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065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轴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轴连接机构(1),包括:与转轴(2)连接的连接基体(3);与转轴(4)连接的连接基体(5);配置在两个连接基体(3、5)之间且将转轴(2)的R方向的旋转经由两个连接基体(3、5)传递到转轴(4)的一对旋转传递构件(6、7);配置在一对旋转传递构件(6、7)之间的中间夹设构件(8);以及使一对旋转传递构件(6、7)相互结合的结合元件(9)。
【专利说明】轴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于旋转源侧的转轴与工作侧的转轴的连接的轴连接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于为了抑制伴随着车轮的冲撞及回弹而产生的外倾角和对地轮距的变化来提高操纵稳定性能,而将对车辆的悬架装置的上杆及下杆进行伸缩控制的伸缩式致动器中的电动机等的靠旋转源侧的转轴与进给丝杠机构等的靠工作侧的转轴连接的轴连接机构(联轴器)。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提出了一种为了抑制伴随着车轮的冲撞及回弹而产生的外倾角和对地轮距的变化来提高操纵稳定性能,而对车辆的悬架装置的上杆及下杆进行伸缩控制的伸缩式致动器。上述伸缩式致动器由电动机和进给丝杠机构构成,其中,上述进给丝杠机构包括因上述电动机的转轴的旋转而相对旋转的阳螺纹构件及阴螺纹构件,上述电动机的作为输出构件的转轴与进给丝杠机构的作为输入构件的转轴通过轴连接机构(联轴器)连接,上述轴连接机构包括由聚缩醛构成的两片外侧衬套及由硅橡胶构成的一片内侧衬套,在上述各衬套上设置有从外周等间隔地呈放射状突出的多个突起。电动机的转轴及进给丝杠机构的转轴分别经由连接基体而与上述各衬套连接,其中,上述连接基体配置在各衬套的突起之间且设置有在轴向上延伸的多个突起。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67551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2337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另外,在伸缩式致动器中,在通过轴连接机构将电动机侧的一方的转轴与进给丝杠机构侧的另一方的转轴连接的情况下,电动机的输出转轴的反转时的冲击和电动机的电刷振动会经由轴连接机构而传递到进给丝杠机构一侧,进而,上述冲击和振动有可能传递到汽车的悬架的转向节一侧和/或汽车的车体一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提出了例如在轴连接机构上设置橡胶等的隔离件(衬套),但是若注重冲击和振动的减轻而使隔离件形成为更柔软的构件,则由于柔软的隔离件容易发生蠕变变形,因此,可能会因由反复作用于隔离件的载荷引起的隔离件的永久变形而使轴连接机构发生松动,若注重耐久性而使隔离件形成为硬质的构件,则与上述情况相反,不再会发生松动,但如上所述,冲击和振动有可能传递到汽车的悬架的转向节一侧和/或汽车的车体一侧。
[0009]另外,在各连接基体包括基部和从该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沿轴向一体地突出的突部的情况下,当在一方的转轴相对于另一方的转轴发生轴向的相对移位时,各连接基体的突部会按压相对侧的连接基体的基部并与该基部接触,从而产生由上述按压、接触引起的碰撞声,此外,若在一方的转轴的旋转向另一方的转轴传递时发生上述轴向的相对移位,则有可能产生由按压、接触引起的刺耳的摩擦声。若为了避免上述押压、接触,而缩短各连接基体的突部的轴向长度时,各连接基体的突部与各旋转传递构件在绕轴心的方向上的接触面积减小,各旋转传递构件有可能会异常变形而使耐久性下降。
[0010]除此之外,在伸缩式致动器中,在通过轴连接机构将电动机侧的一方的转轴和进给丝杠机构侧的另一方的转轴连接的情况下,虽然从旋转传递效率考虑,较为理想的是将一方的转轴的旋转轴心和另一方的转轴的旋转轴心彼此呈同轴地配置,但是当电动机的输出转轴的反转时的冲击和电动机的电刷振动使一方的转轴的旋转轴心与另一方的转轴的旋转轴心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时,上述旋转传递效率有可能会下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希望能可靠地防止一方的转轴的旋转轴心与另一方的转轴的旋转轴心发生位置偏移。
