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2518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轮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
技术背景。自行车轮毂(又称为花毂)结构设计上,当作为自行车后轮的轮毂时,因为后轮的轮毂是受链条所带动,为了避免使用者脚部反踩时也带动轮毂反转,所以轮毂必须设置有单向棘轮结构,也就是说,藉由该单向棘轮构造达到链条正转时能够带动轮毂正转,但链条反转时则变成空转模式而不带动轮毂。本实用新型是特别针对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构造加以思索突破,以解决其习知技术所长期存在的问题与缺弊。有关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构造习知结构形态,如图1所示,其构成单向棘轮构造的内棘齿11、外棘齿21为径向(以轮毂的轴心设向而言)相啮合形态,其内棘齿11是呈连续齿形环设于轮毂一端内周壁,该外棘齿21则是呈数组间隔环设于该链轮带动座20的一端外周,且各该外棘齿21藉由弹片22的组设产生弹性外摆的特性;其作动方面,当链轮带动座20被链条正向带动时,其外棘齿21会抵推内棘齿11同动而带动轮毂转动,反之当链轮带动座20被反向带动时,其外棘齿21会顺着内棘齿11的斜面内缩而构成错动空转模式,故不会带动轮毂转动。但是,此种习知单向棘轮结构在实际应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问题点承上可知,该链轮带动座20驱动轮毂转动的强度,显然与该内、外棘齿11、21所构成的单向棘轮结构设计息息相关;尤其,当自行车频繁使用于爬坡、竞速等恶劣状态下,自行车手为了达到最佳速度,用力踩踏踏板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但如此一来,使得链轮带动座 20驱动轮毂过程中,就会面临极大的受力与损耗风险,此时所述内、外棘齿11、21之间的受力强度,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许多自行车的损坏,往往即是因为该链轮带动座20所设外棘齿21不堪受力而产生变形、损坏等现象,导致整体单向棘轮结构卡死而功能丧失, 造成自行车无法正常行进的严重问题。或许,我们尝试将该内、外棘齿11、21之宽度大幅增加以相对增进其受力强度,如此一来,虽可达到增进受力强度的目的,但由于内、外棘齿11、 21之间接触面积扩增,将使得内、外棘齿11、21呈相互错动模式时磨擦阻力过大,导致错动阻碍不顺且易因摩擦剧烈而致齿形塌陷磨损的问题。另如图2所示,为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构造另一习知结构形态例,本例有别于图1所揭习知结构之处主要在于该单向棘轮结构的内棘齿31、外棘齿32为轴方向(以轮毂的轴心设向而言)相啮合形态,另一不同点则是其内棘齿31、外棘齿32 二者均为环状连续齿形态样,其错动方式则是利用一弹簧33顶推设有该内棘齿31的一滑动座34来达成,但是此种习知单向棘轮结构应用上所存在的问题一如前述习知结构,均有再加以改善突破的必要性。所以,针对上述习知自行车轮毂结构中的单向棘轮结构使用上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研发出一种能够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构造,着实有待相关业界再加以思索和突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能够有效地增进单向棘轮结构的棘齿抵靠带动强度,又能达到令错动时的摩擦阻力降至最低的实用进步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所述单向棘轮结构用于使自行车轮毂一端所组设的链轮带动座与该自行车轮毂之间呈单转向带动状态,该单向棘轮结构包括一第一啮合部位,设于该自行车轮毂一端,包括环状排列分布的多个第一单向棘齿,所述第一单向棘齿包括齿尖部、齿根部以及斜导面;一第二啮合部位,设于该链轮带动座一端,包括环状排列分布的多个第二单向棘齿,所述第二单向棘齿包括齿尖部、齿根部以及斜导面;其中,该第二单向棘齿的齿形能够与该第一啮合部位的第一单向棘齿相啮合,且二者间的啮合关系,是单方向为啮合带动、另一方向则为相互顶开错动的配合状态;至少一弹性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啮合部位与第二啮合部位之间于相互错动状态时,能够具备有相互顶开而错动的作动性;至少一凸齿,凸设于所述第一单向棘齿或第二单向棘齿的齿尖部局部位置处,且所述凸齿的凸伸方向,是沿着该斜导面的斜伸路径凸出,该第一单向棘齿或第二单向棘齿的齿尖部未形成该凸齿的位置处,则形成相对内凹的抵顶缘;至少一凸齿避让部,是凹设于该第二单向棘齿或第一单向棘齿的齿根部局部位置处,以当该第一、第二单向棘齿相啮合而构成其彼此间的齿尖部抵顶缘抵止于齿根部时,所述凸齿能够对位伸入该凸齿避让部中。