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遮阴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0647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顶遮阴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顶遮阴罩。
背景技术
目前,小汽车在城市里的数量越来越多。在一些大型停车场里,经常会发生开车人无法找到车位停车的情况。人们不得不把车子停在马路边上或空旷的露天广场上。但是这样一来,汽车将在烈日下暴晒。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当开车人打开车门准备开车时,会发现车内的温度非常高,令人非常难受,对于那些体质虚弱的人,车内涌出的热浪甚至会使人出现头晕的现象;此外,车顶在烈日的暴晒下,其表面上的烤漆很容易被晒化,加速车子的老化,需要开车人花费更多的金钱来养护车子,这就加重了开车人的负担,也相对地减少了车子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 且能有效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顶遮阴罩。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由筒体装置组成,所述筒体装置包括卷轴和基座,在所述卷轴内设置有一卷遮阴布I,在所述卷轴的圆周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卷轴中心轴走向的出布孔I,所述遮阴布I从所述出布孔I中拉出,在所述卷轴的轴端还设置有复位弹簧I,在所述基座的下部设置有若干吸盘,在所述吸盘内设置有磁铁。在所述筒体装置上还设置有一个小卷轴和挂钩,在所述小卷轴内设置有一卷遮阴布II,在所述小卷轴的圆周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小卷轴中心轴走向的出布孔II,所述遮阴布 II从所述出布孔II中拉出,在所述小卷轴的轴端还设置有复位弹簧II。所述若干吸盘通过节式伸缩杆与所述基座相连接,所述节式伸缩杆内设置有复位弹簧III,所述节式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吸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座相铰接。所述基座由磁性材料制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由包括卷轴和基座的筒体装置组成,通过从所述卷轴内拉出设置在所述卷轴内的遮阴布,通过几个卷轴的设置,整个车顶都将被所述遮阴布盖上,所以,通过所述磁铁,所述基座能稳固地固定在车顶上,所述遮阴布能把照射到车顶上的太阳光遮挡住,使得车内温度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值,为汽车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车内环境;所述底座能抵抗9 10级的大风,不容易被大风吹走;此外,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也简单,其成本较低,不会加大开车人的成本,也不破坏车体。由于所述吸盘与所述基座之间通过节式伸缩杆和复位弹簧III,所以,本发明对于不同的车顶均能适应,对于有一定弧度的车顶,所述吸盘以及所述磁铁能上下浮动并贴合车顶,能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由于本发明把遮阴布设计成双层的结构,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车内的温度,从而可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果。


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发明的正面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后视图5是在所述卷轴内同时设置两卷遮阴布时的简易示意图; 图6是在所述基座上设置磁性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
如图1、图3、图4所示,本发明由筒体装置组成,所述筒体装置包括卷轴1和基座2,所述卷轴1和所述基座2连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在车顶上设置三个筒体装置。在所述卷轴 1内设置有一卷遮阴布I 3。所述遮阴布I 3绕在设置于所述卷轴1内的轴上。在所述卷轴1的圆周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卷轴1中心轴走向的出布孔I 4,所述遮阴布I 3从所述出布孔I 4中拉出。在所述卷轴1的轴端还设置有复位弹簧I。在所述基座2的下部设置有若干个吸盘5,在所述吸盘5内设置有磁铁6。也可在所述基座2下部内侧设置磁性开关12, 如图6所示。此时,把所述基座设置成底面带一定弧度的形式。通过所述磁性开关12的设置,在把本发明放置在车顶上后,合上所述磁性开关6,使整个底座2紧紧地吸合在车顶上, 实现底座的固定。当把所述磁性开关12断开后,可轻松地把所述底座2从车顶上取下。此时,所述基座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在筒体装置上还设置有一个小卷轴7。在筒体装置的外壁上设置有挂钩8。在所述小卷轴7内设置有一卷遮阴布II 9。所述遮阴布II 9绕在设置于所述小卷轴7内的轴上。 在所述小卷轴7的圆周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小卷轴7中心轴走向的出布孔II 10,所述遮阴布 II 9从所述出布孔II 10中拉出。在所述小卷轴7的轴端还设置有复位弹簧II。所述若干吸盘5通过节式伸缩杆11与所述基座2相连接,所述节式伸缩杆11内设置有复位弹簧III。所述节式伸缩杆11的一端与所述吸盘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座 2相铰接。通过所述节式伸缩杆11和复位弹簧III,所述若干个吸盘5能实现一定范围内的上下浮动,对于不同的车型,其车顶弧度不同,本发明利用上下浮动的吸盘5,能很好地使所述磁铁贴合吸附在车顶上,从而加强了底座的稳定性。