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8986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支撑装置结构不合理,导致爆胎后不能有效的进行轮胎的支撑的问题。该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包括若干带体,且相邻两带体活动连接;第一连接头,与一端带体活动连接;第二连接头,一端与带体活动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一连接头连接;用于在爆胎后支撑若干带体进而支撑轮胎的若干支撑装置,分别设置在若干带体的径向内表面上;将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和若干带体连接后的链带装置套设在轮辋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结构合理,便于安装和拆卸,安装后与轮辋槽底接触吻合接触,保证对轮辋的控制,提高了爆胎后的安全系数。
【专利说明】一种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车辆的缺气(轮胎胎压低于标准胎压)或被其他尖物品(如钉子等)扎后行驶时,随着胎压的下降,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成倍增加,胎温急剧升高,轮胎变软,强度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如果车辆高速行驶,就可能导致爆胎;如车辆的某一轮胎发生爆胎,则会导致车辆出现偏移,如驾驶员不能正确应对则会导致车辆与道路周边绿化带相撞,甚至会与同向车辆或反向车辆相撞,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0003]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环形支撑装置,其是由一个延展性较差环形支撑体、抵脚组成,也有两片式结构,由于结构不合理,且材质的限定,导致如果其材质用硬度较强的材质制成,支撑装置圆周虽与轮辋圆周吻合但安装时将很难固定在轮辋的凹槽处;如果用过硬度较弱的材质制成,支撑装置圆周与轮辋的圆周吻合度不够,接触时就会有角度和接触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产品安装固定不紧的情况,进而不能够在爆胎后起到支撑的作用,导致爆胎应急效果减弱。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谐振腔中待处理的物质进行搅拌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包括:
[0007]若干带体,且相邻两带体活动连接;
[0008]第一连接头,与一端带体活动连接;
[0009]第二连接头,一端与带体活动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一连接头连接;
[0010]用于在爆胎后支撑若干带体进而支撑轮胎的若干支撑装置,分别设置在若干带体的径向内表面上;
[0011]将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和若干带体连接后的链带装置套设在轮辋上。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在爆胎后与轮胎叹合,确保车辆在制动时保持轮胎与轮辋保持同步的若干卡带,分别设置在若干带体上。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支撑装置包括:
[0014]用于与带体进行固定的若干支撑体,分别设置在带体上;
[0015]用于配合若干支撑体进行若干带体支撑的若干支撑壳体,分别套设在若干支撑体上。
[00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17]用于增加与轮辋槽底的接触面的若干摩擦结构,分别设置在若干支撑壳体上,并与轮辋槽底接触。[0018]优选的,若干摩擦结构具体为摩擦纹。
[0019]优选的,若干摩擦结构具体若干接触点。
[002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至少一个电子发射装置或监控装置,设置在至少一个带体上。
[0021]优选的,带体的宽度不小于轮辋槽底宽度;带体及支撑装置的组合高度不大于轮辋槽底到轮辋轮缘的高度。
[0022]优选的,相连两个带体通过销轴连接。
[0023]优选的,第一连接头与带体通过销轴连接;第二连接头与带体通过销轴连接;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通过螺栓连接。
[0024]本实用新型技的有益效果:
[0025]1、结构合理,通过若干带体配合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设计,可以在制作过程中使用较硬的材质,这样当出现爆胎,能够有效的进行爆胎后的支撑,增加了爆胎后的安全系数;
[0026]2、安装后能够与轮辋的槽底吻合接触,保证对轮辋的控制,配合卡带进而当出现爆胎时,不会出现轮胎转动,导致危险发生;
[0027]3、通过设置的摩擦结构,增加了与轮辋槽底的摩擦力,能够更好的保证爆胎后轮胎的同步运转;
[0028]4、通过活动连接的方式,便于安装和拆卸,且在运输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拆卸运输,减小了整体的体积,便于产品的运输;
[0029]5、通过设置电子发射或监控装置,便于更好的监控和使用铰链式撑垫带使用情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带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带体的仰视图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头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头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
