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篷杆滑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719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篷杆滑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篷杆滑块,包括相互垂直且连为一体的长柱和短柱,短柱远离长柱的一端设有沿短柱轴线延伸的短柱沉孔,长柱远离短柱的一端设有沿长柱轴线延伸的长柱第一沉孔,长柱靠近短柱的一端设有沿长柱轴线延伸的长柱第二沉孔;短柱沉孔的两侧设有贯穿短柱前后端面的短柱通孔,短柱通孔的轴线垂直于短柱的前后端面且与短柱的轴线垂直相交;长柱第一沉孔和长柱第二沉孔的两侧分别设有贯穿长柱前后端面的长柱通孔,长柱通孔轴线垂直于长柱的前后端面且分别与长柱的轴线垂直相交;长柱两端的长柱通孔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贯穿长柱前后端面的钢丝绳通孔,长柱通孔和钢丝绳通孔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个平面内。该滑块可用于多种工作环境。
【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篷杆滑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篷布的车厢,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篷杆滑块,用于安装支撑篷布的篷杆,篷杆滑块的移动带动篷杆移动使篷布打开或折叠。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越来越重视,运输物品的车辆或工程车在行进过程中需要遮蔽,防止污物泼洒或粉尘弥漫,因此希望在车厢的顶部安装篷布。目前市场上用于防尘的措施大多是通过硬顶顶开启,即两块与车厢长度等长,宽度是车厢宽度一半左右的钢板,通过铰链的连接方式将两块钢板固定在车厢两侧,在装货时,两块钢板放下,与车厢两外侧板贴合,货物装满后,再将两块钢板翻起,盖在已经装满货物的车厢上,然而这种方式防尘效果非常不好,美观性也极差,也很难实现自动化。
[0003]少数传统的篷布车采用篷杆支撑篷布,沿车厢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道篷杆,篷杆大多为倒U形,两端分别支撑在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固定的篷杆和篷布不利于装车,装车前,希望篷布被折叠至车厢前部;装车完毕后,希望篷布展开将车厢罩住。通常的做法是,将篷杆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滑块上,滑块分别支撑在导轨上,通过钢丝绳牵引两末端滑块同步移动使末端篷杆移动,从而逐级将篷杆拉出,使篷布逐渐遮蔽车厢。
[0004]由于有些带篷布的车厢的工作环境比较差,例如物品车在装车过程中常常有污物落在导轨上,导致滑块不能顺畅前进。根据带篷布的车厢的用途不同,有时希望篷布撑的高一些,远离车厢上端口 ;有时希望篷布低一些,靠近车厢上端口,等等;如此需要开发多种不同形状的滑块,导致模具开发成本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篷杆滑块,能够应用于多种工作环境。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篷杆滑块,包括相互垂直且连为一体的长柱和短柱,所述短柱远离长柱的一端设有沿短柱轴线延伸的短柱沉孔,所述长柱远离短柱的一端设有沿长柱轴线延伸的长柱第一沉孔,所述长柱靠近短柱的一端设有沿长柱轴线延伸的长柱第二沉孔;所述短柱沉孔的两侧设有贯穿短柱前后端面的短柱通孔,所述短柱通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短柱的前后端面且与所述短柱的轴线垂直相交;所述长柱第一沉孔和所述长柱第二沉孔的两侧分别设有贯穿长柱前后端面的长柱通孔,所述长柱通孔轴线垂直于所述长柱的前后端面且分别与所述长柱的轴线垂直相交;所述长柱两端的长柱通孔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贯穿长柱前后端面的钢丝绳通孔,所述长柱通孔和钢丝绳通孔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000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⑴短柱沉孔、长柱第一沉孔和长柱第二沉孔均可插接篷杆,也可插接防风挂钩等;当短柱沉孔插接篷杆时,通过螺钉旋入短柱通孔将篷杆固定;当长柱第一沉孔或长柱第二沉孔插接篷杆时,通过螺钉旋入长柱通孔将篷杆固定。