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车载自动按摩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852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车载自动按摩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理疗按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上的汽车安全座椅按摩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车载按摩枕,存在以下缺点1、作为一种附加装置,安放在座椅靠背与靠枕之间,改变了座椅的结构,进而改变了原始座椅的合理比例,缺乏原始座椅的舒适度。2、按摩枕的工作位置与角度不能自动调整,按摩范围小,只能按摩颈椎的一小部分,当需要改变按摩位置时,尚需人体改变坐姿,方能达到按摩整个颈椎和肩部的目的,缺乏整体的舒适感。3、功能单一,仅具备揉捏或者振动等单一动作,不能在一个装置中完成揉捏和振动,更不能敲击。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作用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改变原始座椅结构、可独立安装在车载座椅的靠枕位置上、具有揉捏与敲击双重按摩功能、可自动运行、按摩范围宽的、安全性好且能取代原车载靠枕的安全车载自动按摩枕。当其不工作时靠在其上,比原始靠枕更为舒适,当其工作时,则能以符合人体肩、颈部曲线的轨迹运行、停顿,对人体的肩、颈部实施富有弹性的揉捏与敲击组合按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车载自动按摩枕,由支撑机构、行走转向机构、按摩机构、敲击机构、安全挡板机构、控制电路和面料固定组件联接而成;支撑机构包括座椅插杆移动遮挡组件和支撑组件;行走转向机构包括行走减速器组件与行走转向组件;按摩机构包括按摩减速器组件、摇臂组件和安全缓冲组件;敲击机构包括敲击减速器组件和弹性按摩敲击组件;安全挡板机构包括揉捏辊挡板组件和中间挡板组件;行走转向机构、按摩机构、敲击机构、安全挡板机构和控制电路置于支撑机构内并与其连接固定,面料固定组件包覆在支撑组件的外表面轮廓上,并与其连接固定;枕体按中心线镜像对称变换位置其功能不变;整个装置由行走转向机构的座椅插杆可移动、旋转地固定在座椅的靠枕插座孔中;行走转向机构使整个装置沿所述的座椅插杆组件自动向前移动、 再间歇式地,按照符合人体肩、颈部曲线的运行轨迹行进并旋转位移;按摩、敲击机构组合成模拟人手的揉捏与敲击双重动作,对人体实施柔性、宽范围的按摩;安全挡板机构在装置不工作时,对揉捏球头及其活动区域实施封闭遮挡,并对人体颈部提供柔性支撑;开始工作时,安全挡板机构先自动位移至支撑机构内部隐藏;停止工作前,整个装置及安全挡板机构自动复位;工作中,尤其当汽车尾部遇到冲击时,揉捏球头可在肩颈部压迫下,通过安全缓冲组件、弹性按摩敲击组件向后弹性位移,实现对人体肩颈部有效的安全缓冲保护。所述的支撑机构的支撑组件包括左、右支撑壳体、左、右支撑板、上、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海绵体;上固定板前端的T型结构为摇臂组件揉捏与敲击留出活动空间,在其T型结构前下端有与下固定板的连接孔,在其T型结构的后面有与其垂直的加强筋,在上固定板两侧共对称设有4个以上与左、右支撑板的联接孔;上固定板海绵体固定在上固定板T型结构的前端;下固定板前端有方向与按摩传动轴平行供安装中间挡板轴的轴套,在其两侧共有对称的4个以上与左、右支撑板的联接孔;左、右支撑壳体为对称结构,在其前下部隆起位置有方向与按摩传动轴平行的供安装揉捏辊挡板轴的轴孔,在其隆起位置靠近左、右支撑板一侧开有供揉捏辊挡板组件、揉捏球头活动的运动空间,在其前部隆起位置的上方有方向与按摩传动轴平行的面料固定杆安装孔,在其后下部对称位置设有供座椅插杆组件运动的移动槽,在其左、右外侧面各有三个以上供与左、右支撑板联接的柱状孔;左、右支撑板为外轮廓对称但内部孔不完全对称的结构,在其下部相同位置对称开有反S型导轨槽,在其上部相同位置对称开有供安装带弹簧槽大轴承的封闭式斜长槽,在其中后部相同位置对称开有供安装敲击轴承的孔,在前端中部对称开有供左、右摆臂活动的开放空间,在其中部分别开有不对称的与按摩电机座、敲击电机座的联接孔,并仅在其左支撑板下部的中间与后侧开有与行程开关的联接孔;左、右支撑壳体分别固定在左、右支撑板外侧,上、下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在左、右支撑板内侧,同时上固定板T型结构的前下端与下固定板前端固定,6个零件相互联接构成支撑机构框体;在支撑机构框体上位于左、右支撑板下部与下固定板底面之间构成供行走支撑架固定板移动的封闭空间;所述的支撑机构的座椅插杆移动遮挡组件为左右对称相同结构,包括滑动导向槽、遮挡弹簧片、拉板和铆钉;滑动导向槽的截面呈Π型,两个滑动导向槽分别沿左、右支撑壳体后下部的内廓线,对中覆盖于供座椅插杆组件移动的移动槽之上,并分别与左、右支撑壳体联接固定;两个遮挡弹簧片分别置于滑动导向槽的Π型槽中,其前端分别用铆钉与两个拉板联接固定;拉板呈L型,在其竖直面开有封闭长槽,2个螺钉分别穿过2个拉板封闭长槽可滑动地将拉板固定于左、右行走支撑架的前端面。 所述的行走转向机构的行走减速器组件包括行走支撑架固定板、左、右行走支撑架、电机、蜗杆、带齿轮蜗轮、组合齿轮、扭矩齿轮、行走传动轴组件、短传动轴、行走轴定位套A和B、电机固定板、行走支撑板、行走支撑杆、大,小轴承、座椅插杆、插杆盖帽和弹簧卡圈;行走支撑架固定板的H型两端对称制有与左、右行走支撑架、座椅插杆的联接孔,在其 H型中部开有与拉杆座的联结孔;左行走支撑架U型的右端有两个大轴承的安装孔,在两轴承孔上部有凸台,凸台的两侧面负责行走转向机构在到达前、后极限位置时触碰前、后行程开关实现安全限位,在其右端的前侧有与座椅插杆移动遮挡组件中拉板的联接孔,在其U 型左端的上方有与左拉杆的联接孔,在其U型底面有与行走支撑架固定板的联接孔;在L型的右行走支撑架侧面上部有与电机固定板联结的孔,在其L型侧面中部有三个轴承孔,在其L型侧面下部有与支撑杆的联结孔,在其L型侧面的前端有与座椅插杆移动遮挡组件中拉板的联接孔,在其L型底面有与行走支撑架固定板的联接孔;H型行走支撑架固定板的一端分别穿过左、右支撑板下部与下固定板底面之间的封闭空间,将左、右行走支撑架分别固定在其H型的两侧;在行走支撑板上有两小轴承的安装孔及与电机固定板、右拉杆、行走支撑杆的联接孔;右行走支撑架、电机固定板、行走支撑杆、行走支撑板相互连接固定,构成行走减速器组件的框架;所述的行走传动轴组件包括位于左、右支撑板内侧的两个导向齿轮、 码盘和行走传动轴,四者为钢塑一体结构;行走传动轴的大端套上轴承后,穿过左支撑板上的导轨槽,装入左行走支撑架U型右端后方的大轴承孔内,轴的小端套上轴承后,穿过右支撑板上的导轨槽、右行走支撑架L型侧面后方的大轴承孔,顺序把行走轴定位套B、弹簧卡圈、轴定位套B与A、两个可相对于轴旋转的组合齿轮及与轴键结的扭矩齿轮装在轴上,将轴的小端可旋转的固定在支撑板后端的小轴承孔内;短传动轴两端分别可旋转的安装在右行走支撑架最下面、支撑板前端的两个小轴承孔内,其轴上顺序套装着定位套A、可相对于轴旋转的带齿轮蜗轮和2个组合齿轮;电机与呈反之字型的电机固定板连接,其输出轴上安装有蜗杆;蜗杆与带齿轮蜗轮相啮合,带齿轮蜗轮的齿轮与安装在行走传动轴上的第一个组合齿轮上的大齿轮啮合,而后安装在行走传动轴上的2个组合齿轮与安装在短传动轴上的2个组合齿轮,分别两两成对大小齿轮按顺序相互啮合,安装在短传动轴上靠近行走支撑板的小齿轮与扭矩齿轮相啮合,带动行走传动轴组件旋转;所述的座椅插杆形似曲柄, 曲柄的一端为连接轴另一端为插杆;两个座椅插杆分别将连接轴插入行走支撑架固定板的两个插杆连接孔中用螺钉固定,而后将插杆盖帽压入孔中。