[0011]本发明鉴于上述各点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连接机构,该轴连接机构即使长期使用,也不容易在一方的转轴与另一方的转轴之间产生绕轴心的方向上的松动,能减少电动机的反转时的冲击及电刷振动向车辆的悬架的转向节一侧和/或汽车的车体一侧传递,并能避免一方的连接基体的轴向突部的前端面与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的接触、以及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轴向突部的前端面与一方的连接基体的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的接触,从而能够在一方的转轴相对于另一方的转轴发生轴向的相对移位时消除碰撞声,并且在一方的转轴的旋转向另一方的转轴传递时不产生刺耳的摩擦声,除了能提高耐久性之外,还能可靠地防止一方的转轴的旋转轴心与另一方的转轴的旋转轴心发生位置偏移,以消除旋转传递效率下降的可能性。
[0012]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3]本发明的轴连接机构配置在两个转轴之间并将两个转轴连接,以将一方的转轴的旋转传递到另一方的转轴,其中,包括:一方的连接基体,上述一方的连接基体与一方的转轴连接;另一方的连接基体,上述另一方的连接基体与另一方的转轴连接;一对旋转传递构件,这一对旋转传递构件配置在一方的连接基体与另一方的连接基体之间;以及中间夹设构件,该中间夹设构件配置在一对旋转传递构件之间,一方的连接基体及另一方的连接基体分别包括:第一基部;以及第一轴向突部,上述第一轴向突部从上述第一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沿轴向突出并与上述第一基部一体地形成,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部与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部在绕轴心的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一对旋转传递构件中的一方的旋转传递构件具有:第二基部,上述第二基部在轴向上配置在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与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之间;至少一对第一径向突部,这至少一对第一径向突部在绕轴心的方向上相互分开,并且从第二基部的外周缘沿径向突出而与上述第二基部一体地形成;以及第一通孔,上述第一通孔形成在第二基部的中央,一对旋转传递构件中的另一方的旋转传递构件具有:第三基部,上述第三基部在轴向上配置在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与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之间;至少一对第二径向突部,这至少一对第二径向突部在绕轴心的方向上相互分开,并且从第三基部的外周缘沿径向突出,且在轴向上与一对第一径向突部相对并与上述第三基部一体地形成;第二轴向突部,上述第二轴向突部从第三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沿轴向突出并与上述第三基部一体地形成;以及第三轴向突部,上述第三轴向突部从第三基部的轴向的另一方的面沿轴向突出并与上述第三基部一体地形成,中间夹设构件具有:第四基部,上述第四基部在轴向上配置在第二基部与第三基部之间;一对第三径向突部,这一对第三径向突部在绕轴心的方向上相互分开,从第四基部的外周缘沿径向突出且与上述第四基部一体地形成,并且在轴向上分别配置在一对第一径向突部与一对第二径向突部之间,且具有比一对第一径向突部及一对第二径向突部的绕轴心的方向的宽度大的宽度;以及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形成在第四基部的中央,一对第三径向突部具有比第一轴向突部、第一径向突部及第二径向突部的刚性小的刚性,并且能够弹性变形,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及一方的转轴中的至少一方通过轴向的一方的面而与第二轴向突部的轴向的面接触,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及另一方的转轴中的至少一方通过轴向的一方的面而与第三轴向突部的轴向的面接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部配置在绕轴心的方向上的一方的第三径向突部之间,并且通过绕轴心的方向上的两侧面,分别与一方的第三径向突部的绕轴心的方向上的一方的侧面及另一方的第三径向突部的绕轴心的方向上的另一方的侧面接触,且越过另一方的旋转传递构件的一方的轴向的面而利用轴向的前端面与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空开间隙地相对,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部配置在绕轴心的方向上的另一方的第三径向突部之间,并且通过绕轴心的方向上的两侧面,分别与一方的第三径向突部的绕轴心的方向上的另一方的侧面及另一方的第三径向突部的绕轴心的方向上的一方的侧面接触,且越过一方的旋转传递构件的一方的轴向的面而利用轴向的前端面与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空开间隙地面对,第二轴向突部贯穿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第二轴向突部的外周面与限定第一通孔的第二基部的内周缘接触。
