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7206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栖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援车,特别是一种两栖救援车。
技术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国内外两栖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起初,两栖技术主要集中在军工企业,但随着各种突发事故的发生,两栖技术逐渐从军工走向民间, 各种两栖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充斥着世界的各个角落。近几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和煤矿事故频频发生,使得发展救生设备显得迫在眉睫,同时进军救生设备行业成为商家角逐的焦点。 典型的是固定式救生舱和可移式救生舱,全国有30多家研发生产救生舱。但目前各家的救生舱大多没有正式投产、应用于煤矿,甚至全世界还没有一台救生舱有过救人的记录。而且多数舱体存在隔热,抗冲击能力差,机动性低,可存活时间短,不能潜水,全天候工作能力差等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备全天候的工作能力,既可陆地行走又可潜水航行,抗热防爆,抗冲击,存活时间长等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行走装置、通讯装置、导航定位装置、电气控制装置、动力装置、制氧及排污装置、水密装置、机械人及测试勘察装置、驾驶舱、储藏舱、 清障装置和潜浮装置。其特征是,行走装置采用履带式结构,用卡紧装置将履带架卡在轴上,将带有卡紧装置的履带架固定在车的底盘上,用销轴沿履带方向将履带架和车底盘固定在一起,两电机分别通过传动链与履带驱动轮连接,电池和电机由电缆连接,两电机分别通过传动链带动履带驱动轮,转向时,通过两电机速度差控制。通讯装置安装在驾驶舱顶部,通讯装置采用小灵通无线通讯。导航定位装置为救生车安装识别卡,在井下不同的区域放置识别基站,基站配有不间断电源和蓄电池,通过通信电缆与地面传输接口连接,传输接口再连接计算机。当救生车通过或接近巷道内的任何一个基站时,基站马上就感应到信号, 并上传到地面计算机,并显示当前位置(即区域定位),同时位置信息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照明装置是在救生车外部前端两侧用2个矿用照明灯,舱内用2个直流LED照明灯。动力装置电源采用煤矿中常用且技术比较成熟的铅酸电池组,它主要为整车驱动电机和控制装置提供电源。总容量暂定700Ah,总重量约为5吨,总体积约細。用两台45KW交流感应电机通过减速机分别驱动两侧履带的驱动轮,由变频器控制电机正反转及转速,实现整车的行走及转弯。采用交流感应电机,在整车制动或下坡时,可作为发电机向蓄电池充电,可有效延长行使里程15% -25%。制氧及排污系统安装在驾驶舱的后端尾部,由氧气储存释放装置、空气循环装置、氧气再生装置组成,为舱内提供新鲜的氧气。能保障车内人员正常呼吸, 目的是将车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杂质控制在标准值以下,同时为车内提供合格的氧气,从而满足车内人员的呼吸要求。正常成年人一天呼吸需要消耗氧气0. 75kg,呼出二氧化碳OJkg,6个人按照4天的生存时间总需要氧气为Wkg,呼出的二氧化碳为21. meg。排污装置由太空坐便和特制塑料袋组成。水密装置采用石棉橡胶圈密封,能耐高温,耐高压,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机械人及测试勘察装置,在驾驶舱的前端安装了测试勘察装置。驾驶舱由操纵装置和控制装置组成,储藏舱为了使得救援人员和机组人员能够长时间存活于舱内,储存舱内储存了足够的食物和水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在驾驶舱内还安装有清障装置和潜浮装置,清障装置由两个全液压的清障机械手组成。在驾驶舱舱门的四周安装有水密装置,潜浮装置是用钢板制成的两个储水仓,分别安装在驾驶舱的前端和后端,在有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上浮和下沉来避障前行。潜浮装置还可以通过上浮和下潜开展救援工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已有的救生舱相比本产品具有机动性好、可靠性高、性价比高、具有两栖全天候工作能力等优点。能实现塌方事故,透水事故等各种事故的救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是由行走装置1、通讯装置2、导航定位装置3、电气控制装置4、动力装置5、制氧及排污装置6、水密装置7、机械人及测试勘察装置8、驾驶舱10、储藏舱11、清障装置11和潜浮装置12组成的。行走装置1采用履带式行走方式,履带安装在履带架上,用卡紧装置将履带架卡在轴上,将带有卡紧装置的履带架固定在车的底盘上, 用销轴沿履带方向将履带架和车底盘固定在一起。使履带和车底盘保持平衡,不能上下窜动。