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767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汽车等的车辆的室内的杯架,尤其涉及杯保持部件与盖部件的开闭操作连动而弹出的形式的杯架。
背景技术
作为设置于汽车等的车辆的车室内,且保持杯、饮料罐、塑料瓶等以免其颠倒的杯架,已知的有如下的弹出式的杯架,该杯架具有壳主体,划定在上方具有开口部的容纳室; 盖部件,能够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打开上述开口部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地安装于上述壳主体上;杯保持部件,包含杯保持形状部;平行连杆机构,连接上述壳主体和上述杯保持部件,且在上述容纳室内的下降位置与比上述开口部靠上方的上升位置之间可移动地保持上述杯保持部件;以及连接机构,可连动地连接上述盖部件和上述杯保持部件,且通过上述盖部件从上述关闭位置向上述打开位置移动,使上述杯保持部件从上述下降位置向上述上升位置上升移动,通过上述盖部件从上述打开位置向上述关闭位置移动,使上述杯保持部件从上述上升位置向上述下降位置下降移动(例如、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0-137761号公报在如上所述的弹出式的杯架中,若手或塑料瓶等碰到处于上升位置的杯保持部件,下压杯保持部件的载荷作用于杯保持部件,则杯保持部件不慎下降。因此,由杯保持部件保持的杯变得不稳定。另外,由于若在杯保持部件保持杯的状态下,下压杯保持部件的载荷作用于杯保持部件,则杯被夹在杯保持部件与盖部件之间,杯保持部件的下降被阻止,因此对杯保持部件施加过量的负载。由此,存在杯保持部件破损的危险。尤其,连接壳主体和杯保持部件的平行连杆机构包括将一端绕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分别与上述杯保持部件的左右两侧部连接,并将另一端可转动地与上述壳主体连接的左右一对的第一连杆部件;以及长度与上述第一连杆部件相等,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与上述杯保持部件和上述第一连杆部件的连接位置不同的位置将一端绕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与上述杯保持部件的左右方向中间部连接,并将另一端可转动地与上述壳主体连接的第二连杆部件,第一连杆部件的转动面(与转动轴线正交的平面)和第二连杆部件的转动面不在同一平面上,而位于在轴线方向上不同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若下压杯保持部件的载荷作用于杯保持部件,则杯保持部件以左右方向作为扭转轴线而容易扭转变形,通过扭转变形,杯保持部件的左右端部容易以“鞠躬”的方式下降。由此,由杯保持部件保持的杯容易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弹出式的杯架中,避免由于杯保持部件的不慎的下降移动或扭转变形而由杯保持部件保持的杯变得不稳定的情况,还避免由于过量的下压负载作用于杯保持部件而杯保持部件破损的情况。本发明的杯架具有壳主体12,划定在上方具有开口部14的容纳室16 ;盖部件 20,能够在关闭上述开口部14的关闭位置与打开上述开口部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地安装于上述壳主体12上;杯保持部件60,包含杯保持形状部62 ;平行连杆机构50,连接上述壳主体12和上述杯保持部件60,并且在上述容纳室16内的下降位置与比上述开口部14靠上方的上升位置之间可移动地保持上述杯保持部件60 ;连接机构25、74,可连动地连接上述盖部件20和上述杯保持部件60,并且通过上述盖部件20从上述关闭位置向上述打开位置移动,使上述杯保持部件60从上述下降位置向上述上升位置上升移动,通过上述盖部件20 从上述打开位置向上述关闭位置移动,使上述杯保持部件60从上述上升位置向上述下降位置下降移动;以及制动用抵接部27、73,设置于上述杯保持部件60和上述盖部件20上, 在上述盖部件20处于上述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作用于上述杯保持部件60的下压载荷不足预定值时,上述制动用抵接部彼此抵接而限制上述杯保持部件60向下方移动,在上述盖部件 20处于上述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上述下压载荷为预定值以上时,上述制动用抵接部从限制向下方移动的抵接状态脱离而允许上述杯保持部件60向下方移动。