所述的行走转向机构的行走转向组件包括异型齿条、轴承和导向轴;在行走传动轴组件上,两个导向齿轮的外侧安分别装有两个轴承,可滚动地置于左、右支撑板上的反S 型导轨槽内;导向轴位于行走传动轴组件的前面,轴的两端分别穿过左、右支撑板上的导轨槽,装入左、右行走支撑架前端两侧的大轴承孔内,在导向轴上的左、右支撑板处反S型导轨槽处的位置上可滚动地安装有两个轴承,并用弹簧卡圈固定;两个异形齿条分别安装固定在左、右支撑板的下部内侧,异型齿条的节曲线形状与左、右支撑板上的反S型导轨槽相匹配;异形齿条与导向齿轮两两相啮合;所述的行走传动轴组件、导向轴上反S型导轨槽处的4个轴承,通过与左、右行走支撑架的连接而与座椅插杆的位置相对固定,当导向齿轮正反向转动时,驱动异形齿条带动左、右支撑板及安装其上的所有装置尤其是揉捏球头,在4 个轴承的滚动支撑下,沿反S型导轨槽曲面构成的符合人体肩、颈部曲线的运行轨迹往复移动。所述的按摩机构的减速器组件包括按摩电机、按摩电机座、按摩支承板、小轴承、 大齿轮、按摩支撑杆、蜗轮齿轮轴组件、按摩轴定位套A、B、弹簧卡圈和按摩传动轴组件;按摩电机座、按摩支承板、按摩支撑杆和左支撑板相互固定连接,构成按摩机构减速器的框架;按摩电机固定在按摩电机座上,输出轴为蜗杆轴;蜗轮齿轮轴组件由蜗轮轴、蜗轮和小齿轮组成,三者为钢塑一体结构,可旋转地固定在左支撑板和按摩支承板上的小轴承孔内; 按摩传动轴组件由按摩传动轴、位于左,右支撑板间对称倾斜的左、右偏心轴和中间的按摩码盘组成,四者为钢塑一体结构;按摩传动轴组件其轴的大端装入右支撑板的带弹簧槽大轴承孔内,其轴的小端穿过左支撑板的带弹簧槽大轴承孔,由右至左顺序安装有按摩轴定位套A、弹簧卡圈、按摩轴定位套A及与该轴键接的大齿轮和按摩轴定位套B,将轴的小端可旋转地固定在按摩支承板带弹簧槽小轴承孔内;按摩电机蜗杆与蜗轮轴组件上的蜗轮相啮合;蜗轮轴组件上的小齿轮与按摩传动轴组件上大齿轮相啮合;所述的按摩机构的安全缓冲组件包括带弹簧槽大、小轴承,大、小缓冲弹簧;带弹簧槽小轴承可滑动地安装在按摩支承板的斜长轴承槽内,小缓冲弹簧的一端挂接在带弹簧槽小轴承的弹簧槽内,另一端挂接在按摩支承板的固定螺钉上;两个带弹簧槽的大轴承可滑动的安装左,右支撑板上部的封闭式斜长轴承槽内,在左、右支撑板外侧的带弹簧槽大轴承弹簧槽上,分别挂接两个大缓冲弹簧,弹簧的另一端,挂接在左右支撑板外侧的的缓冲弹簧螺钉上;所述的按摩机构的摇臂组件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轴承座、摆动轴承、揉捏轴套、前、后万向节座、# 15弹簧卡圈、 揉捏球头、左、右摆臂组件和揉捏支撑杆;左、右摆臂组件的上部为可与轴承座配合半环状轴承座套,左、右摆臂组件下部向前弯曲且对称的向两外侧弯曲,中部的后面开有供安装万向球头杆的U型槽,在U型槽的上、下方有固定前、后万向节座的孔,两个揉捏支撑杆分别穿过左、右摆臂组件下部的定位孔后焊接固定;两个揉捏球头轴孔内各相对装入两个揉捏轴套,分别套装并可旋转地固定在揉捏支撑杆上;两个轴承座内各安装2个摆动轴承,2个轴承座分别与左、右摆臂组件固定联接,摆动轴承内孔分别套在按摩传动轴组件上的左、右偏心轴上,由两个f 15弹簧卡圈分别将对称的左、右摇臂组件可旋转、摆动地固定在左、右偏心轴上。所述的敲击机构的敲击电机减速器组件,包括敲击电机、蜗轮、敲击传动轴组件、 敲击支撑板、敲击轴承、敲击轴定位套、弹簧卡圈、小轴承、敲击支撑杆和敲击电机座;敲击电机座、敲击支撑板、敲击支撑杆和右支撑板,相互联接固定构成敲击电机减速器框体;敲击电机固定在敲击电机座上,输出轴为蜗杆轴;敲击传动轴组件由敲击轴、位于左、右支撑板之间,偏心方向相差180度的两偏心轴和敲击码盘组成,四者为钢塑一体结构;敲击传动轴组件的大端固定于左支撑板的敲击轴承孔内,小端穿过右支撑板上的敲击轴承的孔后, 由左至右将敲击轴定位套、弹簧卡圈、敲击轴定位套、与轴键接固定的蜗轮和敲击轴定位套按顺序装在敲击传动轴组件上,将其小端可旋转的固定于敲击支撑板的小轴承孔内;电机上的蜗杆轴与蜗轮相啮合;所述的敲击机构的弹性按摩敲击组件为对称相同结构,包括敲击轴承座、轴承、万向球头杆、弹簧前、后套筒、压缩弹簧、弹性垫圈、垫圈、f 5弹簧卡圈和 f 8弹簧卡圈;万向球头杆一端为球头,另一端为台阶杆,两球头端可旋转、摆动的固定于左、右摆臂中部的前、后万向节座内;弹簧前套筒一端为桶形内螺扣另一端为台阶杆滑动孔;弹簧后套筒一端为桶形外螺扣另一端为扁圆形,其底部有台阶杆滑动小孔;万向球头杆的台阶杆穿过弹簧前套筒的滑动孔,在杆上顺序装上弹性垫圈、垫圈、f 5弹簧卡圈和压缩弹簧,插入后套筒底部小滑动孔,旋紧内外桶形螺扣,使万向球头杆可压缩移动的固定于弹簧前、后套筒内;呈半圆形纵截面的敲击轴承座一端有扁圆形开口槽;两个敲击轴承座包裹在一个轴承上,并将弹簧后套筒扁圆形的一端,可摆动的固定在两个敲击轴承座的扁圆形开口槽内;两个轴承分别安装在敲击传动轴组件的两个偏心轴上,由# 8弹簧卡圈固定。所述的安全挡板机构中的揉捏辊挡板组件为左右对称件,包括左、右拉杆、轴钉、 左、右揉捏辊安全挡板组件和挡板海绵;拉杆为之字形状,两端有孔;左、右揉捏辊安全挡板组件包括各自的挡板轴与左、右半环形挡板,2个挡板轴与左、右半环形挡板分别为钢塑一体结构;两个对称的左、右揉捏辊安全挡板组件的挡板轴分别可旋转的固定在左、右支撑壳体的左、右挡板轴套内;左拉杆的一端由轴钉与左行走支撑架上的拉杆座联结孔可旋转的固定,另一端由轴钉与左半环形挡板外侧可旋转的固定;右拉杆的一端由轴钉与行走支撑板上的拉杆座联结孔可旋转的固定,另一端由轴钉与右半环形挡板外侧可旋转的固定; 两块挡板海绵分别固定在左、右半环形挡板的前外侧;固定在行走支撑板、左行走支撑架上的左、右拉杆绞点与座椅插杆的位置相对固定,当导向齿轮驱动异形齿条时,带动左、右支撑板及安装其上左、右支撑壳体上的揉捏辊挡板的轴孔,与所述的左、右拉杆绞点形成相对位移,使左、右拉杆完成了对左、右揉捏辊挡板组件开启与闭合的旋转拉动。
所述的安全挡板机构中的中间挡板组件为左右对称件,包括左、右中间挡板、中间挡板拉杆、拉杆座、长、短拉杆轴、中间挡板轴、f 5弹簧卡圈和中间挡板海绵;挡板轴分别穿过位于左、右挡板后部的轴孔、下固定板前端中部轴套孔后,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板前部内侧联接固定;拉杆座下部与行走支撑架固定板连接固定;中间挡板拉杆为H型,两端各开有两个轴孔,其上端将拉杆座上部夹在中间,短拉杆轴同时穿过中间挡板拉杆上端的两个轴孔与拉杆座上部的轴孔后,用弹簧卡圈在轴的两端固定;长拉杆轴分别穿过左、右中间挡板轴孔和中间挡板拉杆两个轴孔后,并用弹簧卡圈在轴的两端固定;两块中间挡板海绵分别固定在左、右中间挡板的外侧;在拉杆座上的中间挡板拉杆绞点与座椅插杆的位置相对固定,当导向齿轮驱动异形齿条时,带动其上的中间挡板轴,与所述的中间挡板拉杆绞点形成相对位移,使中间挡板拉杆完成了对左、右中间挡板的开启与闭合的旋转拉动。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行程开关、槽型光电开关、内置线路板、电源开关、插座、电线、揉捏和敲击光电开关支架;揉捏和敲击光电开关支架固定在下固定板后端,两个槽型光电开关分别固定在揉捏和敲击光电开关支架上;另一个槽型光电开关固定在中间挡板拉杆座上,行走码盘、按摩码盘、敲击码盘分别对称置于三个槽型光电开关槽中间;两个行程开关分别固定在左支撑板前下部与后下部、内置线路板固定在左、右支撑板上部;电源开关固定在左支撑壳体内侧;插座通过导线与内置线路板连接,置于整个装置外部。