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兼容陆上行驶系统的高速船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2734发布日期:2022-02-23 19:03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兼容陆上行驶系统的高速船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兼容陆上行驶系统的高速船体。


背景技术:

2.对于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区,尤其是江河湖泊地区,汛期洪涝灾害尤为突出,易形成大面积洪涝区域。简易型冲锋舟、充气快艇等执行救灾救助任务时,具有机动灵活、易于转运的特点,但存在载荷小、动力低、水陆机动转换(人力搬运) 能力弱等不足。因此,在进行救灾救助任务时,一种集成水上和陆上高性能的船艇来替代传统单一性能较强的救援装备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兼容陆上行驶系统的高速船体,具备该线型的船艇可以在洪涝区域截断路段进行快速水陆转换,且吃水浅,适宜在农田、村镇等相对开阔的泛洪区航行/行驶,推进功率足、载荷大,可提高单次救援救助效率。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5.一种可兼容陆上行驶系统的高速船体,所述船体底部为v型结构,所述船体底部设置有用于船体行走的轮胎以及用于安装和收纳轮胎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设置在船体前端的第一安装槽和设置在船体后端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后端面为曲面,所述船体尾端设置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连通。
6.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轮胎的转动轴连接有液压翻转机构,所述液压翻转机构设置在安装槽内。
7.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压翻转机构能将轮胎翻转至水线以上。
8.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轮胎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前轮胎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后轮胎。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船体底部采用v型结构,可通过改变斜升角和干舷高度来调节船艇的承载能力;轮胎安装槽均有相应的修型处理,可以减少因滑行面的破坏造成船艇阻力的增大;轮胎上安装有液压翻转机构,在水上航行时可将轮胎翻转至水线以上,减少轮胎涉水造成船艇在滑行时阻力增加。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高速船体的侧视图;
11.图2为图1中a-a面的剖视放大图;
12.图3为图1中b-b面的剖视放大图(省略轮胎);
13.图4为图1中c-c面的剖视放大图;
14.图5为图1中船体的横剖线图;
15.图6为图1中船体的纵剖线图;
16.图7为图1中船体的半宽水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如图1~7,一种可兼容陆上行驶系统的高速船体,船体底部为v型结构,船体底部设置有用于船体行走的轮胎1,轮胎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船体两侧的前轮胎和两个对称设置在船体两侧的前轮胎;船体底部对应前轮胎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船体底部对应后轮胎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安装槽3,第一安装槽 2和第二安装槽3内用于布置前后轮胎1以及液压翻转机构6;液压翻转机构6 的一端连接在轮胎1的转动轴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船体上,用于切换水陆模式,陆上行驶时,液压翻转机构不影响轮胎转动,水上航行时,将轮胎向上反转,具体可将轮胎1翻转至水线(图2中的“wl”)以上,以尽量减少轮胎涉水造成船艇在滑行时带来的阻力。可以理解的是,轮胎上还连接有传动机构和转向机构,具体的,传动机构可与后轮胎连接,用于驱动船艇在陆地上形式;转向机构可与前轮胎连接,用于船艇在陆地上转向。液压翻转机构、传动机构和转向机构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19.为了进一步减少上述船体在水上航行时的阻力,提高航行速度,分别对第一安装槽2和第二安装槽3进行修型处理,以减少因滑行面的破坏造成船艇阻力增大。具体的,将第一安装槽2的后端面4设置成曲面,以减少起航时船艇的阻力;在船体尾端设置有导水槽5,且导水槽5与第二安装槽3连通,即截去第二安装槽3的迎水面直至船体的尾端,以减少船艇高速航行时的阻力。
20.另外,针对上述船体线型,可通过减小船艇尾部滑行面斜升角(图2中角α) 或/和适当升高干舷高度,以增大船艇的承载能力。
21.当船艇由陆上行驶转为水上航行时,轮胎翻转至水线以上,动力系统切换至水上推进模式,实现船艇陆上行驶与水上航行的快速入水转换。当船艇由水上航行转为陆上行驶时,轮胎在出水前设定的水深位置翻至陆上行驶的准工作状态,且动力系统切换至陆上行驶模式,实现船艇水上航行与陆上行驶的快速出水转换。
22.说明书中未阐述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该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等价置换等修改均认为是落入该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兼容陆上行驶系统的高速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底部为v型结构,所述船体底部设置有用于船体行走的轮胎(1)、以及用于安装和收纳轮胎(1)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设置在船体前端的第一安装槽(2)和设置在船体后端的第二安装槽(3),所述第一安装槽(2)的后端面(4)为曲面,所述船体尾端设置有导水槽(5),所述导水槽(5)与所述第二安装槽(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1)的转动轴上连接有液压翻转机构(6),所述液压翻转机构(6)设置在安装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翻转机构(6)能将轮胎(1)翻转至水线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前轮胎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后轮胎。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兼容陆上行驶系统的高速船体,所述船体底部为V型结构,所述船体底部设置有用于船体行走的轮胎、以及用于安装和收纳轮胎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设置在船体前端的第一安装槽和设置在船体后端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后端面为曲面,所述船体尾端设置有导水槽且导水槽与第二安装槽连通。具备该船艇可以在洪涝区域截断路段进行快速水陆转换,且吃水浅,适宜在农田、村镇等相对开阔的泛洪区航行/行驶,推进功率足、载荷大,可提高单次救援救助效率。可提高单次救援救助效率。可提高单次救援救助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陆超 刘艳辉 舒宗浩 周丽平 曹博 鲁军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9
技术公布日:2022/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