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创作对照先前技术而言,主要是该单向棘轮结构的第一、 第二啮合部位相互啮合带动时,是藉由面积较宽的抵顶缘与齿根部相抵靠接触而达到较佳抵靠强度,而当该第一、第二啮合部位相互错动时,则是藉由面积相对较窄的凸齿与对向的单向棘齿进行小面积的摩擦错动,故可令单向棘轮结构的错动模式获得最小的摩擦阻力与磨损;因此,本创作设计确实能够有效地增进单向棘轮结构的棘齿抵靠带动强度,又能达到令错动时的摩擦阻力降至最低的实用进步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习知结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习知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图3的B部位放大图;[0022]图5为图3的C部位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棘齿带动状态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棘齿错动状态平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棘齿带动状态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棘齿错动状态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凸齿形态另一实施例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凸齿形态又一实施例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啮合部位结构配置形态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3为图12的第一、第二啮合部位放大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凸齿为组合定位式结构形态的实施例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凸齿为塑料材质复合式结构形态的实施例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单向棘齿部位为组合式形态的实施例图。附图标记说明11、习知结构内棘齿20、习知结构链轮带动座21、习知结构外棘齿22、弹片31、 另一习知结构内棘齿32、另一习知结构外棘齿33、弹簧34、滑动座40、自行车轮毂41、 链轮带动座42、活动块50、第一啮合部位51、第一单向棘齿511、齿尖部512、齿根部 513、斜导面60、第二啮合部位61、第二单向棘齿611、齿尖部612、齿根部613、斜导面 70、弹性构件80、凸齿81、抵顶缘82、凸齿避让部80B、梯形态样的凸齿80C、凸弧形态样的凸齿80D、采用螺栓固定的凸齿80E、塑料材质的凸齿83、螺栓84、塑料嵌入孔85、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图3、4、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的较佳实施例, 但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单向棘轮结构A是用于使自行车轮毂40 —端所组设的链轮带动座41与该自行车轮毂40之间呈单转向带动状态,该单向棘轮结构A包括下述构成一第一啮合部位50,设于该自行车轮毂40 —端,包括环状排列分布的多个第一单向棘齿51,所述第一单向棘齿51包括齿尖部511、齿根部512以及斜导面513 ;一第二啮合部位60,设于该链轮带动座41 一端,包括环状排列分布的多个第二单向棘齿61,所述第二单向棘齿61包括齿尖部611、齿根部612以及斜导面613 ;其中,该第二单向棘齿61的齿形能够与该第一啮合部位50的第一单向棘齿51相啮合,且二者间的啮合关系,是单方向为啮合带动、另一方向则为相互顶开错动的配合状态;至少一弹性构件70,用于使所述第一啮合部位50与第二啮合部位60之间于相互错动状态时,能够具备有相互顶开而错动的作动性;至少一凸齿80,凸设于所述第一单向棘齿51或第二单向棘齿61的齿尖部511、611局部位置处,且所述凸齿80的凸伸方向,是沿着该斜导面513或613的斜伸路径凸出, 该第一单向棘齿51或第二单向棘齿61的齿尖部511或611未形成该凸齿80的位置处,则形成相对内凹的抵顶缘81 ;至少一凸齿避让部82,是凹设于该第二单向棘齿61或第一单向棘齿51其中任一的齿根部612或512局部位置处,以当该第一、第二单向棘齿51、61相啮合而构成其彼此间的齿尖部511或611抵顶缘81抵止于齿根部612或512时,所述凸齿80能够对位伸入该凸齿避让部82中。