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61404发布日期:2023-05-06 10:5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路切换用集成件。


背景技术:

1、流体系统中需要用到流路控制装置、换热器及控制阀件如节流元件等,这些零部件通过管路连接并与系统的其他部件连接并固定,由于系统中零部件较多,系统的管路连接也相对复杂;且系统存在不同的工作状态,在不同的工作状态,流体的工作方式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提供一种在系统使用时连接相对方便的集成件,集成件带有流体切换装置,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一种集成件,所述集成件包括流路控制组件、换热部,所述流路控制组件包括本体部、控制用阀件、至少一个节流元件;所述流路控制组件具有第一接口部,所述本体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一通孔部、第二通孔部,所述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一通孔部位于同侧且朝向所述换热部设置,所述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两个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不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两个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不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能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通孔部能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一流道;所述流路控制组件包括流路切换装置,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活塞部件、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活塞部件抵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本体部抵接或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流路控制组件的固定部分抵接;所述活塞部件限位设置于所述活塞部件所在的腔,所述活塞部件与所述活塞部件所在的腔的内壁部滑动配合;所述活塞部件相对所述本体部具有两个位置。

3、本文中的抵接包括直接抵接与间接抵接,连接包括直接连接与间接连通如通过管路连接或通过其他部件及管路连接等。定义所述活塞部件的外壁与所述本体部滑动配合的部位为外壁部,定义所述本体部的用于与所述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部位为内壁部;定义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用于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部位为外壁部,定义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用于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部位为内壁部。本文中阀件设置于两个部件之间,指的是阀件在流路中所处的位置,如“第二阀件设置于所述第四接口部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第三腔之间”,指的是第二阀件设置于第四接口部到流路切换装置的第三腔之间的流路中,以对流路进行控制,其他类同。

4、上述集成件,包括流路控制组件、换热部,流路控制组件包括本体部、控制用阀件、节流元件;流路控制组件包括流路切换装置;将控制用阀件、节流元件等集成在一起,并通过流路切换装置的活塞部件动作,能使流路切换装置改变流路,而实现流路的切换,可以相对减少控制用部件,且在使用时与系统连接相对简单,安装相对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件,所述集成件包括流路控制组件、换热部,所述流路控制组件包括本体部、控制用阀件、至少一个节流元件;所述流路控制组件具有第一接口部,所述本体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一通孔部、第二通孔部,所述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一通孔部位于同侧且朝向所述换热部设置,所述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两个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不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两个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不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能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通孔部能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一流道;所述流路控制组件包括流路切换装置,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活塞部件、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活塞部件抵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本体部抵接或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流路控制组件的固定部分抵接;所述活塞部件限位设置于所述活塞部件所在的腔,所述活塞部件与所述活塞部件所在的腔的内壁部滑动配合;所述活塞部件相对所述本体部具有两个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设置有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本体部具有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一接口部与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三连通口与所述第一通孔部位于同侧;所述流路控制组件还具有单向动作机构,所述第一通孔部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活塞部件所在的腔连通,与所述活塞部件相对所述本体部的两个位置对应,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单向动作机构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二通孔部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活塞部件所在的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部连通所述第一通孔部与所述单向动作机构的腔、所述节流元件;所述第一弹簧在第二工作状态对所述活塞部件的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一弹簧在第一工作状态对所述活塞部件的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活塞部件包括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内或所述第二活塞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内,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外壁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内壁部滑动配合的部位;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抵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抵接;所述单向动作机构包括第三弹簧、第三活塞部件,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活塞部件抵接,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流路控制组件的固定部分抵接;所述流路控制组件在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活塞部件相对远离所述第一通孔部,所述第三活塞部件相对远离所述第二通孔部,所述第二弹簧在第二工作状态对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二弹簧在第一工作状态对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作用力;所述第二活塞部件具有通流部,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具有通流部;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通流部小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通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件包括第二接口部、第三接口部、第四接口部、第五接口部;定义所述活塞部件一侧的与所述第一通孔部连通的部分为第一腔,所述活塞部件另一侧的部分为第三腔,定义流路切换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时的活塞部件,通过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通流部之后、在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通流部之前的部分为第二腔;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三通孔部、第四通孔部,所述第三通孔部、第四通孔部与所述第三腔连通,在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通孔部连通;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接口部连通;所述第三腔与至少一个控制用阀件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用阀件包括第一阀件、第二阀件、第三阀件;所述第二阀件的通流口径大于所述第三阀件的通流口径,所述第三阀件的通流口径大于所述第一阀件的通流口径;所述第二阀件设置于所述第四接口部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第三腔之间,所述第四接口部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第三腔能通过所述第二阀件控制连通或不连通;所述第三阀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口部与所述第三接口部之间,所述第二接口部与所述第三接口部之间能通过所述第三阀件控制连通或不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集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件还包括连接部、流体控制阀,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换热部与所述流体控制阀之间或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换热部与所述流体控制阀之间;定义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流体控制阀侧为第一侧部,定义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换热部侧为第二侧部;所述连接部在第一侧部至少设置有两个与所述流体控制阀的接口连通的连通孔或连通槽;所述连接部在第二侧部至少设置有四个连通孔和/或连通槽,所述四个连通孔和/或连通槽的其中两个能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二流道连通,另外两个能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二流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集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动作机构包括盖、第三弹簧、第三活塞部件,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活塞部件抵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抵接;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三通孔部、第四通孔部,所述单向动作机构在容置所述第三活塞部件的腔的侧壁设置有第五通孔部;在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三活塞部件与所述盖抵接或所述第三活塞部件相对靠近所述盖,所述第五通孔部连通所述第二通孔部与所述节流元件的一个接口,所述第五通孔部与所述第一通孔部连通;在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三活塞部件相对远离所述盖,所述第三活塞部件相对靠近所述第二通孔部,所述第三弹簧在第二工作状态对所述第三活塞部件的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三弹簧在在第一工作状态对所述第三活塞部件的作用力;所述流路控制组件包括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能通过所述第三阀件控制与所述第三通孔部连通或不连通;所述单向动作机构的盖设置有周向通道或横向通道,所述第三接口部与所述连通通道通过所述盖的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材料为铝材,所述本体部的加工包括压制加工成坯料、与机械加工;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流路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件包括流体控制阀,所述流体控制阀与所述流路控制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换热部的两侧;所述集成件包括第五接口部、第六接口部,所述第五接口部与所述流体控制阀连通;所述第五接口部能通过所述流体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二流道连通,或所述第五接口部能通过所述流体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六接口部能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二流道或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二流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路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件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换热部、流路控制组件固定设置,所述集成件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架配合限位用的缺口部。


技术总结
一种集成件,包括流路控制组件、换热部,流路控制组件包括本体部、控制用阀件、节流元件;流路控制组件包括流路切换装置,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活塞部件、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与活塞部件抵接,另一端与本体部或所述流路控制组件的固定部分抵接,活塞部件与活塞部件所在的腔的内壁部滑动配合;流路切换装置具有两个工作状态,使流路控制组件具有两个工作状态;通过活塞部件动作能实现流路的切换,有利于热管理系统的连接与小型化。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