[0014]根据本发明的轴连接机构,由于具有上述的结构,因此即使长期使用,也不容易在一方的转轴与另一方的转轴之间产生绕轴心的方向上的松动,能减少电动机的反转时的冲击及电刷振动向车辆的悬架的转向节一侧和/或汽车的车体一侧传递,特别地,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及一方的转轴中的至少一方通过轴向的一方的面而与第二轴向突部的轴向的面接触,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及另一方的转轴中的至少一方通过轴向的一方的面而与第三轴向突部的轴向的面接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部越过另一方的旋转传递构件的一方的轴向的面而利用轴向的前端面与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空开间隙地相对,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部越过一方的旋转传递构件的一方的轴向的面而利用轴向的前端面与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空开间隙地相对,因此,能够避免一方的连接基体的轴向突部的前端面与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接触,以及避免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轴向突部的前端面与一方的连接基体的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接触,除此之外,不仅能使一方的连接基体的轴向突部及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轴向突部在绕轴心的方向上与一对旋转传递构件的径向突部的整个表面接触,而且还能在一方的转轴相对于另一方的转轴沿轴向发生相对移位时,消除碰撞声,并且在一方的转轴的旋转向另一方的转轴传递时,不会产生刺耳的摩擦声,另夕卜,除了能确保各连接基体的轴向突部与各旋转传递构件的径向突部在绕轴心的方向上的期望的接触面积之外,还能够避免中间夹设构件过度地发生弹性压缩变形,而能提高耐久性。除此之外,根据本发明的轴连接机构,特别是,由于第二轴向突部的外周面与限定第一通孔的第二基部及限定第二通孔的第四基部的各内周缘接触,因此,能禁止一对旋转传递构件间的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相对移位,并能可靠地防止一方的转轴的旋转轴心与另一方的转轴的旋转轴心发生位置偏移,而能消除旋转传递效率下降的可能性。
[0015]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一对旋转传递构件由聚缩醛树脂和聚酰胺树脂等硬质的树脂形成,但也可以由其它表现出刚性的硬质的树脂形成,中间夹设构件可以由聚氨酯橡胶和聚酯弹性体等橡胶弹性体形成。
[0016]在本发明的优选例的轴连接机构中,还具有将一对旋转传递构件相互结合的结合元件,结合元件包括:爪部,该爪部从第二基部的另一方的轴向的面的内周缘朝向第三基部突出且与该第二基部一体地设置;以及结合用孔,该结合用孔设置于第三基部,并且能使爪部插入其中,以使爪部的前端钩挂于第三基部,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中间夹设构件可包括从规定第四基部的第二通孔的内周缘沿径向延伸且与上述第四基部一体地设置的卡定突起,卡定突起嵌合在由结合元件的爪部划分形成的空腔内。若通过使卡定突起与由结合元件的爪部划分形成的空腔嵌合,而利用结合元件的爪部相对于一对旋转传递构件对中间夹设构件进行定位时,能够均等地获得在两个转轴的相对的两个方向上的、由中间夹设构件带来的效果。
[0017]在本发明的轴连接机构中,为了不在一方的转轴相对于另一方的转轴的相对的初始旋转中产生游隙,最好是一方的连接基体及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部通过绕轴心的方向的各侧面,在两个转轴进行一定程度以下的相对旋转时,与在绕轴心的方向上相对的中间夹设构件的第三径向突部的绕轴心的方向的侧面接触,并且在两个转轴进行一定程度以下的相对旋转时,与在绕轴心的方向上相对的一对旋转传递构件的第一径向突部及第二径向突部的绕轴心的方向的侧面不发生接触,而在两个转轴进行一定程度以上的相对旋转时,与上述侧面发生接触。一方的连接基体可以与一方的转轴直接连接而固定安装在该转轴上,也可以通过齿轮机构等其它的旋转传递机构而与一方的转轴间接地连接,另一方的连接基体亦是如此。
