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车轮、行驶轮、车辆及车辆用车轮的组装和分解方法

文档序号:3848246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车轮、行驶轮、车辆及车辆用车轮的组装和分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车轮、行驶轮、车辆及车辆用车轮的组装和分解方法。
本发明基于2010年12月21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0 — 284851号主张优选权, 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单轨或地铁等新交通系统中,已知有在无内胎充气轮胎的内压降低时,采用从内侧支承轮胎的芯子式带辅助轮轮胎的车辆。在这种充气轮胎的车轮中,局部打开轮胎的胎圈部,向内部组装芯子并安装橡胶片。之后,将具备芯子的车轮安放在压入夹具中, 使其在拆下了轮辋压圈的车轮上移动,利用夹具将轮胎压入轮辋。将轮辋压圈放置在该轮胎上,进一步将轮辋压圈压入轮胎,压至能看到锁环用的槽为止。之后,将锁环挂在该槽内进行组装,之后向轮胎充气而完成。而且,在因磨耗等而更换轮胎时,按照和组装次序相反的次序,使用特殊的压入夹具卸下轮胎。
然而,具有在一分为二的车轮的结合部设有多个卡合部位的车辆用车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轮胎,即,将轮胎的胎圈部压入各自的轮辋之后,使各轮辋的卡合部一致。之后,使各轮辋相对旋转,对准轮毂螺栓用孔后,安装于车轴轮毂上,然后,向轮胎内充入空气并组装成轮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 302858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车辆用车轮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S卩,在专利文献I中,在向 轮毂安装前向轮胎内充入空气时,存在被分割的车轮从轮胎上掉下来的危险。另外,设有为了易于组装硬的轮胎的轮辋组而进行了分割的轮辋,但在将轮胎的胎圈压入各分割轮辋后,需要使各分割轮辋向相对方向旋转而进行卡合,但该作业很麻烦,需要大量的时间。加之,在将轮胎装入轮辋后,通常是在充入空气而成为行驶轮之后装在车辆上,但存在即使充入空气也容易从卡合结构掉下来这种问题。
另外,在一般的芯子式带辅助轮轮胎车轮的轮胎更换中,需要具有液压式压力机功能的特殊夹具,因此,轮胎更换场地被限定。并且,该轮胎更换为熟练的技术者进行的特殊的作业,因此,存在对于行驶中的突然曝胎等,不能应对这种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实现组装及分割的作业效率和作业性的提高的车辆用车轮、行驶轮、车辆及车辆用车轮的组装和分解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车轮,将沿轮胎轴向被一 分为二的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相互连结,并且固定于车轴轮毂上,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 螺栓,其将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的结合面彼此行结合;第二螺栓,其向外侧车轮和车轴轮毂 进行结合,第一螺栓及第二螺栓分别从外侧车轮侧用螺母螺合。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车轮的组装和分解方法,该车辆用车轮 是具备充气的轮胎的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车轮,其中,具有第一工序,松开螺母从外侧 车轮的外侧拆下第二螺栓;第二工序,放出轮胎内的空气,使内压降低;第三工序,松开螺 母从外侧车轮的外侧拆下第一螺栓;第四工序,将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分离,并从轮胎卸 下,在从轮胎拆下车辆用车轮的分解时,以从第一工序至第四工序的顺序进行,在向轮胎安 装车辆用车轮的组装时,按照和分解时相反的顺序进行。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方式,在外侧车轮上分别设有向内侧车轮安装的第一螺栓、向 车轴轮毂安装的第二螺栓,因此,可防止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的组装及分解与外侧车轮和 车轴轮毂的组装及分解同时进行。即,在更换轮胎时,通过先卸下第二螺栓,才能够从车轴 轮毂卸下带轮胎的车轮。这时,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用第一螺栓结合,因此,车轮彼此不会 因轮胎的内压而分离,可以良好地保持作业状态。
另外,由于向车轴轮毂的安装为外侧车轮,因此,具有如下安全性上的优点,即,即 使误将第一螺栓松开,因外侧车轮和车轴轮毂被第二螺栓结合,所以因轮胎的内压而飞出 的为内侧车轮,车轮不会朝向外侧的作业者侧飞出来。
另外,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车轮中,优选设置有覆盖与第一螺栓螺合的第一 螺母的第一罩体。
