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行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2104发布日期:2019-05-15 23:08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行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行车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已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基本上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辆汽车,行车时,需通过脚踩的方式来控制刹车或油门。

人被蚊子咬到后,通常会有一定疼痛感,下意识的会抖动一下,因此,当行车过程中,驾驶员的腿部被蚊子咬到后,腿也会下意识的抖动下,驾驶员腿部保持稳定是安全行车的保障,当腿下意识的抖动后,会瞬间较大幅度的踩下刹车或者油门,造成追尾事故或者其他行车事故。

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无论停车时是否开窗,蚊子总能钻入到车厢内,比如在开门的时候,因此,车内除蚊对于行车安全来说十分重要。

目前,车内除蚊方式通常为直接往车厢内喷洒除蚊药剂或者直接在车厢内放置诱蚊灯,前者因车厢内空间较小,喷洒除蚊药剂味道较重,同时因太阳暴晒车内温度较高,药瓶不宜直接放置在车内,而不放置在车内使用又不方便;后者因受到光线因素,限制性较大,在白天行车时,车内通常较亮,诱蚊灯无法有效的起到作用,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更为合理的除蚊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行车结构,其通过汽车行驶产生的震动,自动化打开通向蚊香液的通道,并收集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来加热蚊香液,而在汽车熄火后发动机的余热通过别的通道外排,避免蚊香液在不需要使用的时间段被浪费,结构简单,并有效的节约相关资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行车结构,包括集热罩、弯管、分流件、排热管、集热管和金属壳体,所述集热罩设置在汽车发动机盖内侧壁上且位于汽车发动机正上方,所述弯管一端与所述集热罩装配后连通;

所述分流件包括外壳体、弹簧、下压杆、杠杆、支点和密封块,所述外壳体设置在汽车发动机盖下方且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外壳体左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外壳体右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其中,所述弯管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连接,所述外壳体内开设有空腔形成空腔体,所述空腔体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分别连通,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空腔体顶面上,所述下压杆一端与所述弹簧相连,所述密封块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空腔体右侧壁上,当所述密封块滑动至所述第二通孔位置处时密封所述第二通孔,当所述密封块滑动至所述第三通孔位置处时密封所述第三通孔,所述支点设置在所述空腔体底面上,所述杠杆中点处与所述支点配合连接,其中,所述杠杆一端端部位于所述下压杆正下方,另一端位于所述密封块正下方;

所述排热管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汽车底盘下方;

所述集热管一端与所述第三通孔配合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车厢内的金属壳体外壁配合连接;

所述金属壳体内设置有蚊香液,所述金属壳体上方开设有若干排气孔。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体底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底面上设置有胶水层。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杠杆的两端端部处均设置有橡胶圆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汽车行驶产生的震动,自动化打开通向蚊香液的通道,并收集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来加热蚊香液,而在汽车熄火后发动机的余热通过别的通道外排,避免蚊香液在不需要使用的时间段被浪费,结构简单,并有效的节约相关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行车结构,包括集热罩1、弯管2、分流件3、排热管4、集热管5和金属壳体6,所述集热罩1设置在汽车发动机盖内侧壁上且位于汽车发动机正上方,集热罩1的开口朝向汽车发动机,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往集热罩开口处进入到集热罩1内,所述弯管2一端与所述集热罩1装配后连通。

所述分流件3包括外壳体31、弹簧32、下压杆33、杠杆34、支点35和密封块36,所述外壳体31设置在汽车发动机盖下方且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外壳体31左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11,所述外壳体31右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12和第三通孔313,第二通孔312和第三通孔313上下对应设置,其大小形状相同且中心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其中,所述弯管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311配合连接,所述外壳体31内开设有空腔形成空腔体314,所述空腔体314与所述第一通孔311、所述第二通孔312和所述第三通孔313分别连通。

所述弹簧32设置在所述空腔体314顶面上,所述下压杆33一端与所述弹簧32相连,其中,将下压杆33滑动连接在空腔体314侧壁上的方式最佳,所述密封块36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空腔体314右侧壁上,当所述密封块36滑动至所述第二通孔312位置处时密封所述第二通孔312,当所述密封块36滑动至所述第三通孔313位置处时密封所述第三通孔313,所述支点35设置在所述空腔体314底面上,所述杠杆34中点处与所述支点35配合连接,杠杆35沿着支点摆动,所述杠杆35的两端端部处均设置有橡胶圆球351,其中,所述杠杆35一端端部位于所述下压杆33正下方,另一端位于所述密封块36正下方。

所述排热管4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312配合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汽车底盘下方。

所述集热管5一端与所述第三通孔313配合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车厢内的金属壳体6外壁配合连接。

所述金属壳体6内设置有蚊香液,所述金属壳体6上方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金属壳体6底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底面上设置有胶水层,同时,金属壳体处设置有注液口,用于加蚊香液,该注液口通过密封盖密封,密封盖与注液口螺纹连接。

当汽车启动后,发动机持续产生热量,热量通过集热管进入到分流件的外壳体内,随着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以及弹簧的作用,带动下压杆上下移动,往下移动后,下压杆将杠杆一端压下,杠杆另一端抬起,将密封块上抬,密封块密封第二通孔,且集热管与空腔体连通,此时,热量全部进入到集热管内,集热管内的热量移动至金属壳体处,金属壳体受热后热量传递到蚊香液处,加热蚊香液,蚊香液气化后从排气孔处排出至车厢内,杀死蚊子。

这种方式只要一旦汽车停下来,密封块将受热管与空腔体分离,热量都从排热管处外排,有助于节约蚊香液,比如红绿灯或者完全停止驾驶,尤其是在完全停止驾驶后,发动机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散热,将这段时间的发动机热量外排能节约大量的蚊香液。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行车结构。包括集热罩、弯管、分流件、排热管、集热管和金属壳体,集热罩设置在汽车发动机盖内壁上,弯管与集热罩连通;分流件包括外壳体、弹簧、下压杆、杠杆、支点和密封块,外壳体内开设空腔体,弹簧设置在空腔体顶面上,下压杆与弹簧相连,密封块滑动在空腔体侧壁上,支点设置在空腔体底面上,杠杆与支点配合;集热管一端与第三通孔连接,另一端与金属壳体连接;金属壳体内设置蚊香液。本发明通过汽车行驶产生的震动,自动化打开通向蚊香液的通道,并收集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来加热蚊香液,而在汽车熄火后发动机的余热通过别的通道外排,避免蚊香液在不需要使用的时间段被浪费,结构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邱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邱烨
技术研发日:2019.03.20
技术公布日:2019.05.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