根据该结构,在盖部件20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不足预定值的下压载荷作用于处于上升位置的杯保持部件60时,通过设置于杯保持部件60和盖部件20上的制动用抵接部27、73彼此抵接,限制杯保持部件60的包括扭转变形的向下方的移动。由此,避免由杯保持部件60保持的杯不稳定。对此,若盖部件20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预定值以上的下压载荷作用于处于上升位置的杯保持部件60,则上述制动用抵接部27、73从抵接状态脱离,杯保持部件60能够向下方移动。由此,避免过量的下压负载作用于杯保持部件60,防止杯保持部件60破损。本发明的杯架作为一个实施方式,上述平行连杆机构50包括左右一对的第一连杆部件52,将一端绕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分别与上述杯保持部件60的左右两侧部连接,将另一端与上述壳主体12可转动地连接;以及第二连杆部件M,长度与上述第一连杆部件52相等,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与上述杯保持部件60和上述第一连杆部件52的连接位置不同的位置,将一端绕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与上述杯保持部件60的左右方向中间部连接,将另一端与上述壳主体12可转动地连接。由此,在前后的连杆部件5254在枢轴方向上斜交叉的平行连杆机构50中,杯保持部件60容易以左右方向作为扭转轴线而扭转变形,虽然由杯保持部件60保持的杯容易变得不稳定,但是通过制动用抵接部27、73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本发明的杯架优选的是具有如下结构,第一连杆部件52在上述杯保持部件60的前侧部分与该杯保持部件60连接,第二连杆部件M在上述杯保持部件60的后侧部分与该杯保持部件60连接,上述连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上述杯保持部件60的左右两侧的后侧部分和上述盖部件20的左右两侧上的沿水平方向长的长槽部74 ;以及与该长槽部可滑动地配合的凸部25。根据该结构,平行连杆机构50与连接机构25、74的配置在位置上不重复,在空间上有利,组装工作不麻烦。本发明的杯架优选的是具有如下结构,上述杯保持部件60的上述杯保持形状部 62形成立起的上述盖部件20的一侧敞开的半圆形状,上述杯架还具有辅助杯保持部件82,该辅助杯保持部件在上下方向可转动地设置于立起的上述盖部件20的前面,并且向上方受到弹簧力而向上述杯保持形状部62的一侧突出,利用插入上述杯保持形状部62的杯来抵抗弹簧力而被下压。根据该结构,从形状来看杯保持部件60容易扭转变形,但是能够稳定地保持大小、不同尺寸的杯、塑料瓶。本发明的杯架有选的是还具有将上述盖部件20向上述打开位置加力的弹簧机构32 以及在上述关闭位置选择性地保持上述盖部件20的锁定机构48。根据该结构,只解除锁定机构48,盖部件就利用弹簧机构32的弹力而位于打开位置,使用方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本发明的杯架,在盖部件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不足预定值的下压载荷作用于处于上升位置的杯保持部件时,即,手或塑料瓶等轻轻地碰到杯保持部件时,通过设置于杯保持部件和盖部件上的制动用抵接部彼此抵接,限制杯保持部件的包括扭转变形的向下方的移动。由此,避免由杯保持部件保持的杯不稳定。对此,若在盖部件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预定值以上的下压载荷作用于处于上升位置的杯保持部件,即,手或塑料瓶等强烈地与杯保持部件碰撞,则上述制动用抵接部从抵接状态脱离,杯保持部件能够向下方移动。由此,避免过量的下压负载作用于杯保持部件,防止杯保持部件破损。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杯架的一个实施例的关闭状态(容纳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杯架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开状态(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从右侧观察的本实施例的杯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左侧观察的本实施例的杯架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杯架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图6(A) (C)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杯架的各状态的剖视图。