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运矿卡车封闭驾驶室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0586发布日期:2021-09-18 00:45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运矿卡车封闭驾驶室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下运矿卡车封闭驾驶室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2.地下运矿卡车用于井下运输作业,长时间在40℃的高温环境下作业,且井下通风较差。地下运矿卡车结构上:发动机位于驾驶室右侧,距离仅有300mm左右,发动机散热风扇为吸风式风扇,这种结构特点就导致发动机舱的热风直接吹在驾驶室的侧板上,极易造成封闭驾驶室内部的高温。目前大部分主机厂将空调蒸发箱布置在驾驶室外部,空调冷风先经过一段管道再进入驾驶室内部,在这一过程中冷风被加热,严重影响空调制冷效果。在隔热方面,目前普遍采用单一隔热棉,无法有效隔断热量的传递。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运矿卡车封闭驾驶室制冷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地下运矿卡车制冷效果不良的缺点。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下运矿卡车封闭驾驶室制冷系统,包括封闭的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内部、驾驶员上方设有空调蒸发箱,运矿卡车发动机散热器前方设有空调冷凝器,所述驾驶室前侧板和靠近发动机的右侧板上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内部设有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所述驾驶室靠近发动机一侧设有隔热棉,所述隔热棉外侧设有隔热棉护罩。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置于驾驶室内部的空调蒸发箱直接向驾驶室输出冷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冷风输送过程中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量传递。通过置于发动机散热器前部的冷凝器对空调系统进行散热,有效地保证了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通过填充于夹层内部的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和安装于驾驶室外侧的隔热棉,有效地阻断了发动机舱与驾驶室之间的热量传递,从而解决了地下运矿卡车封闭驾驶室内部易高温的弊端。
附图说明
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7.图2为本实用新型驾驶室剖面示意图。
8.零件说明:1、驾驶室,2、空调蒸发箱,3、空调冷凝器,4、空调压缩机,5、夹层,6、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7、隔热棉,8、隔热棉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1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1.参照图1和图2,一种地下运矿卡车封闭驾驶室制冷系统,包括封闭的驾驶室1,驾驶室1内部、驾驶员上方设有空调蒸发箱2,运矿卡车发动机散热器前方设有空调冷凝器3,所述驾驶室1前侧板和靠近发动机的右侧板上设有夹层5,所述夹层5内部设有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6,所述驾驶室1靠近发动机一侧设有隔热棉7,所述隔热棉7外侧设有隔热棉护罩8。
12.通过置于驾驶室1内部的空调蒸发箱2直接向驾驶室输出冷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冷风输送过程中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量传递。通过置于发动机散热器前部的冷凝器对空调系统进行散热,有效地保证了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通过填充于夹层内部的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和安装于驾驶室外侧的隔热棉,有效地阻断了发动机舱与驾驶室之间的热量传递。通过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解决了地下运矿卡车封闭驾驶室内部易高温的弊端。
1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运矿卡车封闭驾驶室制冷系统,包括封闭的驾驶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1)内部、驾驶员上方设有空调蒸发箱(2),运矿卡车发动机散热器前方设有空调冷凝器(3),所述驾驶室(1)前侧板和靠近发动机的右侧板上设有夹层(5),所述夹层(5)内部设有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6),所述驾驶室(1)靠近发动机一侧设有隔热棉(7),所述隔热棉(7)外侧设有隔热棉护罩(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运矿卡车封闭驾驶室制冷系统,包括封闭的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内部、驾驶员上方设有空调蒸发箱,运矿卡车发动机散热器前方设有空调冷凝器,所述驾驶室前侧板和靠近发动机的右侧板上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内部设有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所述驾驶室靠近发动机一侧设有隔热棉,所述隔热棉外侧设有隔热棉护罩。本实用新型通过置于驾驶室内部的空调蒸发箱直接向驾驶室输出冷风,降低了冷风输送过程中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量传递。通过置于发动机散热器前部的冷凝器对空调系统进行散热,保证了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通过填充于夹层内部的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和安装于驾驶室外侧的隔热棉,有效地阻断了发动机舱与驾驶室之间的热量传递。驶室之间的热量传递。驶室之间的热量传递。


技术研发人员:隋曦 刘忠伟 王云龙 臧超 战林 周炳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兴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3
技术公布日:2021/9/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