本实施例的凸齿避让部82形态详如第4图所示,是藉由一环状凹沟通过各该齿根部512(或612)形成内凹空间所构成。如图3、4、5所示,该第一啮合部位50是可呈环状设于该自行车轮毂40 —端呈径向面设置形态,其第一单向棘齿51为齿尖部511朝自行车轮毂40轴心方向凸出的环形连续齿排形态;该第二啮合部位60则是呈环状设于该链轮带动座41 一端呈径向面设置形态, 其第二单向棘齿61为间隔设置且可旋摆形态,其齿根部612具有旋支点而构成其齿尖部 611呈可旋摆状态,该齿尖部611向外旋摆时,是构成其抵顶缘81能够抵止于该第一单向棘齿51的齿根部512 ;所述弹性构件70则可为弹片(或弹簧)所构成,是组设于该第二啮合部位60与各该第二单向棘齿61相对应处,用于使各该第二单向棘齿61具有弹性向外旋摆的复位性,而当各该第二单向棘齿61受力向内旋摆时,则相对令该弹片或弹簧所构成的弹性构件70蓄积弹力。其中,该可旋摆形态的第二单向棘齿61也能够置换为设于该第一啮合部位50的形态,而该连续齿排形态的第一单向棘齿51,则相对置换为设于该第二啮合部位60的形态。藉由上述结构组成设计,现在就本创作的使用作动状态说明如下如第6、8图所示,当该链轮带动座41被自行车链条(图中未示出)所带动而进行正向旋转(如箭号Ll所示)时,会同步构成该第二啮合部位60的第二单向棘齿61产生正向旋转,此时因为该第二单向棘齿61的齿尖部611被弹性构件70所顶撑呈向外摆出的角度状态,且其齿尖部611的斜凸方向正好对向第一啮合部位50的第一单向棘齿51的齿根部512,所以会带动自行车轮毂40产生正向旋转(如箭号L2所示);又其中,所述凸齿80 于此时对位伸入该凸齿避让部82中,故抵靠的受力与该凸齿80无关,此时的抵靠受力是由该第二单向棘齿61的齿尖部611所设抵顶缘81与第一单向棘齿51的齿根部512所承担。复如图7、9所示,当该链轮带动座41进行反向旋转(如箭号L3所示)时,会同步构成该第二啮合部位60的第二单向棘齿61产生反向旋转,此时因为该第二单向棘齿61是以其斜导面613对向第一啮合部位50的第一单向棘齿51所设斜导面513,所以第二单向棘齿61会顺着斜面导引作用而产生内缩式摆动(如箭号L4所示),故不会带动自行车轮毂40产生旋转(即空转状态);又其中,该第二单向棘齿61的齿尖部611沿着第一单向棘齿51所设斜导面513摩擦错动过程中,仅藉由所述面积较为狭窄的凸齿80与第一单向棘齿51所设斜导面513摩擦接触,而第二单向棘齿61的齿尖部611所设抵顶缘81与第一单向棘齿51的斜导面513之间则会呈现空开不相接触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主要能够让第一、第二啮合部位50、60相互错动时仅藉由面积相对较窄小的凸齿80与对向的单向棘齿(即61或51)进行小面积的摩擦错动,故可令单向棘轮结构的错动模式获得最小的摩擦阻力与磨损,如此一来,相对在设计上就能加大抵顶缘81的抵靠面积;举例而言,若习知单向棘轮结构的棘齿宽度为8mm时,代表其带动与错动的接触宽度均为8mm ;而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结构而言,我们可将棘齿宽度增加至20mm,将凸齿80以图5所示的两齿形态配置,并将单一凸齿80宽度设为2mm,依此两相比较发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结构带动时的棘齿接触宽度为16mm,较习知8mm可增进一倍,如此可证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结构在带动时的棘齿受力强度大大提增;再就错动状态来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结构错动时的棘齿接触宽度仅为4mm,较习知8mm缩减一倍,如此可证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结构在错动时的棘齿摩擦阻力与耗损率大大减小; 所以本实用新型透过极其简单的创变设计,却能同时改善习知自行车轮毂单向棘轮结构的带动强度与错动摩擦阻力等双重问题,实堪称一令人惊喜与惊奇的创设。