驱动为双侧电机驱动,电池和电机由电缆连接,两电机分别通过传动链带动履带驱动轮,转向时,通过两电机速度差控制。通讯装置2采用小灵通无线通讯,安装在驾驶舱9的顶部。导航定位装置3为救生车安装识别卡,在井下不同的区域放置识别基站,基站配有不间断电源和蓄电池,通过通信电缆与地面传输接口连接,传输接口再连接计算机。当救生车通过或接近巷道内的任何一个基站时,基站马上就感应到信号,并上传到地面计算机,并显示当前位置(即区域定位),同时位置信息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电器控制装置4安装在驾驶舱的舱内,照明装置是在救生车外部前端两侧用2个矿用照明灯,舱内用2个直流LED 照明灯。动力装置5电源采用煤矿中常用且技术比较成熟的铅酸电池组,它主要为整车驱动电机和控制装置4提供电源。总容量暂定700Ah,总重量约为5吨,总体积约細。用两台 45KW交流感应电机通过减速机分别驱动两侧履带的驱动轮,由变频器控制电机正反转及转速,实现整车的行走及转弯。采用交流感应电机,在整车制动或下坡时,可作为发电机向蓄电池充电,可有效延长行使里程15%-25%。制氧及排污装置6安装在驾驶舱的后端底部, 目的是将车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杂质控制在标准值以下,同时为车内提供合格的氧气,从而满足车内人员的呼吸要求。正常成年人一天呼吸需要消耗氧气0.7^g,呼出二氧化碳OJkg,6个人按照4天的生存时间总需要氧气为Wkg,呼出的二氧化碳为21. 6kg。制氧及排污装置由氧气贮存释放装置、空气循环装置、氧气再生装置等组成。排污装置由太空坐便和特制塑料袋组成。在驾驶舱的舱门四周安装有水密装置7,用水密装置7密封舱门, 防止水从舱门泄露到驾驶舱内。水密装置采用石棉橡胶圈密封,能耐高温,耐高压,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机械人及测试勘察装置8安装在驾驶舱的前端,驾驶舱由操纵装置和控制装置组成,储藏舱室10为了使得救援人员和机组人员能够长时间存活于舱内,储存舱内储存了足够的食物和水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清障装置11安装在驾驶舱的前端,潜浮装置 12是用钢板制成的储水仓共有两个,分别安装在驾驶舱的前端和后端,本实施例的附图只是在驾驶舱画了一个潜浮装置12,后端的省略了,两个储水仓应该对称安装。清障装置11 由两个全液压的清障机械手组成。潜浮装置如在有水的情况可以通过上浮和下沉来避障前行。还可以通过上浮和下潜开展救援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两栖救援车,包括行走装置、通讯装置、导航定位装置、电气控制装置、动力装置、制氧及排污装置、水密装置、机械人及测试勘察装置、驾驶舱、储藏舱、清障装置和潜浮装置,其特征是,行走装置采用履带式结构,用卡紧装置将履带架卡在轴上,将带有卡紧装置的履带架固定在车的底盘上,用销轴沿履带方向将履带架和车底盘固定在一起,两电机分别通过传动链与履带驱动轮连接,电池和电机由电缆连接,通讯装置安装在驾驶舱顶部, 导航定位装置为救生车安装识别卡,传输接口连接计算机,制氧及排污装置安装在驾驶舱的后端尾部,在驾驶舱舱门的四周安装有水密装置,在驾驶舱的前端安装了测试勘察装置, 在驾驶舱内还安装有清障装置和潜浮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救援车,其特征是,制氧及排污装置由氧气储存释放装置、空气循环装置、氧气再生装置组成,排污装置由太空坐便和特制塑料袋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救援车,其特征是,救援车在外部前端两侧安装2个矿用照明灯,舱内安装2个直流LED照明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救援车,其特征是,清障装置由两个全液压的清障机械手组成,潜浮装置是用钢板制成的两个储水仓,分别安装在驾驶舱的前端和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救援车,其特征是,通讯装置采用小灵通无线电话通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救援车,其特征是,驾驶舱的驾驶室由操纵装置和控制装置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栖救援车,包括行走装置、通讯装置、导航定位装置、电气控制装置、动力装置、制氧及排污装置、水密装置、机械人及测试勘察装置、驾驶舱、储藏舱、清障装置和潜浮装置,其主要特征是,行走装置采用履带式结构,两电机分别通过传动链与履带驱动轮连接,在驾驶舱内安装有通讯装置、导航定位装置、电气控制装置、动力装置、制氧及排污装置、水密装置、机械人及测试勘察装置、驾驶舱、储藏舱、清障装置和潜浮装置,其优点是,机动性好、可靠性高,具有两栖全天候工作能力,能实现塌方事故,透水事故等各种事故的救援。
文档编号B60F3/00GK201998754SQ20102052764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4日
发明者姚鹏, 席伟, 曲凯, 李波, 苗澍, 董然, 高东升 申请人:沈阳北方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