图中10-杯架,12-壳主体,14-开口部,16-容纳室,20-盖部件,25-连接销部,27-制动用抵接部,32-受扭螺旋弹簧,38-旋转阻尼器,48-锁定机构,50-平行连杆机构,52-前侧连杆部件(第一连杆部件),后侧连杆部件(第二连杆部件),60-杯保持部件,62-杯保持形状部,73-制动用抵接部,82-辅助杯保持部件,88-受扭螺旋弹簧,72-环形突起,74-长槽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对本发明的杯架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1 图6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例的杯架的各部件,只要没有特别记载材质,就是塑料成形品。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杯架的宽度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将在同一平面上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
杯架10具有壳主体12。壳主体12由上方开口的四方箱体构成,划定了在上方具有四边形状的开口部14的容纳室16。在壳主体12上,绕中心轴线X(参照图1 图4)可转动地安装有盖部件20,上述中心轴线X与壳主体1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水平地延伸。下面,对该盖部件20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盖部件20—体地形成有比开口部14稍小的四角板状的盖主体部22 ;以及从盖主体部22的左右两端部折弯90度而从盖主体部22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侧板部24。 在左右的侧板部M上,圆柱状的轴部沈、27 (参照图3、图4)彼此在同一轴线上分别向外侧方突出形成。在壳主体12的左右的侧壁部13上,与中心轴线X相同的轴线上形成有轴承凹部观、轴承孔30(参照图3、图4)。盖部件20的左右的轴部沈、27,可转动地与轴承凹部观、 轴承孔30配合。由此,盖部件20相对于壳主体12能够绕中心轴线X转动,能够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转动,上述关闭位置是如图1所示,弄倒成水平姿势而利用盖主体部22 关闭开口部14的关闭位置,上述打开位置是如图2所示,从关闭位置的图1中观察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大致90度而大致垂直地立起,从而打开开口部14的位置。此外,盖部件20的左右的侧板部24,比壳主体12的左右的侧壁部13更靠内侧,即位于容纳室16内。在轴部沈的外周上,安装有金属制的受扭螺旋弹簧32。受扭螺旋弹簧32将一端卡定于壳主体12,将另一端卡定于盖部件20,在图1、图2中观察,向顺时针方向、即打开位置对盖部件20加力。在盖部件20的一方的侧板部M上,形成有与轴部沈同心的1/4圆周的圆弧开口 34。在圆弧开口 34的大直径侧的内周部上形成有扇形齿轮36。在壳主体12的一方的侧壁部13的外侧上,安装有粘性阻尼式的旋转阻尼器38。旋转阻尼器38具有输入齿轮40,该输入齿轮40利用形成于一方的侧壁部13上的开口 15而位于容纳室16内。输入齿轮40 与扇形齿轮36啮合。由此,盖部件20的开闭,在旋转阻尼器38的阻尼作用下以低速进行。在壳主体12的另一方的侧壁部13的外侧上,固定安装有锁定用臂部件41的基端部。在锁定用臂部件41的前端固定有金属制的配合销43。配合销43贯通形成于侧壁部 13上的圆弧槽19而向容纳室16内突出。在盖部件20的另一方的侧板部M上,形成有包含心形部46的锁定用配合槽47 (参照图幻。在锁定用配合槽47上,可移动地配合有配合销43。由此,构成心形凸轮式交变动作的锁定机构48。该锁定机构48进行如下按压、全开的交变动作,即,通过在盖部件20处于关闭位置时与配合销43与心形部46配合,将盖部件 20保持在关闭位置上,并通过稍微按压处于关闭位置的盖部件20,解除上述保持。在壳主体12上,利用平行连杆机构50安装有杯保持部件60。杯保持部件60左右并列地具有两个半圆形状的杯保持形状部62,并且在左右两端和左右方向中央部具有腿状部64、66而形成大致E字形,上述杯保持形状部62将俯视时为立起的盖部件20、即处于打开位置的盖部件20的一侧(后侧)敞开。