[0037]1、带体;2、第一连接头;3、第二连接头;4、支撑装置;41、支撑体;42、支撑壳体;43、摩擦结构;5、卡带;6、销轴;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9]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包括:
[0040]若干带体I,且相邻两带体I活动连接;
[0041]第一连接头2,与一端带体I活动连接;
[0042]第二连接头3,一端与带体I活动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一连接头2连接;
[0043]用于在爆胎后支撑若干带体I进而支撑轮胎的若干支撑装置4,分别设置在若干带体I的径向内表面上;
[0044]将第一连接头2、第二连接头3和若干带体I连接后的链带装置套设在轮辋上。
[004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若干带体I中相邻的两个带体I互动连接,可以通过螺栓7、铆钉或其他连接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使用销轴6,通过销轴6进行相邻的两个带体I的连接,这样在保证连接的牢固程度的同时,可以是相邻的两个带体I进行活动,以适用不同的角度,而在本实施例中带体I的个数不进行限定,因为需要使用在不同的轮辋上,而不同的车辆不同的轮辋直径不相同,因此带体I的个数也不想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带体I的个数不进行限定,当各相邻的带体I连接完成后将第一连接头2与一端的带体I进行连接,将第二连接头3与另一端的带体I进行连接,以形成链带后套设在轮辋上,其中为了能够适用不同的角度,且便于对第一连接头2和第二连接头3的安装和拆卸,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使用销轴6进行第一连接头2、第二连接头3与带体I的连接;若干支撑装置4分别设置在每一个带体I上,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带体I的数量随着实际的使用变化,因此支撑装置4的个数也随着带体I的变化而变化;
[0046]在运输的过程中,将各带体1、第一连接头2和第二连接头3进行拆分,再进行运输,这样制成链带的体积变小,便于运输;在使用阶段,按照上述的连接关系将带体1、第一连接头2和第二连接头3组装完成后安装在轮辋上,支撑装置4恰好置于轮辋的槽底中,在进行轮胎的安装,在行驶的过程中,如出现爆胎,则通过支撑装置4和带体I的配合,将轮胎顶住,避免爆胎后的轮胎进入到轮辋中;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使改变带体I的角度,以使支撑装置4能够与轮辋更好的进行接触,增加接触面积,进一步的能够在爆胎发生后更好的进行轮胎的支撑,提高爆胎后的安全性,使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004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在爆胎后与轮胎叹合,确保车辆在制动时保持轮胎与轮辋保持同步的若干卡带5,分别设置在若干带体I上。
[004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现有技术中当汽车爆胎后,爆胎后的轮胎在轮辋上进行旋转,即便是进行了制动,也会因为轮胎的旋转使车辆出现侧滑等问题,存在很大危险,因为为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设置若干卡带5,卡带5设置在带体I上,因此因为带体I的个数随使用的车辆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卡带5的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一个带体I上设置2个卡带5,这样的设计是在能够保证爆胎后,通过卡带5能够卡住轮胎,使其不会选择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最低化。
[004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支撑装置4包括:
[0050]用于与带体I进行固定的若干支撑体41,分别设置在带体I上;
[0051]用于配合若干支撑体41进行若干带体I支撑的若干支撑壳体42,分别套设在若干支撑体41上。[005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53]用于增加与轮辋槽底的接触面的若干摩擦结构43,分别设置在若干支撑壳体42上,并与轮辋槽底接触。
[0054]优选的,若干摩擦结构43具体为摩擦纹。
[0055]优选的,若干摩擦结构43具体若干接触点。
[0056]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装置4可以设置为一长方形体,分别设置在每一个带体I上,当带体I连接后,支撑装置4在带体I内部形成一个环形,将支撑装置4安装至轮辋槽底内,当出现爆胎是,通过支撑装置4和带体I队形轮胎的支撑,然后这样做法,支撑装置4需要是用大量的原料,因此对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的成本增加,而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4包括若干支撑体41和若干支撑壳体42,其中支撑体41分别设置在每一个带体I上,支撑壳体42套设在每一个支撑体41的外部,本实施例中,在每一个带体I上分别设置2个支撑体41,并在支撑体41上设置相应的支撑壳体42 ;另外,为保证爆胎后刹车的过程中支撑装置4与轮辋槽底的摩擦力不够造成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在轮辋中选择,进而无法在爆胎后进行快速的制动,造成危险的发生,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支撑壳体42上均设置有摩擦结构43,通过设置的摩擦结构43增大与轮辋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摩擦力,因此避免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在轮辋上转动出现上述的问题发生;其中,摩擦结构43可以是摩擦纹,如图3所示,也可以是若干接触点,如图1所示,根据不同的使用地选用不同的增加接触面的方式,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再进行赘述。