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车轮中,由于结合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的第一螺栓用的 第一螺母被第一罩体覆盖,因此从外侧看不见第一螺母。而且,只要不拆下该第一罩体,就 不能从外侧松开第一螺母,因此,可以防止在卸下外侧车轮和车轴轮毂前,误将第一螺栓拆 下而使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分离。
另外,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车轮中,优选第一罩体用与第二螺栓螺合的第二 螺母紧固。
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松开并拆下与第二螺栓成对的第二螺母,将第一罩体从外 侧车轮卸下。因此,在分解车轮时,可以实施如下分解程序,即,先卸下外侧车轮和车轴轮 毂,然后松开第一螺母并从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上拆下,将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分离。
另外,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车轮中,优选在内侧车轮及外侧车轮中的任一车 轮的结合面上,遍及周向全周延伸设置有向另一结合面侧突出的印章盒式凸结合部。
在该情况下,利用印章盒式凸结合部可以防止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相对于车轴偏 心。另外,在组装被一分为二的车轮时,也可以通过使从一分割车轮的结合面突出的印章盒 式凸结合部与另一分割车轮卡合,将双方的分割车轮在同轴上容易地定位,因此可以高效 地进行组装作业。
另外,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车轮中,优选设置有覆盖位于内侧车轮侧的第一 螺栓的第二罩体。
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车轮中,由于结合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的第一螺栓被第 二罩体覆盖,因此从外侧看不见第一螺栓。而且,只要不拆下该第二罩体,就不能拆下第一螺栓,因此,可以防止在卸下外侧车轮和车轴轮毂前,误将第一螺栓拆下而使内侧车轮和外 侧车轮分离。
另外,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车轮中,优选在内侧车轮上设置有与其轮辋外周 面连通的空气孔,在空气孔的轮辋内周侧端部,设置有用第三螺母固定并且利用从轮辋外 周侧朝向内周侧在空气孔流通的空气发出警报声的哨机构部,第二罩体用哨机构部的第三 螺母紧固。
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车轮中,通过在从车轴轮毂卸下车轮后,松开哨机构部 的第三螺母从第二罩体拆下,可以从内侧车轮卸下第二罩体。即,在分解内侧车轮和外侧车 轮时,不放出轮胎内部的空气即可卸下第二罩体。在该情况下,在松开哨机构部的第三螺母 时,轮胎内的空气通过空气孔向轮辋外周侧流通,由此哨机构部发出警报声。因此,直至该 警报声消失为止,都可以通过空气气门使轮胎内部的内压下降之后,卸下第二罩体。之后, 可以实施如下分解程序,即,松开第一螺母并从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拆下,将内侧车轮和外 侧车轮分离。
另外,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车轮中,也可以是,设置有覆盖与第一螺栓螺合的 第一螺母的第三罩体,且在外侧车轮上设置有与轮胎内部连通的气门。另外,也可以是,在 气门的口部设置有第三罩体,第三罩体用第四螺母紧固。
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车轮中,由于结合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的第一螺栓用的 第一螺母被第三罩体覆盖,因此从外侧看不见。而且,只要不拆下该第三罩体,就不能从外 侧松开第一螺母,因此,可以防止在卸下外侧车轮和车轴轮毂之前,误将第一螺栓拆下而使 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分离。
然后,从车轴轮毂卸下车轮后,松开第四螺母并从第三罩体拆下,由此可以将第三 罩体从外侧车轮卸下。即,在分解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时,不必放出轮胎内部的空气。当要 想卸下第三罩体时,可以在松开第四螺母时,轮胎内的空气通过气门向外侧车轮的外方流 出,使轮胎内部的内压下降之后,将第三罩体卸下。
之后,可以松开第一螺母并从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拆下,实施分解内侧车轮和外 侧车轮的分解程序。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提供一种行驶轮,其是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车轮上 安装了轮胎的行驶轮。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提供一种车辆,其具备上述第三方式的行驶轮。