[0018]本发明的轴连接机构可以用在
[0019]为了抑制伴随着车轮的冲撞及回弹而产生的外倾角和对地轮距的变化来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对车辆的悬架装置的上杆及下杆进行伸缩控制的伸缩式致动器,且例如将汽车的悬架的转向节和车体连接的作为伸缩式致动器的牵引控制致动器中,在这种情况下,一方的连接基体可以与连接到位于车体侧的牵引控制致动器的带电刷的电动机的转轴的减速器的作为输出构件的转轴连接,且另一方的连接基体可以与位于转向节一侧的牵引控制致动器的进给丝杠机构的作为输入构件的转轴连接。另外,本发明的轴连接机构可以用在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中,在这种情况下,一方的转轴可以与电动机的输出转轴连接,另一方的转轴可以与汽车的转向轴连接。
[0020]发明效果
[0021]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这种轴连接机构,该轴连接机构即使长期使用,也不容易在一方的转轴与另一方的转轴之间产生绕轴心的方向上的松动,能减少电动机的反转时的冲击及电刷振动向车辆的悬架的转向节一侧和/或汽车的车体一侧传递,避免一方的连接基体的轴向突部的前端面与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接触,以及避免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轴向突部的前端面与一方的连接基体的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接触,能够在一方的转轴相对于另一方的转轴沿轴向进行相对移位时,消除碰撞声,并且在一方的转轴的旋转向另一方的转轴传递时不产生刺耳的摩擦声,能提高耐久性,除此之外,能够可靠地防止一方的转轴的旋转轴心与另一方的转轴的旋转轴心发生位置偏移,而能消除旋转传递效率下降的可能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优选的例子的主视说明图。
[0023]图2是图1所示的例子的局部剖切主视说明图。
[0024]图3是图1所示的例子的另一方的转轴侧的连接基体的侧视说明图。
[0025]图4是图1所示的例子的一方的转轴侧的连接基体的侧视说明图。
[0026]图5是图1所示的例子的V-V线的向视剖视说明图。
[0027]图6是图1所示的例子的旋转传递体的侧视说明图。
[0028]图7是图6所示的VI1-VII线的向视剖视说明图。
[0029]图8是图1所示的例子的一方的旋转传递构件的侧视说明图。
[0030]图9是图8所示的一方的旋转传递构件的IX-1X线的向视剖视放大说明图。
[0031]图10是图1所示的例子的另一方的旋转传递构件的侧视说明图。
[0032]图11是图10所示的另一方的旋转传递构件的主视说明图。
[0033]图12是图10所示的XI1-XII线的向视剖视说明图。
[0034]图13是图1所示的例子的中间夹设构件的侧视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接着,基于图中所示的优选的例子,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
[0036]在图1至图5中,本例的轴连接机构I用在作为对车辆的悬架装置的上杆及下杆进行伸缩控制的、将汽车的悬架的转向节与车体连接的伸缩式致动器的牵引控制致动器(日文:卜一 ^ >卜口一> r >7 工一夕)中,其包括:连接基体3,该连接基体3与牵引控制致动器的靠电动机侧的一方的转轴2连接;连接基体5,该连接基体5与牵引控制致动器的、具有相对旋转的阳螺纹构件及阴螺纹构件的进给丝杠机构侧的另一方的转轴4连接;一对旋转传递构件6、7,这一对旋转传递构件6、7配置在两个连接基体3、5之间,并且将转轴2的R方向的旋转经由两个连接基体3、5传递到转轴4 ;中间夹设构件8,该中间夹设构件8配置在一对旋转传递构件6、7之间;以及结合元件9,该结合元件9将一对旋转传递构件6、7相互结合。
[0037]特别地如图6所示,刚性的连接基体3包括:圆环状的基部11 ;两对轴向突部13,这两对轴向突部13从基部11的轴向、即A方向的一方的环状的面12朝A方向、即朝向连接基体5的基部16 —体地突出,并且在绕轴心的方向、即R方向上隔着90°的等角度间隔地配置;以及通孔14,该通孔14形成在基部11的中央。
[0038]转轴2虽然也可以像本例这样在所插入的通孔14中与基部11嵌接,但也可以在形成于基部11中央的有底的凹部中与基部11嵌接,另外还可以与基部11 一体形成。
[0039]特别地如图7所示,刚性的连接基体5包括:圆环状的基部16 ;两对轴向突部18,这两对轴向突部18在基部16的A方向的一方的环状的面17上朝A方向、即朝向连接基体3的基部11 一体地突出,并且在R方向上隔着90°的等角度间隔地配置;以及通孔19,该通孔19形成在基部16的中央。
[0040]转轴4虽然也可以像本例这样在所插入的通孔19中与基部16嵌接,但也可以在形成于基部16中央的有底的凹部中与基部16嵌接,另外还可以与基部16 —体形成。
