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式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5229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囊式座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等交通工具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囊式座椅。它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存储盒、支撑机构以及至少一个气囊体;气体发生装置为气囊体输送空气;气囊体在收缩状态下被收纳在存储盒内,气囊体在打开状态下由支撑机构支撑。本实用新型利用气体发生装置将空气输送至皮囊式结构的气囊体内或从气囊体内排出,从而实现气囊体的打开或收缩状态;在气囊体充满空气时,其呈座椅状,利用皮囊结构的特性可以起到减震的功效,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同时可对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以满足车内温度的使用需求;在气囊体排空空气后,可收纳在存储盒内,腾出车内后座空间,提高了车内空间利用率,实用效果显著。
【专利说明】一种气囊式座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等交通工具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囊式座椅。
【背景技术】
[0002]汽车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满足操控、安全性能等要求的同时,车内空间的有效利用以及乘坐的舒适性要求也显得尤为重要。
[0003]现有的两厢或三厢轿车、商务车及越野车等类型的汽车,其后排座椅基本是沿袭传统的固定座椅结构,而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车内空间,部分汽车也采用了限制性可折叠座椅结构;但是,上述座椅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当采用固定座椅结构时,虽然乘坐较为舒适,但其安装位置及本体结构均为固定式,占用的车内空间很大;2、传统的固定座椅一般是由铁、棉、兽皮等材料混合搭配制作而成,如图8所示,在汽车快速通过崎岖的道路时,汽车会因颠簸而被弹起,从而产生垂直向上的力,由于座椅在水平方向上无法膨胀变形,垂直向上的力无法向其他方向分散,会直接传到人体,使乘客倍感不适,从而降低了座椅的舒适性;3、当采用可折叠座椅结构时,虽然能够释放部分空间,但由于可折叠座椅的结构特性,会给乘坐的舒适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0004]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汽车座椅进行结构和功能改进,以调节汽车在乘坐的舒适性和空间需求之间进行功能变换时所产生的供需矛盾。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能转换灵活、能够有效提高车内空间利用率和乘坐舒适性的气囊式座椅。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气囊式座椅,它包括气体发生装置、设置于汽车底盘内的存储盒、设置在汽车底盘上的支撑机构以及至少一个气囊体;
[0008]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气囊体,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为气囊体输送空气;
[0009]所述气囊体在收缩状态下被收纳在存储盒内,所述气囊体在打开状态下由支撑机构支撑在气囊体的后侧。
[0010]优选地,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包括排气组件和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储气罐、气动三联件、至少一条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连接气囊体的进气端,所述气囊体的排气端连接排气组件。
[0011]优选地,所述气动三联件与输气管道之间还连接有制冷组件和制热组件。
[0012]优选地,所述气囊体的排气端还连接有调节组件。
[0013]优选地,所述存储盒的开口处设置有封盖机构,所述封盖机构包括第三驱动气缸和盖板,所述第三驱动气缸连接盖板并驱动盖板运动。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支撑板和两个支撑臂;
[0015]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连接第一驱动杆的头端,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尾端连接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头端连接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尾端与两个支撑臂的头端轴连,所述支撑臂的尾端连接支撑板。
[0016]优选地,所述气囊体的内壁上、与存储盒的边缘接触的位置上设置有定位内环板,所述存储盒的外壁上、与定位内环板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定位外环板。
[0017]优选地,所述气囊体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内固定板,所述存储盒的底部外壁上设置有外固定板。
[0018]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气体发生装置将空气输送至皮囊式结构的气囊体内或从气囊体内排出,从而实现气囊体的打开或收缩状态;在气囊体充满空气时,其呈座椅状,利用皮囊结构的特性可以起到减震的效果,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同时可对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以满足车内温度的使用需求;在气囊体排空空气后,可收纳在存储盒内,腾出车内后座空间;其结构简单、具有冬暖夏凉和减震的功能、乘坐舒适,能够有效节省汽车内部空间并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发生装置与气囊体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功能示意图;
[0026]图8为现有汽车座椅的减震功能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100、汽车;
[0029]200、存储盒;201、定位外环板;202、外固定板;
[0030]300、支撑机构;301、第一驱动气缸;302、第二驱动气缸;303、第一驱动杆;304、第二驱动杆;305、支撑板;306、支撑臂;
[0031]400、气囊体;401、定位内环板;402、内固定板;
[0032]500、封盖机构;501、第三驱动气缸;502、盖板;
[0033]600、排气组件;601、第一电磁感应排气阀;602、压力过载保护阀;
[0034]700、输气组件;701、空气压缩机;702、储气罐;703、气动三联件;704、输气管道;705、制冷组件;706、制热组件;707、消音器;
[0035]800、调节组件;801、安装座;802、电磁感应阀;803、第二电磁感应排气阀;804、压力感应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37]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囊式座椅,其安装于传统汽车后排座椅的位置,它包括气体发生装置、设置于汽车100的底盘(具体位置可为汽车内饰脚踏地板下)内的存储盒200、设置在汽车100的底盘上的支撑机构300以及至少一个气囊体400 ;其中,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气囊体400,以为气囊体400输送空气;气囊体400的形状、结构、材料、尺寸以及固定方式可根据车型之不同、车内结构不同进行不同的结构设计,气囊体400在收缩状态下被收纳在存储盒200内,以此最大限度的释放车内空间,气囊体400在打开状态下由支撑机构300支撑在气囊体400的后侧和/或气囊体400的底侧,以供乘坐使用。
