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和车辆前端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73907发布日期:2023-06-28 12:4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和车辆前端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和装有该主动进气格栅组件的车辆前端模块。


背景技术:

1、车辆前端模块,简称fem,是集成车辆前端零部件的系统零件。车辆前端模块通过专门的 骨架集成诸如机舱锁、散热器、冷凝器、中冷器、防撞梁、缓冲块、传感器、前大灯、保险杠甚 至翼子板等零件。

2、车辆前端模块还包括主动进气格栅,主动进气格栅可改变进气格栅的开闭来控制进气量及 风阻,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及快速达到发动机较佳工作温度。

3、目前,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5059747u所记载,现有技术中主动进气格栅采用四连杆 机构的原理来传动,其中,叶片与连杆铰接而形成该四连杆机构的一部分。

4、采用四连杆机构为原理的传动方案导致传动机构所需要的运动空间较大,导致主动进气格 栅的结构不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进气格栅组件,该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

2、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前端模块,所述车辆前端模块包括上述主动进气格栅组 件。

3、为实现所述目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包括主框架,具有容许气流通过的风口;第一叶片和 第二叶片;其中,所述第一叶片具有第一叶片转动轴线和第一叶片连接部;所述第二叶片具有第 二叶片转动轴线和第二叶片连接部;所述第一叶片连接部偏离所述第一叶片转动轴线而设置;所 述第一叶片沿所述第一叶片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其中,所述第一叶片被设置 成能够沿第一转动方向从第一叶片位置转动至第二叶片位置,以调节通过所述风口的气流;所述 第二叶片连接部偏离所述第二叶片转动轴线而设置;所述第二叶片沿所述第二叶片转动轴线可转 动地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其中,所述第二叶片被设置成能够沿第三转动方向从第三叶片位置转 动至第四叶片位置,以调节通过所述风口的气流;连杆,具有第一连杆壁和第五连杆壁;驱动组件, 安装在所述主框架上,并用于驱动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主框架沿第一平移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 一连杆壁推动所述第一叶片连接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并且使所 述第五连杆壁推动所述第二叶片连接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叶片沿所述第三转动方向转动;其中,在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从所述第一叶片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叶片位置的过程中,所 述第一叶片连接部在所述第一连杆壁上从第一连杆位置滑动至第二连杆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二叶 片沿所述第三转动方向从所述第三叶片位置转动至所述第四叶片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叶片连 接部在所述第五连杆壁上从第九连杆位置滑动至第十连杆位置;其中,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与所述 第三转动方向相反。

4、为实现所述目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包括主框架,具有容许气流通过的风口;叶片,具有叶 片转动轴线和叶片连接部;所述叶片连接部偏离所述叶片转动轴线而设置;所述叶片沿所述叶片 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其中,所述叶片被设置成能够沿第一转动方向从第一叶 片位置转动至第二叶片位置,以调节通过所述风口的气流;连杆,所述连杆具有第一连杆壁;驱动 组件,安装在所述主框架上,并用于驱动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主框架沿第一平移方向运动,以使 所述第一连杆壁推动所述叶片连接部,从而带动所述叶片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其中,在所 述叶片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从所述第一叶片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叶片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叶片连 接部在所述第一连杆壁上从第一连杆位置滑动至第二连杆位置。

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还具有第二连杆壁;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杆相对于所 述主框架沿第二平移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二连杆壁带动所述叶片连接部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叶 片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其中,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平移方向 与所述第一平移方向相反;在所述叶片沿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从所述第二叶片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 叶片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叶片连接部在所述第二连杆壁上从第三连杆位置滑动至第四连杆位置。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壁和所述第二连杆壁相对设置,所述叶片连接部设置在所 述第一连杆壁和所述第二连杆壁之间。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连接部在所述连杆上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连杆相对所述主框 架的平移方向。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相对所述主框架的平移方向平行于所述主框架。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件;所述连杆具有第三连杆壁;所述转动件具有转 动件轴线和转动件连接部;所述转动件连接部偏离所述转动件轴线而设置;所述转动件连接部用 于推动所述第三连杆壁,以使所述连杆相对所述主框架沿所述第一平移方向运动;其中,在所述 连杆沿所述第一平移方向从第一框架位置移动至第二框架位置的过程中,所述转动件连接部在所 述第三连杆壁上从第五连杆位置滑动至第六连杆位置。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具有第四连杆壁;所述转动件连接部用于推动所述第四连杆壁, 以使所述连杆相对所述主框架沿所述第二平移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二平移方向与所述第一平 移方向相反;在所述连杆沿所述第二平移方向从所述第二框架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框架位置的过 程中,所述转动件连接部在所述第四连杆壁上从第七连杆位置滑动至第八连杆位置。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杆壁和所述第四连杆壁相对设置,所述转动件连接部位于所 述第三连杆壁和所述第四连杆壁之间。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连接部在所述连杆上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连杆相对所述主 框架的平移方向。