在上述第三及第四方式中,将轮胎安装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车轮上,因此可 以提供组装及分解的作业效率高的行驶轮或车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的车辆用车轮、行驶轮、车辆及车辆用车轮的组装和分解方法, 分别设置有向内侧车轮安装的第一螺栓、向车轴轮毂安装的第二螺栓。因此,向车轴轮毂的 安装为外侧车轮,因此在更换轮胎时,即使误将第一螺栓松开,外侧车轮和车轴轮毂也被第 二螺栓结合。因此,车轮不会朝向外侧的作业者侧飞出去,可以实现组装及分解的作业效率 和作业性的提高及安全性。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行驶轮的剖视图2是从外侧观察图1所示的车轮的侧视图3是图1所示的车轮的局部放大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行驶轮的剖视图5是图4所示的车轮的局部放大图,是与图3对应的图6是表示哨机构部的侧剖视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轮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车轮、行驶轮、车辆及车辆用车轮的组装和分解方法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车轮(下面,简称为车轮1A)被内部装入芯子3的无内胎轮胎(下面,简称为轮胎2)。
在此,图1的标记4表示车轴轮毂,标记5表示气门,标记6表示设置于芯子3和车轮IA的轮辋凸缘之间的橡胶片。
而且,在图1及图3中,图面左侧为车宽方向内侧,图面右侧相同,为车宽方向外侧。
另外,在上述车轮IA中,将车轴轮毂4的与车轴P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或半径方向,将绕车轴P旋转的方向称为周向,将与车轴P平行的方向称为宽方向X。
如图1 图3所示,车轮IA具备多个(图2中为20个)车轮结合螺栓7 (第一螺栓)、结合外侧车轮20和车轴轮毂4的多个(图2中为10个)轮毂螺栓8 (第二螺栓)。车轮 结合螺栓7将沿车轴P方向被分割成两半的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相互连结,并且固 定于车轴轮毂4上,将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的结合面10a、20a彼此结合。车轮结合 螺栓7及轮毂螺栓8分别用螺母9从外侧车轮20侧螺合。
在车轴轮毂4上设置有在轴向的规定位置向径向突出的轮毂凸缘41,沿其外周部 贯通厚度方向,并且在周向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图2中为10处)轮毂螺栓孔42。
内侧车轮10具备与轮胎2的宽度方向一侧的胎圈部嵌合的轮辋部11和固定于车 辆侧的车轴轮毂4上的圆盘部12,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轮辋部11在圆盘部12的周 缘形成为环状,在其轴向端部设置有轮辋凸缘。
圆盘部12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开口部12a,在其外周侧,沿周向等间隔设置有所述 车轮结合螺栓7用的多个(图2中为20处)外周侧螺栓孔13。该开口部12a的大小比车轴 轮毂4的轮毂凸缘41的外径尺寸大。
外侧车轮20具备与轮胎2的宽度方向一侧的胎圈部嵌合的轮辋部21和固定于车 辆侧的车轴轮毂4的圆盘部22,且配置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内侧。轮辋部21沿盘部22的周 缘形成为环状,在其轴向端部设置有轮辋凸缘。
圆盘部22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开口部22a,在其外周侧沿周向等间隔设置有所述车 轮结合螺栓7用的多个(图2中为20处)外周侧螺栓孔23。在比这些多个外周侧螺栓孔23 更靠内周侧,沿周向等间隔设置有所述轮毂螺栓8用的多个(图2中为10处)内周侧螺栓孔24。多个外周侧螺栓孔23以与内侧车轮10的多个外周侧螺栓孔13相对应,在相同的径向的位置且成为相同的周向间隔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内周侧螺栓孔24以与车轴轮毂4的多个轮毂螺栓孔42相对应,在相同的径向位置且成为相同的周向的间隔的方式配置。
而且,外侧车轮20相对于车轴轮毂4的轮毂凸缘41从外侧安装。即,使轮毂凸缘 41的外侧面41a和外侧车轮20的结合面20a合在一起而安装于车轴轮毂4上。
开口部22a的大小为可插通车轴轮毂4的外径尺寸。
而且,在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的结合面10a、20a上,在径向外周侧,从内侧车轮10的结合面IOa侧突出的凸部14 (印章盒式凸结合部)遍及周向全周而延伸。在外侧车轮20的结合面20a上,遍及周向全周设置有与凸部14对应的凹部25。通过该凸部14 与凹部25卡合,可以限制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相对于车轴P偏心。