所述的面料固定组件包括,成型海绵、面料、面料固定杆、耐磨内衬、弹簧、阳粘接带、阴粘接带、橡胶支撑块、半封闭包边槽;面料被裁剪缝纫成底部有开口,并沿两个供座椅插杆移动槽位置处有开口的可包覆在支撑组件的外表面轮廓上的形状;阴、阳粘接带沿与摩传动轴平行的方向缝纫固定在面料的左、右支撑壳体底部开口处;耐磨内衬缝纫固定在按摩揉捏区域内侧;沿按摩枕正面向内凹陷的轮廓内侧,耐磨内衬缝纫出半封闭包边槽; 面料固定杆穿过半封闭包边槽,两端分别插入左、右支撑壳体上的面料固定杆安装孔,将面料、耐磨内衬沿内凹轮廓拉紧固定;固定杆安装孔中的两弹簧对面料固定杆的两端部弹性固定;两块橡胶支撑块分别安装固定在左、右支撑壳体前下部隆起位置处,对面料提供柔性支撑;成型海绵粘接在支撑机构的外轮廓上,缝纫好的面料套装在成型海绵的外廓上,用阴、阳粘接带粘接封闭。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方案,其优点是1、能取代原车载靠枕整个装置由行走转向机构的座椅插杆可移动、旋转地独立安装于座椅的靠背插孔内,不改变座椅的结构,依然保持原座椅与靠枕的合理比例,特别是安全挡板机构,因其外形与人体颈部曲线吻合,对人体颈部提供合理支撑,提升了原座椅乘坐舒适度。2.具有柔性的揉捏与敲击双重按摩功能工作时,利用模拟人手的揉捏与敲击动作,对人体实施自动交替的揉捏与敲击按摩动作,使人体的按摩部位感受到与高档按摩椅相同的整体按摩舒适感,快速缓解驾驶疲劳。3、可自动运行启动电源后,按摩枕自动向人体行走靠拢,此时,遮挡于按摩区域的安全挡板自动开启,工作时按摩枕以符合人体肩、颈部曲线的轨迹方式间歇运行,自动实现正反向旋转、间歇停顿动作。结束时,按摩枕自动复位,同时机构对按摩枕的按摩区域实施自动封闭,将揉捏球头遮挡于按摩枕内,使用简单,可靠性高。4、按摩范围宽其向人体行走靠拢距离水平为27mm,垂直为9mm,仰俯旋转按摩角为51度;揉捏、敲击宽度为164mm左右。对人体的肩、颈部可实施较宽范围的移动按摩, 不会停留在一点而产生按摩局部劳损。使人既享受了开车的满足,又达到了预防颈肩部疾病的作用。5、安全性好当按摩枕不工作时,安全挡板结构将按摩头隐藏于枕内,不但使枕体外型美观圆滑,还对人体颈部提供柔性支撑。当机构工作时,汽车若发生追尾,此时机构中的安全缓冲组件可在人体肩颈部的压迫下,使揉捏球头向后弹性回缩12mm以上的距离,以对人体肩颈部提供安全防护。6、人性化的按摩弹性按摩敲击组件,让机构以模拟人手柔和的方式对人体实施按摩,既使人体感觉更加舒服,也使按摩动作对人体的骨骼、肌肉、软组织更为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图4为本发明座椅插杆移动遮挡组件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主视图的A-A剖面图6为本发明中座椅插杆零件图7为本发明中行走传动轴组件图8为本发明上固定板主视图9为本发明上固定板左视图10为本发明下固定板主视图11为本发明下固定板左视图12为本发明中行走转向机构的主视图13为本发明中行走转向机构的俯视图14为本发明中行走转向机构的A-A剖视图15为本发明中行走转向机构的B-B剖视图16为本发明中右行走支架主视图17为本发明中右行走支架左视图18为本发明中右行走支架俯视图19为本发明中左行走支架主视图20为本发明中左行走支架右视图21为本发明中左行走支架俯视图22为本发明中行走支撑架固定板主视图23为本发明中行走支撑架固定板左视图M为本发明中电机固定板主视图25为本发明中行走支撑板零件图26为本发明中蜗轮齿轮轴组件图27为本发明中按摩传动轴组件图28为本发明中按摩机构、敲击机构主视图29为本发明中按摩机构、敲击机构俯视图30为本发明中按摩机构、敲击机构左视图31为本发明中敲击传动轴组件图32为本发明中右摆臂主视图
图33为本发明中右摆臂左视图
图34为本发明中左摆臂主视图
图35为本发明中左摆臂左视图
图36为本发明中安全挡板机构主视图
图37为本发明中安全挡板构机俯视图
图38为本发明中安全挡板机构右视图
图39为本发明中安全挡板机构左视图
图40为本发明中安全挡板机构A-A剖视1——-支撑机构
11—-支撑组件12——-左支撑壳体
12-1-——左挡板轴孔12-2—一固定杆左安装孔
12-3-——左揉挡板运动空间12-4—一左柱状孔
12-5-——左座椅插杆移动槽13——-右支撑壳体
13-1-——右挡板轴套13-2—一固定杆右安装孔
13-3-——右揉挡板运动空间13-4—一右柱状孔
13-5-——右座椅插杆移动槽14——-左支撑板
14-1-——左反S型导轨槽14-2-——左斜长槽
14-3-——左开放空间14-4-一左敲击轴承孔
14-5-——按摩电机座孔14-6—一极限开关联接孔
15——-右支撑板15-1—一右反S型导轨槽
15-2-——右斜长槽15-3—一右开放空间
15-4-——右敲击轴承孔15-5-一敲击电机座孔
16——一上固定板16-1——τ型结构
16-2-——加强筋16-3——支撑板联_
16-4-——下固定板联接孔17——下固定板
17-1-——支撑板联接孔17-2——轴孔
17-3-——封闭空间18——上固定板海g
19——-座椅插杆移动遮挡组件110—滑动导向槽
111—一遮挡弹簧片112 拉板
113——铆钉
2——-行走转向机构
21——-行走减速器组件22——行走支撑架
22-1-——座椅插杆联接孔22-2——拉杆座联
22-3——左右行走支撑架联接孔ぬ——左行走支撑架23-1——行走支撑架固定板联接孔ぬ_2——大轴承安装孔23-3——凸台23-4——左拉板联接孔23-5——拉板联接孔24——右行走支撑架24-1——行走支撑架固定板联接孔M-2——支撑杆联结孔24-3——3个轴承孔24_4——电机板固定板联接孔24-5——拉板联接孔25——电机26——蜗杆27——带齿轮蜗轮28——组合齿轮四——扭矩齿轮210——行走传动轴组件211——行走传动轴212——导向齿轮213——行走码盘214——短传动轴215——行走轴定位套A216——行走轴定位套B217——电机固定板218——行走支撑板218-1——小轴承安装孔218-2——右拉杆联接孔218-3——电机固定板联接孔218-4——行走支撑杆联接孔219——行走支撑杆220——大轴承221——小轴承222——弹簧卡圈2 ——行走转向组件224——异型齿条225——轴承226——导向轴227——座椅插杆227-1——座椅插杆连接轴227-2——座椅插杆体228——插杆盖帽3——按摩机构31——按摩减速器组件32——按摩电机32-1——按摩电机蜗杆轴33——按摩电机座34——按摩支承板34-1——支承板斜长槽35——大齿轮36——按摩支撑杆37——锅轮齿轮轴组件38——蜗轮39——小齿轮310——蜗轮轴311——按摩轴定位套A312——按摩轴定位套B313——按摩传动轴组件314——按摩传动轴315——左偏心轴316——右偏心轴317——按摩码盘318——安全缓冲组件319——带弹簧槽大轴承320——带弹簧槽小轴承321——大安全缓冲弹簧321-1——缓冲弹簧螺钉322——小安全缓冲弹簧323——摇臂组件324——轴承座325——摆动轴承326——揉捏轴套327——前万向节座