13、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叶片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从所述第一叶片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叶 片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叶片连接部在所述第一连杆壁上从所述第一连杆位置滑动至第一中间位置, 并且在所述第一中间位置折返后滑动至所述第二连杆位置。

14、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杆沿所述第一平移方向从所述第一框架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框 架位置的过程中,所述转动件连接部在所述第三连杆壁上从所述第五连杆位置滑动至第二中间位 置,并且在所述第二中间位置折返后滑动至第六连杆位置。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连接部和所述叶片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两侧。

16、为实现所述目的的车辆前端模块,包括如上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

17、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主动进气格栅组件的连杆相对于所述主框架平移运动就能够 带动所述叶片转动,因此连杆所需要的运动空间较小,因而本发明提供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具有 结构紧凑的优点;此外,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旋转方向不同,使得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能够形 成一定角度,进而使得被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分别引导的气流能够形成一定角度,这有助于使被 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分别引导的气流汇聚或者扩张。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前端模块,包括上述主动 进气格栅组件。



技术特征:

1.一种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还具有第二连杆壁(3b)和第六连杆壁(3h);所述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所述连杆(3)相对于所述主框架(1)沿第二平移方向(t2)运动,以使所述第二连杆壁(3b)和所述第六连杆壁(3h)分别推动所述第一叶片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叶片连接部(51),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叶片(2)和所述第二叶片(5)分别沿所述第二转动方向(s2)和所述第四转动方向(s4)转动,其中,所述第二转动方向(s2)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s1)相反,所述第二平移方向(t2)与所述第一平移方向(t1)相反;所述第二转动方向(s2)与所述第四转动方向(s4)相反;所述第四转动方向(s4)与所述第三转动方向(s3)相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壁(3a)和所述第二连杆壁(3b)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叶片连接部(2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壁(3a)和所述第二连杆壁(3b)之间;所述第五连杆壁(3g)和所述第六连杆壁(3h)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叶片连接部(51)设置在所述第五连杆壁(3g)和所述第六连杆壁(3h)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连接部(21)在所述连杆(3)上的滑动方向(g1、g2)垂直于所述连杆(3)相对所述主框架(1)的平移方向(t1、t2);和/或所述第二叶片连接部(51)在所述连杆(3)上的滑动方向(g5、g6)垂直于所述连杆(3)相对所述主框架(1)的平移方向(t1、t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相对所述主框架(1)的平移方向(t1、t2)平行于所述主框架(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转动件(41);所述连杆(3)具有第三连杆壁(3c);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具有第四连杆壁(3d);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壁(3c)和所述第四连杆壁(3d)相对设置,所述转动件连接部(411)位于所述第三连杆壁(3c)和所述第四连杆壁(3d)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连接部(411)在所述连杆(3)上的滑动方向(g3、g4)垂直于所述连杆(3)相对所述主框架(1)的平移方向(t1、t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叶片(2)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s1)从所述第一叶片位置(b1)转动至所述第二叶片位置(b2)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叶片连接部(21)在所述第一连杆壁(3a)上从所述第一连杆位置(r1)滑动至第一中间位置(r’),并且在所述第一中间位置(r’)折返后滑动至所述第二连杆位置(r2);在所述第二叶片(5)沿所述第三转动方向(s3)从所述第三叶片位置(b3)转动至所述第四叶片位置(b4)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叶片连接部(51)在所述第五连杆壁(3g)上从所述第九连杆位置(r9)滑动至第三中间位置(r),并且在所述第三中间位置(r)折返后滑动至所述第十连杆位置(r10)。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杆(3)沿所述第一平移方向(t1)从所述第一框架位置(f1)移动至所述第二框架位置(f2)的过程中,所述转动件连接部(411)在所述第三连杆壁(3c)上从所述第五连杆位置(r5)滑动至第二中间位置(r”),并且在所述第二中间位置(r”)折返后滑动至第六连杆位置(r6)。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连接部(411)和所述叶片连接部(21)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杆(3)的两侧。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连接部(21)在所述连杆(3)上的滑动方向(g1、g2)平行且相反于所述第二叶片连接部(51)在所述连杆(3)上的滑动方向(g5、g6)。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叶片连接部(51)限定直线(l),所述第一叶片转动轴线(a-a)和所述第二叶片转动轴线(c-c)分别位于所述直线(l)的两侧。

15.一种车辆前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9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和车辆前端模块。主动进气格栅组件的连杆相对于所述主框架平移运动就能够带动所述叶片转动,因此连杆所需要的运动空间较小,因而本发明提供的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此外,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旋转方向不同,使得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能够形成一定角度,进而使得被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分别引导的气流能够形成一定角度,这有助于使被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分别引导的气流汇聚或者扩张。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前端模块,包括上述主动进气格栅组件。

技术研发人员:陈博固,钟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法雷奥发动机冷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