[0038]为将气囊体400进行良好的固定、收纳及使用,在存储盒200的开口处设置有封盖机构500,封盖机构500包括第三驱动气缸501和盖板502,第三驱动气缸501连接盖板502并驱动盖板502运动;当气囊体400内的空气被排出后,气囊体400被折叠、收纳、存放在存储盒200内,此时,第三驱动气缸501驱动盖板502以将存储盒200的开口封住,使气囊体400封装在存储盒200内并保持汽车后座位置的平整。以支撑机构300支撑在气囊体400的后侧为例:支撑机构300包括第一驱动气缸301、第二驱动气缸302、第一驱动杆303、第二驱动杆304、支撑板305和两个支撑臂306 ;第一驱动气缸301连接第一驱动杆303的头端,第一驱动杆303的尾端连接第二驱动气缸302,第二驱动杆304的头端连接第二驱动气缸302,第二驱动杆304的尾端与两个支撑臂306的头端相互轴连,支撑臂306的尾端分别连接支撑板305,以此,当气囊体400内充满空气后,其呈座椅状,第一驱动气缸301、第二驱动气缸302、第一驱动杆303、第二驱动杆304、支撑板305和两个支撑臂306之间的相互联动,使得支撑板305紧密的与气囊体400的后侧(即其呈现座椅状后的座椅靠背上)接触并实现后坐力的支撑。由此,也可以理解为,支撑机构300可以采用具有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各种结构组成形式,可选择性的支撑于气囊体400的后侧和/或底侧。
[0039]为保证气囊体400的连接部分良好且合理的固定在存储盒200内,在气囊体400的内壁上、与存储盒200的边缘接触的位置上(具体可为存储盒200的开口位置的边缘处)设置有定位内环板401,而在存储盒200的外壁上、与定位内环板401相对应的位置上则设置有定位外环板201 ;也可同时在气囊体400的底部内壁上设置内固定板402,在存储盒200的底部外壁上设置有外固定板202 ;如此,可利用定位内环板401和定位外环板201的相互配合将气囊体400进行精确且牢固的定位,并利用内固定板402和外固定板202的相互配合使气囊体400和存储盒200的连接效果进一步增强。
[0040]气体发生装置可包括用于使气囊体400内排气组件600和由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701、储气罐702、气动三联件703、至少一条输气管道704等功能部件组成的输气组件700 ;输气组件700通过输气管道704连接气囊体400的进气端,而气囊体400的排气端则连接排气组件600。以此,利用空气压缩机701产生压缩空气,并将压缩空气输送至储气罐702内,通过气动三联件703控制是否需要向气囊体400内输送压缩空气以及对压缩空气进行过滤;输送管道704则可根据气囊体400的数量、结构、大小进行数量及管路的设置,也可在满足基本需要的情况下,设计预留或扩充的输送管道704。同时,为丰富本实施例的座椅的实用功能,在气动三联件703与输气管道704之间还连接有制冷组件705和制热组件706 ;以此利用制冷组件705可以提前对压缩空气进行制冷,解决车内及座椅的高温;利用制热组件706可以提前对压缩空气进行预热,改善车内及座椅的低温;使座椅冬暖夏凉,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
[0041]为便于气囊体400内的空气的顺畅排出,本实施例的排气组件600包括第一电磁感应排气阀601和压力过载保护阀602,当气囊体400收缩时,其内部的空气通过第一电磁感应排气阀601排出,而压力过载保护阀602则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为了消除空气压缩机701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空气压缩机701可连接消音器707。
[0042]另外,考虑到气囊体400的皮囊结构的特性,即:在最小气压时,像气球一样柔软,在最大气压时,像篮球一样硬,人员坐在座椅上时会产生较大形变或不会产生任何形变;在气囊体400的排气端可连接调节组件800,以便于调节气囊体400内的气压大小。本实施例的调节组件800包括安装座801、若干个电磁感应阀802以及与电磁感应阀802的数量相同且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二电磁感应排气阀803和压力感应开关804,以此实现多个不同压强档位的开关设计。
[0043]本实施例的座椅结构简单、具有冬暖夏凉和减震的功能、乘坐舒适,能够有效节省汽车内部空间并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同时,如图7所示,在汽车快速通过崎岖的道路时,汽车会因颠簸而被弹起,从而产生垂直向上的力,但由于气囊体400采用皮囊式结构,其可在乘客自身的重力和因颠簸而产生的力的作用下,使气囊体400向水平方向膨胀,由颠簸而产生的垂直向上的力则会被分散至水平方向,从而减少了颠簸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
[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囊式座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气体发生装置、设置于汽车底盘内的存储盒、设置在汽车底盘上的支撑机构以及至少一个气囊体; 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气囊体,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为气囊体输送空气; 所述气囊体在收缩状态下被收纳在存储盒内,所述气囊体在打开状态下由支撑机构支撑在气囊体的后侧和/或底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包括排气组件和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储气罐、气动三联件、至少一条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连接气囊体的进气端,所述气囊体的排气端连接排气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三联件与输气管道之间还连接有制冷组件和制热组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体的排气端还连接有调节组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盒的开口处设置有封盖机构,所述封盖机构包括第三驱动气缸和盖板,所述第三驱动气缸连接盖板并驱动盖板运动。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支撑板和两个支撑臂; 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连接第一驱动杆的头端,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尾端连接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头端连接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尾端与两个支撑臂的头端轴连,所述支撑臂的尾端连接支撑板。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体的内壁上、与存储盒的边缘接触的位置上设置有定位内环板,所述存储盒的外壁上、与定位内环板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定位外环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体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内固定板,所述存储盒的底部外壁上设置有外固定板。
【文档编号】B60N2/56GK203698031SQ201320637057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6日
【发明者】王建伟 申请人:王建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