328——后万向节座3 ——揉捏球头330——左摆臂330-1——左半环状轴承座套330-2——左U型槽330-3——左万向节座固定孔330—4——左揉捏支撑杆固定孔 331——右摆臂331-1——右半环状轴承座套331-2——右U型槽331-3——右万向节座固定孔331-4——右揉捏支撑杆固定孔332——揉捏支撑杆333——# 15弹簧卡圈4——敲击机构41——减速器组件42——敲击电机42-1——敲击电机蜗杆轴43——锅轮44——敲击传动轴组件45——敲击传动轴46——偏心轴47——敲击码盘48——敲击支撑板49——敲击轴定位套410——敲击轴承411——敲击支撑杆412——敲击电机座413——弾性按摩敲击组件414——敲击轴承座414-1——扁圆形开ロ槽415——轴承416——f 8弹簧卡圈417——万象球头杆418——弹簧前套筒419——弹簧后套筒420——压缩弹簧421——弹性垫圈422——f 5弹簧卡圈423-垫圈5——安全挡板机构51——揉捏辊挡板组件52——左拉杆53——右拉杆54——左揉捏辊安全挡板组件 55——左半环形挡板56——挡板轴57——右揉捏辊安全挡板组件58——右半环形挡板59——挡板海绵510——轴钉511——中间挡板组件512——左中间挡板513——右中间挡板514——中间挡板拉杆515——拉杆座516——中间挡板轴517——短拉杆轴518——长拉杆轴519——中间挡板海绵6——控制电路61——行程开关62——槽型光电开关63——内置线路板64——电源开关65——揉捏和敲击光电开关支架66——插座67-电线7——面料固定组件71——成型海绵72——面料
73——面料固定杆75——阳粘接带77——弹簧
74——耐磨内衬 76——阴粘接带 78——半封闭包边的槽79——橡胶支撑块五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进一步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40所示本发明包括支撑机构1、行走转向机构2、按摩机构3、敲击机构4、安全挡板机构5、控制电路6和面料固定组件7联接而成;支撑机构1包括座椅插杆移动遮挡组件19和支撑组件11 ;行走转向机构2包括行走减速器组件21与行走转向组件223 ;按摩机构3包括按摩减速器组件31、 摇臂组件323和安全缓冲组件318 ;敲击机构4包括敲击减速器组件41和弹性按摩敲击组件413 ;安全挡板机构5包括揉捏辊挡板组件51和中间挡板组件511 ;行走转向机构2、按摩机构3、敲击机构4、安全挡板机构5和控制电路6置于支撑机构1内并与其连接固定,面料固定组件7包覆在支撑组件11的外表面轮廓上,并与其连接固定;枕体按中心线镜像对称变换位置其功能不变;整个装置由行走转向机构1的座椅插杆227可移动、旋转地固定在座椅上;行走转向机构1使整个装置沿所述的座椅插杆组件227自动向前移动、再间歇式地,按照符合人体肩、颈部曲线的运行轨迹行进并旋转位移;按摩、敲击机构2、3组合成模拟人手的揉捏与敲击双重动作,对人体实施柔性、宽范围的按摩;安全挡板机构5在装置不工作时,对揉捏球头3 及其活动区域实施封闭遮挡,并对人体颈部提供柔性支撑;开始工作时,安全挡板机构5位移至支撑机构1内部隐藏;停止工作前,整个装置及安全挡板机构 5自动复位;工作中,尤其是当汽车尾部遇到冲击时,揉捏球头3 可在肩颈部压迫下,通过安全缓冲组件318、弹性按摩敲击组件413向后弹性位移,实现对人体肩颈部有效的安全缓冲保护。所述的支撑机构1的支撑组件11包括左、右支撑壳体12、13、左、右支撑板14、15、 上、下固定板16、17和上固定板海绵体18 ;上固定板16前端的T型结构16-1为摇臂组件 323揉捏与敲击留出活动空间,在其T型结构16-1前下端有与下固定板17的连接孔16_4, 在其T型结构16-1的后面有与其垂直的加强筋16-2,在上固定板16两侧共对称设有4个以上与左、右支撑板14、15的联接孔16-3 ;上固定板海绵体18固定在上固定板16T型结构 16-1的前端;下固定板17前端有方向与按摩传动轴314平行供安装中间挡板轴516的轴孔17-2,在其两侧共有对称的4个以上与左、右支撑板14、15的联接孔17-1 ;左、右支撑壳体12、13为对称结构,在其前下部隆起位置有方向与按摩传动轴314平行的供安装揉捏辊挡板轴56的轴孔12-1、13-1,在其隆起位置靠近左、右支撑板14、15 一侧开有供揉捏辊挡板组件M和揉捏球头3 活动的运动空间12-3、13-3,在其前部隆起位置的上方有方向与按摩传动轴平行314的面料固定杆73的安装孔12-2、13-2,在其后下部对称位置设有供座椅插杆227运动的移动槽12-5、13-5,在左、右支撑壳体12、13外侧面各有三个以上供与左、右支撑板14、15联接的柱状孔12-4、13-4 ;左、右支撑板14、15为外轮廓对称但内部孔不完全对称的结构,在其下部相同位置对称开有反S型导轨槽14-1、15-1,在其上部相同位置对称开有供安装带弹簧槽大轴承319的封闭式斜长槽14-2. 15-2,在其中后部相同位置对称开有供安装敲击轴承410的孔14-4、15-4,在前端中部对称开有供左、右摆臂330、331活动的开放空间14-3、15-3,在其中部分别开有不对称的与按摩电机座33、敲击电机座412的联接孔14-5、15-5,并仅在其左支撑板14下部的中间与后侧开有与行程开关61的联接孔14_6 ; 左、右支撑壳体12、13分别固定在左、右支撑板14、15外侧,上、下固定板16、17的两侧分别固定在左、右支撑板14、15内侧,同时上固定板16T型结构16-1的前下端与下固定板17前端固定,左、右支撑壳体12、13,左、右支撑板14、15,上、下固定板16、17,6个零件相互联接构成支撑机构1框体;在支撑机构1框体上位于左、右支撑板14、15下部与下固定板17底面之间构成供行走支撑架固定板22移动的封闭空间17-3 ;所述的支撑机构1的座椅插杆移动遮挡组件19为左右对称相同结构,包括滑动导向槽110、遮挡弹簧片111、拉板112和铆钉113 ;滑动导向槽110的截面呈Π型,两个滑动导向槽110分别沿左、右支撑壳体12、13 后下部的内廓线,对中覆盖于供座椅插杆227运动的移动槽12-5、13-5之上,并分别与左、 右支撑壳体12、13联接固定;两个遮挡弹簧片111分别置于滑动导向槽110的Π型槽中,其前端分别用铆钉113与两个拉板112联接固定;拉板112呈L型,在其竖直面开有封闭长槽,2个螺钉分别穿过2个拉板封闭长槽可滑动地将2个拉板112固定于左、右行走支撑架 23、24的前端面。 所述的行走转向机构2的行走减速器组件21包括行走支撑架固定板22、左、右行走支撑架23、24、电机25、蜗杆沈、带齿轮蜗轮27、组合齿轮观、扭矩齿轮四、行走传动轴组件210、短传动轴214、行走轴定位套Α215和Β216、电机固定板217、行走支撑板218、行走支撑杆219、大,小轴承220、221、座椅插杆227、插杆盖帽2 和弹簧卡圈222 ;行走支撑架固定板22的H型两端对称制有与左、右行走支撑架23、24、座椅插杆227的联接孔22-1、22-3, 在其H型中部开有与拉杆座515的联结孔22-2 ;左行走支撑架23U型的右端有两个大轴承 220的安装孔23-2,在两轴承孔23-2上部有凸台23_3,凸台的两侧面负责行走转向机构2 在到达前、后极限位置时触碰前、后行程开关61实现安全限位,在其右端的前侧有与座椅插杆移动遮挡组件19中拉板112的联接孔23-5,在其U型左端的上方有与左拉杆52的联接孔23-4,在其U型底面有与行走支撑架23的联接孔23-1 ;在L型的右行走支撑架M侧面上部有与电机固定板217联结的孔M-4,在其L型侧面中部有三个轴承孔M-3,在其L 型侧面下部有与支撑杆219的联结孔M-2,在其L型侧面的前端有与座椅插杆移动遮挡组件19中拉板的联接孔M-5,在其L型底面有与行走支撑架固定板22的联接孔M-I ;H型行走支撑架固定板22的一端分别穿过左、右支撑板14、15下部与下固定板底面17之间的封闭空间17-3,将左、右行走支撑架23J4分别固定在其H型的两侧;在行走支撑板218上有两小轴承221的安装孔218-1及与电机固定板217、右拉杆53、行走支撑杆219的联接孔 218-3、218-2、218-4 ;右行走支撑架24、电机固定板217、行走支撑杆219、行走支撑板218 相互连接固定,构成行走减速器组件21的框架;所述的行走传动轴组件210包括位于左、右支撑板14、15内侧的两个导向齿轮212、行走码盘213和行走传动轴211,四者为钢塑一体结构;行走传动轴211的大端套上轴承225后,穿过左支撑板上14的反S型导轨槽14_1,装入左行走支撑架23U型右端后方的大轴承220孔内,轴的小端套上轴承225后,穿过右支撑板15上的反S型导轨槽15-1、右行走支撑架24L型侧面后方的大轴承220孔,顺序把行走轴定位套B216、弹簧卡圈222、轴定位套B216与A215、两个可相对于轴旋转的组合齿轮观及与轴键结的扭矩齿轮四装在轴上,将轴的小端可旋转的固定在行走支撑板218后端的小轴承221孔内;短传动轴214两端分别可旋转的安装在右行走支撑架M最下面、行走支撑板218前端的两个小轴承221孔内,其轴上顺序套装着行走轴定位套A215、可相对于轴旋转的带齿轮蜗轮27和2个组合齿轮观;电机25与呈反之字型的电机固定板217连接,其输出轴上安装有蜗杆26 ;蜗杆沈与带齿轮蜗轮27相啮合,带齿轮蜗轮27的齿轮与安装在行走传动轴上211的第一个组合齿轮观上的大齿轮啮合,而后安装在行走传动轴211上的 2个组合齿轮观与安装在短传动轴214上的2个组合齿轮观,分别两两成对大小齿轮按顺序相互啮合,安装在短传动轴上214靠近行走支撑板218的小齿轮与扭矩齿轮四相啮合, 带动行走传动轴组件210旋转;所述的座椅插杆227形似曲柄,曲柄的一端为连接轴227-1 另一端为座椅插杆体227-2 ;两个座椅插杆227分别将连接轴227-1插入行走支撑架固定板22的两个插杆连接孔22-1中用螺钉固定,而后将插杆盖帽2 压入孔中。所述的行走转向机构2的行走转向组件223包括异型齿条224、轴承225和导向轴226 ;在行走传动轴组件211上,两个导向齿轮212的外侧安分别装有两个轴承225,可滚动地置于左、右支撑板14、15上的反S型导轨槽14-1、15-1内;导向轴2 位于行走传动轴组件210的前面,轴的两端分别穿过左、右支撑板14、15上的导轨槽14-1、15-1,装入左、右行走支撑架23J4前端两侧的大轴承220孔内,在导向轴2 上的左、右支撑板14、15处反 S型导轨槽14-1、15-1处的位置上可滚动地安装有两个轴承225,并用弹簧卡圈222固定; 两个异形齿条2M分别安装固定在左、右支撑板14、15的下部内侧,异型齿条224的节曲线形状与左、右支撑板14、15上的反S型导轨槽14-1、15-1相匹配;异形齿条2 与导向齿轮 212两两相啮合;所述的行走传动轴组件210、导向轴上226反S型导轨槽14_1、15_1处的 4个轴承225,通过与左、右行走支撑架23J4的连接而与座椅插杆227的位置相对固定,当导向齿轮212正反向转动时,驱动异形齿2M条带动左、右支撑板14、15及安装其上的所有装置尤其是揉捏球头329,在4个轴承225的滚动支撑下,沿反S型导轨槽14_1、15_1曲面构成的符合人体肩、颈部曲线的运行轨迹往复移动。所述的按摩机构3的按摩减速器组件31包括按摩电机32、按摩电机座33、按摩支承板34、小轴承221、大齿轮35、按摩支撑杆36、蜗轮齿轮轴组件37、按摩轴定位套A311、 B312、弹簧卡圈222和按摩传动轴组件313 ;按摩电机座33、按摩支承板34、按摩支撑杆36 和左支撑板14相互固定连接,构成按摩机构减速器31的框架;按摩电机32固定在按摩电机座33上,输出轴为按摩电机蜗杆轴32-1 ;蜗轮齿轮轴组件37由蜗轮轴310、蜗轮38和小齿轮39组成,三者为钢塑一体结构,其轴的两端可旋转地固定在左支撑板14和按摩支承板 34上的2个小轴承221孔内;按摩传动轴组件313由按摩传动轴314、位于左,右支撑板14、 15间对称倾斜的左、右偏心轴315、316和中间的按摩码盘317组成,四者为钢塑一体结构; 按摩传动轴组件313其轴的大端装入右支撑板15的带弹簧槽大轴承319孔内,其轴的小端穿过左支撑板14的带弹簧槽大轴承319孔,由右至左顺序安装有按摩轴定位套A311、弹簧卡圈222、按摩轴定位套A311及与该轴键接的大齿轮35和按摩轴定位套B312,将轴的小端可旋转地固定在按摩支承板34上的带弹簧槽小轴承320孔内;按摩电机蜗杆轴32-1与蜗轮齿轮轴组件37上的蜗轮38相啮合;蜗轮齿轮轴组件37上的小齿轮39与安装在按摩传动轴组件313上的大齿轮35相啮合;所述的按摩机构3的安全缓冲组件318包括带弹簧槽大、小轴承319、320,大、小安全缓冲弹簧321、322和缓冲弹簧螺钉321-1 ;带弹簧槽小轴承 320可滑动地安装在按摩支承板34的斜长轴承槽34-1内,小安全缓冲弹簧322的一端挂接在带弹簧槽小轴承320的弹簧槽内,另一端挂接在按摩支承板34的固定螺钉上;两个带弹簧槽的大轴承319可滑动的安装左,右支撑板14、15上部的封闭式斜长轴承槽14-2、15-2 内,在左、右支撑板14、15外侧的带弹簧槽大轴承319弹簧槽上,分别挂接两个大缓冲弹簧 321,弹簧的另一端,挂接在左右支撑板14、15外侧的的缓冲弹簧螺钉321-1上;所述的按摩机构3的摇臂组件323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轴承座324、摆动轴承325、揉捏轴套326、前、 后万向节座327、328、# 15弹簧卡圈333、揉捏球头329、左、右摆臂330、331和揉捏支撑杆 332 ;左、右摆臂330、331的上部为可与轴承座3 配合半环状轴承座套330_1、331_1,左、 右摆臂330、331下部向前弯曲且对称的向两外侧弯曲,中部的后面开有供安装万向球头杆的U型槽330-2、331-2,在U型槽330_2、331_2的上、下方有固定前、后万向节座327、3观的孔330-3、331-3,两个揉捏支撑杆322分别穿过左、右摆臂330、331下部的固定孔330-4、 331-4后焊接固定;两个揉捏球头3 轴孔内各成对装入两个揉捏轴套326,分别套装并可旋转地固定在2个揉捏支撑杆322上;两个轴承座324内各安装2个摆动轴承325,2个轴承座3M分别与左、右摆臂330、331的轴承座套330-1、331-1固定联接,摆动轴承325内孔分别套在按摩传动轴组件313上的左、右偏心轴315、316上,由两个f 15弹簧卡圈333分别将左、右对称的2个摇臂组件323可旋转、摆动地固定在左、右偏心轴315、316上。所述的敲击机构4的敲击电机减速器组件41,包括敲击电机42、蜗轮43、敲击传动轴组件44、敲击支撑板48、敲击轴承410、敲击轴定位套49、弹簧卡圈222、小轴承221、敲击支撑杆411和敲击电机座412 ;敲击电机座412、敲击支撑板48、敲击支撑杆411和右支撑板15,相互联接固定构成敲击电机减速器组件41框体;敲击电机42固定在敲击电机座 412上,输出轴为敲击电机蜗杆轴42-1 ;敲击传动轴组件44由敲击传动轴45、位于左、右支撑板之间14、15,偏心方向相差180度的两偏心轴46和敲击码盘47组成,四者为钢塑一体结构;敲击传动轴组件44的大端固定于左支撑板14的敲击轴承410孔内,小端穿过右支撑板15上的敲击轴承410的孔后,由左至右将敲击轴定位套49、弹簧卡圈222、敲击轴定位套49、与轴键接固定的蜗轮43和敲击轴定位套49按顺序装在敲击传动轴组件44上,将其小端可旋转的固定于敲击支撑板48的小轴承221孔内;敲击电机蜗杆轴42-1与蜗轮43相啮合;所述的敲击机构4的弹性按摩敲击组件413为对称相同结构,包括敲击轴承座414、 轴承415、万向球头杆417、弹簧前、后套筒418、419、压缩弹簧420、弹性垫圈421、垫圈423、 Φ 5弹簧卡圈422和# 8弹簧卡圈416;万向球头杆417—端为球头,另一端为台阶杆,两球头端可旋转、摆动的固定于左、右摆臂330、331中部的前、后万向节座327、3观内;弹簧前套筒418 —端为桶形内螺扣另一端为台阶杆滑动孔;弹簧后套筒419 一端为桶形外螺扣另一端为扁圆形,其底部有台阶杆滑动小孔;万向球头杆417的台阶杆穿过弹簧前套筒418的滑动孔,在杆上顺序装上弹性垫圈421、垫圈423、# 5弹簧卡圈422和压缩弹簧420,插入后套筒419底部小滑动孔,旋紧前后套筒418、419内外桶形螺扣,使万向球头杆417可压缩移动的固定于弹簧前、后套筒内418、419 ;呈半圆形纵截面的敲击轴承座414 一端有扁圆形开口槽414-1 ;两个敲击轴承座414包裹在一个轴承415上,并将弹簧后套筒419扁圆形的一端,可摆动的固定在两个敲击轴承座414的扁圆形开口槽414-1内;两个轴承415分别安装在敲击传动轴组件44的两个偏心轴46上,由# 8弹簧卡圈416固定。