⑵长柱第一沉孔可向上安装,长柱第一沉孔中插接U形篷杆,篷布撑得比较高,短柱卡在滑槽中滑行,此时长柱第二沉孔向下,可安装防风挂钩,上层钢丝绳可从滑槽上方的导轨内腔穿过,下层钢丝绳可从短柱通孔中穿过,滑槽被上方的导轨遮挡,可适用于装车落渣比较多的场合。⑶长柱第一沉孔可向上安装,长柱第一沉孔中插接U形篷杆,篷布撑得比较高,短柱卡在滑槽中滑行,此时长柱第二沉孔向下,可安装防风挂钩,上层钢丝绳可从最靠近长柱第一沉孔的钢丝绳通孔穿过,下层钢丝绳可从靠近长柱第二沉孔的钢丝绳通孔穿过或从下方的长柱通孔中穿过,滑槽被上方的导轨遮挡,可适用于装车落渣比较多的场合。⑷长柱第二沉孔可向上安装,长柱第二沉孔插接U形篷杆,篷布撑得比较高,短柱压在上方导轨的上表面滑行,此时长柱第一沉孔向下,可安装防风挂钩,上层钢丝绳可从最靠近长柱第二沉孔的钢丝绳通孔穿过,下层钢丝绳可从靠近长柱第一沉孔的钢丝绳通孔穿过或从与长柱第一沉孔垂直相交的的长柱通孔中穿过;因导轨的上表面暴露在外,只适用于装车落渣比较少或无落渣的场合。(5)长柱第二沉孔可向上安装,短柱沉孔插接一字形篷杆,篷布撑得比较低,短柱压在上方导轨的上表面滑行,此时长柱第一沉孔向下,可安装防风挂钩,上层钢丝绳可从最靠近长柱第二沉孔的钢丝绳通孔穿过,下层钢丝绳可从靠近长柱第一沉孔的钢丝绳通孔穿过或从与长柱第一沉孔垂直相交的的长柱通孔中穿过;因导轨的上表面暴露在外,只适用于装车落渣比较少或无落渣的场合。(6)长柱第二沉孔可向上安装,长柱第二沉孔插接U形篷杆,篷布撑的高度中等,短柱插在上方导轨下的滑槽中滑行,此时长柱第一沉孔向下,可安装防风挂钩,上层钢丝绳可从最靠近长柱第二沉孔的钢丝绳通孔穿过,下层钢丝绳可从靠近长柱第一沉孔的钢丝绳通孔穿过或从与长柱第一沉孔垂直相交的的长柱通孔中穿过,滑槽被上方的导轨遮挡,可适用于装车落渣比较多的场合。⑴长柱第二沉孔可向上安装,长柱第二沉孔插接U形篷杆,篷布撑的高度中等,短柱插在上方导轨下的滑槽中滑行,此时长柱第一沉孔向下,可安装防风挂钩,上层钢丝绳可从滑槽上方的导轨内腔穿过,下层钢丝绳可从短柱通孔中穿过,滑槽被上方的导轨遮挡,可适用于装车落渣比较多的场合。⑶同一种滑块可以使篷杆具有多种安装方式,满足篷布较高、中等、较低的要求,钢丝绳也具有多种穿法,可以从钢丝绳通孔中穿行,也可以借用短柱通孔或长柱通孔穿行。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短柱沉孔的两侧设有两个所述短柱通孔,两所述短柱通孔沿所述短柱轴线分布。两个短柱通孔可以使篷杆等的固定更加稳固。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长柱第一沉孔的两侧设有两个所述长柱通孔,所述长柱第二沉孔的两侧也设有两个所述长柱通孔,各所述长柱通孔沿所述长柱轴线分布。两个长柱通孔可以使篷杆等的固定更加稳固。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钢丝绳通孔沿所述长柱的轴线设有三个。两个钢丝绳通孔可以分别穿行上层钢丝绳和下层钢丝绳,其余一个可以固定钢丝绳绳头和绳夹。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一钢丝绳通孔靠近远离短柱的所述长柱通孔,第二钢丝绳通孔与第一钢丝绳通孔之间的间距与钢丝绳定滑轮的直径相当,第三钢丝绳通孔位于第二钢丝绳通孔与靠近所述短柱的所述长柱通孔之间。第二钢丝绳通孔与第一钢丝绳通孔之间的间距正好满足上层钢丝绳和下层钢丝绳之间的间距,使上层钢丝绳和下层钢丝绳相互平行地穿行,避免与滑块发生摩擦。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长柱的前后端面中部分别设有凸起,前后端面上的所述凸起共轴线。当滑块相互靠近时,相邻滑块的凸起相互顶住,使相邻滑块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给篷布留下折叠的空间,防止篷布被过度挤压。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长柱面向短柱的端面为长柱摩擦端面,所述长柱摩擦端面的截面为中部外凸的弧面。弧面可以减小与导轨的接触面积,减小行进中的阻力,遇到小的浮渣也行将其刮除。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短柱的上下两个端面的截面均为中部外凸的弧面。弧面可以减小与滑槽或导轨的接触面积,减小行进中的阻力,遇到小的浮渣也行将其刮除。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短柱的上下两个端面的截面均为中部外凸的弧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篷杆滑块的主视图。
[0018]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19]图3为图1的立体图一。
