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164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水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中的散热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用水箱。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车用水箱散热片大多采用波形V型结构,V型距离尺寸0. 4厘米左右, 三组扁形散热水管对称排列。但现有车用水箱V型散热片设计太密集,因此在实际使用时, 灰尘易堵塞,造成吸风量不足,水温升高,长时间高温工作,容易使发动机受到损害,同时V 型散热片日久灰尘堵塞后极难清理干净。且V型结构也不便于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水箱,以提高散热效果,且在灰尘堵塞后便
于清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水箱,包括散热管、散热片、注水口、热水进水口和冷却水进水口,所述散 热管为圆形管,所述散热片为一字型板材。优选的,上述车用水箱中,所述散热片中间设有两个或三个供所述散热管插入的 孔。优选的,上述车用水箱中,所述散热管为铜管。优选的,上述车用水箱中,所述散热片为铝板材。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水箱通过采用一字型散热 片和圆形散热管相串联的形式不止,与现有的车用水箱相比散热表面积大,水容量大且循 环快,新而散热效果更好,另外由于散热片采用一字型板材,使得两个散热片之间的距离均 勻,不易被灰尘堵塞,堵塞后也便于清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水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水箱,以提高散热效果,且在灰尘堵塞后便于清理。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3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水箱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注水口,2为热水进水口,3为冷却水进水口,4为散热管,5为散热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水箱,包括散热管4、散热片5、注水口 1、热水进水口 2和冷 却水进水口 3,所述散热管4为圆形管,所述散热片5为一字型板材。一字型散热片和现有 的V字形散热片的区别在于V字形散热片在夹角处不易散热,且易被灰尘堵塞影响散热效 果,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的距离均勻,散热面积大,且不易堵塞灰尘。 圆形散热管和现有的扁形散热管的区别在于扁形散热管中的水循环较慢,从而会影响散 热效果,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形散热管4内部空间较大,循环较快,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效
^ 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水箱中的散热片5中间设有两个或三个(两个或三个本实 用新型的优选,也可以多于三个)供散热管4插入的孔,即在一个散热片的χ轴方向上设置 多个散热管,而y轴方向上设置两个散热管。散热管4为铜管。散热片5为铝板材。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 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车用水箱,包括散热管、散热片、注水口、热水进水口和冷却水进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为圆形管,所述散热片为一字型板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中间设有两个或三个供 所述散热管插入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为铜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为铝板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用水箱,包括散热管、散热片、注水口、热水进水口和冷却水进水口,所述散热管为圆形管,所述散热片为一字型板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水箱通过采用一字型散热片和圆形散热管相串联的形式不止,与现有的车用水箱相比散热表面积大,水容量大且循环快,新而散热效果更好,另外由于散热片采用一字型板材,使得两个散热片之间的距离均匀,不易被灰尘堵塞,堵塞后也便于清理。
文档编号B60K11/04GK201659881SQ20102010933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日
发明者曹淑梅 申请人:曹淑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