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983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绕在靠背骨架的下横管上的织带,所述织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块连接片,两块连接片叠加后采用紧固件固定在车身上。本实用新型的织带属于柔性物质,可随意改变形状,靠背翻转时,织带可随下横管位置改变而改变,因此,下横管的位置可不与转轴同心,靠背竖管和竖钢丝设计状态都可统一,简化了骨架结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由于织带可随意改变形状,在靠背背面出口只需一条缝作为织带的出口,不会产生外观问题。另外,织带与下横管的接触属于软接触,避免了噪音问题;最后,此结构金属件只需常规电泳处理,织带成本也较低,整体降低了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将织带结构运用于靠背骨架的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该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在起到加强靠背骨架的同时,简化了靠背骨架形式,防止了噪音,改善了外观,降低了生产成本。
【背景技术】
[0002]某些带翻转功能的整体式管件加钢丝的靠背骨架加强结构,由于与车身连接的转轴机构强度不足,或车身上两侧靠背安装支架强度不足,往往在靠背骨架10的下横管11中间增加一个中间金属支架20与车身30固定,中间金属支架20与车身30之间通过螺栓21连接,如图1所示,在靠背骨架10受到前向撞击时,由于靠背骨架10的下横管11的中间金属支架20的加强作用,减弱了两侧转轴机构12、13和车身安装支架的受力状态。
[0003]此种靠背骨架10有几个不利因素:首先,中间金属支架20环套在下横管11上,且与车身30固定,为避免在靠背翻转时下横管11相对中间金属支架20位置发生变动,则要求下横管11的中心必须和靠背转轴同心,这样在靠背翻转时,下横管11只有相对管中心(同时也是靠背转轴中心)的转动,而位置不会发生变动。但在靠背骨架布置时,由于要满足和假人的距离要求,下横管11位置无法布置得和转轴同心,只能在下横管11中间增加4次折弯(见图1),使中间一段横管Ila (和中间金属支架20相连部位)和转轴同心,由于下横管11形状的改变,导致了 2根竖向加强管12、13不能通用,同时竖向支撑钢丝14、15也不能通用,此种设计增加了靠背骨架10复杂程度,同时增加了靠背骨架10的制造成本。
[0004]其次,靠背翻转时,下横管11仍然存在自转运动,下横管11的中心和靠背转轴中心同心的公差若控制不好,会导致下横管11的运动范围增大,有碰触中间金属支架20,金属碰金属产生噪音的风险,若为避免噪音,则中间金属支架20往往需要做浸塑处理,导致成本增加。
[0005]再则,由于靠背40翻转时,中间金属支架20不动,靠背40在动,中间金属支架20在靠背40中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因此在靠背40背面开设的支架出口 41相对开的比较大,靠背40放倒时,影响外观,见图2至图5所示。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在靠背骨架的下横管中间增加一个中间金属支架与车身固定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其简化了靠背骨架形式,避免了噪音风险,同时改善了外观,降低了成本。
[000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包括一根绕在靠背骨架的下横管上的织带,所述织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块连接片,两块连接片叠加后采用紧固件固定在车身上。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两块连接片其中一块连接片为下连接片,一块连接片为上连接片,在上、下连接片与织带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供织带穿过的织带穿过孔,所述织带两端的端部分别穿过绕过上、下连接片上的织带穿过孔并反向绕过上、下连接片与织带连接的一端后与织带本体缝制在一起;在上、下连接片上均开设有位置相对应的螺栓通孔,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所述螺栓穿过上、下连接片上的螺栓通孔而固定在车身上。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上、下连接片没有与织带连接的那一端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防转缺口和防转插部,其中防转插部插入所述的防转缺口中,以防止上、下连接片发生相对转动。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下连接片均由平板部和翘曲部组成,所述螺栓通孔、防转缺口以及防转插部均设置有平板部上,所述织带穿过孔设置在所述翘曲部上,上、下连接片上的翘曲部均向上翘曲,上连接片中的平板部与翘曲部之间的内夹角小于下连接片中的平板部与翘曲部之间的内夹角。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织带绕在靠背骨架的下横管后,下横管两侧的织带本体被一对对扣扣在一起。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织带绕在靠背骨架的下横管后,下横管两侧的织带本体上设置有便于织带跟随靠背翻转的翻折部,其中所述翻折部位于所述一对对扣与所述下横管之间。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织带采用类似制备安全带的布料制成。
