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轮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0587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链轮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构件,特别是一种链轮座。
背景技术
已知的链轮座结构可参考公告号为1308528的中国台湾专利,如该专利第8图所示,已知的链轮座是利用一 C形弹性圈将齿块压抵于齿槽中,且该该齿块可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摆动。然而,一般链轮座具有复数齿块,在更换其中一齿块时须将弹性圈以及所有齿块取出,待更换完成后由一手将所有齿块抓固在齿槽中,再由另一手组设弹性圈。 操作者若稍不注意或未抓稳齿块,只要有一齿块掉落就必须再重复一次组设动作,在操作组设动作时确实为操作者带来了困扰,令维修及组装复杂度及困难度增加,此为已知链轮结构尚待改进之处。再者,相对于组装复杂度及困难度增加,即使用者必须花费更多时间完成组设动作,如此,为了要更换齿块此类小零件耗费许多时间,工作效率也无法有效提升,对于操作便利性而言,确实仍有待改善之处。最重要一点,上述专利或目前市售的任一款链轮座的齿块弹性限位设计,皆由单一 C形弹簧对齿块弹性限位,以致单一 C形弹簧同时承受三个(甚至六个)齿块的弹性抗力, 以致C形弹簧短时间内即会产生弹性疲劳问题,造成C形弹簧的使用寿命普遍过短,且往往在使用上已经出问题后使用者才知道要更换,此时对于使用者不仅造成骑乘自行车的危险,以长时间而言,使用者更须常常拆组链轮座以更换C形弹簧,实为不便。于是,本设计人针对上述链轮座的缺失,本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精益求精的目的, 积极不断的加以研究改良,并经长期的努力与试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延长使用寿命的链轮座。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升齿块更换效率及方便性的链轮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骑乘安全性更佳的链轮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链轮座,它包含一个链轮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表面环设有复数个限位件,该第二端形成有一棘齿部,该棘齿部表面至少凹设有一环凹槽及复数个齿槽,该环凹槽将棘齿部分隔出一内棘齿部及一外棘齿部,且该环凹槽与各该齿槽呈垂直关系;复数个齿块,设置于所述棘齿部的齿槽;复数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棘齿部,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环凹槽呈垂直方向设置;以及复数个弹性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弹性件为组设于环凹槽并弹性压抵各该齿块,各该齿块可以相对齿槽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枢摆,所述弹性件第一端及第二端则跨设于相邻的两个固定件之间。所述棘齿部表面开设有复数个连通内、外棘齿部的供插销态样的固定件穿组的穿槽。所述棘齿部表面开设有复数个连通内、外棘齿部的缺槽,且该缺槽并未完全贯穿所述内棘齿部,该缺槽中央形成一凸柱态样的固定件。所述弹性件具有一环圈态样的第一端及线状第二端,该第一端以可相对所述固定件改变位置的方式固设于其中一固定件,该第二端则穿抵于另一端固定件的下方。所述弹性件具有一环圈态样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环圈态样的第一、第二端分别以可相对固定件改变位置的方式与相邻的两个固定件相互固结。所述固定件中段开设有一贯孔,所述弹性件具有环圈状的第一端及线状的第二端,该环圈状第一端以可相对固定件改变位置的方式相互固结,该线状第二端则穿过该固定件的贯孔固结。所述固定件中段开设有一贯孔,所述弹性件具有线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线状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固定件贯穿呈穿固关系。所述凸柱态样固定件的轴心开设有一孔槽,所述弹性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皆呈线状,在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各垂直拗折出一垂直段,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垂直段与所述凸柱的孔槽相互插接固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相对环凹槽垂直向设置的数个固定件,弹性件两端组设有弹性压抵齿块的设计,可令弹性件不易产生弹性疲劳,进而获得弹性件使用寿命延长的预期功效;再者独立的齿块与弹性件设计,可确保其一或两个弹性件损坏时,仍可通过未损坏的弹性件对应齿块提供骑乘时的安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与花毂组合的剖视图。图2B为图2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A为图5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剖视图。图6A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6B为图6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与花毂组合的立体外观图。附图标号1、链轮部;11、限位件;12、棘齿部;121、环凹槽;1211、内棘齿部; 1212、外棘齿部;122、齿槽;123、缺槽;124、穿槽;2、齿块;3、固定件;31、贯孔;4、弹性件; 41、第一端;42、第二端;100、轮轴;101、内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较佳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预期达成的功效,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请参考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链轮座,该链轮座包含至少一个链轮部1、 复数个齿块2、至少三个固定件3及至少三个弹性件4。