在壳主体12内的底部,作为用于平行连杆机构50的轴承部,在左右两端的前部和左右方向中央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分别形成有轴承部42、44。左右的轴承部42和中央的轴承部44位于在前后方向彼此不同的位置。平行连杆机构50包含长度彼此相等的、左右的前侧连杆部件(第一连杆部件)52 和配置于左右方向中央部的后侧连杆部件(第二连杆部件)M。左右配置的前侧连杆部件52,分别利用形成于一端的连杆连接部52A而与形成于杯保持部件60的左右的腿状部64的根部侧(前侧)上的连杆配合部68可转动地连接,并且利用形成于另一端的连杆连接部52B与左右前侧的轴承部42可转动地连接。中央配置的后侧连杆部件M,利用形成于一端的连接部54A与形成于杯保持部件 60的中央的腿状部66的前端侧上的连杆配合部70可转动地连接,并且利用形成于另一端的连杆连接部54B与中央的轴承部44可转动地连接。前侧连杆部件52与后侧连杆部件M的各连接部的转动,都是绕着向左右方向延伸且与上述的中心轴线X平行的轴线的转动。由此,前侧连杆部件52的转动面和后侧连杆部件M,都是与中心轴线X正交的平面,位于在中心轴线X的轴线方向(左右方向)彼此不同的位置。如上所述,平行连杆机构50连接壳主体12和杯保持部件60,并且在下沉于容纳室 13内的下降位置(容纳位置)与比开口部14靠上方的上升位置(弹出使用位置)之间可平行移动地保持杯保持部件60。由此,杯保持部件60保持水平姿势而在下降位置与上升位置之间平行移动。在杯保持部件60的左右的腿状部64的外侧面的后侧部分(比连杆配合部68靠后侧的部分)上,利用长圆形的环形突起72形成有沿水平方向长的长槽部74。在盖部件 20的左右的侧板部M的内侧面上,一体成形有连接销部(凸部)25。连接销部25可滑动地与长槽部74配合,可连动地连接盖部件20和杯保持部件60。由这种连接销部25和长槽部74构成了连动连接盖部件20和杯保持部件60的连接机构,通过盖部件20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杯保持部件60从下降位置向上升位置上升移动,通过盖部件20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杯保持部件60从上升位置向下降位置下降移动。在该实施例中,平行连杆机构50与由连接销部25和长槽部74构成的连接机构的配置在位置上不重复,在空间上有利,组装工作不麻烦。在盖部件20的盖主体部22的内侧面(处于打开位置的盖部件20的杯保持部件 60侧的面)上,向左右方向突出形成有两个托架80。在托架80上,分别通过形成于辅助杯保持部件82上的轴部84与形成于托架80上的轴承孔86的嵌合,绕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有舌片状的辅助杯保持部件82。左右的辅助杯保持部件82,处于按照杯保持部件60的每个杯保持形状部62与杯保持形状部62匹配的位置,并且利用金属制的受扭螺旋弹簧88的弹力分别个别地向上方被加力,如图5所示,通过与托架80的制动部81抵接,在盖部件20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 保持大致水平的姿势,利用向下的外力抵抗受扭螺旋弹簧88的弹力而向下方转动位移。如图5所示,若在杯保持形状部62中放入杯或塑料瓶,则根据杯或塑料瓶的口径, 辅助杯保持部件82抵抗受扭螺旋弹簧88的弹力而向下方被下压。由此,辅助杯保持部件 82,即使在口径比较大的杯或塑料瓶和口径小的杯或塑料瓶的情况下,也被这些杯或塑料瓶的外表面压紧,辅助放入杯保持形状部62中的杯或塑料瓶的稳定保持。由此,杯保持部件60由于是包含杯保持形状部62的形状,容易扭转变形,能够稳定地保持大小、不同尺寸的杯、塑料瓶。另外,在壳主体12的底部和盖部件20的下侧(在打开位置的下侧),按照每个杯保持形状部62分别形成有俯视为半圆形的杯保持形状部17、29,这些杯保持形状部也辅助放入杯保持形状部62中的杯或塑料瓶的稳定保持。沿着盖部件20的左右的腿状部64的边缘部、详细而言,沿着盖部件20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时位于上侧的边缘部,向内侧突出形成有盖部件20侧的制动用抵接部27。环形突起72的后端侧形成能够与制动用抵接部27抵接的杯保持部件60侧的制动用抵接部 73。就制动用抵接部73而言,在盖部件20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杯保持部件60的前侧部分向下方被按压,通过杯保持部件60的扭转变形,如图6 (B)所示,杯保持部件60的前侧部分以“鞠躬”的方式稍微下降,从而从下侧与盖部件20的制动用抵接部27抵接。