[0015]由于采用了如上的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织带属于柔性物质,可随意改变形状,靠背翻转时,织带可随下横管位置改变而改变,因此,下横管的位置可不与转轴同心,靠背竖管和竖钢丝设计状态都可统一,简化了骨架结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由于织带可随意改变形状,在靠背背面出口只需一条缝作为织带的出口,不会产生外观问题。另外,织带与下横管的接触属于软接触,避免了噪音问题;最后,此结构金属件只需常规电泳处理,织带成本也较低,整体降低了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整体式管件加钢丝的靠背骨架加强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2为采用现有整体式管件加钢丝的靠背骨架加强结构制成的靠背翻起的状态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的I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采用现有整体式管件加钢丝的靠背骨架加强结构制成的靠背倒下的状态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的I处放大示意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织带与上、下连接片连接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织带应用与靠背骨架的状态示意图。
[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靠背处于使用位置时的织带状态示意图。
[002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靠背处于放倒位置时的织带状态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织带翻折部计算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织带应用与靠背骨架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0028]实施例1
[0029]参见图6,图中给出的织带100的两端110、120分别穿过上、下连接片210、220的翘曲部212、222上的织带穿过孔212a、223a后并反向绕过上、下连接片210、220的翘曲部212,222与下横管(图中未示出)两侧的织带本体111、121缝制在一起。织带穿过孔212a、223a均为腰形孔。
[0030]织带100绕在靠背骨架的下横管(图中未示出)后,下横管(图中未示出)两侧的织带本体111、121被一对对扣130、140扣在一起,同时在下横管(图中未示出)两侧的织带本体111、121上设置有便于织带100跟随靠背翻转的翻折部111a、121a,其中翻折部111a、121a位于一对对扣130、140与下横管(图中未示出)之间。
[0031]该实施例的上、下连接片210、220为金属钣金件,均具有一个平板部211、221和一个翘曲部212、222,翘曲部212、222均向上翘曲,上连接片210中的平板部211与翘曲部212之间的内夹角小于下连接片220中的平板部221与翘曲部222之间的内夹角。
[0032]在上、下连接片210、220的平板部211、221设置有位置对应的螺栓通孔211a、221a。另外在上、下连接片210、220没有与织带100连接的那一端的端部即平板部211、221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防转插部211b和防转缺口 221b,并使上连接片210的平板部211上的防转插部211b插入到下连接片220的平板部221上的防转缺口 221b。
[0033]参见图7至图9,本实施例的织带100使用时,首先将织带100绕在靠背骨架310的下横管311,在织带100绕在靠背骨架300的下横管311后再将上、下连接片210、220的平板部211、221叠加起来,同时使上、下连接片210、220的平板部211、221上的螺栓通孔211a、221a对齐,将下横管311两侧的织带本体111、121被一对对扣130、140扣在一起即可。这样可以防止运输途中织带100的位置串动。
[0034]安装时,只要将叠加起来的上、下连接片210、220的平板部211、221放置在车身安装钣金件400上,并使上、下连接片210、220的平板部211、221上的螺栓通孔21 la、22 Ia与车身安装钣金件400上的螺栓通孔410对齐,用螺栓420穿过上、下连接片210、220的平板部211、221上的螺栓通孔21 la、22 Ia以及车身安装钣金件400上的螺栓通孔410后采用螺母430紧固即可。
[0035]参见图8和图9,使用了该实施例的织带100只需要在靠背300的靠背套320的背面设置一条缝321作为出口,靠背300放倒整个行程中,织带100在靠背300上的出口始终不变。因为靠背放倒时,织带100位置和形状是发生变化的,为了满足靠背300放倒行程要求,织带100长度会比靠背300使用位置时织带100拉紧状态的长度更长,当靠背300受到前向撞击时,靠背骨架310中的下横管311向前变形,带动织带100向前拉紧后,织带100开始起加强靠背骨架310作用。
[0036]该实施例的织带100在靠背300的靠背套320的背面选择出口时不能随意选择,在满足靠背300放倒要求基础上,要保证织带100长度的最短化,织带100长度不够,会影响靠背300放倒功能,织带100长度过长,则靠背300收到撞击时,织带100起作用的时间就晚,对靠背300受力状态越不利。