[0041]轴向突部13各自在R方向上具有一对作为刚性旋转传递面的平坦的侧面21、22,轴向突部18各自也在R方向上具有一对作为刚性旋转传递面的平坦的侧面23、24。
[0042]特别地如图9所示,由聚缩醛树脂和聚酰胺树脂等一体地形成的刚性的旋转传递构件6包括:圆环状的基部31,该基部31在A方向上配置在基部11与基部16之间,并且与基部11及基部16同心配置;四对径向突部33,这四对径向突部33从基部31的圆筒状的外周缘32沿径向突出而与基部31 —体地形成,并且在R方向上以45°的等角度间隔相互分开地配置;以及圆形的通孔39,该通孔39由基部31的圆筒状的内周缘34规定,并且形成在基部31的中央。基部31具有A方向的一方的圆环状的面36。在旋转传递构件6上一体地形成有后述的爪部91。
[0043]各径向突部33在R方向上具有一对作为刚性旋转传递面的侧面41、42,各径向突部33的与中间夹设构件8的面75相对的面43彼此共面而呈平坦的,较为理想的是,呈在R方向上中间高。
[0044]与旋转传递构件6同样地,特别地如图10所示,由聚缩醛树脂和聚酰胺树脂等一体地形成的刚性的旋转传递构件7具有:圆环状的基部51,该基部51在A方向上配置在基部11与基部16之间,并且与基部11及基部16同心配置;四对径向突部53,这四对径向突部53从基部51的圆筒状的外周缘52沿径向突出并延伸而与基部51 —体地形成,并且在R方向上以45°的等角度间隔相互分开地配置;圆筒状的轴向突部57,该轴向突部57从基部51的A方向的一方的圆环状的面63沿A方向突出而与该基部51 —体地形成;圆筒状的轴向突部58,该轴向突部58从基部51的A方向的另一方的面56沿A方向突出而与该基部51 一体地形成。在旋转传递构件7上形成有后述的结合用孔92。
[0045]各径向突部53在R方向上具有一对作为刚性旋转传递面的侧面61、62,各径向突部53的与中间夹设构件8的面77相对的面63彼此共面而呈平坦的,较为理想的是,呈在R方向上中间高。
[0046]旋转传递构件6和旋转传递构件7以夹着中间夹设构件8的方式,且以使基部31和基部51、以及使各径向突部33和各径向突部53在A方向上分别相对的方式同心配置。
[0047]轴向突部57以与通孔39、76同心配置的方式贯穿上述通孔39、76,轴向突部57的外周面60与规定通孔39的基部31的内周缘34的全周接触。轴向突部57在A方向上的前端具有平坦的环状的面82,轴向突部58在A方向上的前端具有平坦的环状的面86。轴向突部57与轴向突部58具有相同直径,彼此相互作用而形成沿A方向延伸的一个圆筒部,该圆筒部与基部51同心配置。轴向突部57和轴向突部58在A方向上具有彼此不同的高度,轴向突部57在A方向上比轴向突部58高。在轴向突部57、58上形成有后述的条槽95。
[0048]特别地如图8所示,具有比旋转传递构件6、7小的刚性且能弹性变形的、由聚氨酯橡胶、聚酯弹性体等橡胶弹性体一体形成的中间夹设构件8包括:圆盘状的基部71,该基部71在A方向上以与基部31、51同心的方式配置在基部31与基部51之间;四对径向突部73,这四对径向突部73从基部71的圆筒状的外周缘72沿径向突出并延伸而与基部71 —体地形成,并且在R方向上以45°的等角度间隔相互分开地配置;以及圆形的通孔76,该通孔由基部71的圆筒状的内周缘74规定,并且形成在基部71的中央,在A方向上以基部71被基部31和基部51夹持、径向突部73被径向突部33和径向突部53夹持并且彼此恰好接触的方式配置中间夹设构件8。基部71具有A方向的一方的平坦的面75及A方向的另一方的平坦的面77。在中间夹设构件8上形成有后述的卡定突起96。
[0049]中间夹设构件8的各径向突部73具有比旋转传递构件6、7的各径向突部33、53的刚性小的刚性,并且能弹性变形,在R方向上具有侧面79、80的各径向突部73在A方向上以分别与旋转传递构件6、7的对应的径向突部33、53恰好接触的方式分别配置在该对应的径向突部33、53之间,并且形成为具有比各径向突部33、53的R方向的宽度Dl大的宽度D2。
[0050]旋转传递构件6、7和被夹持在旋转传递构件6与旋转传递构件7之间的中间夹设构件8以使基部31、51与基部71、且使各径向突部33、53与各径向突部73分别沿A方向相互恰好接触并相对的方式同心配置。
[0051]连接基体3的基部11及转轴2分别以A方向的面12、81与轴向突部57的A方向的面82接触,连接基体3的轴向突部13配置在R方向上的旋转传递构件6、7的一个隔一个的径向突部33、53间,以及R方向上的中间夹设构件8的一个隔一个的径向突部73之间,并且通过R方向上的两个侧面21、22分别与一方的径向突部73的R方向上的一方的侧面79及另一方的径向突部73的R方向上的另一方的侧面80接触,且越过旋转传递构件7的面56而利用A方向的前端面83与连接基体5的基部16的面17空开间隙84地相对。
[0052]连接基体5的基部16及转轴4分别以A方向的面17、85与轴向突部58的A方向的面86接触,连接基体5的轴向突部18配置在R方向上的旋转传递构件6、7的剩余的一个隔一个的径向突部33、53之间,以及R方向上的中间夹设构件8的剩余的一个隔一个的径向突部73之间,并且通过R方向上的两个侧面23、24分别与一方的径向突部73的R方向上的另一方的侧面24及另一方的径向突部73的R方向上的一方的侧面79接触,且越过旋转传递构件6的面36而利用A方向的前端面87与连接基体3的基部11的面12空开间隙88地相对。
