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用游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556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陆两用游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水陆两用游艇。
背景技术
最早的民用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大约100年前就出现了,这方面的贸易也
始终由欧洲制造商主导。然而,原先发明的车辆都有许多弊病。很多车辆在
水上行驶平衡度差,并且在水上行驶的速度都会慢得叫人无法忍受。如1961 年到1968年间,德国大规模生产过一种水陆两用车。这种车在陆地上行驶时 时速可达113公里,然而它在水上的表现却差强人意,每小时仅能行驶11. 3 公里。因此,这种风光一时的汽车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另外,现有的水陆两 用车载客量有限也是一个颇为让人诟病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陆两用游艇,以解决现有水陆两用车f存 在的结构不甚合理,载客有限,水中速度慢,平衡度差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该水陆两 用艇包括船形底盘,该船形底盘下设有四个车轮,船形底盘的尾部设有推进 用螺旋浆,船形底盘上设有车身,在车身中部两侧铰接有可折叠的平衡翼, 该平衡翼的端部设有浮箱,浮箱中设有发动机,发动机的动力轴伸出浮箱的 尾部,其上设有螺旋浆,在船形底盘的前端下部还设有一调整翼,调整翼设 置在升降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浮箱为水滴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驱动力强、速度快、操作方便、造形美观等优点。陆地
最快时速为125公里,当三个发动机同时工作,水上航速可以达到每小时30海 里,是一种既可以越野行驶又可以渡越江河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本实用新型 可在各种水域安全航行,不仅可用于旅游业,同时也可在抢险救援中可以发 挥巨大作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 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视图2是
图1所示优选实施方式的左视图3是
图1所示优选实施方式在水中工作的示意图4是图3所示优选实施方式在水中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左视图。该两用游艇 包括底盘5、车身4、车轮3、平衡翼7、螺旋浆9等。船形底盘5下设有前 后4个车轮3,船形底盘的尾部设有推进用主螺旋浆9,船形底盘5上设有车 身4,在车身4中部两侧铰接有平衡翼7,由
图1并结合图2可知,上述平衡 翼7处于折叠状态。
在平衡翼的端部设有一流线形浮箱6,浮箱6中设有辅助发动机,该发动 机的动力轴伸出浮箱6的尾部,动力轴上设有副螺旋浆8,可以为游艇提供辅 助推力,在船形底盘的前端下部还设有一调整翼l,调整翼l Q置在油压升降 杆2上。
如图3、图4所示,游艇下水后,升降杆2伸长,调整翼l下降至与前轮 3相平。油压升縮杆10伸长,于是平衡翼7下降,直至浮箱6大部分没入水 中。首先主螺旋浆9工作,接着副螺旋浆8开始工作,当游艇速度起来后, 水的流体动力可以将调整翼2、浮箱6抬升起来,从而减少水流对底盘、前轮 造成的阻力。
主螺旋浆9和车轮3由车身内置发动机通过变速箱来驱动,在变速箱中 设有一个转换装置,用来分配主螺旋浆和车轮的动力。在陆地行驶时,发动 机的动力仅用来驱动车轮。而在水中行驶时,内置发动机的动力则仅用来驱 动主螺旋浆9。
权利要求1.一种水陆两用游艇,包括船形底盘,该船形底盘下设有四个车轮,船形底盘的尾部设有推进用螺旋浆,船形底盘的顶部设有车身,其特征是所述车身中部两侧铰接有平衡翼,该平衡翼的端部设有浮箱,浮箱中设有发动机,发动机的动力轴伸出浮箱的尾部,其上设有螺旋浆,在船形底盘的前端下部还设有一调整翼,调整翼设置在升降杆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游艇,其特征是所述浮箱为水滴形。
专利摘要一种水陆两用游艇,包括船形底盘,该船形底盘下设有四个车轮,船形底盘的尾部设有推进用螺旋桨,船形底盘上设有车身,在车身中部两侧铰接有可折叠的平衡翼,该平衡翼的端部设有浮箱,浮箱中设有发动机,发动机的动力轴伸出浮箱的尾部,其上设有螺旋桨,在船形底盘的前端下部还设有一调整翼,调整翼设置在升降杆上。本实用新型具有驱动力强、速度快、操作方便、造形美观等优点。陆地最快时速为125公里,当三个发动机同时工作,水上航速可以达到每小时30海里,是一种既可以越野行驶又可以渡越江河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本实用新型可在各种水域安全航行,不仅可用于旅游业,同时也可在抢险救援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文档编号B60F3/00GK201400058SQ20092008441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0日
发明者徐和明 申请人:徐和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