所述的安全挡板机构5中的揉捏辊挡板组件51为左右对称件,包括左、右拉杆52、 53、轴钉510、左、右揉捏辊安全挡板组件Μ、57和挡板海绵59 ;左、右拉杆52、53为之字形状,两端有孔;左、右揉捏辊安全挡板组件Μ、57包括各自的挡板轴56与左、右半环形挡板55,58, 2个挡板轴56与左、右半环形挡板分别为钢塑一体结构;两个对称的挡板轴56分别可旋转的固定在左、右支撑壳体12、13的左、右挡板轴孔12-1、13-1内;左拉杆52的一端由轴钉510与左行走支撑架23上的拉杆座联结孔23-4可旋转的固定,另一端由轴钉510与左半环形挡板阳外侧孔可旋转的固定;右拉杆53的一端由轴钉510与右行走支撑板M上的拉杆座联结孔M-5可旋转的固定,另一端由轴钉510与右半环形挡板58外侧可旋转的固定;两块挡板海绵59分别固定在左、右半环形挡板55、58的前外侧;固定在行走支撑板 218、左行走支撑23架上的左、右拉杆52、53的绞点中心与座椅插杆227的位置相对固定, 当导向齿轮212驱动异形齿条224时,带动左、右支撑板14、15及安装其上左、右支撑壳体 12、13上的挡板轴孔12-1、13-1,与所述的左、右拉杆52、53绞点中心形成相对位移,使左、 右拉杆52、53完成了对左、右揉捏辊挡板组件M、57开启与闭合的旋转拉动。所述的安全挡板机构5中的中间挡板组件511为左右对称件,包括左、右中间挡板 512、513、中间挡板拉杆514、拉杆座515、长、短拉杆轴518、517、中间挡板轴516、# 5弹簧卡圈422和中间挡板海绵519 ;中间挡板轴516分别穿过位于左、右中间挡板512、513后部的轴孔、下固定板17前端中部轴孔17-2后,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板14、15前部内侧联接固定;拉杆座515下部与行走支撑架固定板22连接固定;中间挡板拉杆514为H型,两端各开有两个轴孔,其上端将拉杆座515上部夹在中间,短拉杆轴517同时穿过中间挡板拉杆 514上端的两个轴孔与拉杆座515上部的轴孔后,用f 5弹簧卡圈422在轴的两端固定;长拉杆轴518分别穿过位于左、右中间挡板512、513前部轴孔和中间挡板拉杆514两个轴孔后,并用# 5弹簧卡圈422在轴的两端固定;两块中间挡板海绵519分别固定在左、右中间挡板512、513的外侧;在拉杆座515上的中间挡板拉杆514绞点中心与座椅插杆227的位置相对固定,当导向齿轮212驱动异形齿条2 时,带动其上的中间挡板轴516,与所述的中间挡板拉杆514绞点中心形成相对位移,使中间挡板拉杆514完成了对左、右中间挡板512、 513的开启与闭合的旋转拉动。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行程开关61、槽型光电开关62、内置线路板63、电源开关64、 揉捏和敲击光电开关支架65 ;插座66、电线67 ;揉捏和敲击光电开关支架65固定在下固定板17后端,两个槽型光电开关62分别固定在揉捏和敲击光电开关支架65上;另一个槽型光电开关62固定在中间挡板拉杆座515上,行走码盘213、按摩码盘317、敲击码盘47分别对称置于三个槽型光电开关槽62中间;两个行程开关61分别固定在左支撑板14前下部与后下部、内置线路板63固定在左、右支撑板14、15上部;电源开关64固定在左支撑壳体12 内侧;插座66通过导线67与内置线路板63连接,置于整个装置外部。所述的面料固定组件7包括,成型海绵71、面料72、面料固定杆73、耐磨内衬74、 弹簧77、阳粘接带75、阴粘接带76、橡胶支撑块79、半封闭包边槽78 ;面料72被裁剪缝纫成底部有开口,并在沿两个供座椅插杆227移动槽12-5、13-5位置处有开口的可包覆在支撑组件1的外表面轮廓上的形状;阴、阳粘接带75、76沿与摩传动轴314平行的方向,缝纫固定在面料72的左、右支撑壳体12、13底部开口处;耐磨内衬74缝纫固定在按摩揉捏区域内侧;沿面料72的左、右支撑壳体12、13前面向内凹陷的轮廓内侧,耐磨内衬74缝纫出半封闭包边槽78 ;面料固定杆73穿过半封闭包边槽78,两端分别插入左、右支撑壳体12、13 上的面料固定杆安装孔12-2、13-2,将面料72、耐磨内衬74沿内凹轮廓拉紧固定;固定杆安装孔12-2、13-2中的两弹簧77对面料固定杆73的两端部弹性固定;两块橡胶支撑块79分别安装固定在左、右支撑壳体12、13前下部隆起位置处,对面料72提供柔性支撑;成型海绵 71粘接在支撑机构1的外轮廓上,缝纫好的面料72套装在成型海绵71的外廓上,用阴、阳粘接带75、76粘接封闭。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车载自动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车载自动按摩枕,由支撑机构、行走转向机构、按摩机构、敲击机构、安全挡板机构、控制电路和面料固定组件联接而成;支撑机构包括座椅插杆移动遮挡组件和支撑组件;行走转向机构包括行走减速器组件与行走转向组件;按摩机构包括按摩减速器组件、摇臂组件和安全缓冲组件;敲击机构包括敲击减速器组件和弹性按摩敲击组件;安全挡板机构包括揉捏辊挡板组件和中间挡板组件;行走转向机构、按摩机构、敲击机构、安全挡板机构和控制电路置于支撑机构内并与其连接固定,面料固定组件包覆在支撑组件的外表面轮廓上,并与其连接固定;按摩枕按中心线镜像对称变换位置其功能不变;整个装置由行走转向机构的座椅插杆可移动、旋转地固定在座椅的插座孔中;行走转向机构使整个装置沿所述的座椅插杆组件自动向前移动、再间歇式地,按照符合人体肩、颈部曲线的运行轨迹行进并旋转位移;按摩、敲击机构组合成模拟人手的揉捏与敲击双重动作,对人体实施柔性、宽范围的按摩;安全挡板机构在装置不工作时,对揉捏球头及其活动区域实施封闭遮挡,并对人体颈部提供柔性支撑;开始工作时,安全挡板机构先自动位移至支撑机构内部隐藏;停止工作前,整个装置及安全挡板机构自动复位;工作中,尤其当汽车尾部遇到冲击时,揉捏球头可在肩颈部压迫下,通过安全缓冲组件、弹性按摩敲击组件向后弹性位移,实现对人体肩颈部有效的安全缓冲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车载自动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机构的支撑组件包括左、右支撑壳体、左、右支撑板、上、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海绵体;上固定板前端的T型结构为摇臂组件揉捏与敲击留出活动空间,在其T型结构前下端有与下固定板的连接孔,在其T型结构的后面有与其垂直的加强筋,在其两侧共对称设有4个以上与左、右支撑板的联接孔;上固定板海绵体固定在上固定板T型结构的前端;下固定板前端有方向与按摩传动轴平行供安装中间挡板轴的轴套,在其两侧共有对称的4个以上与左、右支撑板的联接孔;