[0053]结合元件9包括:四个爪部91,这四个爪部91从基部31的另一方的A方向的面43的内周缘34沿A方向朝向基部51突出而与基部31 —体地设置;四个结合用孔92,这四个结合用孔92分别以供爪部91插入且钩挂的方式设置于基部51 ;四个条槽95,这四个条槽95以沿A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轴向突部57、58的外周面上,并且在一部分中限定出各结合用孔92 ;四个卡定突起96,这四个卡定突起96从基部71的圆筒状的内周缘74沿径向延伸而与该基部71 —体地设置。
[0054]各爪部91在R方向上以90°的等角度间隔相互分开地配置,并具有形成在爪部91前端的钩部93和以在A方向上空开间隔的方式沿径向突出地形成在钩部93上的台阶部94。爪部91穿过卡定突起96之间并被钩挂在结合用孔92中。
[0055]圆弧状的各结合用孔92在R方向上以90°的等角度间隔相互分开地配置,并具有被卡突部97,该被卡突部97以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基部31,并且在A方向上被配置在结合用孔92中的钩部93钩挂。被卡突部97因配置在钩部93与台阶部94之间,而构成为被钩部93钩挂且与台阶部94卡合。
[0056]卡定突起96在R方向上以90 °的等角度间隔相互分开地配置,并嵌合在由结合元件9的爪部91和基部31、51划分形成的空腔内。若通过使卡定突起96嵌合在由结合元件9的爪部91划分形成的空腔内,来利用爪部91使中间夹设构件8相对于旋转传递构件6、7定位,则能够均等地获得在两个转轴(转轴4及转轴2)的相对的两个方向上的、由中间夹设构件8对R方向的旋转带来的效果。
[0057]旋转传递构件6、7通过该结合元件9以夹着中间夹设构件8的方式相互结合。通过结合元件9以夹着中间夹设构件8的方式相互结合的旋转传递构件6、7和中间夹设构件8形成作为一个组合体的旋转传递体。
[0058]在中间夹设构件8和夹着中间夹设构件8且彼此通过结合元件9结合的旋转传递构件6、7中,连接基体3的各轴向突部13在R方向上配置在旋转传递构件6、7的各对的径向突部33、53之间中的一方的径向突部33、53之间、即一个隔一个的径向突部33、53间,以及配置在中间夹设构件8的各对的径向突部73之间中的一方的径向突部73间、即一个隔一个的径向突部73之间,连接基体5的各轴向突部18在R方向上配置在旋转传递构件6、7的各对的径向突部33、53之间中的另一方的径向突部33、53间、即剩余的一个隔一个的径向突部33、53之间,以及配置在中间夹设构件8的各对的径向突部73之间中的另一方的径向突部73之间、即剩余的一个隔一个的径向突部73之间,在转轴2、4进行一定以下的R方向的相对旋转时,连接基体3的各轴向突部13通过R方向的各侧面21、22分别与在R方向上相对的中间夹设构件8的各径向突部73的R方向的侧面79、80接触,而与在R方向上相对的旋转传递构件6、7的径向突部33、53的侧面41、42、61、62分别不接触,连接基体5的各轴向突部18通过R方向的各侧面23、24分别与在R方向上相对的中间夹设构件8的各径向突部73的R方向的侧面79、80接触,而与在R方向上相对的旋转传递构件6、7的径向突部33、53的侧面41、42、61、62分别不接触。
[0059]在包括将以上两个转轴、即转轴2、4相互连接的轴连接机构I的牵引控制致动器中,因电动机的工作而经由减速器使转轴2沿R方向旋转,在利用轴向突部13使径向突部73沿R方向弹性变形后,通过基于侧面21与侧面41、61的接触或是侧面22与侧面42、62的接触而由轴向突部13沿R方向对径向突部33、53进行按压,来使连接基体3的R方向的旋转传递到连接基体5的轴向突部18,藉此,对转轴2的R方向的旋转力施加转轴4的R方向的旋转力,来使进给丝杠机构的阳螺纹构件及阴螺纹构件发生相对旋转,从而使牵引控制致动器伸缩,以对牵引角进行调节。
[0060]在以将转轴2的R方向的旋转传递到另一方的转轴、即转轴4的方式配置在转轴2与转轴4之间以将转轴2、4连接的轴连接机构I中,无论是在电动机没有工作且转轴2不沿R方向旋转的状态、还是在电动机工作而使转轴2沿R方向旋转的状态中的哪一种状态下,当转轴4相对于转轴2沿R方向的相对旋转为宽度D2与宽度Dl的差的一半程度以内的微小的旋转时,径向突部73容易地发生压缩变形,其结果是,该转轴2的微小的R方向的相对旋转不会传递到转轴4,而转轴4的微小的R方向的相对旋转不会传递到转轴2,此外,除了降低经由轴连接机构I及转轴4的电动机的反转时的冲击及电刷振动向车辆的悬架的转向节一侧和/或汽车的车体一侧传递之外,在径向突部73发生一定以上的压缩变形后,发生侧面21与侧面41、61的接触或是侧面22与侧面42、62的接触而能抑制径向突部73进一步发生弹性压缩变形,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由各径向突部73的蠕变引发的老化(日文:?乜1O ),能够长时间维持轴向突部13、18与径向突部73的R方向上的侧面21、22及23、24与侧面79及80的相互接触,在转轴4与转轴2之间不容易发生R方向上的松动。
