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7556发布日期:2020-07-17 16:0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指电化学体系中含有锂(包括金属锂、锂合金和锂离子、锂聚合物)的电池,锂电池现在使用的时候,通常也作为新能源的电池储备箱,用于储备电力和提供电力,锂电池在现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一些新能源电瓶车的动力机构也是以锂电池为核心构建的。

新能源锂电池电动车在充电过程中,通常采用具有自动检测的充电检测装置进行充电,用于红灯和绿灯的显示来提醒充电的进程,根据不同锂电池的规格不同配备不同规格的充电检测装置。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不具备有降温的外加辅助装置,充电检测装置本身在充电过程中容易产生热量,导致散热不及时,容易减低充电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一般市场上的一些降温装置的内部冷却液更换不便,影响降温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方便更换冷却液,提高降温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包括箱体及置于箱体内的冷却管,所述箱体的上端设有与其通过合页转动连接的防护盖,所述箱体的内侧且位于冷却管的上方设有用于固定充电检测装置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位置能够使置于支架上的充电检测装置的底部与冷却管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冷却管包括一端开口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密封端外侧设有连接杆,管体的开口端安装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管体及连接杆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管体、连接杆及密封塞构成的冷却管的长度与箱体内部空间的宽度相适配,在箱体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杆、密封塞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冷却管通过卡槽固定在箱体的底部。

所述箱体上还设有线缆孔。

所述线缆孔由设置在箱体开口端的第一凹槽及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且位于防护盖开口端的第二凹槽围成。

所述防护盖的侧面还设有通风孔。

所述支架采用l型结构,该l型的支架分别水平设置在箱体的四角处。

所述防护盖的内、外表面均涂覆有黑胶层。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结构简单、更换冷却液较方便,将充电检测装置底部悬空支撑起来,保证足够的底部散热空间,使之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同时采用通风孔和冷却管,实现增加温度发散的空间和通过冷却液散热的目的。冷却管采用开口的管体及密封塞结构,通过卡槽的方式安装在箱体内,其安装、拆卸较方便,方便冷却液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冷却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包括箱体1及置于箱体1内的冷却管4,在箱体1的上端设有防护盖8,该箱体1与防护盖8通过合页7转动连接,方便防护盖8的开合,在箱体1的内侧且位于冷却管4的上方设有用于固定充电检测装置的支架2,该支架2的位置能够使置于支架2上的充电检测装置的底部与冷却管4接触,以提高装置的散热效果。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架2采用l型结构,该l型的支架2分别水平设置在箱体1的四角处,支架2的拐角与箱体1的四角正好相适配,以使支架2能够水平安装在箱体1的内部,对检测装置起到支撑的作用。在箱体1或防护盖2上均可以开设通风孔14,本实施例的通风孔14开设在防护盖2的两侧,方便对固定在其内部的充电检测装置散热。

为了方便充电检测装置与外部装置连接,在箱体1或防护盖2上还设有线缆孔3,本实施例的线缆孔3由设置在箱体1开口端的第一凹槽31及与第一凹槽31相对应且位于防护盖8开口端的第二凹槽32围成,采用两个凹槽构成线缆孔3可方便线缆的安装,其孔径可以做的较小,能够容纳线缆即可;若在箱体1上或者防护盖8上直接开设线缆孔,其孔径要做的较大,当充电检测装置具有连接头时,以能使连接头穿过,所以密闭的线缆孔具有较多的弊端,所以本实施例优选于采用两个凹槽构成的线缆孔3,以适应不同的线缆及具有插头的连接线使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却管4包括一端开口的管体41,该管体41的密封端外侧设有连接杆42,管体41的开口端安装有密封塞43,该密封塞43、管体41及连接杆42的中心线重合,当需要对管体41内的冷却液更换时,只需要打开密封塞43即可更换,所以更换较方便。

为了方便冷却管4的安装、拆卸和固定,该管体41、连接杆42及密封塞43构成的冷却管4的长度与箱体1内部空间的宽度相适配,在箱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与连接杆42、密封塞43相适配的卡槽5,冷却管4通过卡槽5固定在箱体1的底部,其拆卸较方便。

在防护盖8的内、外表面均涂覆有黑胶层6,在使用过程中,起到隔热和隔离紫外线的目的,检测装置温度上升的时候,直接将温度向下或向上传递,通过通风孔14实现空气流动、散热。

为了提高通风效果,还可以在箱体1的底部增设通风孔或者设计成镂空的结构,以实现增加空气的流动性,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锂电池充电检测装置在充电的过程中,将其整体放置于支撑架2上,同时该检测装置位于冷却管4的竖直上方,充电检测装置的前后端连接的线缆直接将相应的扣在线缆孔3的内侧,拉动防护盖8,使防护盖8与箱体1闭合,由于防护盖8的表面设置有黑胶层10,在使用过程中,起到隔热和隔离紫外线的目的。当检测装置温度上升的时候,直接将温度向下或向上传递,通过通风孔14实现空气流动,散热,在冷却管4的作用下,与检测装置温度接触的过程中,直接通过冷却液散热。更换冷却液的时候,将冷却管4直接从箱体1内拿出,并将连接塞43从管体41的上拆卸下来,直接完成冷却液的更换。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及置于箱体(1)内的冷却管(4),所述箱体(1)的上端设有与其通过合页(7)转动连接的防护盖(8),所述箱体(1)的内侧且位于冷却管(4)的上方设有用于固定充电检测装置的支架(2),所述支架(2)的位置能够使置于支架(2)上的充电检测装置的底部与冷却管(4)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4)包括一端开口的管体(41),所述管体(41)的密封端外侧设有连接杆(42),管体(41)的开口端安装有密封塞(43),所述密封塞(43)、管体(41)及连接杆(42)的中心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41)、连接杆(42)及密封塞(43)构成的冷却管(4)的长度与箱体(1)内部空间的宽度相适配,在箱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杆(42)、密封塞(43)相适配的卡槽(5),所述冷却管(4)通过卡槽(5)固定在箱体(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还设有线缆孔(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孔(3)由设置在箱体(1)开口端的第一凹槽(31)及与所述第一凹槽(31)相对应且位于防护盖(8)开口端的第二凹槽(32)围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8)的侧面还设有通风孔(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采用l型结构,该l型的支架(2)分别水平设置在箱体(1)的四角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8)的内、外表面均涂覆有黑胶层(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包括箱体及置于箱体内的冷却管,所述箱体的上端设有与其通过合页转动连接的防护盖,所述箱体的内侧且位于冷却管的上方设有用于固定充电检测装置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位置能够使置于支架上的充电检测装置的底部与冷却管接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电池充电检测用降温装置,结构简单、更换冷却液较方便,将充电检测装置底部悬空支撑起来,保证足够的底部散热空间,使之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同时采用通风孔和冷却管,实现增加温度发散的空间和通过冷却液散热的目的。冷却管采用开口的管体及密封塞结构,通过卡槽的方式安装在箱体内,其安装、拆卸较方便,方便冷却液的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毛龙雨;李建军;黄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3
技术公布日:2020.07.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