左、右支撑壳体为对称结构,在其前下部隆起位置有方向与按摩传动轴平行的供安装揉捏辊挡板轴的轴套,在其隆起位置靠近左、右支撑板一侧开有供揉捏辊挡板组件活动的运动空间,在其前部隆起位置的上方有方向与按摩传动轴平行的面料固定杆安装孔,在其后下部对称位置设有供座椅插杆运动的移动槽,在其左、右外侧各有三个以上供与左、右支撑板联接的柱状孔;左、右支撑板为外轮廓对称但内部孔不完全对称的结构,在其下部相同位置对称开有反S型导轨槽,在其上部相同位置对称开有供安装带弹簧槽大轴承的封闭式斜长槽,在其中后部相同位置对称开有供安装敲击轴承的孔,在前端中部对称开有供左、右摆臂活动的开放空间,在其中部分别开有不对称的与按摩电机座、敲击电机座的联接孔,并仅在其左支撑板下部的中间与后侧开有与行程开关的联接孔;左、右支撑壳体分别固定在左、右支撑板外侧,上、下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在左、右支撑板内侧,同时上固定板T型结构的前下端与下固定板前端固定,6个零件相互联接构成支撑机构框体;在支撑机构框体上位于左、右支撑板下部与下固定板底面之间构成供行走支撑架固定板移动的封闭空间;所述的支撑机构的座椅插杆移动遮挡组件为左右对称相同结构,包括滑动导向槽、遮挡弹簧片、拉板和铆钉;滑动导向槽的截面呈Π型,两个滑动导向槽分别沿左、右支撑壳体后下部的内廓线,对中覆盖于供座椅插杆组件移动的移动槽之上, 并分别与左、右支撑壳体联接固定;两个遮挡弹簧片分别置于滑动导向槽的Π型槽中,其前端分别用铆钉与两个拉板联接固定;拉板呈L型,在其竖直面开有封闭长槽,2个螺钉分别穿过2个拉板封闭长槽可滑动地将拉板固定于左、右行走支撑架的前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车载自动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转向机构的行走减速器组件包括行走支撑架固定板、左、右行走支撑架、电机、蜗杆、带齿轮蜗轮、组合齿轮、扭矩齿轮、行走传动轴组件、短传动轴、行走轴定位套A和 B、电机固定板、行走支撑板、行走支撑杆、大,小轴承、座椅插杆、插杆盖帽和弹簧卡圈;行走支撑架固定板的H型两端对称制有与左、右行走支撑架、座椅插杆的联接孔,在其H型中部开有与拉杆座的联结孔;左行走支撑架U型的右端有两个大轴承的安装孔,在两轴承孔上部有凸台,凸台的两侧面负责行走转向机构在到达前、后极限位置时触碰前、后极限开关实现安全限位,在其右端的前侧有与座椅插杆移动遮挡组件中拉板的联接孔,在其U型左端的上方有与左拉杆的联接孔,在其U型底面有与行走支撑架固定板的联接孔;在L型的右行走支撑架侧面上部有与电机固定板联结的孔,在其L型侧面中部有三个轴承孔,在其L型侧面下部有与支撑杆的联结孔,在其L型侧面的前端有与座椅插杆移动遮挡组件中拉板的联接孔,在其L型底面有与右行走支撑架的联接孔;H型行走支撑架固定板的一端分别穿过左、右支撑板下部与下固定板底面之间的封闭空间,将左、右行走支撑架分别固定在其H型的两侧;在行走支撑板上有两小轴承的安装孔及与电机固定板、右拉杆、行走支撑杆的联接孔;右行走支撑架、电机固定板、行走支撑杆、行走支撑板相互连接固定,构成行走减速器组件的框架;所述的行走传动轴组件包括位于左、右支撑板内侧的两个导向齿轮、码盘和行走传动轴,四者为钢塑一体结构;行走传动轴的大端套上轴承后穿过左支撑板上的导轨槽,装入左行走支撑架U型右端后方的大轴承孔内,轴的小端套上轴承后穿过右支撑板上的导轨槽、右行走支撑架L型侧面后方的大轴承孔,顺序把行走轴定位套B、弹簧卡圈、轴定位套B 与A、两个可相对于轴旋转的组合齿轮及与轴键结的扭矩齿轮装在轴上,将轴的小端可旋转的固定在支撑板后端的小轴承孔内;短传动轴两端分别可旋转的安装在右行走支撑架最下面、支撑板前端的两个小轴承孔内,其轴上顺序套装着定位套A、可相对于轴旋转的带齿轮蜗轮和2个组合齿轮;电机与呈反之字型的电机固定板连接,其输出轴上安装有蜗杆;蜗杆与带齿轮蜗轮相啮合,带齿轮蜗轮的齿轮与安装在行走传动轴上的第一个组合齿轮上的大齿轮啮合,而后安装在行走传动轴上的2个组合齿轮与安装在短传动轴上的2个组合齿轮, 分别两两成对大小齿轮按顺序相互啮合,安装在短传动轴上靠近行走支撑板的小齿轮与扭矩齿轮相啮合,带动行走传动轴组件旋转;所述的座椅插杆形似曲柄,曲柄的一端为连接轴另一端为插杆;两个座椅插杆分别将连接轴插入行走支撑架固定板的两个插杆连接孔中用螺钉固定,而后将插杆盖帽压入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安全车载自动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转向机构的行走转向组件包括异型齿条、轴承和导向轴;在行走传动轴组件上,两个导向齿轮的外侧安分别装有两个轴承,可滚动地置于左、右支撑板上的反S型导轨槽内;导向轴位于行走传动轴组件的前面,轴的两端分别穿过左、右支撑板上的导轨槽, 装入左、右行走支撑架前端两侧的大轴承孔内,在导向轴上的左、右支撑板处反S型导轨槽处的位置上可滚动地安装有两个轴承,并用弹簧卡圈固定;两个异形齿条分别安装固定在左、右支撑板的下部内侧,异型齿条的节曲线形状与左、右支撑板上的反S型导轨槽相匹配;异形齿条与导向齿轮两两相啮合;所述的行走传动轴组件、导向轴上反S型导轨槽处的 4个轴承,通过与左、右行走支撑架的连接而与座椅插杆的位置相对固定,当导向齿轮正反向转动时,驱动异形齿条带动左、右支撑板及安装其上的所有装置尤其是揉捏球头,在4个轴承的滚动支撑下,沿反S型导轨槽曲面构成的符合人体肩、颈部曲线的运行轨迹往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车载自动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机构的减速器组件包括按摩电机、按摩电机座、按摩支承板、小轴承、大齿轮、按摩支撑杆、蜗轮齿轮轴组件、按摩轴定位套A、B、弹簧卡圈和按摩传动轴组件;按摩电机座、按摩支承板、按摩支撑杆和左支撑板相互固定连接,构成按摩机构减速器的框架;按摩电机固定在按摩电机座上,输出轴为蜗杆轴;蜗轮齿轮轴组件由蜗轮轴、蜗轮和小齿轮组成,三者为钢塑一体结构,可旋转地固定在左支撑板和按摩支承板上的小轴承孔内;按摩传动轴组件由按摩传动轴、位于左,右支撑板间对称倾斜的左、右偏心轴和中间的按摩码盘组成,四者为钢塑一体结构;按摩传动轴组件其轴的大端装入右支撑板的带弹簧槽大轴承孔内,其轴的小端穿过左支撑板的带弹簧槽大轴承孔,由右至左顺序安装有按摩轴定位套A、 弹簧卡圈、按摩轴定位套A及与该轴键接的大齿轮和按摩轴定位套B,将轴的小端可旋转地固定在按摩支承板带弹簧槽小轴承孔内;按摩电机蜗杆与蜗轮轴组件上的蜗轮相啮合;蜗轮轴组件上的小齿轮与按摩传动轴组件上大齿轮相啮合;所述的按摩机构的安全缓冲组件包括带弹簧槽大、小轴承,大、小缓冲弹簧;带弹簧槽小轴承可滑动地安装在按摩支承板的斜长轴承槽内,小缓冲弹簧的一端挂接在带弹簧槽小轴承的弹簧槽内,另一端挂接在按摩支承板的固定螺钉上;两个带弹簧槽的大轴承可滑动的安装左,右支撑板上部的封闭式斜长轴承槽内,在左、右支撑板外侧的带弹簧槽大轴承弹簧槽上,分别挂接两个大缓冲弹簧, 弹簧的另一端,挂接在左右支撑板外侧的的弹簧固定孔内;所述的按摩机构的摇臂组件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轴承座、摆动轴承、揉捏轴套、前、后万向节座、f 15弹簧卡圈、揉捏球头和左、右摆臂组件;左、右摆臂组件的上部为可与轴承座配合半环状轴承座套,左、右摆臂组件下部向前弯曲且对称的向两外侧弯曲,中部的后面开有供安装万向球头杆的U型槽, 