[005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至少一个电子发射装置或监控装置,设置在至少一个带体I上。
[0058]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电子发射装置或监控装置,设置在带体I上,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设置多个电子法神装置或监控装置,进而实现对监控带体1、第一连接头2、第二连接头3和支撑装置4的使用情况,避免由于支带体1、第一连接头2、第二连接头3或支撑装置4出现故障,不能在爆胎后进行有效的支撑,造成事故的产生。
[0059]当然为更好的预防爆胎的发生,还可以在至少一个带体I上设置胎压监测装置,进行轮胎压力的监测避免因为轮胎内的压力过大或过小造成爆胎的发生。
[0060]优选的,带体I的宽度不小于轮辋槽底宽度;带体I及支撑装置4的组合高度不大于轮辋槽底到轮辋轮缘的高度。
[0061]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为更好的进行安装和保证爆胎后不会出现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的偏离,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将带体I的宽度设置不小于轮辋槽底宽度,带体I及支撑装置4的组合高度不大于轮辋槽底深度,这样当安装完成后,带体I直接卡住轮辋槽或盖住轮辋槽,而支撑装置4完全的设置在轮辋槽中,不会因为带体I及支撑装置4组合后过高导致使带体I在爆胎后滑落到轮辋槽中,也不会因为带体I宽度不够,当爆胎后轮胎对带体I施压,导致带体I进入到轮辋槽中,失去了支撑的作用。
[0062]优选的,相连两个带体I通过销轴6连接。
[0063]优选的,第一连接头2与带体I通过销轴6连接;第二连接头3与带体I通过销轴6连接;第一连接头2与第二连接头3通过螺栓7连接。
[006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带体(1),且相邻两所述带体(I)活动连接; 第一连接头(2 ),一端与所述带体(I)活动连接; 第二连接头(3),一端与所述带体(I)活动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头(2)连接; 用于在爆胎后支撑若干所述带体(I)进而支撑轮胎的若干支撑装置(4),分别设置在若干所述带体(I)的径向内表面上; 将所述第一连接头(2 )、所述第二连接头(3 )和若干所述带体(I)连接后的链带装置套设在轮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在爆胎后与轮胎咬合,确保车辆在制动时保持轮胎与轮辋保持同步的若干卡带(5),分别设置在若干所述带体(I)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 用于与所述带体(I)进行固定的若干支撑体(41),分别设置在所述带体(I)上; 用于配合若干所述支撑体(41)进行若干所述带体(I)支撑的若干支撑壳体(42 ),分别套设在若干所述支撑体(41)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增加与轮辋槽底的接触面的若干摩擦结构(43),分别设置在若干所述支撑壳体(42)上,并与轮辋槽底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摩擦结构(43)具体为摩擦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摩擦结构(43)具体为若干接触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电子发射装置或监控装置,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带体(I)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I)的宽度不小于轮辋槽底宽度;所述带体(I)及所述支撑装置(4)的组合高度不大于轮辋槽底到轮辋轮缘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相连两个所述带体(I)通过销轴(6)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式爆胎应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2)与所述带体(I)通过销轴(6)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头(3)与所述带体(I)通过销轴(6)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2 )与所述第二连接头(3 )通过螺栓(7 )连接。
【文档编号】B60C17/04GK203651363SQ201420025091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5日
【发明者】杨桂荣 申请人:杨桂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