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空调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6671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车辆空调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车辆空调装置。该车辆空调装置包括壳体(1)、送风导件(5)及滑动挡板(3),壳体内部具有空气流路,送风导件设置在从设置于壳体内的空气流路上的第一开口(1h)流入的第一空气流和从第二开口(1g)流入的第二空气流发生混合的混合区域(1c)内,并引导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滑动挡板(3)具备调节第一开口(1h)的开度的滑动门(3a)。送风导件(5)具有对从第一开口流到混合区域的第一空气流整流的整流单元(5e)和配置在比整流单元更靠近第二开口(1g)侧、使第一空气流的流向偏离第二开口(1g)的方向的偏向单元(5f)。车辆空调装置能够在配置有具备整流单元的送风导件的混合区域处抑制发生噪音。
【专利说明】车辆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来讲,在车辆空调装置中,由蒸发器(evaporator)对被供给的空气进行冷却而形成冷风,调节该冷风的加热比率从而生成调和空气。
[0003]具体而言,车辆空调装置包括构成外部形状并在内部形成空气流路的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冷风流动的流路及暖风流动的流路两个流路,在暖风流动的流路中设置有加热器芯(heater core)。
[0004]此外,在车辆空调装置中,通过对供给到设置有所述加热器芯的流路的冷风的供给量进行调节,对前述的冷风加热比率进行调节。另外,在该车辆空调装置中,在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混合区域处从冷风开口流入的冷风与从暖风开口流入的暖风进行混合。
[0005]然而,冷风开口被形成为与混合区域的容积相比开口面积较狭小。所以,通过了冷风开口的冷风到达混合区域时,在混合区域中发生与流路壁部的脱离而形成紊流。其结果是,产生所谓的风噪声(噪音)。
[0006]因此,提出下述一种车辆空调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在该车辆空调装置中,在所述混合区域中设置送风导件,在该送风导件处设置对从冷风开口供给的冷风进行整流的整流单元,从而防止了所述风噪声(噪音)的发生。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5176号公报
[0010]发明的内容
[001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2]在所述专利文献I的车辆空调装置中,由滑动挡板(slide damper)的滑动门(slide door)对冷风开口的开度进行调节。但是,根据该冷风开口开度的不同,通过该冷风开口的冷风可能会沿滑动门流动,从而越过整流单元流入混合区域(送风导件)的暖风开口侦牝导致与从暖风开口供给的暖风几乎对冲,发生涡流产生噪音。
[0013]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在配置有具备整流单元的送风导件的混合区域处发生噪音的车辆空调装置。
[0014]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5]本发明的车辆空调装置包括壳体、送风导件以及滑动挡板,所述壳体内部具有空气流路,所述送风导件设置在从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空气流路上的第一开口流入的第一空气流和从第二开口流入的第二空气流以交叉的形式流入的混合区域内,并引导所述第一空气流和/或所述第二空气流;所述滑动挡板具备滑动门,该滑动门沿所述第一开口滑动,从而调节该第一开口的开度,所述车辆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
[0016]所述送风导件具有对从所述第一开口流到所述混合区域的所述第一空气流进行整流的整流单元,和配置在比该整流单元更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侧的、使所述第一空气流的流向偏离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的偏向机构。
[0017]另外,在所述车辆空调装置中,优选所述整流单元是相对于从所述第一开口流入的第一空气流的流向平行配置、沿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整流板件(rectifyingplate member),所述偏向机构是在与所述整流板件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偏向板件。