[0061]此外,旋转传递构件6、7在想要通过电动机的工作使转轴2沿R方向旋转而使转轴2相对于转轴4沿R方向相对旋转一定程度以上、即宽度D2与宽度Dl的差的一半程度以上的情况下,利用基于侧面21与侧面41、61的接触或是侧面22与侧面42、62的接触而由轴向突部13沿R方向对径向突部33、53进行的按压,来响应上述一定以上的R方向的相对旋转,以将转轴2的R方向的旋转传递到转轴4。
[0062]根据本例的轴连接机构1,连接基体3的基部11及转轴2分别通过配置成共面的A方向的面12、81而与轴向突部57的A方向的面82接触,连接基体5的基部16及转轴4分别通过配置成共面的A方向的面17、85而与轴向突部58的A方向的面86接触,连接基体3的轴向突部13越过旋转传递构件7的面56而利用A方向的前端面83与连接基体5的基部16的面17空开间隙84地相对,连接基体5的轴向突部18越过旋转传递构件6的面36而利用A方向的前端面87与连接基体3的基部11的面12空开间隙88地相对,因此,能够避免连接基体3的轴向突部13的前端面83与连接基体5的基部16的面17的接触、以及连接基体5的轴向突部18的前端面87与连接基体3的基部11的面12的接触,除此之外,不仅能使连接基体3、5的轴向突部13、18在R方向上与旋转传递构件6、7的径向突部33、53的整个面接触,还能在转轴2相对于转轴4沿A方向的相对移位时消除碰撞声,并且能在转轴2的R方向的旋转向转轴4传递时,不产生刺耳的摩擦声,另外,在能够确保连接基体
3、5的各轴向突部13、18与旋转传递构件6、7的径向突部33、53在R方向上的所希望的接触面积的同时,能够避免中间夹设构件8过度地发生弹性压缩变形,从而能提高耐久性。
[0063]根据轴连接机构1,沿A方向配置在旋转传递构件6、7之间的中间夹设构件8具有径向突部73,该径向突部73在A方向上分别配置在旋转传递构件6、7的各径向突部33、53之间,并且具有比径向突部33、53的各R方向的宽度Dl大的宽度D2,中间夹设构件8的各径向突部73具有比旋转传递构件6、7的各径向突部33、53的刚性小的刚性,其结果是,转轴2的R方向的旋转向转轴4的传递通过中间夹设构件8的径向突部73的弹性变形来进行,因此,能够利用中间夹设构件8的径向突部73的弹性变形来阻止转轴2沿R方向的微小旋转向转轴4传递,并且能使转轴2相对于转轴4沿R方向的较大的相对旋转向转轴4的传递,经由具有比中间夹设构件8的径向突部73大的刚性的旋转传递构件6、7的径向突部33、53直接进行,另外,在转轴2相对于转轴4沿R方向进行一定程度以上的相对旋转时,能够利用具有较大的刚性的旋转传递构件6、7的径向突部33、53来阻止中间夹设构件8的径向突部73发生较大的弹性变形,因此,即使在中间夹设构件8中使用具有柔性的刚性较小的树脂材料,也能减轻由蠕变引起的中间夹设构件8的永久变形,除此之外,由于一对旋转传递构件6、7通过结合元件9相互连接,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并且能消除由中间夹设构件8的弹性变形引起的一对旋转传递构件6、7在A方向上的相互背离,来将一对旋转传递构件6、7在A方向上的扩展抑制到一定程度,另外,除了能减少电动机的反转时的冲击及电刷振动向车辆的悬架的转向节一侧和/或汽车的车体一侧的传递,还能消除转轴2、4间在R方向上的松动,从而不会使转向感觉不舒服,并且能耐久性优异、特性稳定。
[0064]除此之外,根据轴连接机构1,特别是,轴向突部57的外周面60与对第一通孔39及第二通孔76进行规定的基部31、71的各内周缘34、74接触,因此,能禁止一对旋转传递构件6、7间的在与A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相对移位,并能可靠地防止转轴4的旋转轴心与转轴2的旋转轴心的位置偏移,以消除旋转传递效率下降的可能性。
[0065]另外,连接基体3、5的轴向突部13、18、旋转传递构件6、7的径向突部33、53、中间夹设构件8的径向突部73、结合元件9的爪部91及结合用孔92不局限于上述个数,基部11的面12及转轴2的面81也可以相互不共面,同样地,基部16的面17及转轴4的面85也可以相互不共面。
[0066](符号说明)
[0067]I轴连接机构
[0068]2、4 转轴
[0069]3连接基体
[0070]5连接基体
[0071]6、7旋转传递构件
[0072]8中间夹设构件。
【权利要求】