[0020]图4为图1的立体图二。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篷杆滑块的工作状态一。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篷杆滑块的工作状态二。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篷杆滑块的工作状态三。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篷杆滑块的工作状态四。
[00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篷杆滑块的工作状态五。
[00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篷杆滑块的工作状态六。
[0027]图中:1.篷杆滑块;Ia.长柱;Ial.长柱第一沉孔;la2.长柱第二沉孔;la3.长柱通孔;la4.钢丝绳通孔;la5.长柱摩擦端面;la6.凸起;lb.短柱;lbl.短柱沉孔;lb2.短柱通孔;2.篷杆;3.上梁;4.下梁;5.防风挂钩;6.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篷杆滑块包括相互垂直且连为一体的长柱Ia和短柱lb,短柱远离长柱的一端设有沿短柱轴线延伸的短柱沉孔lbl,长柱远离短柱的一端设有沿长柱轴线延伸的长柱第一沉孔lal,长柱靠近短柱的一端设有沿长柱轴线延伸的长柱第二沉孔la2 ;短柱沉孔Ibl的两侧设有贯穿短柱前后端面的短柱通孔lb2,短柱通孔lb2的轴线垂直于短柱Ib的前后端面且与短柱的轴线垂直相交;长柱第一沉孔Ial和长柱第二沉孔la2的两侧分别设有贯穿长柱前后端面的长柱通孔la3,长柱通孔la3轴线垂直于长柱的前后端面且分别与长柱的轴线垂直相交;长柱两端的长柱通孔la3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贯穿长柱前后端面的钢丝绳通孔la4,长柱通孔la3和钢丝绳通孔la4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0029]短柱沉孔Ibl的两侧设有两个短柱通孔lb2使篷杆等的固定更加稳固,两短柱通孔lb2沿短柱轴线分布。
[0030]长柱第一沉孔Ial的两侧设有两个长柱通孔la3使篷杆等的固定更加稳固,长柱第二沉孔la2的两侧也设有两个长柱通孔la3,各长柱通孔la3沿长柱轴线分布。
[0031]钢丝绳通孔la4沿长柱的轴线设有三个。两个钢丝绳通孔la4可以分别穿行上层钢丝绳和下层钢丝绳,其余一个可以固定钢丝绳绳头和绳夹。
[0032]第一钢丝绳通孔la4靠近远离短柱的长柱通孔la3,第二钢丝绳通孔la4与第一钢丝绳通孔la4之间的间距与钢丝绳定滑轮的直径相当,第三钢丝绳通孔la4位于第二钢丝绳通孔la4与靠近短柱的长柱通孔la3之间。第二钢丝绳通孔la4与第一钢丝绳通孔la4之间的间距正好满足上层钢丝绳和下层钢丝绳之间的间距,使上层钢丝绳和下层钢丝绳相互平行地穿行,避免与滑块发生摩擦。
[0033]长柱Ia的前后端面中部分别设有凸起la6,前后端面上的凸起共轴线。当滑块相互靠近时,相邻滑块的凸起la6相互顶住,使相邻滑块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给篷布留下折叠的空间,防止篷布被过度挤压。
[0034]长柱面向短柱Ib的端面为长柱摩擦端面la5,长柱摩擦端面la5的截面为中部外凸的弧面,以减小与导轨的接触面积,减小行进中的阻力,遇到小的浮渣也行将其刮除。
[0035]短柱Ib的上下两个端面的截面均为中部外凸的弧面,以减小与滑槽或导轨的接触面积,减小行进中的阻力,遇到小的浮渣也行将其刮除。
[0036]如图5所示,长柱第一沉孔Ial可向上安装,长柱第一沉孔Ial中插接U形篷杆2,篷布撑得比较高,上梁3和下梁4之间的间隙构成滑槽,上梁3也可以作为导轨,其上端面也可以作为导轨面,上梁3为方管形状,其内腔可以穿行钢丝绳。短柱Ib卡在滑槽中滑行,此时长柱第二沉孔la2向下,可安装防风挂钩5,位于上层的钢丝绳6可从滑槽上方的导轨内腔穿过,位于下层的钢丝绳6可从短柱通孔lb2中穿过,滑槽被上方的导轨遮挡,可适用于装车落渣比较多的场合。
[0037]如图6所示,篷杆滑块I的长柱第一沉孔Ial可向上安装,长柱第一沉孔Ial中插接U形篷杆2,篷布撑得比较高,短柱Ib卡在滑槽中滑行,此时长柱第二沉孔la2向下,可安装防风挂钩5,位于上层的钢丝绳6可从最靠近长柱第一沉孔Ial的钢丝绳通孔la4穿过,位于下层的钢丝绳6可从靠近长柱第二沉孔la2的钢丝绳通孔la4穿过或从下方的长柱通孔la3中穿过,滑槽被上方的导轨遮挡,可适用于装车落渣比较多的场合。
[0038]如图7所示,长柱第二沉孔la2可向上安装,长柱第二沉孔la2插接U形篷杆2,篷布撑得比较高,短柱Ib压在上方导轨的上表面滑行,此时长柱第一沉孔Ial向下,可安装防风挂钩5,位于上层的钢丝绳6可从最靠近长柱第二沉孔la2的钢丝绳通孔la4穿过,位于下层的钢丝绳6可从靠近长柱第一沉孔Ial的钢丝绳通孔la4穿过或从与长柱第一沉孔Ial垂直相交的的长柱通孔la3中穿过;因导轨的上表面暴露在外,只适用于装车落渣比较少或无落渣的场合。
