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配水陆两栖车的功能型船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2094发布日期:2019-06-13 17:11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配水陆两栖车的功能型船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船体,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广泛适配于水陆两栖车的功能型船体。



背景技术:

研究得知,兴波阻力、摩擦阻力、形状阻力和附件阻力(即两栖车辆车体设计水线以下部分的几何形状)等水阻力是影响水陆两栖车水上航速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制造的两栖车多为过渡型船体、因其遇到的水阻力太大、故水面时速很难超过15公里。为减少水阻力,国外制造的新型水陆两用车虽已采用了滑行型船体,从而明显增加了车辆的水面滑行功能,在不增加发动机功率的前提下、水面时速可达到40公里,但仍难实现车辆水面浮渡的理想时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先进、制造成本低廉,在同等动力条件下能显著提高车辆水面浮渡时速的“功能型船体”。该种船体不仅具有滑行型船体的水面滑行功能、而且采用了外倾式船首,并在船尾还设有机翼形截面的滑水板、在各车轮孔两边设有大圆弧的导流口,因而具有显著减少车辆水面浮渡时所产生的兴波阻力、摩擦阻力和形状阻力等多种功能。水陆两栖车配装该种功能型船体后,可使发动机的效能发挥到极致,可使车辆更易起滑与提速。

本发明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适配水陆两栖车的功能型船体,它包括深v型船底1、外倾式船首2、大圆弧导流口3、压水板4和机翼状滑水板5。

深v型船底1特指船底的形状,即该船体的横剖线在底部与舷侧连接的舭部具有明显的折角,且自首到尾形成一条明显的折角线的线形,船舯部横剖面的横向斜升角大于20°,采用深v型船底1后,船体的劈浪效果更佳、可显著减少车艏的波峰,它使水陆两栖车的船体在波浪中的冲击力大为减少、并增大船舶横摇的阻尼、改善船舶升沉和摇首状况,明显地提高了水陆两栖车的适航性、航向稳定性和操纵性,并可使发动机的效能发挥到极致,同时比其它船体更易起滑、提速,操纵也更为灵巧。

外倾式船首2特指船体的前部形状,外倾式船首2可减小船首上水、激浪等而引发的兴波阻力,使水陆两栖车的航行更加平稳舒适。

大圆弧导流口3有序开设在各车轮孔两边,它可有效减少在车轮孔进水侧形成漩涡、在出水侧因钝角而形成水阻力,即可明显减少水下部分船体的形状阻力和摩擦阻力。

压水板4有序设装在船体两侧,它可有效压制船体两侧的波浪,同时也便于乘员进出车辆、更有利于实施水面救援。

机翼状滑水板5有序设装在船尾下部,它可帮助车辆克服恶劣航行条件,且有利于加速起滑及保持高航速滑行状态。

这种集深v型船底1、外倾式船首2、大圆弧导流口3、压水板4和机翼状滑水板5于一体的功能型船体,可与多种水陆两栖车装配,因而可显著减少车辆水面浮渡时所产生的兴波阻力、摩擦阻力和形状阻力。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较完美的实现了其发明目的。它较类似产品更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即有益效果)。

1、劈浪效果更佳、航行更加平稳舒适。

2、船体更易起滑提速、并可保持高航速滑行状态。

3、更有利于乘员进出车辆和实施水面救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给出的附图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知,本发明包括深v型船底1、外倾式船首2、大圆弧导流口3、压水板4和机翼状滑水板5。

由图1还知,为了显著减少水陆两栖车船体在波浪中的冲击力、增大船舶横摇的阻尼、改善船舶升沉和摇首状况,并明显地提高水陆两栖车的水面适航性、航向稳定性和操纵性,特采用了船舯部横剖面的横向斜升角大于20°的深v型船底1,它可比其它船体更易起滑与提速,可显著减少船艏的波峰、劈浪效果更佳,可使发动机的效能发挥到极致,操纵也更为灵巧,同时深v型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时兴波阻力较小、失速情况不严重、有利于在高浪情下保持高航速,深v型船比起船底平坦的船浅水效应小、在浅水区可比普通船具有较高的航速、且船宽较大、水线面也较丰满、故能有较好的稳定性。

由图1还知,为了使水陆两栖车的水面航行更平稳舒适,特采用了外倾式艇首2,外倾式艇首2可显著减小船首上水、激浪等兴波阻力。

由图1还知,为了有效减少水下部分船体的形状阻力和摩擦阻力,特在各车轮孔两边开设了大圆弧导流口3。

由图1还知,为了有效的压制波浪、以及便于乘员进出车辆和实施水面救援,特在船体两侧设装了压水板4。

由图1还知,为了更有利于水陆两栖车的加速起滑及保持高航速滑行状态,特在船尾设装了具有机翼形截面的滑水板5。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适配水陆两栖车的功能型船体,它包括深V型船底、外倾式船首、大圆弧导流口、压水板和机翼状滑水板。该种船体具有显著减少车辆水面浮渡时所产生的兴波阻力、摩擦阻力和形状阻力的多种功能。它与多种水陆两栖车配套后,可将发动机的效能发挥到极致,其劈浪效果更佳,操纵也更为灵巧,并可使水陆两栖车的水面航行更加平稳舒适。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02
技术公布日:2019.0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