另外,在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的结合面上设置有O型圈,以防止轮胎2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结合面漏出。由此,车轮IA也可适用于无内胎的轮胎。
下面,对车轮IA的组装及分解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车轮IA从轮胎2卸下的分解时,如图1所示,松开第二螺母9B从外侧车轮20的外侧将多个轮毂螺栓8卸下(第一工序)。由此,车轴轮毂4的轮毂凸缘41和外侧车轮20脱开,可以将车轮I和轮胎2的集合体从车轴轮毂4卸下。而且,这时的作业者可以不进入车辆的内侧,即不进入内侧车轮10侧就能够进行作业。之后,从气门5放出轮胎2内的空气,使其内压降低(第二工序)。
接着,松开第一螺母9A将车轮结合螺栓7从外侧车轮20的外侧卸下(第三工序)。 这时,作业者同样不进入车辆的内侧,即不进入内侧车轮10侧就能够进行作业。
然后,使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在结合面10a、20a分开,从轮胎2卸下(第四工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芯子3被装入轮胎2内,所以从轮胎2卸下车轮IA后,分解芯子3并从轮胎2卸下。
另外,在向轮胎2安装车轮IA的组装时,按照和上述的分解时相反的程序进行。 即,使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在车轴4的规定位置利用结合面10a、20a抵接,将车轮结合螺栓7从内侧车轮10侧插入双方的外周侧螺栓孔13、23内,从外侧车轮20侧将螺母9A 紧固在该车轮结合螺栓7上。之后,从气门5向轮胎2内供给空气。
然后,升至规定的内压,停止空气的供给,使轮毂凸缘41的外侧面41a和外侧车轮 20的结合面20a合在一起,将轮毂螺栓8从内侧车轮10侧插入双方的轮毂螺栓孔42和内周侧螺栓孔24。从外侧车轮20侧将第二螺母9B紧固在该轮毂螺栓8上,完成将车轮IA安装在轮胎2的组装。
接着,基于附图 对被一分为二的车轮IA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轮IA在外侧车轮20上分别设置有向内侧车轮10安装的车轮结合螺栓7和向车轴轮毂4安装的轮毂凸缘41的轮毂螺栓8。由此,可以防止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的组装及分解、外侧车轮20和车轴轮毂4的组装及分解同时进行。
S卩,在更换轮胎2时,可以通过先卸下轮毂螺栓8而从车轴轮毂4卸下带轮胎的车轮。这时,由于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用车轮结合螺栓7结合,因此,不会因轮胎2的内压而分离,能够良好地保持作业状态。
另外,外侧车轮20安装在车轴轮毂4上。因此,即使误将车轮结合螺栓7松开,由于外侧车轮20和车轴轮毂4被轮毂螺栓8结合,所以因轮胎2的内压而飞出的也是内侧车轮10。由此,在安全上具有如下优点,即,车轮不会朝向外侧的作业者侧飞出去。
另外,通过将车轮IA设定为分割成两半,芯子式带辅助轮轮胎的分解及组装作业中不必使用液压压力机,不需要特殊的夹具。
另外,通过将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的偏心设定为零,可以用一个金属模型制作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的结合面10a、20a的位置错开而附加偏心。因此,将车轮IA—分为二时,也可以形成与轮胎安装部的结构一致的形状。
另外,在内侧车轮10的结合面IOa上,遍及周向全周延伸设置有向外侧车轮20的结合面20a侧突出的凸部14,通过使该凸部14和凹部25卡合,可以防止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相对于车轴P偏心。
另外,在组装被一分为二的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时,通过使凸部14与凹部 25卡合,双方的分割车轮10、20就可以容易地在同轴上定位,因此,可以实现组装作业的高效化。
在上述的本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车轮、行驶轮、车辆及车辆用车轮的组装和分解方法中,分别设置有向内侧车轮10安装的车轮结合螺栓7和向车轴轮毂4安装的轮毂螺栓8,向车轴轮毂4的安装为外侧车轮20。因此,在更换轮胎2时,即使误将车轮结合螺栓7 松开,外侧车轮20和车轴轮毂4也被第二螺栓结合,可以防止车轮朝向外侧的作业者侧飞出去。因此,可以实现组装及分割的作业效率和作业性的提高及安全性。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车轮、行驶轮、车辆及车辆用车轮的组装和分解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同样的部件、部分,使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4及图5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轮IB (车辆用车轮)具备覆盖与车轮结合螺栓7螺合的第一螺母9A的第一罩体30,并且设有覆盖从内侧车轮10侧插入内侧车轮10 及外侧车轮20的外周侧螺栓孔13、23的车轮结合螺栓7的第二罩体31。
