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锁定按钮的主动碰撞头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333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锁定按钮的主动碰撞头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座椅的具有头部部分的主动碰撞头靠,所述头部部分为舒适性和/或安全目的而在座椅占用者的头部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并且其可通过正的(positive)和/非正的(non-positive)连接装置被锁定在所述位置,所述头靠包括将正的和/非正的连接装置从锁定位置转换到解锁位置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主动碰撞头靠在现有技术是已知的,例如在DE1032M472、W02004/056606、 W02005/097545和DE 10355773中是已知的。所述头靠设定成在座椅占用者的头部方向上从相对远离车辆乘员头部的位置是可移动的以用于舒适性和/或安全目的,并能被锁定在该位置。然而,尤其是在舒适位置,头靠在过去产生在座椅占用者的头部方向上自动地移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不具有现有技术的缺点的主动碰撞头靠。本目标通过一种机动车辆座椅的主动碰撞头靠实现,该主动碰撞头靠具有为舒适性和/或安全目的而在座椅占用者的头部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可移动的头部部分,并且所述头部部分可通过正的和/非正的连接装置被锁定在所述位置,所述头靠包括将所述正的和 /非正的连接装置从锁定位置转换到解锁位置的装置,并且该装置阻止所述正的和/非正的连接装置的疏忽解锁。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碰撞头靠,尤其是例如WO 2005/097545中所公开的碰撞主动头靠,其作为参考引入本文中,并因而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所述主动碰撞头靠是车辆座椅或车辆乘坐长凳的一部分,并为舒适性和/安全目的而具有在乘员的头部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可移动的头部部分。舒适性调节使得头靠例如在行进期间有可能为座椅占用者的头部提供支撑。在万一发生后部碰撞的情况下发生头靠的安全调节,以避免对车辆乘员的头部、 咽喉、脖颈和/或背部的伤害。因此如果发生后部碰撞,所述头靠在乘员头部的方向上急剧移动。至于舒适性调节和安全调节,所述头靠的被调节部分可锁定在延伸位置,以便为车辆乘员的头部提供坚固支撑,并且如果发生后部碰撞,以便防止头靠在撞击到头部的情况下防止头靠弯曲。因而,根据本发明的头靠具有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其将头靠的可移动部分或头靠自身锁定在各自的期望位置。为了能改变舒适性位置和/或能在事故后将头靠移动到其原始位置,所述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不得不设定成可释放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头靠具有将所述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解锁的装置。该装置因而根据本发明被提供,使得它不仅能锁定所述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而且能将所述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固定在其锁定位置,从而头靠或头靠的一部分的无意识紧固能被可靠地避免。 结果,它是组合的解锁/锁定装置。优选地,所述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和/或所述解锁/锁定装置在锁定位置是预张紧的。优选地,所述解锁/锁定装置是推压元件,优选是按钮。优选地,所述解锁/锁定装置的操作方向布置成垂直于所述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的解锁方向。优选地,所述解锁/锁定装置具有第一支承面,该第一支承面以解锁的方式与所述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相配合。尤其优选地,该支承面与所述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的第一驱动面相配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解锁/锁定装置包括将所述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锁定在锁定位置的第二支承面。尤其优选地,该支承面与所述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的第一锁定面相配合。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解锁/锁定装置的支承面实施成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的导向槽形式。因此,在此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锁定/解锁装置优选地包括在导向槽中导引的突出部。优选地,所述解锁/锁定装置的操作模式因改变其位置而改变。在一个位置中,它以锁定方式作用,而在第二位置,它以解锁方式作用。


在下文中参考图1-图3解释本发明。这些解释仅用于示例而并不限制一般的创造构思。图1示出了主动碰撞头靠的实施例;图加和图2b示出了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和解锁/锁定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图3a和图北示出了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和解锁/锁定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如WO 2005/097545中基本公开的主动碰撞头靠的实施例,因此,那里所提供的描述旨在用作补充,并且该公布作为参考引入到本申请中,并因而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主动碰撞头靠1通过支撑托架17布置在车辆座椅或车辆乘坐长凳的就坐部分(未示出)上。在其朝向座椅占用者的侧面上包括由填充部分8和盖7覆盖的板9。包括侧翼 10. 1的转动部分10可转动地安装在该板9上。该转动部分与固定地安装在外壳15内的第二部分12相配合。第二部分12也具有侧翼12. 1,其与第一转动部分的侧翼10. 1相配合。 在两个部分10、12之间定位有弹簧11,弹簧11总支撑在转动部分10和部分12上,并且被压缩。通过转动部分10相对于固定部分12的转动,其中侧翼10. 1沿侧翼12. 1移动,转动部分10执行平动运动,其使板9向座椅占用者的头部移动或偏离车辆乘员的头部移动。该运动由弹簧11辅助和/或抑制,弹簧11随朝向座椅占用者的头部的运动而松弛,并随偏离成员头部的运动而张紧。板9的舒适性调节和安全调节可经由这些具体运动而发生。球轴承13布置在轴承9和转动部分10之间。第一转动部分10的转动被类似地预张紧的转动盘10所引起,左手部分与转动部分10相配合,并且其用右手部分支撑在外壳15上。