[0018]此外,在所述车辆空调装置中,所述偏向板件也可以相对于所述整流板件平行配置。
[0019]另外,在所述车辆空调装置中,优选所述偏向板件在所述第一空气流的流向上的长度比所述整流板件在所述第一空气流的流向上的长度长。
[0020]此外,在所述车辆空调装置中,优选所述偏向板件相对于所述整流板件倾斜配置,使得该偏向板件越往所述第一空气流的流向下游侧越接近所述整流板件。
[0021]发明的效果
[0022]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空调装置,由于送风导件具有对从第一开口流到混合区域的第一空气流进行整流的整流单元和配置在比该整流单元更靠近第二开口侧(即所述滑动门为了开放所述第一开口而移动的方向一侧)的、使所述第一空气流的流向偏离第二开口的方向的偏向机构,因此即使通过第一开口的第一空气流越过整流单元流入于混合区域(送风导件)的第二开口侧,也能够由偏向机构使该第一空气流的流向偏离第二开口。所以,能够防止第一空气流与从第二开口流入的第二空气流发生正面状态的碰撞,从而能够抑制因这种碰撞而造成产生噪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空调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0024]图2 Ca)是从冷风开口侧观察送风导件时的立体图,图2 (b)是送风导件的侧视图。
[0025]图3 C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送风导件的侧视图,图3 (b)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送风导件的侧视图,图3 (c)是根据其他实施例的送风导件的侧视图。
[0026]图4是本发明装置与现有装置的频率-噪音特性的比较图,示出了各频率的噪音的测定结果的曲线图(Graph)。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空调装置。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变为可识别的大小,对各部件的比例尺进行了适当的更改。
[0028](第一实施例)
[0029]图1是出示本实施例的车辆空调装置SI (HVAC:Heating Ventilation AirConditioning)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空调装置SI包括:壳体I ;蒸发器2 ;滑动挡板装置3 ;加热器芯(heater core) 4 ;送风导件5 ;除霜器送风口门6 ;面部送风口门7 ;足部送风口门8。
[0030]壳体I构成本实施例的车辆空调装置SI的外部形状。壳体I内部具有:设置有蒸发器2的冷却流路Ia ;设置有加热器芯4的加热流路lb,该加热器芯4配置在比所述蒸发器2更靠近车辆后方侧的位置上;以及混合部(混合区域)lc,在该混合部Ic处混合冷风和暖风以形成调和空气。另外,在冷却流路Ia中形成有吸入口(未图示),用于吸入从诸如风箱(blower)等的送风机(未图示)送来的空气流。
[0031]壳体I中形成有露出至外部、并且与混合部Ic连通的多个送风口,即除霜器送风口 Id、面部送风口 Ie以及足部送风口 If。除霜器送风口 Id是用于向车窗供给调和空气的开口。面部送风口 Ie是向乘坐者的面部供给调和空气的同时向侧窗吹出调和空气的开口。足部送风口 If是用于向乘坐者的足部供给调和空气的开口。
[0032]另外,在壳体I内部设置有暖风开口 lg、冷风开口 Ih和加热开口 li。所述暖风开口 Ig从设置有加热器芯4的加热流路Ib向混合部Ic供给暖风;所述冷风开口 Ih从设置有蒸发器2的冷却流路Ia向混合部Ic供给冷风;所述加热开口 Ii从冷却流路Ia向加热流路Ib供给冷风。通过这种构成,暖风开口(第二开口)Ig能够使得暖风作为第二空气流从加热流路Ib流入混合部lc,冷风开口(第一开口)Ih能够使得冷风作为第一空气流从冷却流路Ia流入混合部lc。
[0033]蒸发器2是车辆上搭载的制冷循环系统的一部分,配置在冷却流路Ia内部。该蒸发器2对由送风机(未图示)供给到冷却流路Ia内的空气进行冷却,生成冷风。
[0034]滑动挡板装置3配置在蒸发器2的下游侧,对由蒸发器2生成的冷风到加热流路Ib的供给量进行调节。更详细地,滑动挡板装置3包括能够在冷风开口(第一开口)Ih与加热开口 Ii之间滑动的滑动门3a。通过由该滑动门3a调节冷风开口 Ih和加热开口 Ii的开口比率,来调节供给到加热流路Ib的冷风的供给量。其结果是,混合部Ic处的冷风和暖风的混合比率被调节,调和空气的温度得到调节。
[0035]加热器芯4配置在加热流路Ib内部,通过对经由加热开口 Ii供给的冷风进行加热来生成加热空气,即暖风。
[0036]送风导件5设置在壳体I内部的暖风和冷风的混合区域、即混合部Ic中,并分别对从所述暖风开口 Ig流入的暖风以及从所述冷风开口 Ih流入的冷风进行引导。
[0037]图2 (a)是从冷风开口 Ih侧观察送风导件5时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送风导件5整体大致呈长方体,并由暖风引导筒5a、调节板件5b、支承板件5c、侧壁部件5d、整流板件(整流单元)5e、偏向板件(偏向单元)5f以及支承板5g构成。