如图1所示,该链轮部1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表面环设有复数个凸块态样的限位件11,该第二端形成有一棘齿部12,该棘齿部12表面至少凹设有一个环凹槽121及与该环凹槽121呈垂直关系的复数个齿槽122,该环凹槽121则将棘齿部分隔出一个内棘齿部1211及一个外棘齿部1212,且各齿块2设置于该棘齿部12的各齿槽122,该齿块2与一个轮轴100的内齿部101相互啮合。请参考图1、图2及图2A,固定件3设于该棘齿部12,且各固定件3与该环凹槽121 呈垂直方向设置。最佳者,是在该棘齿部12表面贯穿六个连通该内、外棘齿部1211、1212 的穿槽124,供插销态样的六个固定件3穿设于该穿槽124。三个弹性件4 (数量可依实际需求增、减),较佳者,各弹性件4为一个细长的弹性条,该弹性件4具有第一端41及第二端42,各弹性件4为对应组设于该环凹槽121并弹性压抵各齿块2,使各齿块2相对齿槽122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枢摆,齿块脱离齿槽的第一位置时,恰与轮轴的内齿呈啮合关系,齿块靠近齿槽的第二位置时,恰与轮轴的内齿呈非啮合关系。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三个弹性件4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则跨设于相邻的两个固定件3之间。更明确的说,第一条弹性件两端分别组设于第一、第二个固定件之间,第二条弹性件两端分别组设于第三、第四个固定件之间,第三条弹性件两端分别组设于第五、第六个固定件之间,且各弹性件4至少一端是与其中一个固定件3相互固结 (有关“固结”定义包含弹性件与固定件间无法改变相对位置,或者弹性件与固定件可改变相对位置却不会相互脱离),使各弹性件4不会脱出环凹槽121,各弹性件4另一端则穿过各该固定件3下方,通过各固定件3防止各弹性件第二端42的回弹力限制。本实施例所揭示的该弹性件4呈线状,其第一端41卷绕呈环圈态样,第二端42则保持线状,通过该环圈态样的第一端41内径大于固定件的直径,以致第一端41与其中一固定件3相互圈合时,即形成可改变相对位置的固结实施例,如图2A所示。反之,若环圈态样第一端41与该固定件3呈绑固态样或无法位移者,则属相对固定件无法改变位置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链轮座,舍弃传统单一 C形弹簧(或C形扣)对齿块弹性限位设计,改以三个线状弹性件并配合与环凹槽垂直向的固定件相互固结,施以齿块弹性限位的新颖设计,预期达到的结构功效包括第一、提供弹性件第一、第二端固结的固定件为相对环凹槽垂直向设置,换言之, 该固定件是横跨该环凹槽,以致固结或穿抵两个固定件间的弹性件两端,皆线性位于环凹槽内,加上一个齿块对应一个弹性件,以及环圈态样的第一端内径大于固定件直径而保有一定裕度,该裕度则可抵消该齿块对该弹性件的弹性抗力,令链轮座上用来固定该齿块的弹性件,更不易产生弹性疲劳,进而延长了链轮座上的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5[0045]第二、本实用新型的链轮座用以固定该齿块的弹性件,只要固定件穿组于该穿槽中,即可同时与弹性件环圈态样的第一端呈可改变位置的固结关系,第二端则只需穿抵于另一固定件下方,此种组装方式不仅前所未见,更具备易组装、易拆卸的特性。另外,本实用新型链轮座用来弹性限位齿块的弹性件与固定件的组合态样,尚包括有一、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如图3所示,该内棘齿部1211、该外棘齿部1212表面开设三个连通穿槽,供三个插销态样的固定件3穿组,再配合三个呈条状的弹性件4,将第一条弹性件的环圈态样第一端41套设于第一个固定件,第二端则穿抵于第二个固定件下方,第二条弹性件的环圈态样第一端41再套设于第二个固定件,第二端则穿抵于第三个固定件下方,第三弹性件的环圈态样第一端41,复套设于第三个固定件上,第二端则穿抵于第一个固定件下方,也可获得第一实施例的弹性件不易疲劳的高寿命功效,同时更较第一实施例省略了三个穿槽及三个固定件的应用,结构更精简、组装更快速。二、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是基于第一实施例的六个固定件基础下,各固定件中段开设有一贯孔31,该贯孔31的实施态样如图6A所示。三条弹性件第一端 41及第二端42则分别穿过该固定件的贯孔31获得固结关系。除此实施态样,该第一端41 也可呈环圈态样与固定件3套设,第二端42则穿过固定件的贯孔31,仍具有相同的齿块弹性限位功能。三、再请配合参考图5及图5A,即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大致相同,相同结构元件名称、符号延用之,且不就结构关系赘言,如下仅就差异点加以说明第四实施例的链轮座1,将原本于内、外棘齿部表面开设三或六个连通的穿槽,再供对应数量且呈插销态样的固定件穿组设计,改为在内、外棘齿部表面开设六个相互连通的缺槽123,只是内棘齿部1211的各缺槽123未完全贯穿,令内棘齿部1211相对各缺槽123 中央保留一凸柱态样的固定件3,六个缺槽123内的六个凸柱态样固定件3,再配合三条弹性件4的第一端41、第二端42,且该第一端41、第二端42皆采用环圈态样设计,而可以固结于凸柱态样固定件3,令每一条弹性件对应该齿槽122内的齿块2,因此各齿槽122对各齿块2有弹性限位的功能。再请配合参照图6与图6A,即第四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该弹性件4第一端41 及第二端42各呈环圈及线状态样,且各固定件3呈凸柱态样。该第二端42则穿过中段设有贯孔31的各固定件3,也能获得相同的齿块弹性限位功效。当然,若在凸柱态样固定件的轴心开设一孔槽,再将弹性件的线状两端垂直拗折出一垂直段,将两端的垂直段插入凸柱的孔槽,也可获得齿块的弹性限位功效,此种设计仍属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保护。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相对环凹槽垂直向设置的固定件,配合三条线状弹性件组设以弹性限位齿块设计,另一优点在于当更换某一损坏的齿块时,仅需针对该齿块的弹性件,将其可滑动的第二端抽出,即可方便地更换齿块,更换完成后再将抽出的一端插置于预设位置即可。