该转动部分14的各个转动位置通过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3保证,在此情况下是杠杆,即通过该杠杆3在齿(未示出)之间正地和/或非正地接合而被保证,并且在其锁定位置防止转动盘进一步转动,至少在一个转动方向上。通常地,通过存在于转动盘14内的弹簧11 和/或扭矩弹簧,仅仅是在车辆乘员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板9的转动方向上被紧固,而在反向转动方向上时,调节变得困难。所述杠杆3经由弹簧16被预张紧在锁定位置上。杠杆3 可通过解锁装置4被解锁,就是说,移到布置在转动盘14上的齿之外。这通过布置在外壳 20内的按钮18执行。按钮20相反于推压方向被预张紧。在其后端,根据本发明的头靠具有后盖面板21和盖22。图加和2b现在示出了杠杆3和/或解锁/锁定装置4的第一实施例。杠杆3的解锁方向被箭头6示出。相对于解锁方向6布置倾斜地定位的驱动面3. 1,在此情况下被一体地形成在杠杆3上。锁定面3. 2也布置/ 一体地形成在杠杆3上。解锁/锁定装置在下文中指按钮,该解锁/锁定装置具有相应于驱动装置3. 1的第一支承面4. 1和相应于锁定表面3. 2的第二支承面4. 2。图加示出了处于锁定位置的按钮,其防止杠杆3自动地处于解锁位置。在此情况下,杠杆3的锁定面3. 2与第二支承面4. 2相配合,使得杠杆3不能在箭头6所表示的方向移动。在图2b中,按钮4被移入锁定位置,就是说,如同箭头5所示,它被从右推到左。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到,此情况下的杠杆4维持它的水平方位。结果,表面3. 1和4. 1现在彼此接合,杠杆3能被转换到解锁位置。在此情况下,表面4.1可起驱动面作用。杠杆3的锁定面3. 2不再阻止处于该位置的杠杆3的解锁运动6。然而,在解锁发生后,它通过抵靠支承面4. 4而限制杠杆3的运动。如果按钮被再次释放,它从左移动到右并且杠杆3再次处于其锁定位置。图3a_3d进一步示出了杠杆3和/或按钮4的另一实施例。在当前情况下,杠杆 3具有导引槽3. 3。如图北中所见,此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按钮4具有突出部,例如销4. 3, 该销接合在导引槽3. 3中。通过销4. 3在导引槽3. 3中的接合,按钮4防止杠杆3. 3疏忽地解锁(图北)。如果按钮4现在如图3c和图3d中所示从右移动到左,杠杆被迫在箭头6 所表示的方向上向上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到,此情况下的杠杆4维持它的水平方位。 如果按钮被再次松开,它从左移动到右,并且杠杆3再次处于其锁定位置。附图标记列表1主动碰撞头靠2头部部分3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3.1第一支承面,驱动面3.2第二支承面,锁定面3.3导引槽4装置、解锁装置、锁定装置4.1第一支承面4.2第二支承面4.3突出部4.4支承面
5装置4的操作方向6解锁方向7头靠的盖8填充部、泡沫9板10第一转动部分10. 1 侧翼11驱动装置、弹簧12第二部分12. 1 侧翼13球轴承14转动盘15夕卜壳16杠杆4的弹簧17支撑托架18按钮19按钮的弹簧20外壳21后盖面板22盖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头部部分O)的机动车辆座椅的主动头靠(1),所述头部部分为舒适性和 /或安全目的而在座椅占用者的头部方向上是至少部分地可移动的,并且其可通过正的和 /非正的连接装置C3)被锁定在所述位置,所述头靠包括将正的和/非正的连接装置(3)从锁定位置转换到解锁位置的装置G),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阻止所述正的和/非正的连接装置(3)的疏忽解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头靠(1),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 (3)和/或所述装置(4)在锁定位置是被预张紧的。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头靠(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4)是推压元件,优选地是按钮。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头靠(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4)的操作方向(5)布置成垂直于所述解锁方向(6)。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头靠(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4)具有第一支承面(4. 1),所述第一支承面以解锁的方式与所述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C3)相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动头靠(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4.1)与所述正的和/ 或非正的连接装置(3)的第一驱动面(3. 1)相配合。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头靠(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4)包括将所述正的和/或非正的连接装置C3)锁定在其锁定位置的第二支承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动头靠(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4.2)与所述正的和/ 或非正的连接装置(3)的第一锁定面(3. 2)相配合。
9.如权利要求6或8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头靠(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3.1, 3.2)是导引槽(3.3)的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动头靠(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4)包括在所述导引槽 (3.3)中导引的突出部。
11.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头靠(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操作模式因改变其位置而改变。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座椅的主动碰撞头靠,其具有在座椅占用者的头部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可移动的头部部分,以用于舒适性和/或安全目的,并且所述头部部分可通过形状配合和/或摩擦连接装置被锁定在所述位置,所述头靠包括用于将形状配合和/摩擦连接装置从锁定位置转换到解锁位置的装置,其特征也在于此。
文档编号B60N2/48GK102264573SQ200980152115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7日
发明者A·施米茨 申请人:约翰逊控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