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睡眠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095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睡眠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睡眠辅助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睡眠辅助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尚没有一种装置可供旅途劳累的乘客在自己的座位上于小憩时作为头部支撑的睡眠辅助工具,故此,各种交通工具上经常能够见到人们瞌睡状态的难受和尴尬。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供人们在座位上小憩时支撑头部的新型睡眠辅助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睡眠辅助器,其中,包括系带和向前弯曲为纵向截面呈C状的“口 ”字型金属框架,所述系带为两条,所述系带的一端具有套头并通过所述套头套系在所述金属框架上,所述金属框架外裹设有缓冲层,所述套头套系在所述缓冲层外。作为优选,裹设于所述金属框架上段横梁中段位置处的所述缓冲层的厚度大于裹设于所述金属框架其余位置处的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作为优选,所述金属框架的上段横梁和下段横梁均为中段前拱的曲梁。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供人们在座位上小憩时支撑头部,结构简单,舒适便携,具体而言,人们通过将其放在头部前方,再用系带系固在位于背后的座位上,即可将额头向前枕靠在金属框架上段的横梁上,使其有效支撑头部,确保小憩睡眠具有充分的舒适程度,同时,金属框架外裹设缓冲层的设计,使其可以提供的枕靠效果更加舒适。在本实用新型中,金属框架采用的是受到一定程度力可以弯曲变形的材质,故此,其不仅可以在常态下以额头枕靠在上段横梁上的方式使用,还可以是将其上段横梁向下弯曲,使其C型结构的开口度减小,从而可以将其整体放在颈部位置,如此,人们也可以通过将下巴托持在金属框架的上段横梁上获得对头部的托持支撑,使用方式灵活多样,效果安全舒适,非常实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系带; 2、套头;3、缓冲层; 4、裹设于金属框架上段横梁中段位置处的缓冲层;5、上段横梁;6、下段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睡眠辅助器,其中,包括系带I和向前弯曲为纵向截面呈C状的“口”字型金属框架,所述系带为两条,所述系带的一端具有套头2并通过所述套头套系在所述金属框架上,所述金属框架外裹设有缓冲层3,所述套头套系在所述缓冲层外,裹设于所述金属框架上段横梁中段位置处的所述缓冲层4的厚度大于裹设于所述金属框架其余位置处的所述缓冲层的厚度,所述金属框架的上段横梁5和下段横梁6均为中段前拱的曲梁。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睡眠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系带(I)和向前弯曲为纵向截面呈C状的“口”字型金属框架,所述系带为两条,所述系带的一端具有套头(2)并通过所述套头套系在所述金属框架上,所述金属框架外裹设有缓冲层(3),所述套头套系在所述缓冲层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睡眠辅助器,其特征在于,裹设于所述金属框架上段横梁中段位置处的所述缓冲层(4)的厚度大于裹设于所述金属框架其余位置处的所述缓冲层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睡眠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架的上段横梁(5)和下段横梁(6)均为中段前拱的曲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睡眠辅助器,其中,包括系带(1)和向前弯曲为纵向截面呈C状的“口”字型金属框架,所述系带为两条,所述系带的一端具有套头(2)并通过所述套头套系在所述金属框架上,所述金属框架外裹设有缓冲层(3),所述套头套系在所述缓冲层外。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供人们在座位上小憩时支撑头部,结构简单,舒适便携,具体而言,人们通过将其放在头部前方,再用系带系固在位于背后的座位上,即可将额头向前枕靠在金属框架上段的横梁上,使其有效支撑头部,确保小憩睡眠具有充分的舒适程度,同时,金属框架外裹设缓冲层的设计,使其可以提供的枕靠效果更加舒适。
文档编号B60N3/00GK202944237SQ201220700198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
发明者楼荣华 申请人:楼荣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