该制动部的结构根据各部的大小、位置的设定,在作用于杯保持部件60的下压载荷不足预定值的情况下,保持制动用抵接部73与制动用抵接部27抵接的状态而限制杯保持部件60的进一步向下方的移动,对此,在作用于杯保持部件60的下压载荷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如图6(C)所示,制动用抵接部73在向后方推开盖部件20的同时越过制动用抵接部27,从限制杯保持部件60向下方移动的抵接状态(图6(B)所示的抵接状态)脱离。下面,对上述结构的杯架10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盖部件20处于关闭位置的容纳状态下,若向箭头方向按压盖部件 20的前侧,则锁定机构48被解除,盖部件20利用受扭螺旋弹簧32的弹力以中心轴线X作为转动轴线,向在图1中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在旋转阻尼器38的阻尼作用下转动,位于图 2所示的打开位置。追随着该盖部件20的移动,杯保持部件60从下降位置向上升位置移动。由此,杯架10成为在杯保持部件60的各杯保持形状部62中容纳杯或塑料瓶等并保持这些杯或塑料瓶的状态。这样,只解除锁定机构48,盖部件20就利用受扭螺旋弹簧32的弹力而位于打开位置,因此使用方便,操作性好。在盖部件20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若在处于上升位置的杯保持部件60的一侧的腿状部64的根部(前侧)接触到手,或杯等与其碰到,则下压载荷作用于杯保持部件60。 若下压载荷作用于杯保持部件60,则就因为前后的连杆部件在枢轴方向成为斜交叉的本实施例的平行连杆机构50的结构,杯保持部件60以左右方向作为扭转轴线,比较容易发生扭转变形,通过该扭转变形,如图6(B)所示,杯保持部件60的左右端部以“鞠躬”的方式下降位移。如此,若杯保持部件60的前侧部分以“鞠躬”的方式稍微下降,则杯保持部件60 的制动用抵接部73从下侧与盖部件20的制动用抵接部27抵接。若作用于杯保持部件60 的下压载荷不足预定值,即、只是手或物品轻轻地与杯保持部件60碰撞,则如图6(B)所示, 保持制动用抵接部73与制动用抵接部27抵接的状态,限制杯保持部件60的进一步向下方的移动。由此,杯保持部件60不摇晃,由杯保持部件60进行的杯的保持变得稳定,保持了商品性高的稳定的杯保持状态。对此,若手或物品强烈地与杯保持部件60碰撞等,而预定值以上的下压载荷作用于杯保持部件60,则如图6(C)所示,制动用抵接部73在向后方推开盖部件20的同时越过制动用抵接部27,从限制杯保持部件60向下方移动的抵接状态(图6 (B)所示的抵接状态)脱离。由此,杯保持部件60能够向下方移动,避免对杯保持部件60施加过量的载荷,防止杯保持部件60由于过量载荷而破损。在使用杯架10之后,要想在壳主体12的容纳室16内容纳杯保持部件60,则用手使立起的盖部件20抵抗受扭螺旋弹簧32的弹力并绕中心轴线X,向在图2中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大致90度,如图1所示,使盖部件20返回到原来的关闭位置。若盖部件20返回到关闭位置,则利用锁定机构48,在关闭位置保持盖部件20。在盖部件20利用受扭螺旋弹簧32的弹力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的过程、和按压盖部件20而使盖部件20抵抗受扭螺旋弹簧32的弹力从打开位置返回到关闭位置的通常操作时,盖部件20的制动用抵接部27和杯保持部件60的制动用抵接部73如图5(A) 所示,处于分离的位置,不抵接,不阻碍这些开闭操作。本发明的杯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实施例。例如,制动用抵接部27以条状设置在盖部件20的边缘部,以及制动用抵接部73由环形突起 72的一部分构成,这种结构并不是必须的,如果这些制动用抵接部设置于盖部件20和杯保持部件60上,并且在作用于杯保持部件60的下压载荷不足预定值的情况下,保持制动用抵接部73与制动用抵接部27抵接的状态,在作用于杯保持部件60的下压载荷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从限制杯保持部件60向下方移动的抵接状态脱离,则哪种结构都可以。另外,平行连杆机构50不限于前后的连杆部件在枢轴方向成为斜交叉的实施例, 前后的连杆部件还可以是根据在枢轴方向相同的位置的最一般的平行连杆机构。
权利要求
