时使所述第一滑架和所述第二滑架朝着所述枢转轴线运动,使 所述第一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结构向第一方向倾斜;和通过在保持所述第一滑架和所述第二滑架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 的同时使所述第一滑架和所述第二滑架远离所述枢转轴线运动,使 所述第一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结构向第二方向倾斜。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引导件将所述第一 滑架的运动限制在基本线性的路径上。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就增加所述第一结构和 所述第二结构之间的距离的步骤以及减少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 结构之间的距离的步骤而言,所述第一滑架和所述第二滑架的运动 使得所述第一滑架和所述第二滑架之间的距离的变化与所述第一滑 架和所述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的变化的比率大约为负二比一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座椅高度和倾角调整装置和方法。所述座椅高度和倾角调整装置包括安装在两个结构之间的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臂在第一枢转轴线处枢转地连接到第一结构,并且枢转地连接到第二结构。第二臂在第二枢转轴线处枢转地连接到第一结构,并且枢转地连接到第二结构。一连杆枢转地连接到第一臂,并且在第三枢转轴线处枢转地连接到第一结构。通过同时改变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和所述第三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一致动器调整所述两个结构之间的距离。通过改变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和所述第三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同时保持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变,第二致动器改变一个结构相对于另一个结构的倾角。
文档编号B60N2/16GK101492021SQ200910002349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7日
发明者D·L·阿甘, L·E·约克 申请人:卡特彼勒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