1.一种轴连接机构,配置在两个转轴之间并将两个转轴连接,以将一方的转轴的旋转传递到另一方的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方的连接基体,所述一方的连接基体与一方的转轴连接; 另一方的连接基体,所述另一方的连接基体与另一方的转轴连接; 一对旋转传递构件,这一对旋转传递构件配置在一方的连接基体与另一方的连接基体之间;以及 中间夹设构件,所述中间夹设构件配置在一对旋转传递构件之间, 一方的连接基体及另一方的连接基体分别包括: 第一基部;以及 第一轴向突部,所述第一轴向突部从所述第一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沿轴向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基部一体地形成, 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部与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部在绕轴心的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 一对旋转传递构件中的一方的旋转传递构件具有: 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在轴向上配置在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与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之间; 至少一对第一径向突部,这至少一对第一径向突部在绕轴心的方向上相互分开,并且从第二基部的外周缘沿径向突出而与所述第二基部一体地形成;以及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形成在第二基部的中央, 一对旋转传递构件中的另一方的旋转传递构件具有: 第三基部,所述第三基部在轴向上配置在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与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之间; 至少一对第二径向突部,这至少一对第二径向突部在绕轴心的方向上相互分开,并且从第三基部的外周缘沿径向突出,且在轴向上与一对第一径向突部相对并与所述第三基部一体地形成; 第二轴向突部,所述第二轴向突部从第三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沿轴向突出并与所述第三基部一体地形成;以及 第三轴向突部,所述第三轴向突部从第三基部的轴向的另一方的面沿轴向突出并与所述第三基部一体地形成, 中间夹设构件具有: 第四基部,所述第四基部在轴向上配置在第二基部与第三基部之间; 一对第三径向突部,这一对第三径向突部在绕轴心的方向上相互分开,并从第四基部的外周缘沿径向突出而与所述第四基部一体地形成,并且在轴向上分别配置在一对第一径向突部与一对第二径向突部之间,且具有比一对第一径向突部及一对第二径向突部的绕轴心的方向的宽度大的宽度;以及 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形成在第四基部的中央, 一对第三径向突部具有比第一轴向突部、第一径向突部及第二径向突部的刚性小的刚性,并且能够弹性变形, 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及一方的转轴中的至少一方通过轴向的一方的面而与第二轴向突部的轴向的面接触, 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及另一方的转轴中的至少一方通过轴向的一方的面而与第三轴向突部的轴向的面接触, 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部配置在绕轴心的方向上的一方的第三径向突部之间,并且通过绕轴心的方向上的两侧面,分别与一方的第三径向突部的绕轴心的方向上的一方的侧面及另一方的第三径向突部的绕轴心的方向上的另一方的侧面接触,且越过另一方的旋转传递构件的一方的轴向的面而利用轴向的前端面与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空开间隙地相对, 另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部配置在绕轴心的方向上的另一方的第三径向突部之间,并且通过绕轴心的方向上的两侧面,分别与一方的第三径向突部的绕轴心的方向上的另一方的侧面及另一方的第三径向突部的绕轴心的方向上的一方的侧面接触,且越过一方的旋转传递构件的一方的轴向的面而利用轴向的前端面与一方的连接基体的第一基部的轴向的一方的面空开间隙地相对, 第二轴向突部贯穿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 第二轴向突部的外周面与限定第一通孔的第二基部的内周缘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连接机构还具有将一对旋转传递构件相互结合的结合元件, 结合元件包括: 爪部,该爪部从第二基部的另一方的轴向的面的内周缘朝向第三基部突出且与所述第二基部一体地设置;以及 结合用孔,该结合用孔设置于第三基部,并且能使爪部插入其中,以使爪部的前端钩挂于第三基部。
【文档编号】B60G17/015GK104246260SQ201380021260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3日
【发明者】中川昇 申请人: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