[0037]在靠背300不同状态,织带100总长度一定,织带100在靠背300的靠背套320的背面上的出口一定情况下,靠背300内部的织带100长度也是不变的,则在选择织带出口时,只要在靠背300的靠背套320的背面上找到一个点,在靠背300处于使用状态时此点到织带固定点即螺栓420的中心点的距离LI与在靠背300处于放倒状态时,此点到织带固定点即螺栓420的中心点的距离L2相等即可使该点作为织带100在靠背300的靠背套320的背面上的出口位置,并可在满足靠背300放倒的行程要求前提下,保证织带100长度的最短化,且此点唯一,其它位置设为织带出口都会造成织带长度不够或长度过长。
[0038]参见图10所示,假设Pl为在靠背300的发泡体330截面轮廓上选定的一点,作为织带100出口位置,转轴中心O已知、靠背300放倒角度α已知,则靠背300放倒状态时与Pl对应的点Ρ2 (靠背上的同一点)的轨迹可找到;靠背300使用状态和放倒状态时,靠背300里面的下横管311两侧的织带本体111、121的长度Hl和Η2始终相等,W为织带100与车身固定点,则靠背出口位置到W点的连线为下横管311两侧的织带本体111、121在靠背300外部的一段长度,在靠背300处于使用位置时为LI (Pl和W点的连线),靠背300处于放倒位置时为L2 (Ρ2和W点的连线);以上点和线在画图软件中全部实现后,此时,可沿靠背300的发泡体330截面轮廓移动Pl点的位置,直到LI和L2相等时,则织带100出口位置Pl点找到。利用此方法可快速找到靠背上织带100的出口位置,即前述的翻折部111a、121a,避免了复杂的方程计算。
[0039]该实施例的织带100由于要承受行李箱撞击时瞬时冲力,因此不能用普通的织带,而要用类似安全带织带,能承受一定拉力,具体对织带拉力强度要求可在靠背FEA计算时,提取织带受力,以此为参考来定义织带的技术参数。与织带100连接的上、下连接片210、220的翘曲部212、222上的织带穿过孔212a、222a及织带路径上的锐边需倒圆角处理,防止织带受拉时,金属片锐边割断织带。
[0040]采用织带100作为靠背骨架310的加强结构后,参见图7,靠背骨架310中的下横管311为直管即可,下横管311的位置可不与转轴同心,靠背竖管312、313和竖钢丝314、315、316设计状态都可统一,简化了靠背骨架310的结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参见图8和图9,由于织带100可随意改变形状,在靠背300的靠背套320的背面只需一条缝321作为织带100的出口,不会产生外观问题。另外,织带100与下横管311的接触属于软接触,避免了噪音问题;最后,此靠背骨架310的下横管311只需常规电泳处理,织带100成本也较低,整体降低了成本。
[0041]实施例2
[0042]参见图11,该实施例中的靠背骨架310a不带翻折功能,当靠背骨架310a的下横管311a的中间固定点距离靠背骨架310a较远时,设计如图1的中间金属支架会较大,增加重量和成本,这时也可将靠背中间固定形式设计为织带IOOa的连接形式,此种结构形式也使车身固定点位置的设置会更自由。
【权利要求】
1.一种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绕在靠背骨架的下横管上的织带,所述织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块连接片,两块连接片叠加后采用紧固件固定在车身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连接片其中一块连接片为下连接片,一块连接片为上连接片,在上、下连接片与织带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供织带穿过的织带穿过孔,所述织带两端的端部分别穿过绕过上、下连接片上的织带穿过孔并反向绕过上、下连接片与织带连接的一端后与织带本体缝制在一起;在上、下连接片上均开设有位置相对应的螺栓通孔,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所述螺栓穿过上、下连接片上的螺栓通孔而固定在车身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下连接片没有与织带连接的那一端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防转缺口和防转插部,其中防转插部插入所述的防转缺口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连接片均由平板部和翘曲部组成,所述螺栓通孔、防转缺口以及防转插部均设置有平板部上,所述织带穿过孔设置在所述翘曲部上,上、下连接片上的翘曲部均向上翘曲,上连接片中的平板部与翘曲部之间的内夹角小于下连接片中的平板部与翘曲部之间的内夹角。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绕在靠背骨架的下横管后,下横管两侧的织带本体被一对对扣扣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绕在靠背骨架的下横管后,下横管两侧的织带本体上设置有便于织带跟随靠背翻转的翻折部,其中所述翻折部位于所述一对对扣与所述下横管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采用类似制备安全带的布料制成。
【文档编号】B60N2/68GK203698045SQ201420022895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5日
【发明者】另立平, 李石 申请人: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