本发明在应用时,把三个所述筒体装置分别放置吸附在车子的前部盖板、车顶和后部盖板上,当在前部盖板上的和车顶上的筒体装置设置有小卷轴7时,先从前部盖板上的小卷轴里拉出遮阴布II 9,并拉到处于车顶上的筒体装置上的挂钩8上挂住。同样,从车顶上的小卷轴里拉出遮阴布II 9,并拉到处于后部盖板上的筒体装置上的挂钩8上挂住,从而实现第一层遮阴布的设置。当然,也可把小卷轴设置在处于车顶上的和后部盖板上的筒体装置上,此时,后部盖板上的小卷轴里的遮阴布II 9需要向前拉出并挂在设置于车顶上的筒体装置的挂钩上,车顶上的小卷轴里的遮阴布II 9需要向前拉出并挂在设置于前部盖板上的筒体装置的挂钩上。设置完小卷轴7里的遮阴布II 9后,开始设置处于卷轴1内的遮阴布I 3。所述遮阴布I 3从所述出布孔I 4中拉出后,其走向与小卷轴中的设置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所述卷轴1、所述小卷轴7的两侧均设置出布孔,根据实际需要,所述卷轴1和所述小卷轴的出布孔可以设置在同一侧,也可以设置在不同侧。用于制作遮阴布的材料为防紫外线太阳伞用布料。经过试验,本发明可使得车内温度从55°C的高温下降到39°C,大大地降低了外界温度对车内温度的影响,为开车人提供了舒适的车内环境。本发明可防9 10级大风,避免了遮阴罩被大风吹走的情况。遮阴布的的宽度需根据汽车的宽度来进行设置,在使用过程中,以不妨碍其它汽车为准。在使用过程中,本发明中的底座可以设置成伸缩的形式,或者设置成多段连接的形式,以便在收起本发明时,能放置到汽车的货物箱中存放。实施例二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包括有四个筒体装置。这四个筒体装置分别设置在前部盖板、前侧车顶、后侧车顶和后部盖板上,在顺序连着的三个筒体装置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小卷轴7。当在前部盖板上的、前侧车顶上的和后侧车顶上的筒体装置设置有小卷轴7时,先从前部盖板上的小卷轴里拉出遮阴布II 9,并拉到处于前侧车顶上的筒体装置上的挂钩8上挂住。同样,从前侧车顶上的小卷轴里拉出遮阴布II 9,并拉到处于后侧车顶上的筒体装置上的挂钩8上挂住。从后侧车顶上的小卷轴里拉出遮阴布II 9,并拉到处于后部盖板上的筒体装置上的挂钩8上挂住,从而实现第一层遮阴布的设置。当然,也可把小卷轴设置在处于前侧车顶上的、后侧车顶上的和后部盖板上的筒体装置上,此时,后部盖板上的小卷轴里的遮阴布II 9需要向前拉出并挂在后侧车顶上的筒体装置的挂钩上,后侧车顶上的小卷轴里的遮阴布II 9需要向前拉出并挂在设置于前侧车顶上的筒体装置的挂钩上,前侧车顶上的小卷轴里的遮阴布II 9需要向前拉出并挂在设置于前部盖板上的筒体装置的挂钩上。设置完小卷轴7里的遮阴布II 9后,开始设置处于卷轴1内的遮阴布I 3。所述遮阴布I 3从所述出布孔I 4中拉出后,其走向与小卷轴中的设置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除了上述两个实施例外,还可以在卷轴1内同时设置双卷遮阴布12,所述双卷遮阴布12从卷轴上的上下两个出布孔中拉出。为了使拉出的双卷遮阴布12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距离靠近而失去双层遮阴布的作用,把所述双卷遮阴布12的出布端同时设置在同一块板13上,以使两块遮阴布之间的距离不会改变,如图5所示。在所述板13上还设置了挂钩14,以便遮阴布的固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车顶遮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遮阴罩由筒体装置组成,所述筒体装置包括卷轴(1)和基座(2 ),在所述卷轴(1)内设置有一卷遮阴布I (3 ),在所述卷轴(1)的圆周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卷轴(1)中心轴走向的出布孔I (4),所述遮阴布I (3)从所述出布孔I (4)中拉出,在所述卷轴(1)的轴端还设置有复位弹簧I,在所述基座(2)的下部设置有若干吸盘(5),在所述吸盘(5)内设置有磁铁(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遮阴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装置上还设置有一个小卷轴(7)和挂钩(8),在所述小卷轴(7)内设置有一卷遮阴布II (9),在所述小卷轴(7)的圆周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小卷轴(7)中心轴走向的出布孔II (10),所述遮阴布II (9)从所述出布孔II (10)中拉出,在所述小卷轴(7)的轴端还设置有复位弹簧II。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顶遮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吸盘(5)通过节式伸缩杆(11)与所述基座(2 )相连接,所述节式伸缩杆(11)内设置有复位弹簧III,所述节式伸缩杆(11)的一端与所述吸盘(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座(2)相铰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遮阴罩,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且能有效降低车内温度的车顶遮阴罩。本发明由筒体装置组成,所述筒体装置包括卷轴(1)和基座(2),所述卷轴(1)和所述基座(2)连为一体,在所述卷轴(1)内设置有一卷遮阴布Ⅰ(3),在所述卷轴(1)的圆周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卷轴(1)中心轴走向的出布孔Ⅰ,所述遮阴布Ⅰ(3)从所述出布孔Ⅰ中拉出,在所述卷轴(1)的轴端还设置有复位弹簧Ⅰ,在所述基座(2)的下部设置有若干块吸盘,在所述吸盘内设置有磁铁。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应用领域。
文档编号B60J11/02GK102490580SQ20111035950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4日
发明者段胜明 申请人:段胜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