第一罩体30用与轮毂螺栓8螺合的第二螺母9B紧固。g卩,第一罩体30具备具有使轮毂螺栓8的前端插通的螺栓孔的卡止部30a,形成为以从卡止部30a向外侧伸出而覆盖第一螺母 9A的外周侧的方式曲折的平板状。
而且,在内侧车轮10上设置有与其轮辋外周面连通的空气孔32。在空气孔32的轮辋内周侧端部,设置有用第三螺母33固定,并且利用从轮辋外周侧朝向内周侧在空气孔 32中流通的空气发出警报声的哨机构部34。
使用图6进一步具体地说明哨机构部34。哨机构部34具备顶紧螺钉34A、在顶紧螺钉34A的突出端与通孔34a连通的哨主体34B、根据顶紧螺钉34A的螺钉进入量开闭空气孔32的空气流路的球阀34C。顶紧螺钉34A拧入形成于空气孔32的轮辋内周侧端部的内螺纹部,并且具备与空气孔32连通的通孔34a。
在顶紧螺钉34A的外周,一体地固定有所述第三螺母33。通过将第三螺母33锁紧,顶紧螺钉34A被锁入所述内螺纹部,可以用其前端按压球阀34C而开闭空气孔32。另一方面,通过松开第三螺母33,顶紧螺钉34A的前端向轮辋内周侧后退,球阀34C开启,轮胎2 内的空气通过通孔34a在哨主体34B —边发出警报声一边放出。
第二罩体31用哨机构部34的第三螺母33紧固,具备具有使顶紧螺钉34A插通的 螺栓孔的卡止部31a,形成以从卡止部31a覆盖第一螺母9A的外周侧的方式曲折的平板状。 即,第二罩体31通过将卡止部31a配置于第三螺母33和轮辋部11之间来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轮1B,结合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的车轮结 合螺栓7用的第一螺母9A被第一罩体3覆盖,因此从外侧看不见。而且,只要不拆下该第 一罩体30就不能从外侧松开第一螺母9A,因此,可以防止在卸下外侧车轮20和车轴轮毂4 前,误将车轮结合螺栓7拆下而使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分离。
而且,通过松开并拆下与轮毂螺栓8对应的第二螺母9B,就可以将第一罩体30从 外侧车轮20卸下。因此,在分解车轮IB时,可以实施如下分解程序,即,先卸下外侧车轮20 和车轴轮毂4,接着松开并拆下第一螺母9A,将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分离。
由于结合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的车轮结合螺栓7被第二罩体31覆盖,因此 从外侧看不见。只要不拆下该第二罩体31就不能拆下车轮结合螺栓7,可以防止在卸下外 侧车轮20和车轴轮毂4前,误将车轮结合螺栓7拆下而使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分离。
而且,从车轴轮毂4卸下车轮后,通过松开并拆下哨机构部34的第三螺母33,就 可以将第二罩体31从内侧车轮10卸下。即,在分解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时,不从空 气气门5放出轮胎2内部的空气,就可卸下第二罩体。在该情况下,在松开哨机构部34的 第三螺母33时,轮胎2内的空气通过空气孔32向轮辋外周侧流通,由此,哨机构部34发出 警报声。因此,直至该警报声消失为止,都可以在轮胎2内部的内压下降之后卸下第二罩体 31。然后,可以实施将第一螺母9A松开并拆下,将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分离的分解 程序。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图7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轮IC (车辆用车轮),代替上述的第二实施方 式的第一罩体30 (参照图4),覆盖与车轮结合螺栓7螺合的第一螺母9A的第三罩体35,以 用第四螺母36紧固的状态安装于与设置在外侧车轮20的轮胎内部连通的气门5的口部。
第三罩体35形成有具有使气门5插通的螺栓孔的卡止部35a,构成以从卡止部 35a覆盖第一螺母9A的外周侧的方式曲折的平板状。
在该情况下,由于结合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的车轮结合螺栓7用的第一螺 母9A被第三罩体35覆盖,所以从外侧看不见。而且,只要不拆下该第三罩体就不能从外侧 将第一螺母9A松开,因此,可以防止在卸下外侧车轮20和车轴轮毂4前,误将车轮结合螺 栓7拆下而使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分离。
而且,将车轮IC从车轴轮毂4卸下后,通过松开第四螺母36并从第三罩体35拆 下,就可以将第三罩体35从外侧车轮20卸下。即,在分解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时, 在不放出轮胎2内部的空气而卸下第三罩体35的情况下,在松开第四螺母36时,轮胎2内 的空气通过气门5向外侧车轮20的外方流出,轮胎2内部的内压降低之后就可以将第三罩 体35卸下。然后,就可以实施将第一螺母9A松开并拆下,使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分 离的分解程序。
