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机多机头相机前风窗上的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965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一机多机头相机前风窗上的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相机的固定支架,尤其涉及一种ー机多机头相机前风窗上的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エ业的高速发展,交通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加强汽车的安全性能,減少道路的交通事故,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并且努力的方向。在安全技术碰撞试验中,要进行汽车碰撞试验,根据试验类型的不同,拍摄角度也不同。在侧碰试验中,主要的拍摄是针对驾驶员或者乘员的手臂以及接触面的位置,但是相机只能固定在相对较远的固定架上,不能很清楚地对驾驶员或者乘员的手臂以及接触面的位置进行拍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的汽车碰撞试验中,相机只能固定在相对较远的固定架上,不能很清楚地对驾驶员或者乘员的手臂以及接触面的位置进行拍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ー机多机头相机前风窗上的固定支架,能很清楚地对驾驶员或者乘员的手臂以及接触面的位置进行拍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ー机多机头相机前风窗上的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板及安装板,所述的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两块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固定板的第一连接板,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两块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安装板的第二连接板,两块第一连接板之间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两块第二连接板之间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筒,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固定有连杆,安装板上固定有安装框。采用该方案,把固定板用螺栓螺母固定在前风窗上,一机多机头相机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安装框里,转动第一套筒至需要的位置后,再固定第一套筒在两块第一连接板之间,转动第二套筒至需要的位置后,再固定第二套筒在两块第二连接板之间,即能很清楚地对驾驶员或者乘员的手臂以及接触面的位置进行拍摄。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杆横截面为矩形,连杆上设有沿连杆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在一机多机头式的相机中,每个机身都有単一的ー根线束,该方案的设计线束可以设置在凹槽中,可以保护线束在碰撞中不会飞出。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安装孔。安装孔方便用螺栓螺母把固定板固定在前风窗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很清楚地对驾驶员或者乘员的手臂以及接触面的位置进行拍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ー步详述如图1所示,一种ー机多机头相机前风窗上的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板I及安装板4,所述的固定板I上固定连接有两块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固定板I的第一连接板2,安装板4上固定连接有两块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安装板4的第二连接板41,之间设有第一套筒21,两块第一连接板2与第一套筒21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两块第二连接板41之间设有第二套筒42,两块第二连接板41与第二套筒42通过螺栓螺母连接,连杆3横截面为矩形,连杆3上设有沿连杆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31,连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套筒21与第二套筒42上,安装板4上固定有安装框5,固定板I上设有8个安装孔11。使用时,把固定板用螺栓螺母固定在前风窗上,相机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安装框里,转动第一套筒至需要的位置后,再固定第一套筒在两块第一连接板之间,转动第二套筒至需要的位置后,再固定第二套筒在两块第二连接板之间,即可能很清楚地对驾驶员或者乘员的手臂以及接触面的位置进行拍摄。
权利要求1.一种一机多机头相机前风窗上的固定支架,其特征是,包括固定板(I)及安装板(4),所述的固定板(I)上固定连接有两块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固定板(I)的第一连接板(2),安装板(4)上固定连接有两块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安装板(4)的第二连接板(41),两块第一连接板(2)之间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21),两块第二连接板(41)之间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筒(42),第一套筒(21)与第二套筒(42)之间固定有连杆(3),安装板(4)上固定有安装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机多机头相机前风窗上的固定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杆(3)横截面为矩形,连杆(3)上设有沿连杆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一机多机头相机前风窗上的固定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板(I)上设有若干安装孔(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机多机头相机前风窗上的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板及安装板,所述的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两块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固定板的第一连接板,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两块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安装板的第二连接板,两块第一连接板之间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两块第二连接板之间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筒,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固定有连杆,安装板上固定有安装框。把固定板固定在前风窗上,相机固定在安装板的安装框里,转动第一套筒至需要的位置后,再固定第一套筒在两块第一连接板之间,转动第二套筒至需要的位置后,再固定第二套筒在两块第二连接板之间,即可能很清楚地对驾驶员或者乘员的手臂以及接触面的位置进行拍摄。
文档编号B60R11/04GK202863295SQ20122046532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徐蔚, 季晓冬, 张伟辉, 吴成明,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