在U型槽的上、下方有固定前、后万向节座的孔,两个揉捏支撑杆分别穿过左、右摆臂组件下部的与按摩传动轴相垂直的定位孔后焊接固定;两个揉捏球头轴孔内各相对装入两个揉捏轴套,分别套装并可旋转地固定在揉捏支撑杆上;两个轴承座内各安装2个摆动轴承,2 个轴承座分别与左、右摆臂组件固定联接,摆动轴承内孔分别套在按摩传动轴组件上的左、 右偏心轴上,由两个f 15弹簧卡圈分别将左、右对称的2个摇臂组件可旋转、摆动地固定在左、右偏心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车载自动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敲击机构的敲击电机减速器组件,包括敲击电机、蜗轮、敲击传动轴组件、敲击支撑板、敲击轴承、敲击轴定位套、弹簧卡圈、小轴承、敲击支撑杆和敲击电机座;敲击电机座、敲击支撑板、敲击支撑杆和右支撑板,相互联接固定构成敲击电机减速器框体;敲击电机固定在敲击电机座上,输出轴为蜗杆轴;敲击传动轴组件由敲击轴、位于左、右支撑板之间,偏心方向相差180度的两偏心轴和敲击码盘座组成,四者为钢塑一体结构;敲击传动轴组件的大端固定于左支撑板的敲击轴承孔内,小端穿过右支撑板上的敲击轴承的孔后,由左至右将敲击轴定位套、弹簧卡圈、敲击轴定位套、与轴键接固定的蜗轮和敲击轴定位套按顺序装在敲击传动轴组件上,将其小端可旋转的固定于敲击支撑板的小轴承孔内;电机上的蜗杆轴与蜗轮相啮合;所述的敲击机构的弹性按摩敲击组件为对称相同结构,包括敲击轴承座、轴承、万向球头杆、弹簧前、后套筒、压缩弹簧、弹性垫圈、垫圈、纟5弹簧卡圈和步8 弹簧卡圈;万向球头杆一端为球头,另一端为台阶杆,两球头端可旋转、摆动的固定于左、右摆臂中部的前、后万向节座内;弹簧前套筒一端为桶形内螺扣另一端为台阶杆滑动大孔; 弹簧后套筒一端为桶形外螺扣另一端为扁圆形,其底部有台阶杆滑动小孔;万向球头杆的台阶杆穿过弹簧前套筒的大滑动孔,在杆上顺序装上弹性垫圈、垫圈、f 5弹簧卡圈和压缩弹簧,插入后套筒底部小滑动孔,旋紧内外桶形螺扣,使万向球头杆可压缩移动的固定于弹簧前、后套筒内;半圆形纵截面的敲击轴承座一端有扁圆形开口槽;两个敲击轴承座包裹在一个轴承上,并将弹簧后套筒扁圆形的一端,可摆动的固定在两个敲击轴承座的扁圆形开口槽内;两个轴承分别安装在敲击传动轴组件的两个偏心轴上,由# 8弹簧卡圈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安全车载自动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挡板机构中的揉捏辊挡板组件为左右对称件,包括左、右拉杆、轴钉、左、右揉捏辊安全挡板组件和挡板海绵;拉杆为之字形状,两端有孔;左、右揉捏辊安全挡板组件包括各自的挡板轴与左、右半环形挡板,2个挡板轴与左、右半环形挡板分别为钢塑一体结构;两个对称挡板轴分别可旋转的固定在左、右支撑壳体的轴孔内;左拉杆的一端由轴钉与左行走支撑架可旋转的固定,另一端由轴钉与左半环形挡板外侧可旋转的固定;右拉杆的一端由轴钉与行走支撑板可旋转的固定,另一端由轴钉与右半环形挡板外侧可旋转的固定;两块挡板海绵分别固定在左、右半环形挡板的前外侧;固定在行走支撑板、左行走支撑架上的左、右拉杆绞点与座椅插杆的位置相对固定,当导向齿轮驱动异形齿条时,带动左、 右支撑板及安装其上左、右支撑壳体上的揉捏辊挡板的轴孔,与所述的左、右拉杆绞点形成相对位移,使左、右拉杆完成了对左、右揉捏辊挡板组件开启与闭合的旋转拉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车载自动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挡板机构中的中间挡板组件为左右对称件,包括左、右中间挡板、中间挡板拉杆、拉杆座、长、短拉杆轴,挡板轴、弹簧卡圈和中间挡板海绵;左、右中间挡板后部为挡板轴孔前部为拉杆轴孔;挡板轴分别穿过左、右挡板轴孔、下固定板前端中部轴孔后,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板前部内侧联接固定;拉杆座下部有与行走支撑架固定板的联接孔、上部有与中间挡板拉杆的联接孔;拉杆座下部与行走支撑架固定板连接固定;中间挡板拉杆为H 型,两端各开有两个轴孔,其上端将拉杆座上部夹在中间,短拉杆轴同时穿过中间挡板拉杆上端的两个轴孔与拉杆座上部的轴孔后,用弹簧卡圈在轴的两端固定;长拉杆轴分别穿过左、右中间挡板轴孔和中间挡板拉杆两个轴孔后,并用弹簧卡圈在轴的两端固定;两块中间挡板海绵分别固定在左、右中间挡板的外侧;在拉杆座上的中间挡板拉杆绞点与座椅插杆的位置相对固定,当导向齿轮驱动异形齿条时,带动其上的中间挡板轴,与所述的中间挡板拉杆绞点形成相对位移,使中间挡板拉杆完成了对左、右中间挡板的开启与闭合的旋转拉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车载自动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行程开关、槽型光电开关、内置线路板、电源开关、插座、电线、揉捏和敲击光电开关支架;揉捏和敲击光电开关支架固定在下固定板后端,两个槽型光电开关分别固定在揉捏和敲击光电开关支架上;另一个槽型光电开关固定在中间挡板拉杆座上,行走码盘、按摩码盘、敲击码盘分别对称置于三个槽型光电开关槽中间;两个行程开关分别固定在左支撑板前下部与后下部、内置线路板固定在左、右支撑板上部;电源开关固定在左支撑壳体内侧;插座通过导线与内置线路板连接,置于整个装置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车载自动按摩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面料固定组件包括,成型海绵、面料、面料固定杆、耐磨内衬、弹簧、阳粘接带、阴粘接带、橡胶支撑块、半封闭包边槽;面料被裁剪缝纫成底部有开口,并沿两个供座椅插杆移动槽位置处有开口的可包覆在支撑组件的外表面轮廓上的形状;阴、阳粘接带沿与按摩传动轴平行的方向缝纫固定在面料的左、右支撑壳体底部开口处;耐磨内衬缝纫固定在按摩揉捏区域内侧;沿按摩枕正面向内凹陷的轮廓内侧,耐磨内衬缝纫出半封闭包边槽;面料固定杆穿过半封闭包边槽,两端分别插入左、右支撑壳体上的面料固定杆安装孔,将面料、耐磨内衬沿内凹轮廓拉紧固定;固定杆安装孔中的两弹簧对面料固定杆的两端部弹性固定;两块橡胶支撑块分别安装固定在左、右支撑壳体前下部隆起位置处,对面料提供柔性支撑;成型海绵粘接在支撑机构的外轮廓上,缝纫好的面料套装在成型海绵的外廓上,用阴、阳粘接带粘接封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车载自动按摩枕,它包括支撑机构、行走转向机构、按摩机构、敲击机构、安全挡板机构、控制电路和海绵面料固定组件联接而成;各机构均置于支撑机构内并与其连接固定,面料固定组件包覆在支撑组件的外轮廓上;整个装置由行走转向机构的座椅插杆可移动、旋转地固定在座椅上;本发明能取代原车载靠枕,工作时装置自动地、间歇式地按照符合人体肩、颈部曲线的轨迹行进并旋转位移,实施揉捏与敲击双重按摩动作;安全挡板机构对揉捏球头及其活动区域实施封闭遮挡并对人体颈部提供柔性支撑保护;当汽车尾部遇到冲击时,安全缓冲、弹性按摩敲击组件向后弹性位移,实现对人体安全保护。
文档编号B60N2/48GK102371922SQ20101025458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7日
发明者焦志毅, 焦登科 申请人:焦志毅, 焦登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