以上,对本发明的车辆用车轮、行驶轮、车辆及车辆用车轮的组装分解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适宜地进行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轮胎2内装入芯,也可应用于没有芯的轮胎。
另外,车轮结合螺栓7及轮毂螺栓8的个数可以根据车轮的直径尺寸等条件适宜地进行变更。
另外,第一罩体30、第二罩体31、第三罩体35的形状、安装位置、安装结构等,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变更。
除此之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可以适宜地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适当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车轮、行驶轮、车辆及车辆用车轮的组装和分解方法,车轮不可能朝向外侧的作业者侧飞出去,可以实现组装及分离的作业效率和作业性的提高及安全性。
标记说明
IAUBUC 车轮(车辆用车轮)
2轮胎
3芯子
4车轴轮毂
7车轮结合螺栓(第一螺栓)
8轮毂螺栓(第二螺栓)
9A、9B 螺母
10内侧车轮
IOa结合面
13外周侧螺栓孔
14凸部(印章盒式凸结合部)
20外侧车轮
23外周侧螺栓孔
24内周侧螺栓孔
25凹部
30第一 体
31第二罩体
33第三螺母
34哨机构部
35第三罩体
36第四螺母
41轮毂凸缘
42轮毂螺栓孔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车轮,将沿轮胎轴向被一分为二的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相互连结,并且固定于车轴轮毂上,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螺栓,其将所述内侧车轮和所述外侧车轮的结合面彼此进行结合;第二螺栓,其将所述外侧车轮和所述车轴轮毂进行结合,所述第一螺栓及第二螺栓分别从所述外侧车轮侧用螺母螺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轮,其中,设置有覆盖与所述第一螺栓螺合的第一螺母的第一罩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车轮,其中,所述第一罩体用与所述第二螺栓螺合的第二螺母紧固。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车轮,其中,在所述内侧车轮及所述外侧车轮中的任一车轮的结合面上,遍及周向全周延伸设置有向另一结合面侧突出的印章盒式凸结合部。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车轮,其中,设置有覆盖位于所述内侧车轮侧的所述第一螺栓的第二罩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车轮,其中,在所述内侧车轮上设置有与其轮辋外周面连通的插通孔,在该插通孔的轮辋内周侧端部设置有哨机构部,所述哨机构部由第三螺母固定,并且通过在所述插通孔中从轮辋外周侧朝向内周侧流通的空气发出警报声,所述第二罩体用所述哨机构部的第三螺母紧固。
7.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车辆用车轮,其中,设置有覆盖与所述第一螺栓螺合的第一螺母的第三罩体,在所述外侧车轮上设置有与轮胎内部连通的气门,在该气门的口部用第四螺母固定,所述第三罩体用所述第四螺母紧固。
8.一种行驶轮,其具备在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车轮中安装了轮胎的车轮。
9.一种车辆,其具备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驶轮。
10.一种车辆用车轮的组装、分解方法,该车辆用车轮是具备充气的轮胎的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车轮,其中,具有第一工序,松开螺母从所述外侧车轮的外侧拆下所述第二螺栓;第二工序,放出所述轮胎内的空气,使内压降低;第三工序,松开螺母从所述外侧车轮的外侧拆下所述第一螺栓;第四工序,将所述内侧车轮和所述外侧车轮分离,并从所述轮胎卸下,在从所述轮胎拆下所述车辆用车轮的分解时,以从所述第一工序至所述第四工序的顺序进行,在向所述轮胎安装所述车辆用车轮的组装时,按照和所述分解时相反的顺序进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轮,具备车轮结合螺栓(7),其将沿轮胎轴向被一分为二的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相互连结,并且固定于车轴轮毂上,将内侧车轮(10)和外侧车轮(20)的结合面(10a、20a)彼此进行结合;轮毂螺栓(8),其将外侧车轮(20)和车轴轮毂(4)进行结合。车轮结合螺栓(7)及轮毂螺栓(8)分别用螺母(9A、9B)从外侧车轮(20)侧螺合。
文档编号B60B25/02GK103068591SQ2011800385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
发明者前山宽之, 山本浩道, 片平耕介 申请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