其中,所述凸齿80的形态可设为多种形状,如图5所示的凸齿80,为矩形态样,另如图10所示的凸齿80B,其为梯形态样,另如图11所示的凸齿80C,其为凸弧形态样;除此之外,如三角形、半圆形等其它形状,显然也都是可实施采用的凸齿形状。如图12、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啮合部位结构形态另一实施例,本例中,该自行车轮毂40 —端内部容置有一活动块42,以使该第一啮合部位50呈环状设于该活动块42的外端面呈轴向面设置形态,其第一单向棘齿51为齿尖部朝自行车轮毂40端部方向凸出的环形连续齿排形态;该第二啮合部位60则呈环状设于该链轮带动座41 一端呈轴向面设置形态,其第二单向棘齿61为与第一单向棘齿51相对应的环形连续齿排形态,构成该第一、第二单向棘齿51、61能够轴向相啮合的状态;所述弹性构件70B则为一弹簧所构成,呈限位状态组设于该活动块42内端,用于使该活动块42具有弹性向外顶推的复位性, 而当该活动块42受力向内退移时,则相对使该弹簧所构成的弹性构件70B蓄积复位弹力。其中,所述凸齿80可成对地凸设于该第一单向棘齿51或第二单向棘齿61其中任意一个的齿尖部511或611两侧边位置处(详如图5所示)。除此之外,所述凸齿80也可为单一数量凸设于该第一单向棘齿51或第二单向棘齿61的齿尖部511或611两侧边位置处、或其中任意一侧边位置处。或者,所述凸齿80亦可为多数个凸设于该第一单向棘齿51或第二单向棘齿61任其中一个的齿尖部511或611两侧边间隔位置处。又其中,所述凸齿80与第一单向棘齿51或第二单向棘齿61的齿尖部511或611 之间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形态,或者也可为组合定位式的结构形态,此部份并无局限。当所述凸齿80与第二单向棘齿61 (或第一单向棘齿51)的齿尖部611 (或511) 之间为组合定位式结构形态时,可如图14所示的凸齿80D,采用螺栓83锁组定位形态达成固定,或者也可采用嵌插方式达成固定。而前述一体成型的凸齿80结构形态,除可为金属材质一体成型的形态外,也包括如图15所示的凸齿80E,其为塑料材质,复与金属材质的第二单向棘齿61 (或第一单向棘齿 51)的齿尖部611(或511)之间呈异质复合成一体的结构形态,此实施例时,其金属材质的第二单向棘齿61 (或第一单向棘齿51)设有塑料嵌入孔84以供该塑料材质的凸齿80E成型时的局部塑料嵌入,以使凸齿80E结合稳固。另如图16所示,设有所述凸齿避让部82的第二单向棘齿61或第一单向棘齿部位 51,为预设于一环体85后再透过螺栓锁组方式结合定位的组合式形态;也或者将设有所述凸齿避让部82的第二单向棘齿61或第一单向棘齿51部位设为塑料材质,复与设为金属材质的第二单向棘齿61或第一单向棘齿51其它部位结合固定的异质复合式形态。本实用新型可产生的新功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主要藉由该第一或第二单向棘齿之齿尖部局部位置处并形成有所述凸齿,又与其对向的棘齿之齿根部局部位置处则对应设有凸齿避让部的创新独特结构形态设计;由于该第一、第二啮合部位相互啮合带动时, 是藉由面积较宽的抵顶缘与齿根部相抵靠接触而达到较佳抵靠强度,而当该第一、第二啮合部位相互错动时,则是藉由面积相对较窄的凸齿与对向的单向棘齿进行小面积的摩擦错动,故可令单向棘轮结构的错动模式获得最小的摩擦阻力与磨损,藉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确能有效增进单向棘轮结构的棘齿抵靠带动强度,又能达到令错动时摩擦阻力降至最低的实用进步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所述单向棘轮结构用于使自行车轮毂一端所组设的链轮带动座与该自行车轮毂之间呈单转向带动状态,其特征在于,该单向棘轮结构包括一第一啮合部位,设于该自行车轮毂一端,包括环状排列分布的多个第一单向棘齿,所述第一单向棘齿包括齿尖部、齿根部以及斜导面;一第二啮合部位,设于该链轮带动座一端,包括环状排列分布的多个第二单向棘齿,所述第二单向棘齿包括齿尖部、齿根部以及斜导面;其中,该第二单向棘齿的齿形能够与该第一啮合部位的第一单向棘齿相啮合,且二者间的啮合关系,是单方向为啮合带动、另一方向则为相互顶开错动的配合状态;至少一弹性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啮合部位与第二啮合部位之间于相互错动状态时, 能够具备有相互顶开而错动的作动性;至少一凸齿,凸设于所述第一单向棘齿或第二单向棘齿的齿尖部局部位置处,且所述凸齿的凸伸方向,是沿着该斜导面的斜伸路径凸出,该第一单向棘齿或第二单向棘齿的齿尖部未形成该凸齿的位置处,则形成相对内凹的抵顶缘;至少一凸齿避让部,是凹设于该第二单向棘齿或第一单向棘齿的齿根部局部位置处, 