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减震结构的轮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0400发布日期:2018-11-30 23:0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减震结构的轮子,属交通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已成为现代人出行代步工具,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通过车轮转动达到前进的目的,传统的轮子都是由轮圈、内胎、外胎组成,其中,轮圈主要由辐条和圆形钢圈组成,这种结构的减震性能不好,使用起来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减震结构的轮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减震结构的轮子,包括轮胎和轮圈;所述轮圈包括弹簧、减震条、三角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设置有三个,均匀的安装在轮圈的内圈上;所述三角装置设置轮圈的中心位置,三角装置由三个突出条和设置在中心的圆孔组成,三角装置整体呈三角结构,圆孔用于与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的机身连接。

所述减震条设置有三条,三条减震条的结构和功能相同,现以其中一条减震条加以说明,所述减震条的两端设置有两个低面,减震条为两端低,中部高的结构,减震条的一端低面和三角装置中的突出条的顶点连接,低面和突出条顶点的连接方式为轴承式连接,底面和突出条的连接点不和减震条中间凸起结构接触,底面和突出条端点之间的连接是不固定的,使得减震条和突出条都能活动一定的范围;减震条的另一端低面和连接装置通过轴承连接在一起,底面和连接装置的连接点不和减震条中间凸起结构接触,底面和连接装置之间的连接不是固定的,使得减震条能活动一定的范围;减震条和突出条的内侧形成夹角;在夹角内设置有一个弹簧,弹簧一端连接相邻的突出条,另一端连接减震条。

优选地,所述夹角呈15度到65度。

优选低,所述减震条为碳纤维材质,减轻轮子的整体重量。

当轮胎和轮圈受到压力变形时,相应的减震条也会受到挤压,减震条的压力作用在弹簧上,弹簧缓冲来自减震条的挤压,达到减震的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轮子相比的传统的轮子有更好的减震效果。本发明的轮子应用广泛,可以应用到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或者轮椅上。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三角装置、减震条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减震条和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减震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圈,2-轮胎,3-连接装置,4-弹簧,5-减震条、51-低面,6-三角装置、61-突出条、62-圆孔,7-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带减震结构的轮子,包括轮胎2和轮圈1;所述轮圈1包括弹簧4、减震条、三角装置6和连接装置3;所述连接装置3设置有三个,均匀的安装在轮圈1的内圈上;所述三角装置6设置轮圈1的中心位置,三角装置6由三个突出条61和设置在中心的圆62孔组成,三角装置6整体呈三角结构,圆孔62用于与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的机身连接。

所述减震条设置有三条,三条减震条的结构和功能相同,现以其中一条减震条5加以说明,所述减震条5的两端设置有两个低面51,减震条5为两端低,中部高的结构,减震条5的一端低面51和三角装置6中的突出条61的顶点连接,低面51和突出条61顶点的连接方式为轴承式连接,底面51和突出条61的连接点不和减震条5中间凸起结构接触,底面51和突出条61端点之间的连接是不固定的,使得减震条5和突出条61都能活动一定的范围;减震条5的另一端低面51和连接装置3通过轴承连接在一起,底面51和连接装置3的连接点不和减震条5中间凸起结构接触,底面51和连接装置3之间的连接不是固定的,使得减震条5能活动一定的范围;减震条5和突出条61的内侧形成夹角7;在夹角7内设置有一个弹簧4,弹簧4一端连接相邻的突出条,另一端连接减震条5。

所述减震条5为碳纤维材质,减轻轮子的整体重量。

当轮胎2和轮圈1受到压力变形时,相应的减震条5也会受到挤压,减震条5的压力作用在弹簧4上,弹簧4缓冲来自减震条5的挤压,达到减震的效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带减震结构的轮子,属交通工具领域,包括轮胎和轮圈;所述轮圈包括弹簧、减震条、三角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设置有三个,均匀的安装在轮圈的内圈上;所述三角装置设置轮圈的中心位置,所述减震条的两端设置有两个低面,减震条为两端低,中部高的结构,减震条的一端低面和三角装置中的突出条的顶点连接;减震条的另一端低面和连接装置通过轴承连接在一起;减震条和突出条呈一定的夹角;在夹角内设置有一个弹簧,弹簧一端连接相邻的突出条,另一端连接减震条。当轮胎和轮圈受到压力变形时,相应的减震条也会受到挤压,减震条的压力作用在弹簧上,弹簧缓冲来自减震条的挤压,达到减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美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神航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26
技术公布日:2018.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