[0038]暖风引导筒5a大致呈圆筒状,被配置形成于送风导件5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即在图1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中央部分。该暖风引导筒5a是笔直的筒状部件,使得从暖风开口 Ig供给到混合部Ic的暖风的一部分在混合部Ic与冷风不混合,而是将该暖风引导向除霜器送风口 Id。该暖风引导筒5a被配置为一端开口与暖风开口 Ig连接,另一端开口朝向除霜器送风口 Id。
[0039]另外,如图2 (a)所示,在暖风引导筒5a的冷风开口 Ih侧,在整流板件5e和偏向板件5f之间形成有冷风导入口 5al。该冷风导入口 5al用于将从冷风开口 Ih供给到混合部Ic的冷风的一部分导入至暖风引导筒5a内。
[0040]调节板件5b用于使从冷风开口 Ih流入混合部Ic的冷风的流向偏向暖风开口 Ig侦U。该调节板件5b的、与冷风开口 Ih相反侧的区域朝向暖风开口 Ig侧倾斜。
[0041]另外,调节板件5b还起到支承板件5c的作用,该支承板件5c起到送风导件5支撑自身形状的骨架的作用。即,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空调装置SI中,调节板件5b与一个支承板件5c形成一体。
[0042]如上所述,支承板件5c起到送风导件支撑自身形状的骨架的作用,支承板件5c包括与调节板件5b形成一体的部分,并且分别与暖风引导筒5a的四角连接。另外,支承板件5c和调节板件5b相互平行配置,使得这些板件成为呈长方体状的送风导件5的四个长边。另外,与调节板件5b形成一体的支承板件5c配置在冷风开口 Ih的上端侧,一个支承板件5c (第一支承板件5cl)配置在冷风开口 Ih的下端侧,另外一个支承板件5c (第二支承板件5c2)配置在暖风开口 Ig的离冷风开口 Ih较远的一侧。
[0043]侧壁部件5d被配置形成于送风导件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即图1中与纸面正交方向的两侧部分。如图2 (a)所示,该侧壁部件5d在其两侧的直线部分具有卡合部5h。卡合部5h通过卡合到壳体I上来将送风导件5固定到壳体I上。
[0044]另外,如图1所示,在冷风开口 Ih的上端侧以及暖风开口 Ig的离冷风开口 Ih较远的一侧,形成沿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各嵌合槽lj。并且,通过将调节板件5b和支承板件5c (5c2)嵌合到这些嵌合槽Ij中,送风导件5被定位。
[0045]整流板件5e水平配置在冷风开口 Ih侧,通过对从冷风开口 Ih供给并流入到混合部Ic内的冷风进行整流,抑制涡流的发生,由此抑制风噪声的发生。也即,本实施例的车辆空调装置SI包括设置在混合部Ic并对从冷风开口 Ih流至混合部(混合区域)Ic的冷风进行整流的整流板件5e。
[0046]该整流板件5e形成为送风导件5的一部分,并且侧面受多个支承肋5el支撑。这些支承肋5el与整流板件5e同样形成为送风导件5的一部分。
[0047]另外,如图1所示,整流板件5e相对于来自冷风开口 Ih的冷风的送风方向平行配置。例如在滑动门3a打开冷风开口 Ih的开口比率是50%时(即滑动门3a位于冷风开口 Ih和加热开口 Ii均等开口的中间位置上时),整流板件5e被配置在从滑动门3a的端部向冷风流动的方向延伸的位置上。而且,如送风导件5的侧视图、即图2 (b)所示,整流板件5e被形成为在比侧壁部件5d更靠近冷风开口 Ih侧上延伸。
[0048]如图1、图2 (a)所示,偏向板件5f在比整流板件5e更靠近暖风开口 Ig侧、与整流板件5e同方向延伸配置,并相对于整流板件5e平行配置。另外,如图2 (b)所示,该偏向板件5f被形成为在从冷风开口 Ih流入的冷风的流入方向上的长度与整流板件5e在同一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根据这种构成,偏向板件5f使通过冷风开口 Ih并流到送风导件5侧的冷风(第一空气流)的流动方向偏向于整流板件5e侦U。
[0049]S卩,例如如图1所示,在滑动门3a关闭冷风开口 Ih的大部分而使与加热开口 Ii相反侧只稍微开口的情况下,如图1中的实线箭头所示,通过冷风开口 Ih的冷风的一部分沿滑动门3a流过该滑动门3a和整流板件5e之间,并越过该整流板件5e,从而流入混合部Ic (送风导件5)的暖风开口 Ig侧。
[0050]这时,在不设置偏向板件5f的现有技术中,冷风如图1中两点锁线箭头B所示,向暖风开口 Ig侧直行,与如图1中虚线箭头A所示的从暖风开口 Ig来的暖风几乎对冲。其结果,因该冷风和暖风的冲击产生涡流,从而发生噪音。
[0051]对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比整流板件5e更靠近暖风开口 Ig侧配置有偏向板件5f,即使通过冷风开口 Ih的冷风的一部分越过整流板件5e而流向混合部Ic (送风导件5)的暖风开口 Ig侧,因偏向板件5f的作用,能够让冷风的流向如图1中的实线箭头C所示以离开暖风开口 Ig侧的形式发生偏向。所以,能够防止冷风与从暖风开口 Ig流入的暖风对冲,能够使冷风与暖风以一定程度的角度发生交叉。因此,能够抑制因产生涡流而发生的噪
曰?