因此,使用者不须再将C形弹性件及所有齿块取下,齿块更换完成后再用一手固定齿块,另一手将惯用的C形弹性圈组设于环凹槽中。借此,繁复的齿块更换步骤不仅被简化,同时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便利性。[0054]承上,由于仅需将弹性件可滑动的一端抽出即可达成更换齿块的目的,使用者可快速完成更换步骤,在操作更换步骤时,也不会产生齿块抓固不易甚至掉落的问题,如此, 工作效率将可有效提升。另一方面,相较于一般C形弹性圈一次压抵多个齿块于齿槽中,各弹性件是分别对应抵压一齿块于齿槽,使三个齿块具有独立运作的功效,在使用上较不易弹性疲劳而造成须经常更换弹性圈的困扰,因此该弹性圈的使用寿命可延长更久,更重要一点,独立的齿块与弹性件的设计,可确保其中一条弹性件损坏时,其他两个齿块仍可维持安全运作,以确保骑乘时的安全性。总结上述,本实用新型的链轮座新颖且赋予产品实用、好用的功能,同时并能达维修及组装便利的目的,极具进步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链轮座,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个链轮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表面环设有复数个限位件,该第二端形成有一棘齿部,该棘齿部表面至少凹设有一环凹槽及复数个齿槽,该环凹槽将棘齿部分隔出一内棘齿部及一外棘齿部,且该环凹槽与各该齿槽呈垂直关系;复数个齿块,设置于所述棘齿部的齿槽;复数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棘齿部,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环凹槽呈垂直方向设置;以及复数个弹性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弹性件为组设于环凹槽并弹性压抵各该齿块,各该齿块可以相对齿槽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枢摆,所述弹性件第一端及第二端则跨设于相邻的两个固定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轮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部表面开设有复数个连通内、外棘齿部的供插销态样的固定件穿组的穿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轮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部表面开设有复数个连通内、外棘齿部的缺槽,且该缺槽并未完全贯穿所述内棘齿部,该缺槽中央形成一凸柱态样的固定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项所述的链轮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具有一环圈态样的第一端及线状第二端,该第一端以可相对所述固定件改变位置的方式固设于其中一固定件,该第二端则穿抵于另一端固定件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项所述的链轮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具有一环圈态样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环圈态样的第一、第二端分别以可相对固定件改变位置的方式与相邻的两个固定件相互固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链轮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中段开设有一贯孔,所述弹性件具有环圈状的第一端及线状的第二端,该环圈状第一端以可相对固定件改变位置的方式相互固结,该线状第二端则穿过该固定件的贯孔固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链轮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中段开设有一贯孔,所述弹性件具有线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线状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固定件贯穿呈穿固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链轮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态样固定件的轴心开设有一孔槽,所述弹性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皆呈线状,在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各垂直拗折出一垂直段,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垂直段与所述凸柱的孔槽相互插接固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链轮座,该链轮座包含至少一链轮部、复数个齿块、至少三固定件及至少三弹性件。该链轮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表面环设有复数个限位件,该第二端形成有一棘齿部,该棘齿部表面至少凹设有一环凹槽及复数个齿槽,该些固定件设于该棘齿部,且各该固定件与该环凹槽呈垂直方向设置。各该弹性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各该弹性件系组设于环凹槽并弹性压抵各该齿块,各该弹性件第一端及第二端则跨设于相邻的两个固定件之间。据此结构,使用者可以更便利地更换齿块,有利于使用者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60B37/00GK202242786SQ20112033632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8日
发明者蔡杜淑姿 申请人:蔡杜淑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