[0039]如图8所示,长柱第二沉孔la2可向上安装,短柱沉孔Ibl插接一字形篷杆,篷布撑得比较低,短柱Ib压在上方导轨的上表面滑行,此时长柱第一沉孔Ial向下,可安装防风挂钩5,位于上层的钢丝绳可从最靠近长柱第二沉孔la2的钢丝绳通孔la4穿过,位于下层的钢丝绳可从靠近长柱第一沉孔Ial的钢丝绳通孔la4穿过或从与长柱第一沉孔Ial垂直相交的的长柱通孔la3中穿过;因导轨的上表面暴露在外,只适用于装车落渣比较少或无落洛的场合。
[0040]如图9所示,长柱第二沉孔la2可向上安装,长柱第二沉孔la2插接U形篷杆2,篷布撑的高度中等,短柱Ib插在上方导轨下的滑槽中滑行,此时长柱第一沉孔Ial向下,可安装防风挂钩5,位于上层的钢丝绳6可从滑槽上方的导轨内腔穿过,位于下层的钢丝绳6可从短柱通孔lb2中穿过,滑槽被上方的导轨遮挡,可适用于装车落渣比较多的场合。该装法可以将长柱第一沉孔Ial截去。
[0041]如图10所示,长柱第二沉孔la2可向上安装,长柱第二沉孔la2插接U形篷杆2,篷布撑的高度中等,短柱Ib插在上方导轨下的滑槽中滑行,此时长柱第一沉孔Ial向下,可安装防风挂钩5,位于上层的钢丝绳可从最靠近长柱第二沉孔la2的钢丝绳通孔la4穿过,位于下层的钢丝绳可从靠近长柱第一沉孔Ial的钢丝绳通孔la4穿过或从与长柱第一沉孔Ial垂直相交的的长柱通孔la3中穿过。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篷杆滑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垂直且连为一体的长柱和短柱,所述短柱远离长柱的一端设有沿短柱轴线延伸的短柱沉孔,所述长柱远离短柱的一端设有沿长柱轴线延伸的长柱第一沉孔,所述长柱靠近短柱的一端设有沿长柱轴线延伸的长柱第二沉孔;所述短柱沉孔的两侧设有贯穿短柱前后端面的短柱通孔,所述短柱通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短柱的前后端面且与所述短柱的轴线垂直相交;所述长柱第一沉孔和所述长柱第二沉孔的两侧分别设有贯穿长柱前后端面的长柱通孔,所述长柱通孔轴线垂直于所述长柱的前后端面且分别与所述长柱的轴线垂直相交;所述长柱两端的长柱通孔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贯穿长柱前后端面的钢丝绳通孔,所述长柱通孔和钢丝绳通孔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篷杆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柱沉孔的两侧设有两个所述短柱通孔,两所述短柱通孔沿所述短柱轴线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篷杆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柱第一沉孔的两侧设有两个所述长柱通孔,所述长柱第二沉孔的两侧也设有两个所述长柱通孔,各所述长柱通孔沿所述长柱轴线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篷杆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通孔沿所述长柱的轴线设有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篷杆滑块,其特征在于:第一钢丝绳通孔靠近远离短柱的所述长柱通孔,第二钢丝绳通孔与第一钢丝绳通孔之间的间距与钢丝绳定滑轮的直径相当,第三钢丝绳通孔位于第二钢丝绳通孔与靠近所述短柱的所述长柱通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篷杆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柱的前后端面中部分别设有凸起,前后端面上的所述凸起共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篷杆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柱面向短柱的端面为长柱摩擦端面,所述长柱摩擦端面的截面为中部外凸的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篷杆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柱的上下两个端面的截面均为中部外凸的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篷杆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柱的上下两个端面的截面均为中部外凸的弧面。
【文档编号】B60P7/04GK204055535SQ201420381626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1日
【发明者】宋志新, 曹英杰, 高宏亮, 姚运春 申请人:海沃机械(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