以当该第一、第二单向棘齿相啮合而构成其彼此间的齿尖部抵顶缘抵止于齿根部时,所述凸齿能够对位伸入该凸齿避让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啮合部位是呈环状设于该自行车轮毂一端呈径向面设置形态,其第一单向棘齿为齿尖部朝自行车轮毂轴心方向凸出的环形连续齿排形态;该第二啮合部位则呈环状设于该链轮带动座一端呈径向面设置形态,其第二单向棘齿为间隔设置且可旋摆形态,其齿根部具有旋支点而构成其齿尖部呈可旋摆状态,该齿尖部向外旋摆时,构成其抵顶缘能够抵止于该第一单向棘齿的齿根部;所述弹性构件为弹片或弹簧所构成,组设于该第二啮合部位与各该第二单向棘齿相对应处,用于使各该第二单向棘齿具有弹性向外旋摆的复位性,而当各该第二单向棘齿受力向内旋摆时,则相对使该弹片或弹簧所构成的弹性构件蓄积弹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旋摆形态的第二单向棘齿也能够置换为设于该第一啮合部位的形态,而该连续齿排形态的第一单向棘齿,则相对置换为设于该第二啮合部位的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轮毂一端内部容置有一活动块,以使该第一啮合部位呈环状设于该活动块的外端面呈轴向面设置形态,其第一单向棘齿为齿尖部朝自行车轮毂端部方向凸出的环形连续齿排形态;该第二啮合部位则呈环状设于该链轮带动座一端呈轴向面设置形态,其第二单向棘齿为与第一单向棘齿相对应的环形连续齿排形态,构成该第一、第二单向棘齿能够轴向相啮合的状态;所述弹性构件为一弹簧所构成,呈限位状态组设于该活动块内端,用于使该活动块具有弹性向外顶推的复位性,而当各该活动块受力向内退移时,则相对使该弹簧所构成的弹性构件蓄积复位弹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成对地凸设于该第一单向棘齿或第二单向棘齿的齿尖部两侧边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为单一数量凸设于该第一单向棘齿或第二单向棘齿的齿尖部两侧边之间任一位置处、或任其中一侧边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为多数个凸设于该第一单向棘齿或第二单向棘齿的齿尖部两侧边之间任一间隔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5、6或7所述的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的形态设为下述其中一种矩形、梯形、三角形、半圆形、凸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避让部, 是藉由一环状凹沟通过各该齿根部形成内凹空间所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与第一单向棘齿或第二单向棘齿的齿尖部之间为一体成型或者组合定位式的结构形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与第一单向棘齿或第二单向棘齿的齿尖部之间为组合定位式结构形态时,采用螺栓锁组或嵌插等定位形态达成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凸齿避让部的第二单向棘齿或第一单向棘齿部位,为预设于一环体后再透过锁组方式结合定位的组合式形态;或者将设有所述凸齿避让部的第二单向棘齿或第一单向棘齿部位设为塑料材质,复与设为金属材质的第二单向棘齿或第一单向棘齿其它部位结合固定的异质复合式形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涉及自行车轮毂技术领域,能够有效地增进单向棘轮结构的棘齿抵靠带动强度,又能达到令错动时的摩擦阻力降至最低的实用进步性。一种自行车轮毂的单向棘轮结构,包括第一、第二啮合部位及弹性构件;该第一、第二啮合部位分设于自行车轮毂与链轮带动座,其第一、第二单向棘齿均包括齿尖部、齿根部及斜导面;其特点主要在于该第一或第二单向棘齿的齿尖部局部位置处并形成有至少一凸齿,又该第一或第二单向棘齿的齿尖部未形成凸齿的位置处则形成相对内凹的抵顶缘;又该第二或第一单向棘齿的齿根部局部位置处则对应设有凸齿避让部,所述齿尖部能够对位伸入凸齿避让部中。
文档编号B60B27/00GK202294063SQ20112041427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0日
发明者王浩然, 田镇平 申请人:德安百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