[0052]另外,该偏向板件5f也形成为送风导件5的一部分,并如图2 (a)所示,该偏向板件5f的背面侧受多个支承肋5f I支撑。这些支承肋5f I也与偏向板件5f同样,形成送风导件5的一部分。
[0053]支承板5g配置在暖风引导筒5a与侧壁部件5d之间,被支承板件5c保持。通过支承板5g对整流板件5e和偏向板件5f进行支承,来对这些板件进行补强。另外,支承板5g在对来自冷风开口 Ih的冷风的流动进行限制的同时,对来自暖风开口 Ig的暖风的流动进行限制,并对这些冷风和暖风进行整流。由支承板5g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整流,促进冷风和暖风的混合形成混合流(调和空气),使之流向如图1所示的除霜器送风口 Id、面部送风口 Ie和足部送风口 If侧。
[0054]返回到图1,除霜器送风口门6配置在除霜器送风口 I d的内侧,是开闭除霜器送风口 Id的挡板,并且能够在壳体I内转动。
[0055]面部送风口门7配置在面部送风口 Ie的内侦彳,是开闭面部送风口 Ie的挡板,并且能够在壳体I内转动。
[0056]足部送风口门8配置在足部送风口 If的内侧,是开闭足部送风口 If的挡板,并且被构成为能够在壳体I内转动。
[0057]另外,由未图示的电机使所述滑动挡板装置3、除霜器送风口门6、面部送风口门7以及足部送风口门8滑动或开闭。
[0058]根据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车辆空调装置SI,通过滑动挡板装置3使冷风开口 Ih和加热开口 Ii都开口时,供给至冷却流路Ia的空气受蒸发器2冷却而形成冷风,该冷风的一部分被供给到加热流路lb。
[0059]此外,在加热流路Ib中受加热器芯4加热而生成的暖风从暖风开口 Ig流入混合部lc,未被供给到加热流路Ib的冷风从冷风开口 Ih流入混合部lc。
[0060]将供给到混合部Ic的冷风和暖风引导至送风导件5进行混合,并供给到除霜器送风口 Id、面部送风口 Ie以及足部送风口 If中开口的任意一个,从而供给到车内。
[0061]这时,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空调装置SI中,由于送风导件5具有对从冷风开口 Ih流入混合部Ic的冷风进行整流的整流板件5e,以及配置在比该整流板件5e更靠近暖风开口Ig侦彳、并使冷风的流动方向以从暖风开口 Ig侧离开的形式偏向的偏向板件5f,因此,即使通过冷风开口 Ih的冷风越过整流板件5e要流入到混合部Ic (送风导件5)的暖风开口 Ig侦牝也能够通过偏向板件5f使该冷风的流动方向以从暖风开口 Ig侧离开的形式偏向。因此,能够防止冷风与从暖风开口 Ig流入的暖风对冲,从而抑制因该冲击而发生的噪音。
[0062]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整流板件5e和偏向板件5f在混合部Ic中形成为对暖风和冷风进行引导的送风导件5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利用注塑成型对送风导件5成型,并将该送风导件5设置在混合部Ic中 ,能够分别形成整流板件5e和偏向板件5f并进行配置。所以,没有必要另行设置制造或配置整流板件5e及偏向板件5f的工序。
[0063]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相对于从冷风开口 Ih流入的冷风的流向平行配置整流板件5e,因此能够对来自冷风开口 Ih的冷风进行整流而不用改变其送风方向。另外,由于偏向板件5f被配置为以与整流板件5e相同的方向延伸,所以能够让流至偏向板件5f侧的冷风在该偏向板件5f的长度方向上几乎均匀地以从暖风开口 Ig侧离开的方式产生偏向。因此,能够很好地防止冷风与从暖风开口 Ig流入的暖风对冲,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噪音的发生。
[0064]另外,由于相对于整流板件5e平行地配置偏向板件5f,因此能够使因偏向板件5f而偏向整流板件5e侧的冷风的流向与被整流板件5e整流的冷风的流向几乎一致。因此,能够使从送风导件5流出的冷风的流动保持稳定。
[0065](第二实施例)
[0066]接着,就本发明的车辆空调装置SI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
[0067]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偏向板件5f的形态。即,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 (b)所示,偏向板件5f被形成为其在从冷风开口 Ih流入的冷风的流动方向上的长度与整流板件5e在同一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对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 (a)所示,偏向板件5f被形成为其在从冷风开口 Ih流入的冷风的流动方向上的长度比整流板件5e在同一方向上的长度长。
[0068]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偏向板件5f,能够让更广范围的冷风向整流板件5g侧偏向。因此,能够很好地抑制噪音的发生。
[0069](第三实施例)
[0070]接下来,就本发明的车辆空调装置SI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