1.一种杯架,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主体,划定在上方具有开口部的容纳室;盖部件,能够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打开上述开口部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地安装于上述壳主体上;杯保持部件,包含杯保持形状部;平行连杆机构,连接上述壳主体和上述杯保持部件,且在上述容纳室内的下降位置与比上述开口部靠上方的上升位置之间可移动地保持上述杯保持部件;连接机构,可连动地连接上述盖部件和上述杯保持部件,并且通过上述盖部件从上述关闭位置向上述打开位置移动,使上述杯保持部件从上述下降位置向上述上升位置上升移动,通过上述盖部件从上述打开位置向上述关闭位置移动,使上述杯保持部件从上述上升位置向上述下降位置下降移动;以及制动用抵接部,设置于上述杯保持部件和上述盖部件上,并且在上述盖部件处于上述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作用于上述杯保持部件的下压载荷不足预定值时,上述制动用抵接部彼此抵接而限制上述杯保持部件向下方移动,在上述盖部件处于上述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上述下压载荷为预定值以上时,上述制动用抵接部从限制向下方移动的抵接状态脱离而允许上述杯保持部件向下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平行连杆机构包括左右一对的第一连杆部件,将一端绕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分别与上述杯保持部件的左右两侧部连接,将另一端分别与上述壳主体可转动地连接;以及第二连杆部件,长度与上述第一连杆部件相等,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与上述杯保持部件和上述第一连杆部件的连接位置不同的位置,将一端绕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与上述杯保持部件的左右方向中间部连接,将另一端与上述壳主体可转动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件在上述打开位置在比上述杯保持部件靠后方的位置立起, 第一连杆部件在上述杯保持部件的前侧部分与该杯保持部件连接,第二连杆部件在上述杯保持部件的后侧部分与该杯保持部件连接,上述连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上述杯保持部件的左右两侧的后侧部分和上述盖部件的左右两侧上的沿水平方向长的长槽部;以及与该长槽部可滑动地配合的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上述杯保持部件的上述杯保持形状部形成将立起的上述盖部件的一侧敞开的半圆形状,上述杯架还具有辅助杯保持部件,该辅助杯保持部件在上下方向可转动地设置于立起的上述盖部件的前面,并且向上方受到弹簧力而向上述杯保持形状部的一侧突出,且利用插入上述杯保持形状部的杯来抵抗弹簧力而被下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上述杯架具有将上述盖部件向上述打开位置加力的弹簧机构以及在上述关闭位置选择性地保持上述盖部件的锁定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上述杯保持部件的上述杯保持形状部形成将立起的上述盖部件的一侧敞开的半圆形状,上述杯架还具有辅助杯保持部件,该辅助杯保持部件在上下方向可转动地设置于立起的上述盖部件的前面,并且向上方受到弹簧力而向上述杯保持形状部的一侧突出,且利用插入上述杯保持形状部的杯来抵抗弹簧力而被下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上述杯架具有将上述盖部件向上述打开位置加力的弹簧机构以及在上述关闭位置选择性地保持上述盖部件的锁定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上述杯架具有将上述盖部件向上述打开位置加力的弹簧机构以及在上述关闭位置选择性地保持上述盖部件的锁定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杯架。避免由于杯保持部件的不慎的下降移动或扭转变形而由杯保持部件保持的杯不稳定,避免由于过量的下压负载作用于杯保持部件而杯保持部件破损。设置制动机构(27、73),该制动机构在作用于杯保持部件(60)的下压载荷不足预定值的情况下,保持制动用抵接部(73)与制动用抵接部(27)抵接的状态,在作用于杯保持部件(60)的下压载荷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从限制杯保持部件(60)向下方移动的抵接状态脱离。
文档编号B60N3/10GK102381228SQ20111025394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7日
发明者岛尻尚广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