[0071]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也在于偏向板件5f的形态。S卩,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 (b)所示,不是相对于整流板件5e平行设置偏向板件5f,而是相对整流板件5e倾斜配置偏向板件5f,使得偏向板件5f越往冷风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越接近整流板件5e。
[0072]由于采用这种方式形成偏向板件5f,因此能够使得冷风更大的偏向以离开暖风开口 Ig侧。因此,能够很好地抑制噪音的发生。
[0073](其他的实施例)
[0074]偏向板件5f的形态并不仅限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各种形态。例如,如图3 (C)所示,还可以将偏向板件5f的厚度设置得比整流板件5e的厚度大。采用这种方式形成偏向板件5f,穿过该偏向板件5f的冷风被分散成上下两部分,从而能够减弱其流势。所以,能够减弱冷风与暖风的冲击力,因而能够很好地抑制噪音的发生。
[0075](实验例)
[0076]以相同的条件操作包括整流板件5e的、专利文献I (现有技术)的车辆空调装置以及包括整流板件5e和偏向板件5f的、第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车辆空调装置SI。并测定了各频率的噪音。
[0077]测定结果示于图4中。
[0078]如图4所示,用实线表示的本发明的装置与用虚线表示的现有装置相比,噪音更低,由此确认了附装了偏向板件5f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空调装置SI能够抑制噪音的发生。
[0079]以上,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种种变型。
[0080]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就本发明中的第一空气流是冷风、第二空气流是暖风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采用第一空气流是暖风、第二空气流是冷风的构成。而且,还可以将温度相同但被不同的送风路径引导的两个空气流设定成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
[0081][附图标记说明]
[0082]S1:车辆空调装置
[0083]1:壳体
[0084]Ic:混合部(混合区域)
[0085]Ig:暖风开口(第二开口)
[0086]Ih:冷风开口(第一开口)
[0087]3:滑动挡板装置
[0088]3a:滑动门
[0089]5:送风导件
[0090]5e:整流板件(整流单元)
[0091]5f:偏向板件(偏向单元)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空调装置,所述车辆空调装置包括壳体、送风导件以及滑动挡板,所述壳体内部具有空气流路;所述送风导件设置在从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空气流路上的第一开口流入的第一空气流和从第二开口流入的第二空气流以交叉的形式流入的混合区域内,并引导所述第一空气流和/或所述第二空气流;所述滑动挡板包括滑动门,该滑动门沿所述第一开口滑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度,所述车辆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导件具有对从所述第一开口流到所述混合区域的所述第一空气流进行整流的整流单元和配置在比该整流单元更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侧的、使所述第一空气流的流向偏离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的偏向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是相对于从所述第一开口流入的所述第一空气流的流向平行配置并沿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整流板件,所述偏向单元是在与所述整流板件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偏向板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向板件相对于所述整流板件平行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向板件在所述第一空气流的流向上的长度比所述整流板件在所述第一空气流的流向上的长度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向板件相对于所述整流板件倾斜配置,使得该偏向板件越往所述第一空气流的流向下游侧越接近所述整流板件。
【文档编号】B60H1/00GK103660848SQ20131040366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1日
【发明者】谷川公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京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